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之乱世虎臣 » 第五章 三顾频频天下计

第五章 三顾频频天下计

    刘备在徐庶离去之后,伫立于道路一旁,心中涌入万千思绪。

    不久前对曹仁之大胜环绕于脑海久久不能忘却,自己与曹操屡屡作战确未尝一胜,好不容易募得军师徐庶,却又被曹操赚去,难道我刘备竟永无出头之日!

    水镜先生曾言,荆州多有贤士,可我刘备寄人篱下,屈居于新野小城已六年矣,拥一小县,将有哪位贤士会看得上我,汉家之江山就要落入他人之手,而我却无能为力。

    徐庶的到来燃起了刘备早已经快消磨殆尽的志气,然而此次离去就将熊熊燃烧的烈火狠狠浇灭,刘备开始不断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正在刘备盘桓之际,远处两道黑影引起了刘备的注意,待到这黑影近前,才看到是徐庶与水镜先生。

    刘备此时也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一边呼喊徐庶的名字,一边奔向二人。

    徐庶连忙翻身下马,刘备走上前拉住徐庶的双手道:“元直你又复回,是不是改变主意了?”

    水镜先生未待徐庶回复,先将先前之谋划告知刘备,刘备听后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徐庶道:“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也,不在于我一人,我刚刚离开匆忙,忘了告诉使君一件大事。襄阳城外二十余里处有一地名为隆中,那里有一位奇士隐居于此,使君当前往求之。”

    刘备略有担心的表示,“还请先生帮忙引荐。”

    “此等大才不可屈就,使君当亲自前往邀其出山相助,若是使君能得此人,无异于周得吕望,汉得张良。”,徐庶殷切的将诸葛亮介绍于刘备。

    “此人的才能比先生如何?”

    徐庶道:“我与他相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此人常常自比与管仲、乐毅。以我来看,管、乐之才与他相比也略显逊色。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且此人有一弟子亦是腹藏神机,胸怀韬略,以我之能尚不能揣度其心思。使君若是能得此二人相助,大事必成!”

    刘备听后终于转悲为喜,问道:“此高士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至于其弟子之名,使君若是见到自会明白。”

    刘备听后恍然大悟,道:“水镜先生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正应于此人。”

    徐庶连忙解释道:“非也,非也,凤雏乃是襄阳庞统,卧龙才是孔明。”

    刘备听后尴尬的笑了笑,道:“原来如此!”

    徐庶已将后事托付完毕,便向刘备辞行,并多次强调一定要亲往隆中拜访。

    刘备不便再做挽留,礼送徐庶离开,并表示,日后如果有用得到的地方可以尽管开口。

    很快,徐庶离开刘备,归隐山林的消息传到许昌。虽然没能如曹操所愿北上来降,曹操听后仍是长舒一口气,众臣中有人劝曹操杀掉徐母。曹操听后直摇头道:“我要是杀掉徐母乃是自绝求贤之路,我不日南征,荆州名士若是闻知我行此小人之事,必不会诚心归我。”

    荀攸上前一步道:“丞相深谋远虑,我等佩服之至,不过徐母那边仍需派甲士严密看管,以免有人营救。若徐母常在吾手,徐庶便不敢为刘备所用。”

    曹操听后言道:“公达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见在徐母处增派甲士。”

    话分两头,陈达纵马回到卧龙岗,将徐庶向刘备推荐诸一事告知诸葛亮。诸葛亮徐庶所为深表赞同,并问陈达有何建议。

    陈达露出狡诈的笑容,道:“人言刘玄德仁义之至,求贤若渴,我们可以试他一试!”

    诸葛亮点点头,道:“知我者莫过于四郎也。我此次出山当与四郎同往。”

    陈达道:“愿为效劳!”

    “只不过,四郎随我出山,当为大事,不能老是四郎四郎的呼喊,我意为你取个名字,你是否愿意。”

    四郎单膝伏于地道:“求之不得!”

    诸葛亮闭目略作思考,缓缓开口道:“达者,机敏果敢,兼济天下。可乎?”

    陈达略感惊讶,心想:这难道是天意吗?竟和我前世一样的名字。于是答道:“可也!”

    “表字为仁恭可否?,仁者,心怀苍生,与人为善。恭者,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陈达恭敬地向诸葛亮行礼道:“谢先生赐字!”

    话说自从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对此日思夜想,恨不得当日就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相佐。到了第二日,刘备斋戒沐浴之后,带领关羽、张飞三人同往隆中。

    刚刚进入隆中,刘备三人就听到田间的农夫一边耕作一边高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细细琢磨歌词大意之后,向身边的关羽、张飞言道:“此歌饱含对天地哲理和世间万物的思考,必为高人所做。”

    刘备停住马,将那农夫请到身旁问道:“此歌为何人所作?”

    那农夫直言道:“为卧龙先生所作。”

    刘备又追问道:“卧龙先生住在何处?”

    那农夫指向前方不远处一山岗道:“前面有一岗,名为卧龙岗,卧龙先生就在那里。”

    刘备向那农夫道谢后,策马疾驰,不多时便来到了卧龙岗,那卧龙岗植被丰茂,清幽雅致,好似神仙所居之地。

    刘备不禁心生感叹:似如此神仙之所,当有高士隐于此地。

    在往前走了几十米,就看到前方有一草庐,刘备自言自语道:“想必那里就是卧龙先生的住处了。”

    刘备行至门口,翻身下马,轻扣柴门。

    “稍等一下!”,接着便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之后一翩翩少年开门向外观望,见刘备三人后细细打量了一番道:“请问先生何人?来这有何事?”

    刘备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那少年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像似顿悟了一般,小心地询问道:“可是新野刘皇叔?”

    刘备没想到这少年竟能识得自己,心中暗暗称奇,回答道:“正是!”

    那少年又看了看刘备身后的关羽和张飞,道:“那后面两位就是关云长和张翼德喽!”

    张飞可是个暴脾气,看这少年在这啰哩啰嗦不放三人进去,抬手就将那少年拎到空中道:“你这小鬼叫什么名字?”

    陈达面不改色道:“我乃陈达,陈仁恭是也!”

    刘备见张飞竟如此无礼,急忙喝令张飞住手,并好言安慰道:“小兄弟莫要见怪,你家先生可是诸葛先生。”

    陈达稍微整理一下被张飞揉皱的衣服,竖起大拇指,傲娇地答道:“说得没错!我家先生就是鼎鼎大名的卧龙先生。”

    接着又瞪了一眼张飞道:“刘皇叔之贤名天下人皆知,就是这黑脸大汉忒是无礼!”

    陈达吐槽完之后即带着三人来到屋内,并端上茶水和糕点招待。

    刘备环顾草庐,见墙上有一帖,上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备对贴上之言深表认同,于是询问道:“此何人所作?”

    陈达嘴角挂起一抹微笑道:“此贴是小人闲来无事所作。”

    “哦!”,刘备对陈达的回答颇感意外,赞赏道:“这两句话虽然简短,却饱含心怀天下苍生之念。”

    刘备此时对陈达到有些刮目相看,卧龙先生家一小小书童竟有如此之胸怀,想必卧龙先生更是世间难有之大才。

    刘备这才想起这么长时间怎么就这么个小孩在这忙前忙后,于是开口问道:“仁恭,你家先生为何不来与我等相见?”

    陈达答道:“我家先生已出门远游,不在家中。”

    “去往何处?何时可归?”,刘备见诸葛亮不在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却又不甘心就此打道回府。

    陈达见刘备还要追问,言道:“我家先生行踪向来飘忽不定,我也不知道去往哪里了,何时回来也没有定期。”

    刘备长叹一口气道:“本欲向卧龙先生求问救国之策,拯救黎庶万民与水火,奈何无缘相会!”

    陈达轻咳几声道:“此等小事不比麻烦我家先生,我愿为将军解惑,不知将军是否愿意?”

    此言一出,未等刘备和关羽反应过来,张飞直接开大嘲讽道:“小鬼头,我没听错吧!就你还想为我等出谋划策。”

    说着张飞将手伸到陈达头上,嘀咕道:“这也没发烧啊,怎么糊涂成这样。”

    陈达任张飞搁着羞辱自己,只是挺胸抬头,眼中饱含自信。

    刘备将张飞拉回,疑惑的问道:“你没有在开玩笑?”

    陈达没有正面回答刘备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说道:“刘皇叔自黄巾之乱时举兵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矣,然终是寄人篱下,难有一番作为,关键在于……”

    刘备见陈达欲言又止,忙问道:“在于什么?”

    陈达道:“关键在于将军你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对手,而是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每每于强者争雄,而不知保存实力,拉拢盟友,以观时变。若是如此,就算是到天荒地老,也难有立足之地。”

    刘备恍然大悟,问道:“那我该如何是好!”

    “择其强者而和之,择其弱者而击之,没有永远的朋友,同样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唯一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将军可深刻体会其要义。”

    刘备俯首拜谢,说道:“金玉良言,我定会认真考虑,今日我等暂回,改日再来拜访!”

    “将军请自便!”,陈达不卑不亢的回答。

    刘备于是携关张沿原路返回,忽见前方有一人,此人容貌甚伟、气宇轩昂,不似凡夫俗子。刘备快步上前,行礼道:“先生可是卧龙否?”

    那人听后哈哈大笑道:“我非孔明,乃是其友崔州平是也。”

    刘备现在确实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心想此人既然能与卧龙为友,想必也是颇有才具,要是此行能够招揽此人,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于是言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能够相见实乃天意使然,愿席地而坐,请赐教一二。”

    崔州平连忙答道:“不敢当,不敢当,全当是山野村夫之愚见。”

    二人坐定,崔州平首先发问道:“将军欲寻孔明何事?”

    “今国乱岁凶,四方扰攘,欲向其求问安邦定国之策。”

    崔州平听后放肆大笑道:“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刘备听其言论已知其心意,只能无奈的说道:“我身为帝室之胄,眼见汉家天下倾覆在即,安能无动于衷,只能尽力而为。”

    崔州平摇摇头道:“我乃乡野村夫,不足以将军论天下,只是姑妄言之,将军莫要见怪。”

    刘备又欲聘崔州平为官,崔州平以无意于功名利禄谢绝了刘备的好意。

    张飞等崔州平远去之后,怒喝一声道:“真是一腐儒也!”

    过了几日,诸葛亮云游而归,陈达将刘备来访的事情告诉诸葛亮,诸葛亮问道:“仁恭观刘皇叔此人如何?”

    “刘备之贤名却乎不假,关羽张飞皆为用命之人,确实值得先生出山。”

    诸葛亮听后点点头道:“嗯,不过这件事还尚需时日。”

    时光荏苒,很快到了冬季,一连下了两天大雪,崔州平邀请诸葛亮踏雪寻梅,诸葛亮应邀欣然前往。

    陈达闲来无事,于是在草庐外捏雪人为乐,后又觉得不够,又用捏好的小人在雪地中排演行军布阵之势。正玩的起劲,忽得听到头顶传来一阵窸窣的响声,陈达抬头一看,只见一张黑脸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正看着自己,陈达被吓了一跳,惊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惹得一阵笑声。

    原来是刘备三人又来这里拜见诸葛亮。刘备见地上的雪人颇尽阵法之妙,又联想到前次拜访此少年谈吐不凡,心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此人莫非就是徐庶口中那个腹藏神机,胸怀韬略的卧龙的弟子?刘备原以为此人应当是一个成人,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一个小孩。虽然是这样想刘备仍觉得徐庶对陈达的评价有些言过其实。

    刘备又开口问诸葛亮是否在家,这一问搞得陈达挺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尴尬一笑道:“真是不巧,我家先生这次还是没在。”

    听到陈达这么说,张飞暴跳如雷,就连关羽也是面带愠色,只有刘备依旧心平气和,哀叹一声道:“这难道是天意不让我求得卧龙先生吗?我已年近半百,无有贤人相助,匡扶汉室之大任何时可成?”

    陈达见刘备有些泄气,安慰道:“世事无常,岂可尽托于天意,事在人为耳!“

    陈达转变话题道:“天气寒冷,还请屋中一叙。”

    刘备谦让道:“如此,便叨扰了!”

    “请!“

    陈达带三人于屋中坐定,言道:“将军可知晋文公么?”

    刘备不知陈达何意,附和道:“略知一二!”

    陈达轻笑道:“骊姬之乱后重耳在外流浪十九载,即位之时年有六十,然而其于任上励精图治,仅五年时间就击败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楚国,一举成就霸业。将军比之如何?”

    刘备听后眼前一亮,拜谢道:“仁恭之言真是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

    接着又说道:“没想到我戎马半生,见识竟不如一少年,惭愧!惭愧!”

    “多谢将军抬爱,将军若是想见我家先生其实不难。”

    “如何?”,刘备有些着急地问道。

    “将军。召我家先生去新野城便可。”陈达说完之后看向刘备。

    刘备尚未开口,张飞十分不悦地道:“就是就是,大哥乃是大汉皇叔。怎可屡次来见一村夫,惹他人笑话。”

    刘备先是喝令张飞住嘴,言道:“你懂什么?文王尚能为姜尚驾车,请得贤才辅佐,我这点事情算得了什么!”

    然后又对恭敬地谢绝了陈达的好意。

    刘备见天色渐晚,于是向陈达索要竹简与笔,想要留封信给诸葛亮。陈达指向一旁的书桌道:“将军请自便!”

    刘备写好书信将其交予陈达,便带着关张二人离去,刚出门就看到一个老者道骑着一头毛驴,口中高歌:“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刘备感叹一声道:“此人必是卧龙先生。”

    陈达轻咳几声,尴尬地说道:“此非卧龙先生,乃是其岳父黄承彦是也!”

    刘备听后点点头,喃喃道:“想必也是一高士!“

    刘备向前与黄承彦打完招呼,寒暄数句后即辞行返回新野。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刘备收到手下人来报诸葛亮已返回隆中,刘备担心再次扑空,反复确认消息的准确性,这才决定带领关羽张飞再次拜访。

    刘备在园中寻了半天也未看到二人的身影,心里正纳闷二人去处,门外就传来了二人的嘻哈声。

    关羽、张飞行礼后,关羽言道:“我和三弟在城外寻得了一座诺大的桃园,不如趁今日天气正佳,我兄弟三人前往此处饮酒作乐如何?”

    刘备摆摆手道:“今日不可,我欲去拜访卧龙先生。此事改日再说。”

    张飞不悦道:“如何改日,那一匹夫劳烦大哥两番前往,大哥已然表明了自己的诚意。那人要实好歹怎么也得来新野回拜大哥。”

    刘备摇摇头道:昔日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何况我要见的乃是当世大贤?“

    张飞道: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玄德再一次呵斥张飞道: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吗?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这次你别去了,我自与云长去。“

    张飞道:“二位哥哥都去而我怎能不去。”

    刘备警告张飞道:“去可以但不要在那胡作非为。”

    之后三人便飞马来到隆中叩响了柴门,陈达开门后,见又是刘备三人,行礼过后言道:“将军今日好运气,我家先生正在堂中睡觉。”

    刘备听后嘘声道:“那我们就现在门外等候,待先生醒来再拜会不迟。”

    “那好,旁边有一草亭三位可在那里等候。”,说完陈达又去屋中为三人沏了一壶茶。

    陈达也是闲来无事,于是就在门外练习徐庶所传剑法,那猛张飞见此也来了兴致,于是来到陈达两旁指点一二。

    陈达休息时与张飞攀谈道:“我闻将军使一丈八蛇矛,可否为真?”

    张飞答道:“当然,要我说临阵杀敌当用枪、矛之类的长武器,至于剑嘛,就差点意思。”

    陈达叹了一口气道:“可惜无人教我!”,说完陈达就看向张飞。

    张飞愣了半天才领会到陈达的意思,于是说道:“你若愿学,我可教你。”

    陈达拱了拱手道:“求之不得!”

    正说了草庐内传来一声打哈欠的声音,口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陈达向刘备说道:“想必是先生已醒,将军请进。”

    刘备随着陈达来到院内,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心中暗叹道:“我原以为卧龙先生当是一老者,没想到竟也如此年轻。”

    刘备首先行礼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留书信不知先生可曾阅览?”

    诸葛亮道:“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主宾分座,陈达在一旁侍候,诸葛亮先言道:“将军之信我已观看,已知将军忧国忧民之心,可惜我才识浅薄,恐难为将军所用。”

    陈达在一旁忍住不笑,静静地看诸葛亮在那里装A。

    刘备答道:“水镜先生之言,徐元直之荐岂会有假,先生不必过谦。”

    孔明道:“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玄德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授良策于我。”

    孔明笑道:“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言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隆中对预警………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说完陈达取一图悬于壁上,诸葛亮指着地图道:“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刘备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

    孔明道:“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矣。”

    刘备听后顿首拜谢,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摇摇头道:“山野村夫,志懒散慢,恕难从命。”

    刘备泪如雨下,俯拜于地道:“先生若不出山,天下苍生当由何人拯救!”

    诸葛亮见状连忙上前将刘备搀扶起来道:“将军既不言弃,我当效犬马之劳。”

    接着看向陈达道:“仁恭以为如何?”

    陈达道:“先生遇明主矣,我愿随先生相助于刘皇叔。”

    之后诸葛亮安排好家事,对其弟诸葛均嘱托道:“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