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2:山里出了金凤凰 » 第十章:做生意当然有风险

第十章:做生意当然有风险

    黑暗中,就着外面透进来的月光,李谦国伸出四个手指。

    “四十?不可能,这不是亏了嘛。四百?”李谦宏小声询问,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比批发小东西去卖来的赚钱。

    “不是,再猜。”李谦国含笑摇头。

    “难道是四千?”李谦宏翻身坐起来,不可思议看黑暗中若隐若现的脸。

    见他点头,李谦宏惊得叫了一声,又马上捂住自己的嘴,小声问,“哥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这笔账李谦国算过,腈纶废料几分钱一斤,他买的量大还能再便宜一点,如果找到生产腈纶的厂家,那更便宜,姑且算2分钱一斤。

    50块钱可以买2500斤,按照陈家一贯的算法,废料变成成品面料,大约可以得1400斤的腈纶。

    制成550克重的腈纶面料,可以做28匹布。

    一匹腈纶,市场批发价在140块,28匹那就是3920块,利润整整有近百倍这么多。

    李谦宏听他这么一笔一笔算下来,嘴巴越张越大,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

    不过理智还在,从被一堆大团结围在中间的幻想里抽身出来,李谦宏问了最实际的问题,“谦国哥,万一失败了呢?”

    “谦宏,做生意还有最重要的一课,凡是涉及到生意两个字,都是有风险的。”

    只要风险还在可控的范围内,那就值得去试。

    “我明白了,万一赔了也就损失50块钱,赚了那就皆大欢喜。”李谦宏没多抵触就接受了。

    本来本钱都是李谦国搞来的,况且作为他最要好的兄弟,其它事帮不上,给予信任还是做得到的。

    “谦国哥,接下去有什么打算?”

    “你留在这,我去谊镇周边收腈纶废料,一旦做成功了,这些废料都是宝贝,能抢一点是一点。”

    “行。”

    李谦宏也干脆,做做后勤这事他还是能干的。

    “15块钱给你,我没回来的这段日子,吃的喝的你挑贵的买,我们是丹丘殷实家庭出来的设定,千万不能掉。”

    李谦宏张嘴想问为什么?脑中又浮现出供销社食堂那个胖大婶的做派,好像悟到了什么,点头应道,“放心吧,谦国哥,我一定不把钱当钱花。”

    “睡吧,明天我还要早起。”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谦国就跟陈家人道别,理由也摆在那:他想去多带点废料回来,他看好陈立国,一定会成功。作为一个生意人,怎么可能放着机会不要。

    就这样,陈家夫妇送别了颇有点中二的李谦国,愁上心头,同时也对同样中二的儿子上了心,万一搞不出来,那耽误了别人,就是他们陈家的错了。

    一路到渡口的李谦国可不知道他们的心里活动,他钻进旁边的林子里,换下簇新的衣服,重新穿上布丁连着补丁的旧衣裳。

    都沦落到买废料了,还穿的光鲜亮丽,明摆着就是待宰的猪啊。

    一打听,最近的早腈纶厂在山阴,过去要一天多不说,还不一定能摸着门路。

    李谦国稍一思量就把主意放在鹿城各大供销社上,到时腈纶面料一面世,第一时间切断最近的货源,才能更大限度保住优势。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船,李谦国到了离谊镇比较远的海黄镇,从外向里包围,才能更大限度节约体力。

    果然一到供销社,就看到两筐腈纶废料随意丢在门边,大块的碎布头已经被挑走,只剩下一些零碎的布。

    靠在门框上的店员边吐瓜子皮问,“怎么?你要买?”

    “5分钱一斤。”

    “不要了。”李谦国一听价格,当即丢下碎布,“真当我是陈家的那个傻瓜,宰客呢。”

    “哎,等等。”

    果然不出李谦国所料,陈立国的事已经传遍附近的乡镇,所有人都知道,供销社有一批碎布头被当成廉价的棉布头卖出去了。

    “你说给多少钱?”

    李谦国伸出食指,“1分一斤,我收回去烧火的,高于这钱,还不如去乡下山里砍木头划算。”

    在镇上住着,不像在乡下那么方便,烧点火,还得从别人手里买柴。

    “2分,不能再少了。大兄弟,砍柴耽误时间,2分一斤,算起来跟买柴火差不了多少,你说是吧?”

    李谦国佯装犹豫了一会,点头,“行吧,都给我称了,箩筐得送我,不然运不回去。”

    “行。”店员爽快的同意了,箩筐也不值什么钱,关键是有傻子买了废料,也不用他发愁了。

    就这样,如法炮制,李谦国一连走了16个镇,才找齐了2500斤的废面料,共花费44块6毛。

    这一路饿了白馒头填肚子、渴了喝溪里的水或者厚脸皮问船家要水喝,剩余的钱都花在船费上。

    就这样过了两天,第三天的下午,蓬头垢面的李谦国带着2500斤废料抵达谊镇。

    “谦国哥,你回来了。”算时间守在码头的李谦宏第一时间看到了李谦国,忙不迭跑过去,“可算等到你了,陈立国成功了,他把那批废料成功开花了。”

    说到这,李谦宏嘴巴都快咧到脑后去了。

    第一、二天那些废料用开花机怎么打都不能散开,后面陈立国决定根据这几天不成功的经验,改进开花机。

    一连试验了一个日夜,就在两个小时前,新改的开花机终于把腈纶废料打散。

    按照陈明通的话,最难的那一步已经解决了。

    “那真是一件大好事。”虽然预料过最终的结果是好的,但真收到好消息的这一秒,李谦国才算放下心。

    “谦宏,我们两兄弟把东西都搬回去,趁热,把这批面料也处理了,还能赶上年。”

    等面料都搬回去,陈明通两夫妇傻眼了,原本以为李谦国少年心性买个三五百斤就撑死了,没想到他会带这么多废料回来。

    可一想到这么多废料,产出的是柔软保暖的腈纶面料,陈明通又不得不佩服。

    眼前这个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少年,不仅有胆识,还能屈能伸豁得出去面子,这放在后生身上少见啊。

    “明通叔,刚我回来,就收到了好消息,立国是这个。”李谦国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的夸奖。

    “哪里,哪里。”陈明通心里也骄傲,但嘴上还是客气道,“不是你相信他,他也没那么大的干劲。”

    “叔。”李谦国也不叫名字了,“你跟我妈同姓,我就当你是亲叔,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腈纶面料眼看就要成功了,你就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