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乱记 » 十八、文氏兄弟

十八、文氏兄弟

    文亥回到自己的营帐,文氏三兄弟急忙过来服侍。

    所谓丕极泰来,三兄弟不知道怎么就踩了狗屎运,本来是躲在伯府避难,不料被文亥征来,几人这些天与文亥同吃同住,已然是文亥的近臣,正是春风得意,对待文亥极为殷勤。

    文亥是文姓庸城这一支家族里排得上号的人物,他们兄弟平常送礼都高攀不上,骤然之间就入了大人法眼,攀附之心随着炽热起来,颇有一些豁出性命也要抱住大腿的心思。

    追溯起来,能够攀上文亥,还要感谢东门吏的骚操作,但显然几兄弟对东门吏只有怀恨之心,全无感激之情,只想将来寻得机会,把东门吏往死里踩。当然了,换做他人心思也会如此,毕竟东门吏当日,只有恶意,没有好心。

    文亥步入帐中,文氏兄弟脱衣挂帽,捧上清水,待文亥接过去,就肃立一旁。

    文亥喝了几口水,忽然问三兄弟:“尔等可曾来过大泽?”

    文大想了想说:“不瞒叔甫,确曾来过。”

    叔甫,就是三叔父的意思。文亥共有三兄弟,都在伯府为将,他家中排行第三,所以文氏兄弟叫他三叔,虽然攀得太近有些肉麻,但文亥也不以为意,身周攀附的人很多,这样叫的人自然也很多。这个时空,家臣家将家奴都是下人,只有姬牧一样有爵位的,或者养有客卿,没有人身依附的关系,其他的干儿子干侄子都一样,等同家养奴才,越多越好。

    文亥听了,来了精神:“且说说。”

    “庸城近大岭,大岭多有香草香料,咱自家祖始,便来回大泽,与雎城一些走莽山的商人,私下有些勾当。直到前些年头,戎蛮不再南下,才渐渐没了来往。”

    文大说得含蓄,肯定隐瞒了许多情况。

    但文亥没有细问,他心里清楚,文氏是庸城军功起家的大族,除了田地营生,还参与了许多庸城和各国的货物贸易,铁器粮食都插过手,私下各种杂七杂八的交易,年年都有。文家主要的商路就在大泽之上,文姓之人来往大泽,顺带走私些物件,也是常见。

    这也是姬乃点了他随军的一个由头,同时也是他在曾弧问询时,敢对大泽对面的情况,侃侃而谈的底气所在。他们文家,一直都是靠大泽吃饭。

    姬伯府上的家丁,往往都有来头,即使有些家境没落了,往前数几代,也都是有说头的。这也是他点名要带伯府文姓家丁的原因。

    所谓戎蛮不再南下,却是西秦已经扫平草原,收服几个狄戎部落,开辟了贸易站点,有正当的交易场所,狄戎部落不用再依靠走私来获得各种南方物品。

    文亥听了文大的话,就问:“如今可还存了雎城的来往?”

    “已是数年未曾往来。”

    “若遣你兄弟几人,走一次雎城,可敢?”

    “但由叔甫派遣。”文大觉得是立功的时机,当即承下。

    文亥想了想,穿着便服,就去寻他几日前新认的大兄文通。

    文通只在营中闲坐。见文亥前来,引入帐中,说:“帐中烦闷,好在叔和到来。”

    文亥,单字和,是家中老三,叫叔和也无错。

    “大兄退了吏卒,和有要事相商。”文亥对文通说。

    文通见文亥说的严肃,退了帐中服侍家丁,说:“何事,如此要紧。”

    “大兄,某家有一随身家丁,其内原来与雎城商私常有来往,雎城有些相熟门路,某寻思,不若唤其先至雎城,却说曾侯欲取庸城,姬伯尽起家将奴役,欲与曾侯决一战,然庸城弱小,恐有不豫,遂欲越大泽举家避难,雎城如果不算,容其内附,卿尉点劲卒奴役若干,化作避难之状,随之混入雎城,或可收获奇功。”

    “叔和之计甚妙,但若是只取雎城,反而坏事,卿尉意在东岭,雎城一旦失乱,东岭怕是有了防备,反而不美。”文通听完,点出问题关键所在。

    “大兄不知,雎城并无齐整城防,若只取雎城,无须用计,几百精兵取小径直趋城下即可。某家意思是,将卒混入雎城之后,先寻雎城相熟门路伏下,待卿尉大军临近,雎城各色人等,必定遁入关内避乱,到时于关内骤然发动,才是奇功。”

    听了文亥解说,文通拍案起立:“叔和妙计,同去与卿尉分说。”

    说完拉着文亥的手,奔向曾弧大帐,文亥急忙说:“待我换了衣裳。”

    随后,两人通报进见曾弧,细细把计划说了。

    曾弧听了,一番思量,也觉得大军攻击为正,细作兴乱为奇,正合兵法奇正之理,叮嘱两人细心安排。

    回到文通营帐,文亥对文通说:“大兄可先挑拣劲卒奴役,却是要忠心耿耿才好,不然走漏了声气,误了大事。”

    “叔和放心,此事我自然省得。”

    文通对他的献谋极为满意,文亥本来可以自寻卿尉说事,却先和自己通气,变成两人共商的妙计,白白为他先取一功,越发觉得这位同源兄弟,面目可亲,就说:“你我本是同源族亲,卿尉亲私分明,某向来为卿尉近臣,叔和营中但有所需,某当一力助你。”

    对文通而言,空头支票,先开了再说。

    但文亥本来的任务就是替姬牧姬乃在曾弧军中谋取靠山,自然也是话语奉迎。

    “本来叔和家事,不应多嘴相询,只是此事重大,可否唤来家臣,我再简单咨询?”

    “雎城情状未明,先期行事之人,不可令其知道太多细节,免得多生意外。”文亥赶紧阻拦,心想文通此人,怎么行事狐躁至此,与之相处,最好还要多存一点余地。

    文通听了,想想有理,这种事情,最多先告诉几个心腹死士家臣,否则容易走漏风声,几个死士,死就死矣,连累计划失败,引起东岭疑虑,反而要吃罪责。

    文亥回到营帐,叫文氏兄弟来到案前,取来木简,刻了几个不同的书简,交给文大携好,交代分别付与睢城几处与文家多年商易交往的相熟门户。

    然后就说:“小心看好书信,文大文二取小径且去雎城,文大递了书信,先在城中寻地方住下,遣文二回来沟通,后续我自有安排,等接手后续行事之人到了雎城,你们两人,便可借机回来。”

    文氏兄弟知道叔甫文亥这是要在雎城安插细节,自家兄弟不过是送信的,几日便回,风险不大,满口答应。

    文大揣好书信,文二便去取些路上干粮,两人出了营帐,寻小路奔雎城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