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P社玩家勇闯大明朝 » 第10章 P社人的融资策略

第10章 P社人的融资策略

    暂且放下吴总兵,至于他们选择了什么风水宝地,稍后再说。

    视线回到我们的主人公这边。

    陈明义在三月二十一日的一大早,就赶去制将军办公点,领了自己的新告身和官印令牌,现在已经转迁“同知都转运盐使挂户部郎中衔,专管朝廷向民商借贷业务”了。虚衔正四品实际正五品,衙门没有,人员可以从转运司和清吏司借调。

    现在能拿着制将军大印公干的,那都是红人。别看陈明义之前官小家贫的,现在一吆喝,顿时前呼后拥,平时眼角儿都不瞅你一下的户部大牛们,乖顺的像个国子监里的兔子。

    借了一处户部衙门的班房,人家连洒水扫地,奉茶看门的仆役都配齐全了,生怕惹了这位爷不高兴。

    户部的各位还以为这是大顺军准备查账呢,吓得裤兜子都湿了。在座各位,哪个不是一年几万两的进账,都是扣下来的。这不会是要让他们退赃吧,毕竟,农民军拷饷可是出了名的黑。

    不过陈明义是谁啊,游戏玩了六七年,工作没干过一天的本毕生。

    这特么烂账,谁爱查谁查!老子是来搞钱的!

    坐在案台上拆了一支崭新的兔毫细笔,弄了好大一张白纸,然后开始横一道儿,竖一道儿,勾勒了一张表格。

    要不是有同年认识,各位户部主事,还以为挺大一个进士,不识字儿呢。

    “众位,闲言少叙,差事紧急。咱也不用盘算细账,今儿就拢一个概数,精确到万,我说一项,您告诉我数目,赶紧办完了我还着急走呢!”

    众人心里寻思,这位爷要干嘛?合着要个数,到时候大兵堵门拷饷?

    “远了咱就不说了,一项数字,报一个洪武二十五年、一个永乐二十年、一个万历十五年。下面开始啊,都手脚利索点。”

    “盐税...”

    转运司来的这几个吓得一屁股墩就坐地上了,大春天的,地上多凉啊,硬是好半天没起来。

    “怎么,需要我让制将军派侍卫来帮忙么?”

    众位心说,“亲爹诶,您怎么一刀就捅嗓子眼啊,下一刀是不直接扎心脏啊。这数目报上去,把京城吃皇粮的都剐了也捐不出来啊!”

    “你们要是不认字儿,可以把账册放在这,听说青楼的女孩儿都识字儿,我也可以去请别人帮忙。”

    众人一听,“嘿,怎么还骂人呢,大家都是读书人,正经科举考上来的,怎么就跟青楼女子一个档次了?”

    眼看着陈明义要使腌臜手段,大家伙也没啥能硬扛的底气,终于还是老老实实的干起活儿来。

    “盐税...”

    “........”

    “茶税...”

    “.......”

    “市舶司税...”

    “........”

    “田税....”

    “.......”

    “钞关...”

    “.......”

    -----------------

    功夫说长不长,也就俩小时,一张表格填完,陈明义卷包走了。

    他一离开,屋里可就炸了营了。大家伙怕啊,刚才要是念假数字,怕秋后算账;要是念真数字,怕月底挨刀。这辈子还是头一次,翻账本报数,能把自己累一身汗的。

    大家抱怨了几句,忽然一哄而散,赶紧各自去找自己的主官,商量对策去了。

    陈明义从巡街的兵丁手里借了一匹马,悠哉悠哉的回到齐鲁会馆。

    京城的大富豪们,你们的财神爷来啦!

    话分两头,今儿一大早,馆主孔德胜就开始忙活了。整整一天,会馆大门紧闭,所有知客招待,全都撒出去请人了。

    什么国公、侯爷、伯爵,什么总督、巡抚、尚书的,全都派了家里主事儿的过来。

    更多的是,晋商二十四行的,漕运的、海运的、丝织的、瓷器的,各大行业的京城大掌柜的。

    别的地方也坐不下,只有一楼大堂,把戏楼前面都收拾出来,勉强挤下五十来位。剩下的,只能偏厅里挤着了。

    时间约摸着午饭的时候,陈明义踏进了会馆大门。

    众人齐聚目光,“这位爷就是闯王的驾前红人啊,什么出身?不会是小白兔吧....”

    陈明义大大咧咧走到戏台上,“谁借手搬张屏风过来,素的就行,四扇的。”

    孔德胜赶紧支使伙计去搬屏风,难道小先生今天面嫩,要在屏风后面给大家说话,还是待会有什么女眷过来啊?这奇人办奇事儿,咱也不管那么多了,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反正能念旧情,保住我这一份家业,我就烧高香了。

    屏风来了,是一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四扇、半屏、黄绸底儿,木框是不太值钱的黄花梨(明末还没那么贵)。

    陈明义把屏风摆直溜,借着两边的雕花窟窿,栓了一根细绳。

    “暴殄天物,牛嚼牡丹,焚琴煮鹤.....”

    “这是要干啥,干嘛糟蹋黄公的高作?”

    众人还在犯嘀咕,看陈明义从随从手里接过来一张折好的白纸,然后张挂在了绳子上。接着,又在桌案上,一一摆放自己的官凭文书。

    “我,东昌府陈氏陈明义,崇祯十五年的三甲进士。前一阵子的七品起居郎,因为救驾有功,现在官升户部郎中了。”

    底下人心想,“这位是要当面敲诈还是怎么滴,咋还把官凭文书掏出来了,后面那张纸是啥,写的什么鬼画符?”

    “受大将军看重,制将军信任,专职安排了一项差事。以后,我这官儿还得升,独立衙门,虽然不比六部,但高于五寺诸司。”

    众人这一听,“还是要敲诈啊,孔德胜,你特么坏事做尽……!”

    “现在,我这手里有一桩大富贵,大买卖,想跟各位谈谈!”

    “完犊子了,掏钱吧,这位图穷匕见了,真是来敲诈的!”

    “新朝新事儿,崇祯朝过去了,大顺朝到来了。我给大伙介绍的这桩富贵,就叫做国债!怕你们听不明白,我特意请了嘉宾,因为这个事也是发端于西方大唐国,汤若望的故乡。现在,有请西方大学者,给大家普及一下国债的相关知识。”

    “新年号定下来了?大顺,大顺不是闯贼的国号么?”

    “国债?国家还能借债,不还了怎么办,谁敢去要账啊?”

    “西方大唐,啥意思,老李家还有海外立国么?”

    “汤若望,瞎特么扯,那不是传教的么?”

    -----------------

    汤若望刚开始接到邀请,还以为是请自己过来布道传教的呢。

    没想到是让自己科普国债,幸亏这次来京的兄弟姊妹比较多,起码葡萄牙的水手比较懂现代国债,这点内容,自己准备一上午了。现代国债,不比老法王那时候了。法国红衣主教那一套,拿着信仰抵押,中国可没有圣骑士团可以放信用贷款。而且,最后法王赖账,还把骑士团给砍了。这个绝对不能讲,否则,一会先被砍的肯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