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蒹葭伊人,在水一方 » 第十二章 在冰雪天的相遇,不染纤尘

第十二章 在冰雪天的相遇,不染纤尘

    “臣妾恭迎陛下。”卫夫人又惊又喜,连忙跪下来请安。

    “起来吧。”李坚上前扶起请安的卫夫人。

    “谢陛下。”

    “蛟儿最近在读什么书。”

    “回陛下,蛟儿最近很喜欢《战国策》的秦策,读到‘应侯谓昭王’处了。”

    卫夫人本是御前宫女,奉茶时,皇帝李坚一时心血来潮临幸了这个小宫女。十月后,宫女卫圆圆诞下一子,李坚兴奋不已,为其子取名李蛟,并册封卫圆圆为四品良人。

    李坚心头一咯噔,问:“你知道‘应侯谓昭王’一篇讲了什么吗?”

    “臣妾才疏学浅,只是听蛟儿说过,秦昭襄王虚位四十余年,宣太后、穰侯把持朝政,直到魏人范雎入秦。昭襄王才陆续罢黜穰侯和咸阳四贵,夺回实权。”卫夫人竭力回忆儿子李蛟给她讲过的这段战国历史。

    “今太后使者分裂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国之势,强征兵,伐诸侯。战胜攻取,利尽归于陶,国之币帛,竭入太后之家,竟内之利,分移华阳。”李坚回忆起这篇《战国策》。

    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惊人的相似。纵然改朝换代,君王更迭,外戚势力还是如藤蔓般寄生于君主集权。

    卫夫人大字不识几个,自己也没有读过《战国策》,听得是一头雾水。

    李坚看到卫圆圆疑惑不解的神情,不禁被逗乐了。转眼一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条女子规训,对男人而言确实大有裨益。若芈八子无才,便不会把持秦国朝政长达四十年,那么昭襄王赵稷一开始便是真正的秦王,凭自己意志治理秦国,不必受妇人牵制。

    “朕今晚在你这儿留宿,就寝吧。”

    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异动,在朝堂后宫搅起了千层浪,人人揣摩着皇帝的心思,暗中观察着太子之位会不会再度易主。

    若王太子被废,权倾朝野的王家便是一盘散沙。在京中为官者,大多是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揣测上意是最拿手的本领了。

    第二日,皇帝李坚刚从卫夫人的寝宫出来,宦者令史珅就紧张兮兮地向他汇报,今早奏折像雪花一般纷纷而至,怕是有什么大事要奏。

    李坚马不停蹄地回到未央宫,内侍正吃力地把一箱箱竹简搬至御前。

    又出什么大事了?

    李坚快速翻阅一箱箱的奏折,居然全是弹劾丞相王隆世杀夫夺妻一事的。

    王隆世炙手可热时,只有武将赵弗上书陈述了他纳厉丽媚为妾的来龙去脉。如今,众人瞅着自己对太子发了火,冷落了王家人,竟都愿意站出来义愤填膺地痛骂王隆世的龌龊不堪,为陈胜年叫屈喊冤了!

    尽管李坚震怒于王隆世的倚仗权势而胡作非为,也在宣室殿把太子李辰骂得狗血淋头,但真要动手处理王隆世,就必须考虑接下来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后续。

    “不是说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吗?怎么现在闹成这副样子?”宋太皇太后暴跳如雷,全然没有了太皇太后的端庄娴雅。

    “回禀太皇太后,杨御史为了早日完工,到处抓人,民工们昼夜劳作,苦不堪言,逼急了狗急跳墙,才聚在一起造反的。”丞相宋达戌一早便想好了措辞,既然御史大夫杨全仲负责修皇陵,就干脆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片叶不沾身。

    “这么说,此事都是因杨全仲而起的?”宋太皇太后问。

    “是啊,太皇太后。若不是杨御史把修陵民夫们逼狠了,几个小民何至于铤而走险呢?”

    “皇陵完工迫在眉睫,杨御史着急赶工,是为了父皇能顺利入殓下葬。就算生了点事,宋丞相也不应该把所有过失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杨全仲曾经担任太子太傅,向还是太子的李坚讲授过儒家、法家的治国之道。眼看着宋达戌将所有罪责都甩到自己恩师头上,李坚自然会站出来为恩师说几句好话。

    “皇帝不忘师恩,重情重义,这是好事。”宋滔依思考再三,缓缓开口说:“只是现在叛乱场面这样混乱,皇帝觉得该如何才能迅速稳定局面,而且不耽误皇陵按时完工呢?”

    “若遇民众叛乱,一般是当地郡尉派兵平叛。秦山陵临近京城,可令卫尉率领羽林军与汉中郡郡尉一同镇压这次叛乱。”还是政治小白的李坚按照惯例来分析这件事。

    但事实上,这一次的民众起义声势浩大,两月以来,官兵不断镇压也只是杯水车薪。宋太皇太后自然不高兴,皇帝到底只有十几岁,处理国家大事却如同孩童玩耍般理不清形势。

    瞅见宋太皇太后脸一黑,急着脱身的宋达戌脑瓜子一转,想到了一个阴险毒辣的主意。

    “启禀太皇太后,这次民众暴乱本因御史大夫杨全仲而起。臣以为,应当顺民意,清君侧,腰斩杨全仲。朝廷再颁布诏书,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已处理了罪魁祸首,让造反的刁民再也没有造反的理由,朝廷平叛的号令也就更名正言顺了。”

    李坚怔住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宋达戌居然如此狡诈狠毒,这般栽赃嫁祸的手段还真使得出来。

    李坚刚想开口痛斥宋达戌的无耻,宋太皇太后就发话了:“一个御史大夫倒也无足轻重,赶紧收拾了这局面才是大事。就依侄儿的意思,哀家给你五千羽林军,你去趟汉中,亲自押解杨全仲回京,翌日处以腰斩。”

    “是,太皇太后英明。”宋达戌暗自松了口气,心想着这次愈演愈热的民夫揭竿起义罪责终究和他是毫无干系,却没有感受到来自皇帝李坚仇恨如炬的目光。

    “皇帝,皇后快要临盆了,政务不忙时多去椒房殿走走吧。”宋太皇太后看到了李坚眼中的愤恨,却只认为他幼稚无知,心慈手软,完全没有先帝蹈机握杼、运筹帷幄的风范。幸得自己垂帘听政,要是把权力交给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国家的政治局面必然变得臃肿不堪。

    “是,孙儿会多陪陪皇后的。”李坚心如冰窖,强行压制着情绪,“孙儿不在此叨扰祖母了,孙儿告退。”

    宋滔依心中飘过一丝担忧,若皇帝当真记恨……不过,应该也无伤大雅,一年前,她强行许婚,还将王珞霜赐给自己年过花甲的弟弟,他不照样保持沉默吗?

    宋达戌是密远侯宋嵩劲的儿子,宋太皇太后的亲侄子。在宋太皇太后当政时,李坚奈何不了这位玉叶金柯的宋丞相,但心中的怨恨寸积铢累,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便可厚积薄发。

    宋达戌连夜赶往汉中郡,第二日一大早便将杨全仲关进了长安狱,接着又马不解鞍地奔至宋太皇太后寝宫华忆殿讨了懿旨,传令午时腰斩杨全仲。

    李坚大惊失色,匆匆赶到长安狱,见了杨全仲最后一面。

    “陛下,臣这一条命,无足轻重,陛下不必挂念。”囚首垢面的杨全仲絮絮叨叨地嘱托李坚,“你还年轻,日后还有大把的时间。隐忍不发,韬光养晦,总会熬过六十多岁的老妇人的。”

    “朕明白,朕定不负您所望。”李坚俯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