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赋植 »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什么!”阿壁瞬间引得街上行人或驻足,或侧目,“这不足一两重的药膏,你敢卖五两银子?”

    在卫家洼,村医给配的跌打药,一两银子就是一大罐,用了十来年还剩下大半。

    早就知道皇城中物价高,没想到两片指甲盖大小的跌打药居然开口就要价五两银子。

    赵庆紧了紧手里的钱袋。

    “怎么就不值了,”老郎中一把抢过膏药,指着瓷瓶一顿猛吹,“你看看,这成色,这裂纹,别说我铺上的这些了,恐怕全皇城都找不到一个比这个成色好的药膏罐子。里面的膏药也是熬了整整三个昼夜的,你都不用打开盖子,只要凑近闻闻就知道用料有多上乘。”

    原本见赵庆一人,面相也不像是本地人士,还想着试试看能不能敲到一点。开价五两银子已经是降了不少了。

    “就是知道你这里药好才上这儿来买,你给个实在价。”

    “最多让二两。”

    开在皇城的药铺,地租贵得吓人,虽然主要营生不靠膏药,却也不会买得太便宜,一般价格开价就是三两银子。

    能住在皇城里的,身上盘缠不会少,三两银子也就付了。

    显然,老郎中今天很不走运地碰了个硬碴。

    “一两半。”

    其实阿壁根本就没到这处铺子买过东西。伤药身边常备着,根本不需要在皇城中买。

    由于长了张大众脸,套起近乎比较有说服力,也就像是回头客。

    一开始要五两的时候就发觉这个郎中卖东西不诚心,没想到软的不吃,那就只好上硬的了。

    “要是其他成色的,我就按这个价卖你了,你看看这个瓶子,拿去当了都能卖个半两银子。”

    “可省省吧,膏药瓶子送给城头流浪汉都不要,卖我一两半够你赚的了,你这里东西好,以后当然会再来买。”

    这些膏药瓶子一般都是瓷窑里占着边角空隙的,虽然这几年瓷价一路猛涨,但这种小的瓶瓶罐罐的价格长势有限。

    的确,说的是事实,在行情好的时候把这种小罐子当了是值个半两钱的。

    可行情好的时候谁又愿意去当掉呢,行情不好的时候又有哪家当铺会收。

    加之,这本身就是送人的东西,样子好看就是了,替别人想怎么出手纯属是多管闲事。

    “行了行了,一两半卖你,拿去吧。”

    赵庆心领神会,赶紧掏钱,付得不可谓不爽快。

    “阿壁,皇城里可有什么来钱快的法子吗?”

    赵庆提着轻飘飘的钱袋子,有些惆怅。随军西征,身上没点盘缠总觉得不踏实,但至多两周时间,看起来希望有些渺茫。

    “我平常又不在皇城里当差,这个你得问她。”

    阿壁指了指不远处在首饰摊上挑挑拣拣的韩瑾央。

    “两串糖葫芦。”

    “成交。”

    三十文一串,五十文两串,还分文不让,赵庆觉得自己的心肝在飙血花。

    就那一架子十几支糖葫芦,估计所有的山楂和糖加起来成本价也不超过五十文,叫卖的流动小摊不需要交月租,更没有小工,卖那么贵。

    要不是他时间紧任务重,就在皇城中卖糖葫芦了,辛苦一定是肯定的,但赚的应该也不少。

    “走,赶紧到社雨寺去,要是慢了,回去门房那边不好交代。”

    韩瑾央啃着糖葫芦言辞含糊。

    “社雨寺?”

    赵庆还没有好好在皇城转过,对这个寺院很是陌生。

    “社雨寺坐观多朝,同时是皇城中最大的一处寺庙,受皇室供奉,香火鼎盛。”

    “寺里还能赚钱?”

    阿壁当然久闻社雨寺大名,可惜他向来不相信神神鬼鬼的,因此从未去过。只是去寺里都是捐钱的,除了卖香烛的还从来没听说过能赚钱。

    “当然,”韩瑾央对于在皇城里赚点小钱这件事,可以说是相当自信,“现在已经是十月底了,这会儿开始抄书正好。”

    每年十二月末,守教有祛瘴的传统,人称迎熹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法鼎中焚烧抄写的经书,意在向神表明自己的归顺和诚意,祈求保佑来年顺遂。

    但很多大户人家根本不惜得自己抄书,也就只是当走个过场,图个吉利,于是乎买手抄书的人越来越多,书卷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谁能想到,书卷价格越高,越是受到追捧,去年迎熹节,听说有家富户开了十个法鼎,烧了一天一夜才把书卷烧光。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买的现成的。

    “真是个好主意啊。”阿壁搓手,“韩姐,韩姐,算我一个行么。”

    韩瑾央翻了个白眼,直接忽视。

    “抄书可以赚很多钱吗?”

    “五份书卷一两银子。”

    “嘶——”赵庆倒抽了一口凉气。

    守教的经典,赵庆读过一些,虽然内容玄乎了一点,但是胜在简要。一卷最多也就几千字,一个时辰足够搞定一卷,一天就能赚一两银子,这钱也太好赚了。

    “不过先别高兴得太早,守教规矩繁杂,对抄书人要求不低,而且对于抄的质量也很苛刻。”

    “有多苛刻?”

    “书卷由黑墨浅浅印过一边,只需要把字描出来,而且描的字需要和印的重合在一起。而且抄书人必须对于守教有一定的了解。”

    “抄个书还要了解,守教就是事儿多。”阿壁对于自己无缘赚钱的好事十分不满,将锅甩到守教身上。

    说话间,三人已到社雨寺门口。

    这座寺庙和省城县城里那些小庙相差太过巨大。门庭巍峨宽阔,方方正正没有太多繁杂的装饰,根根高耸的圆形木柱驻立,回纹镂空木门半敞着。时候不早,陆陆续续有香客朝外走。

    待韩瑾央说明来意,几人被带着从廊道去往里间。

    斜阳把花窗影子拉长,扑朔着照在地上,淡淡的桂花香杂糅在烟火中,带着点甜味。

    再走上这条廊道时,赵庆手里已经捧了一摞的书卷,考核出乎意料的顺利,拿着的是他这一周的任务。

    寺里的师傅说,他头一次抄这些难免会出些岔子,因而多给了一些书卷,赵庆当然乐得接受。

    本想忍痛将剩下的一点点钱拿出来置办一些笔墨,没想到笔墨纸砚都是配好了的,只是交了些银两做押。

    赵庆心情好得很,好像手里的书卷全都已经折成了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