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之乱世虎臣 » 第十五章 与鲁肃的交流

第十五章 与鲁肃的交流

    在回柴桑的路上,陈达与鲁肃立在船头,眺望远处的江景,鲁肃对于陈达并不十分了解,只是在荆州时才听说过了关于陈达的寥寥事迹。

    鲁肃一直在仔细地打量着陈达,鲁肃的眼光看得陈达有些发怵,陈达知道鲁肃是一个极有政治远见的人,不然也不会提出著名的榻上策二分天下,对于这样一个人陈达时刻保持着警惕。

    陈达为了转移鲁肃的注意力,望着这波光粼粼的江水,感叹道:滚滚大江东流而去,浪花淘尽多少英雄。

    鲁肃赞同地点点头道:“自董卓之乱以来,汉家天下权力尽失,各路诸侯如走马一样你来往我,如吕布、袁绍、袁术等皆强盛一时,最终也不过归于一抔黄土。”

    陈达问道:“子敬以为汉室倾颓自于董卓之乱吗?”

    鲁肃若有所思的问道:“听仁恭之意,似乎另有高见!”

    陈达没有做肯定的回答,只是遥望远方,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地思考,良久,开始缓缓阐述自己的观点。

    桓帝、灵帝两朝政治腐败严重,官僚制度日趋僵化,中央朝廷的权力逐渐聚拢在少数人的手中。各地豪强趁机扩张权势,兼并土地,致使底层百姓失去物质来源,进而对大地主产生了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了供养这些吸血虫的傀儡。

    数十年来,朝廷不断征收重税,同时大量贬值和发行铜钱,各地百姓不堪其扰,逐渐将信仰寄托在了虚伪飘渺的神明身上。正因为如此百姓对官府,对朝廷的怨言越来越重,那张角兄弟就是抓住了这一点,给了百姓一个宣泄的出口,一呼百应,将这天下搅了个天翻地覆。

    陈达有些用语并不属于这一时代,因此鲁肃听得十分费劲,但是还是听懂了大意,鲁肃略显惊讶道:“依仁恭之意,莫非以为是大汉自己葬送了江山?”

    陈达摇摇头,想了想却又点点头道:“苍天已死,这是何等的绝望呐喊。制度不变,再改朝换代不过是开始新的轮回。”

    鲁肃点点头说道:“真乃济世之言!非古之圣贤不可比也。”

    陈达自谦道:“有感而发,不过是胡言乱语,子敬切勿当真。”

    鲁肃兴致正隆,又开口问道:“仁恭以为袁绍,袁本初如何?”

    陈达沉吟片刻答道:“袁本初其人确实有成大事之姿,堪与曹操争雄中原,可惜天不假人。”

    鲁肃不解地问道:“仁恭之言确实清奇,世人皆知袁本初少谋无断而被曹操所破。”

    陈达答道:“袁本初岂会是少谋无断之人,袁绍离京之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渤海太守,先是通过诱骗公孙瓒出兵韩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后又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取得对于公孙瓒的优势,后得以并吞幽并二州。可惜袁绍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昏了头,手下文臣武将在几位公子之间选边站队,造成了内部的分裂,不同派系之间相互攻讦,相互使绊子,官渡大战时,各个派系间的斗争尤为激烈,给了曹操可乘之机。此时袁本初的河北之地依然在掌控之中,若是及时处理内部矛盾,整合资源其依旧是天下最强诸侯,可惜上天不给他这个机会,在这决胜的关键时刻竟然病死了,其身死之后河北被几个儿子分离,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使得曹操能够将他们各个击破。”

    鲁肃听着陈达的分析十分入迷,惊得他连连称是,待陈达已经分析完毕,鲁肃依旧在那反复回味陈达的话,并在心中暗想:如此有识之士若是能为我江东所用该有多好!

    陈达见鲁肃在哪里愣神,用手指杵了杵鲁肃道:“子敬在想什么?”

    鲁肃这才回过神来,向陈达说道:“仁恭以为何为英雄?”

    陈达答道:“曹操曾于我家主公煮酒论英雄,子敬可曾听说过?”

    鲁肃道:“有所耳闻!”

    陈达说道:“其中有一言我认为十分有理,‘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皇叔虽然屡受挫折,却不忘兴复汉室之重任,今时虽为曹操所驱,然终有出头之日,能择其事之,实乃我之幸也!”

    “不知子敬先生以为我家主公如何?”

    “却为当世英雄,不过.……”

    “即如此子敬何不舍江东而来荆州,我主必会待子敬为上宾。”,陈达未等鲁肃说完,直接开始挖孙权的墙角。

    鲁肃一脸笑意地说道:“我主孙仲谋自父兄手中接过动荡不安的基业,仅用数年便整合六郡八十一州为己所用,建立了天下间最为强大的水军,非英雄不能有此做为。”

    陈达信然的点点头,道:“孙将军亦是英雄,当今天下英杰尽会于此,针锋相对间究竟哪边更胜一筹尚未有定论。”

    鲁肃也是满怀激情的言道:“是啊!但愿孙刘两方能够鼎力合作,击破曹操妄图并吞江南的迷梦。”

    在二人攀谈之间,陈达在鲁肃心中的形象逐渐变得高大伟岸,鲁肃开始在心中盘算,此人文武双全,与公瑾相似,不知谁可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