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雪宴 » 027 注定的道路

027 注定的道路

    孟风雪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食物的做法,遵循着最标准的、最好吃的方法来制作,保证过程一丝不差,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会是千篇一律的美味吗?他觉得答案似乎是不。

    在西山的时候,婆婆做过一道炸藕盒。他以前也看爸爸做过的,烹饪的步骤和婆婆纹丝不差,甚至这道菜应该就是从婆婆这里学来的。可他们做的味道却十分不一样。婆婆的炸藕盒口感更脆,面衣更轻薄;爸爸做的藕盒,外皮更柔韧,富有嚼劲,咀嚼起来味道浓厚悠长。好吃自然都好吃,却能明显从中风格上的差异。

    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第一,当然是制作的过程中上没有绝对的精确。

    西餐、糕点,通常对于食材的剂量要求是很明确的,这个材料用几克,那个用几克。可中国的菜谱,比如爸爸记载的食谱就是,大量运用了“适量”“少许”等词语。少许是多少?适量是多少?不知道,凭感觉。而且,还会根据厨师心情的不同产生变化。也许今天口味重,就多放些盐,明天又想吃清淡的了,就少放些。

    所以,看似步骤同样的制作过程,其实在这些细节处就走上了无数有分岔的道路,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味觉世界。

    第二个呢,就是一个很玄妙的理由了,那就是厨师自己的感觉。人的感觉有时候很奇怪,心里觉得行,似乎就真的行;或是突然冒出的奇思妙想,把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物和调料搭配在一起,却获得了十分惊艳的结果。

    世界上似乎就是有这样的人,大家明明都学着一样的知识,走着一般无二的道路,却总有人越走越快,快到追不上。即便用了十二分的努力去追赶,可是别人的思想却是无法模仿的。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脑袋瓜里可以冒出这么多世界上从没有存在过的念头。尤其是在创作的领域里,绘画、写作、音乐。厨艺好像也在自由创作的范围里。

    “婆婆,明明大家都做一样的菜,为什么有的人就是比别人做得更好吃、更特别?”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啊。”婆婆啜饮一口豆浆,“比如李阿公,还有你爸爸,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所谓的天才,就是不能用平常道理去衡量的人。他们好像生来就注定要干某一件事,而且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那李伯呢?他是天才吗?”孟风雪问。

    “他……”罗婆婆欲言又止,没有回答。小姨把桌上的剩菜收拾掉,三个人循着上海晨间稀薄潮湿的日光往回走。回到琼玉堂的时候,婆婆没有房,而是径直走向后厨。她温柔的眉眼此时带着一丁点顽皮,回头对风雪说:“你不是想知道婆婆的故事吗?婆婆出一个题,你要是能做到,我就告诉你。”

    孟风雪早就对婆婆的来历大感好奇了,还在西山的时候,他就想象了好几个版本说给程田他们听。比如,从雕花大床猜罗婆婆以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从罗婆婆的客人们的身份猜测她是隐居山中的高人啊,再加上她是李伯的母亲这一点猜测婆婆曾在厨艺界是呼风唤雨的人物。

    吱呀一声,镶嵌着透明玻璃的厨房门被推开了。琼玉堂的后厨打扫得很干净,初入厨房的学徒们每天都会将容易沾染油污的角落清扫许多遍。宽大的象牙色的操作台面因长时间的使用微微泛黄,表面的光亮却依旧。角落里摊开一个巨大的尼龙包,里面摆放着精光四射的各色刀具,长的、扁的、厚的、薄的,从大到小都有。包包的一个角落绣着古朴的“李”字。看来是李伯的私人刀具了。

    婆婆修剪得圆润干净的指甲轻轻搭在擦得干干净净的刀具上,随手拿起一把对着灯光看,刀刃轻薄锋利,没有一点开裂和变形。看得出来,是经常在打磨、擦拭的。罗婆婆微微点了点头,流露出赞赏的神色。

    “您要给我出什么题?是和厨房有关吗?”孟风雪问。

    婆婆在厨房里翻翻找找,拎出三个一模一样的白瓷罐,把上面的标签轻轻揭开,推到男孩子的面前说:“不许品尝,分清楚这三个罐子,哪个是盐,哪个是糖,哪个是味精。”

    孟风雪呆了一下,婆婆出的这道题竟然简单得超乎他的想象。只要是经常在厨房,仔细观察过调味料的人,这点小事根本不在话下。一般做饭用的食用盐都是研磨好的细盐,颗粒比白砂糖小。而且白砂糖的颜色并不如细盐那么洁白,会有一点点的杂色。味精就更明显了,它呈现细小的条状颗粒,颜色更透明、轻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孟风雪就把这三种调料区别了开来。

    “当年,和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李阿公,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走上了厨艺的道路。”倒了一些糖在手心,婆婆用指尖摩挲着,开始说起了过去的故事。

    李阿公出生在贫穷的乡下,从小没进过厨房,只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却没见过调料的模样。他替家里送货到城里有名的酒楼,被厨房里忙碌的景象吸引,提出想留下来学厨艺。主厨就用这个问题考他,看似简单,其实是刁难。没想到李阿公居然答了出来。

    “那李阿公当年是靠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孟风雪好奇地问。

    “嗅觉,他依靠曾经吃过甜、咸食物的记忆,闻出了调料里的甜咸味,这么分出来的。”

    竟然还可以这样?孟风雪低下头闻一闻白糖和咸盐,凑得很近才闻到白糖散发的淡淡的特殊气味,而盐根本就是没有气味的嘛。

    不过,从这个小故事里就可以看出李阿公确实是天生做厨师的材料。他的味觉、嗅觉比一般人灵敏太多,而且似乎对做饭特别有领悟力,很快他就在竞争激烈的酒楼厨房里站稳了脚跟,二十几岁就变成了大厨。这在当年看重资历的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的。

    罗婆婆就是那一家名酒楼老板的独生女,出身富裕。可惜,女生的身体力量先天就小于男生,再加上一些封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便罗婆婆展现出惊人的厨艺天赋,也没有机会执掌厨房。机缘巧合下,她嫁给了李阿公。两个人都热爱着烹饪,情投意合,李阿公也欣赏婆婆的才能。他们两个并肩,将家里的酒楼经营得风生水起。

    那家酒楼,便是琼玉堂的前身。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后来,李阿公受政府的邀请,用中国传统饮食接待国内外的来宾,被交口称赞,从此成为了名扬天下的神厨。他还研究、复原了许多古菜谱,对它们创新改良。如今吃到的许多名菜样式,都有李阿公努力的汗水。

    所以,孟风雪和伙伴们的猜测没有错,罗婆婆确实大有来头。她和李阿公,是中国餐饮界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可是疑问却只多不少。

    “后来呢?为什么您和阿公去了山上?为什么不和李伯住在一块呢?”

    婆婆叹了口气,陷入了回忆。三四十年前,李伯出生了。很小的时候,他就显露出和父母一样倔强勤奋的秉性,以及对厨艺、对食物那深深的热爱。身边的人都以为,李伯会成长为父母一样的神厨,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你李伯,继承了我和老李大部分的性格,却没有继承到我们的嗅觉和味觉。”

    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意味着,李伯永远追赶不上,天赋异禀的父母的脚步。

    孟风雪虽然不懂,心里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丝不安。

    世界上,真的有许多事情,是生下来就注定的,即便怎样努力都难以更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