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之乱世虎臣 » 第三章 徐庶事明主

第三章 徐庶事明主

    话分两头,皇叔刘备虽然屈居新野小城,因其仁德之名却颇受荆州之主刘表的倚重,荆州大小未决事务,刘表均与刘备商议后再做施行,大有身故之后将荆州托付于刘备之意。

    蔡氏乃荆州大族,刘表当年单骑入荆州,正因为得到了蔡氏、蒯氏等大族的支持,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荆州乱局。蔡氏为了能够化刘表为己所用,因此将蔡夫人嫁与刘表,生一子其名曰琮。蔡氏族长蔡瑁所图不过是刘表能够将州牧之位传与刘琮,然而刘表让位于刘表之意早已被其夫人蔡氏所察觉,因此蔡瑁与其同党视刘备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蔡瑁突然向刘表提议:“荆州近年丰收,不如大宴群臣以表彰其功绩。”,蔡瑁之图谋不过是妄图将刘备骗入襄阳,然后举兵除之。

    刘表未能察觉蔡瑁的阴谋,对其提议大加赞赏,又因自己身体欠佳,因此提议此次宴会由刘备代为主持,这样的提议正中蔡瑁下怀,蔡瑁当即遣使召刘备入襄阳主持大会。

    刘备收到刘表的邀请,当即带领赵云并马步军三百前往襄阳赴约。就在这危机时刻,刘备吉人自有天助,荆州名士伊籍看破蔡瑁的阴谋,在其有所动作之前,将阴谋全盘告知与刘备。并指点刘备由襄阳西门而出,这才使得刘备跃马檀溪侥幸逃过祸端。

    刘备逃出襄阳之后,慌不择路,正好来到水镜先生的庄园附近。水镜先生料事如神,派遣小童早早在路旁等候,待刘备经过之时,将刘备引到庄上叙事。

    刘备在小童的引导下,向前又行走了约莫二三里路,之间前方茂盛的竹林中一片诺大的庄园若隐若现。

    此时水镜先生正与徐庶对弈取乐,听到外面的嘈杂之音,二人向远处眺望,看到一人在小童的带领下向此而来。

    水镜先生落下手中的棋子,十分神秘的说道:“英雄已至,此局对弈可以休矣!”

    徐庶不解其意,眉头一皱道:“此为何人,堪得英雄二字?”

    水镜先生大笑道:“哈哈哈,此即为新野刘备也!”

    “吾师莫非戏言?”

    “元直勿要多疑,新野刘备岂会有假?”

    “既如此,我当与其相见,投其麾下效力。”

    “元直莫要心急,此时相见还差些火候,我当先对其说以利害,然后你再去相投也为时不晚。”

    元直思量片刻,以解其意,道:“吾师心思周全,吾不如也!”

    “既如此,还请元直与偏房暂避。”

    说话间,刘备已至前门,徐庶闪身进入偏房,水镜先生稍整衣冠即出门相迎。只见小童指前方道:“此即吾师水镜先生是也。”,接着又向刘备介绍与水镜先生。

    刘备上下打量一番,见面前之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忙向前施礼。

    水镜先生还礼,将刘备引入大堂坐定,道:“将军今日幸免大难!”

    刘备惊讶不已道:“我偶尔经过此地,幸由小童相引得以拜会尊颜,真是荣幸万分!”

    水镜先生面露微笑,盯着刘备衣衫上的水渍道:“将军不必隐晦踪行,将军必是逃难至此。”

    刘备被水镜先生道破玄机,顺其目光瞥见了自己衣衫上的水渍,遂不再对其隐瞒,将襄阳之事一一告之。

    水镜先生笑道:“我看将军气色,已经猜得一二!”

    接着问道:“将军之大名远扬海内,何至于略颇到这种地步?”

    被戳住心中短处,刘备面露羞愧之色,怅然道:“时运艰难,命途多蹇,乃至于此!”

    水镜先生摇摇头道:“非也!非也!将军之难不在于天,而在于身边没有贤人相佐。”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明亮,道:“我随才浅德薄,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众人舍命相随,竭忠辅相,岂曰无人?”

    水镜先生道:“关、张、赵,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等辈,乃白面书生,文书邦交尚有余力,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刘备闻言,为之一震,刚要起身想要说些什么,却又半途而止,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我也曾于山野之间遍寻大才,奈何未得其人!”

    “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刘备闻言道:“我愚昧无知,不识人才,还望先生赐教!”

    “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刘备大吃一惊道:“先生莫要乱言,我岂敢当此大任!”

    水镜先生凝视窗外,信然道:“今天下奇才皆会与荆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将军当前往求之。”

    “备浊眼难识明珠,望先生指教一二。”

    “将军久居荆襄,岂不闻: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指何人?”

    水镜先生笑而不语。

    刘备再欲询问,水镜先生只是推说天色已晚,令小童准备饭食,留刘备于此暂住一宿。

    虽已深夜,刘备辗转反侧,心中满是白日间水镜先生所言,忽闻隔壁房中有人轻语,刘备悄悄地贴在墙壁静听。

    只听水镜先生言道:“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

    听闻此言,刘备大喜过望,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想要推门与此人相见,却又担心打搅二人清谈。盘桓之间已至天明。

    刘备出门舞剑以修身,正遇到水镜先生,刘备提及昨晚之事,问道:“备昨日未眠,听得先生与一人相语,此为何人?”

    水镜先生笑了笑道:“此为吾友颍川徐庶也!”

    刘备问道:“其才如何?”

    水镜先生笑而不答。

    刘备暗念道:“此人既能与水镜先生为友,必身负大才,吾当与其相会。”

    于是开口问道:“既如此,可否请来一叙?”

    水镜先生答道:“此人欲寻明主,已经前往别的地方了。”

    刘备闻言,只得暗道可惜,又想起卧龙凤雏之事,又问道:“卧龙凤雏可是此人?”

    水镜先生只是默而不答。

    刘备只得作罢,却又不甘心空手而归,再次开口询问道:“备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

    水镜先生淡然道:“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刘备正欲再言,只听门外战马嘶鸣,循声望去,原来是赵云循迹到此,刘备于是向水镜先生辞别,与赵云上马,往新野而去。

    刘备离去不过片刻,只见偏房闪出一人,原来是徐庶见刘备远去,遂出门与水镜先生相叙。

    水镜先生转身对徐庶言道:“铺垫已毕,元直此去必可受其重用!”

    徐庶俯身拜谢。

    水镜先生言道:“大事已成,元直多留无益,可速往新野与刘备相会。”

    攀谈数语,徐庶便出门投新野而去。

    一日,刘备出门公干,见市中有人朗声高歌:“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走到近前,但见此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颇似化外之仙人,且闻其长歌也有欲投明主而不得之意。刘备暗中思量道:“能作此歌者必非凡人,难道这人就是水镜先生提到的卧龙凤雏吗?”

    刘备来到此人面前恭敬地行礼道:“吾乃左将军刘备,现为镇守此处之主官,愿请先生入县衙一叙,不知可否?”

    那人也不推辞,当即随刘备入县衙,主宾分坐已毕,刘备问其人姓名,其人答道:“我乃颍上人士,姓徐,名庶。久闻使君招贤纳士,欲来相投,未敢造次,因此于市中长歌,以动使君尊听。”

    刘备听后若有所思,回想当初在水镜先生处所遇到的那位贤士名字正为徐庶,不禁喜上眉梢,连连道好,并当即拜徐庶为军师,令其协助自己统领本部人马,并大会新野文武与徐庶相见。

    刘备自获得徐庶辅佐之后,一挥往日阴霾,每日与其促膝长谈,受益匪浅,每每与人前称其为贤士。

    话说曹操于邺城训练水军已毕,南征之意日盛,遂派遣曹仁并吕旷、吕翔二将为先锋,率领三万人马,屯兵樊城,以观望荆州虚实。

    吕旷、吕翔原为袁绍旧部,在其子袁谭投降之时归附于曹操,至此时仍未立寸功,此时正给了二人立功的机会,于是二人禀告曹仁道:“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积聚粮草,每每有进取中原之意,我等不能不早做打算,我二人自从归降丞相以来未立寸功,今愿领精兵数千,打破新野,取刘备头颅献于丞相。”

    曹仁作为曹操手下大将,与刘备曾有过多次交锋,知道刘备及关张非庸碌之辈,告诫吕家二将道:“刘备当时枭雄,非比寻常草寇,你二人此去必要小心谨慎,勿要贪功,新野可取则顺势取之,不可取则传书与我汇合大军共围新野。”

    吕旷吕翔高声唱诺,领命而去,与校场点奇五千精兵杀奔新野而来。

    皇叔刘备探知曹军动向急召军师徐庶汇合诸将于县衙议事。

    徐庶当即分拨兵马,令关张各领五百人马于山中小路埋伏,刘备与徐庶、赵云等与正面拒敌。

    刘备大军出城于大路摆开阵势,吕旷吕翔引军与刘备相对,双方射住阵脚。赵云纵马出阵,举枪直指吕旷道:“来者何人?怎敢犯我边界!”

    吕旷引马向前道:“吾乃大将吕旷,特受将令,来破你这蕞尔小城。”

    赵云冷笑一声道:“无名之辈,也敢自称大将,如此不知死活,岂不枉送性命!”

    吕旷也不答话,催动战马来与赵云交战,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中吕旷心窝,将其挑落马下。

    吕翔见兄长被杀,令旗一挥,鼓动大军向刘备掩杀而来。

    还未交战,只听见曹军后方杀声震天,原来是关张二将领兵与后方杀来,如此前后夹击,曹军登时大乱。吕翔见势不妙,掉转马头弃大军而走,刚堪堪脱离战阵,只听一声大喝,吕翔猛然回头,只见寒光一闪,还未看清来人面目,便已身首异处。

    原来是关羽见吕翔妄图开溜,急忙驾赤兔马前来追赶,一刀将吕翔送去见他兄长。

    二位主将皆已身死,曹军群龙无首,死伤大半,剩余的士卒或成为刘备的俘虏,或四散而逃,只有寥寥百余名残兵回到樊城,将败报告与曹仁。

    刘备率军大胜而归,将所获粮草犒赏三军,并重赏徐庶,并与其调兵之权。

    话说曹仁听闻二吕身死,所领大军十不存一,当即就要亲率大军征讨新野,于是汇合副将李典议定进军方案。

    李典担心曹仁因一时之气反中刘备圈套,于是极力劝阻道:“吕旷吕翔二将因轻敌而死,我等已经损失许多兵马,刘备取胜士气正旺,急不可图,我们还是将此事报与丞相为好。”

    曹仁道:“报与丞相?这来回已过十数天,岂不是向刘备示弱,欺我军中无人!我等不了那许久,新野弹丸之地,等我大军感到恐怕刘备早已弃城而去了。”

    李典道:“将军也曾言,刘备枭雄,还是小心为好。”

    “刘备枭雄,我也不是草包,当年在徐州刘备还不是被我们打的如丧家之犬。”曹仁一脚踢碎案台忿然道。

    李典见曹仁执意要去,退而求其次道:“既然如此,你可自领并前往,我留守樊城。”

    曹仁脸色微变,转头紧盯李典道:“将军为何不去?难到怀有二心?”

    李典见怄不过曹仁,只好与其共领余下的两万五千兵卒杀奔新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