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成长1986至2006 » 第十一章 冲破懵懂

第十一章 冲破懵懂

    七岁那年,我上学前班了。从此正式踏进学校,开启了求学之路。

    我所在的这所小学离家并不算远,只需穿过纪念碑广场再过一条马路就到了。那是一所子弟小学,学生们的家长基本上都是一个系统的职工。同学们大多住在学校周边几个小区,有的还是从小一直玩耍的同龄伙伴。

    母亲负责每天接送我上下学,一天往返四次,无论什么天气,风雨无阻。

    学前班的课程时间比较短,学习的内容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而且,由于我在学龄前跟着母亲学了很多汉字和简单的算术。因此,学前班的知识内容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不费一点功夫的。

    我们大约一百八十名小朋友聚在一个偌大的阶梯教室里,跟着两位年过六旬已退休又返聘的女老师,学习着基础文化知识。有时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做拍手操,一是为了活动身体,二来也能培养我们的注意力。为的是让我们聚精会神,一切行动听指挥。

    课间时分,总有一位中年男老师到讲台前售卖各种小零食。每次他来,手里都提着好几个大包裹,包裹里装满了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儿童食品。这些零食大多是从批发市场上进的货,干净与否全然不知,对于贪吃的孩子们从不曾关心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问题。

    大家都盼着这一刻,每次他一来,许多有零花钱的同学就跃跃欲试要马上冲上前去。记得我也买过两次酸梅粉、糖瓜之类的东西。比起其他人,我算是消费最少的,母亲是禁止我随意花钱的。

    每天下午临近放学前,我们要打扫卫生。我们每人手里都有一把家人为我们制作的小拖布,拖地时将自己附近的区域擦干净,整个阶梯教室也就打扫完毕了。我的小拖布是父亲亲制的,用一根废弃的枣木擀面杖手工车成了拖布把,又将废床单剪成了布条子扎在拖布把上,还专门用大饮料瓶制作了带提手的拖布桶。这一套组合比其他同学们的装置都像样,每次提着它时,我都感觉自己好神气,似乎也能体会到劳动的光荣。

    学前班是没有课外作业的,放学回到家,我将书包放回去,转身就和同学们到外面玩耍。我们在楼前楼后追逐嬉戏,趴在草丛里逮蚂蚱,蹲在沙堆旁玩沙子。在那个还没有游戏机、手机的年代,自然界和生活里的一切东西似乎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把玩对象。

    经常是临近晚饭时间,各家的大人站在阳台上,呼喊着自家孩子回去吃饭。有的特别淘气的,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人呼唤不着便只好下楼,逐条巷子地搜寻,找着了便揪着耳朵把孩子带回家。

    那时候我也经常玩得无所顾忌,甚至有时忘了是在课堂上。

    一天上课时,老师连呼我三次大名,让我站在讲台旁,面向大家罚站十分钟。原因是课上我总与同学说话,扰乱了课堂纪律。

    那十分钟,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只觉得满脸通红,羞臊难当,心理害怕同学把这事告诉我的母亲。从此,我知道了上课是不能随便与同学讲话的,这是纪律!从那以后,我没有再敢触犯过纪律。

    短短一年的学前班结束了,九月初开学时,我们这一百八十名小朋友被分成了四个班级,进入到教学楼里上课,从此真正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堂语文课,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翻开语文课本,上面呈现了未来生活的景象。有蔬菜大棚、飞机、悬浮列车、高楼大厦等。老师带领着我们认识这些新鲜事物,也激发着我们的学习兴趣。我被这一课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当时幼小的我曾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享受生活,建设家园。

    一年级的课业并不深奥,主要是重复学前班的知识。开设的课程门类也不多,以语文、数学为主。那时候我们还未从懵懂中彻底走出来,以至于对数字还没有太清晰的认识。

    第一学期交学费时,老师布置我们每人需要缴纳一百一十八元学费。放学路上,我们和家长交代着老师的吩咐,有的同学说是一百零八元,有的则说是一百一十八元,闹的家长们一时糊涂起来,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到了第二天,很多家长亲自到学校,见了班主任才问了个明白。

    您瞧瞧,我们这群稚气未脱的懵懂学童,着实给大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别小看一年级,它是正式开启学生生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的关键之际。同时,它也是唤醒懵懂的重要一刻,它将年幼的孩子们推进了知识的大门。从此,让蒙昧无知的孩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探索未知的奥秘,学习生活的常识和做人的基本道理。

    从此,我们彻底走出迷蒙,迈进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始了丰富多彩又充实快乐的小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