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乱记 » 十三、土书

十三、土书

    “也不知道皮村老太怎么样了,不过有地,总归不至于太难熬吧。”小周忽然说到两人几日来习惯性回避的事情。

    “老天爷造的孽,交给老天爷解决。”老马完全不能代入皮狗的角色,但生物身份终归是事实,也不能说太过分的话,聊胜于无的安慰兼容小周系统的皮羊。

    “苦了老太了。”小周也无奈摇头。

    两人聊了一会,什么事情都没有头绪,也怕话太多引来巡逻兵卒的注意,招惹意外。待听见外面有由远渐近的巡逻兵卒脚步声,禁声不语,慢慢就睡着过去。

    “卧槽,牛逼。”送泥回来的小周有点激动的对马文琪低声说道。

    第二天奴役仍然要去取泥,两人都学精了,挑挑拣拣掏来好泥,也拿到了一个草签子,居然还是长的。小周第一批被遣去送泥,亲眼看到这些泥巴的用途,回来迫不及待的就告诉马文琪。

    “他们把湿泥薄薄的摊开在一个书本大小的木板上,然后用木刀在上面写字,等晾干以后,就跟一页一页的书页一样。”

    “那不很容易就碎了?”

    “这就不知道了。”但小周还是满脸佩服这些人的创意,他写了多年网文,资料查阅无数,记忆里竟然还从来没见这么有想象力的事情。

    很快,轮到老马送泥过去,看到了小周说的场景,也惊讶不已。

    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摆着着土片,在太阳下晾晒,土片上刻满蚯蚓一样的文字,远远一看以为是小型砖瓦厂,连成一片之后,更像在建造一顶巨大的宫殿屋顶。

    小心翼翼穿过晾晒的土书,来到一个军帐前,有吏目模样的人摇头晃脑的念着文句,旁边书吏手拿着一个像小凿子模样的木刀,快速的在木板托着的土页上刻字,刻疵了就用木片抹了再刻,当然也有几个奴役,在旁边制版拆版服侍,却是累得够呛。

    “我擦,连橡皮擦都有了。”马文琪震撼之余,心里吐槽一句。

    湿泥的属性实在太好,刻起来毫不费力,比马文琪以前在电视上看的龟甲马骨先进太多了,其实现代博物馆里也有很多陶尊陶罐上刻有文字,只是学者们眼光大都放在文字内容上,没去思考生产力方面的问题,自然没想到先民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焕发多大的想象力。

    而且,人类文明是累积渐进,出现土页土书,毫不意外。只是马文琪周同礼陡然见到了,才会觉得神奇,正常时空里的人,只会觉得本来就该如此,无须大惊小怪。

    他送完泥又被驱赶回去,心神还沉浸在这些土书土页里。

    “回头运输这些土页土书的人惨了,笨重不说,摔碎几个估计性命难保。”马文琪一边赞叹,一边思维又跳到千里之外:“不会回头采完泥,又要来搬运这些土书吧?这可不是什么好活计。”

    帐篷里其实还坐着一位美女,姬蘅地位尊贵,自然不会轻易抛头露脸,听说营中正在刻写记录关于她事迹的文书,小小得意之余,她也满心好奇。所以她来到小宰工作的帐篷里,心不在焉的听吏目念着文句,文辞炫耀着曾侯的丰功伟绩,和她让人仰慕的神迹。

    虽然她文学功底基本欠奉,但不妨碍她觉得词藻优美,文辞动听。

    她以前见小宰在木板上刻字,费工费力,知道效率很低,就想过能不能进献毛笔,但她对怎么制造墨水没有什么头绪,想着等待机缘到了再说,哪天琢磨出制造墨条,又是一出神人传说。却不知道她因此白白错过一个步入神坛的机缘。

    这其实是因为她两世为人都没有底层生活经验的缘故,墨水的发明,极为简单,在真实的历史里,墨水应用比毛笔早了太多。因为并不需要真像后世文人,把墨玩出花来,只要是有色汁水,都能用来书写,她身上的衣服,就染有颜色。

    其实就算是现代人也一样,如果不是迫切的需求,实际上很多想法,也就是当时脑袋里一闪而过的念头,仅此而已,之后不会再想到。

    当然,也有可能即使她把毛笔发明出来,别人也不会觉得好用,毕竟习惯的力量也是无穷大的,除非是暴力推广。真正的发明,是在实打实的生产实践中产生,才有生命力。一个人很难去预测未来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变化,就算是跨时代的天才也一样。

    但即使姬蘅是21世纪地球人转世,她也不明白毛笔的重要意义。

    毛笔的发明是划时代的文明进阶,伴随毛笔的发明,才夯实了社会秩序急剧蜕变的基础。毫不夸张的说,是毛笔的发明,奠定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文明底座。

    毛笔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书写简便,更是在于稳定字形,让文字不再变化无端。

    文字稳定了,才具备了“书同文”的社会基础。

    而书同文是大一统的前提,欧洲人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小国林立,印度是英国殖民者强行用枪支大炮捏在一起,非洲南美更是,错失了整整两千年的文明进化。想想其中的差别,竟然只是小小的一根棍子绑上一撮兽毛,只能说造物神奇。

    可是,即使文明发展到21世纪,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呢?姬蘅身上的那个小学音乐老师不懂也不足为奇。

    要是她理解毛笔的意义,磨穿脑壳也会把毛笔墨条做了再说。

    闲话少说。

    马文琪回来也啧啧称奇,小周却脑洞大开:“这事还可以点亮金手指。”

    “怎么说?”马文琪一听到金手指,兴趣就来了。

    “毛笔和造纸。”小周可能自看到吏目刻书回来,就在琢磨这事,接着说:“这两样造起来都很容易,说不定能赦了我们奴隶的身份,弄不好还能当个末吏。”

    “你知道怎么弄吗?”老马觉得毛笔好糊弄,但造纸他没有头绪。

    “都说了很容易,小说我都写了不知道多少遍,还在某音上见过实操。”小周越发觉得靠谱。

    “能做就不要客气。先弄个大概,就去找吏目说话。”马文琪也跟着充满期待。

    “呃,没有竹子,兽毛也不好找,造纸需要收集很多树皮。”小周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没有竹子,弄个棍子也一样,兽毛还不好办,找个老鼠洞,抓只老鼠薅一把。”老马是土老板解决问题的思维,说:“完美主义要不得,解决问题,而不是完美解决问题,这是我管理员工的第一要领。”

    小周听完,觉得很有道理。

    “做完毛笔就先献毛笔,说不定能引起那个唱歌的人的注意。”

    “呃,不要动不动就引人注意,毛笔和纸张是配套的,分开献效果不好。”小周本能的就不想太冒险。

    “你还是完美主义作怪,到时纸张就先嘴上说,争取资源嘛。”马文琪又说起他的生意经:“有个螺帽就能卖螺丝丁,有个轮胎就能卖汽车,生意都是这么做起来的。客户也一样,他有个杯子才会想到喝咖啡。”

    小周被教育了一顿,虽然不太服气,但也反驳不了,就说:“先找材料再说吧。”

    交完泥巴后,暂时奴役们也无事,两人不能离开营帐太远,瞄来瞄去找棍子,反正只是筷子大小的木棍就行,很快在营帐周围就收集了四五只。

    显然,直接就在树枝上绑老鼠毛不现实,外观实在不上档次。

    “弄个石头,把棍子磨光磨直。”马文琪看着几个小树枝,觉得造笔也不过如此。

    石头很好找,两个人走到离别人稍微有点距离的地方,装作百无聊赖的在石头上搓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