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乱记 » 三一、抱大腿

三一、抱大腿

    随之文通的到来,东岭关宫奇率城顺势投降。在征得文通同意之后,协同文通带着兵卒,开始清算宫浚的势力。

    后续的曾弧,也在天色将落时分赶到,算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下东岭。

    于是派了一队军卒,回报曾鸢。然后指使将臣,全面接收东岭关的各项事务。

    关城下本来就有宫浚准备的夺关物料,没有文亥在对岸捣乱,不用多久就把简易的木桥架好,曾弧命令文通那五百军卒在关下扎营驻守,自己带五百军卒,陆续进入关城。

    文亥等人在桥头迎接。

    曾弧人还没过桥,就哈哈大笑大声说:“文季和真乃虎将。”

    文亥激动的心情短时间根本平静不下来,颤抖的对曾弧行礼说:“侯王得天垂厚,卿尉大度决断,军卒用命,和实属侥幸。”

    “免礼免礼,随我入关,今晚大开宴席,慰劳有功将士。”

    入了关城,在旧尉府住下,自然有卒吏收拾停当,准备饭食,无须多话。

    曾弧实在是太开心了,连日来在鸡泽的焦躁一扫而光,拉着文亥的手:“季和,关城虽然不备,但看着规模,少说也要千来军卒奴隶把守,你才二十多人,怎么就能顷刻夺下。”

    “禀卿尉,那日到了雎城,和诈称举家来投,主簿宫瑁与某有旧,也不多疑,便引某等人入了关城。当时和无未多想,恰好奴役中有人,察觉关城虚弱,守卫并不严密,人手更是稀少,建议和即刻取关。果不其然,关城守卒多为老残弱小,彼猝不及防,混乱中也无军将指挥,片刻就被某与将卒,驱赶出了关城。其实无太多厮杀,反而今日早间,雎城回抢关城,形势更为凶险,幸好卿尉及时赶到,否则后果和不敢想。”

    “奴役中竟然也有见识高明之辈,出人意料。季和临机决断,勇猛过人,也是大才。”曾弧了解了夺关过程,不禁连连感叹。

    “卿尉,那日奴隶见机献计,和做主赦了他们身份,却还要和卿尉回报。”

    “甚当,甚当,且唤来相见。”

    马文琪周同礼本来就和文亥一起,入了关城,现在屋子外面等候,听到传唤,急忙进来。

    待教训两人对曾弧行了大礼,曾弧示意免礼之后。

    文亥就介绍说:“此二人父子,原为庸城之民,前些时日庸城献礼,无辜被夷门官诱骗,充做献礼奴隶。随和来到东岭,父子竟然猜出某之谋划,建议某休要等待,错失良机,某也大觉神奇,恐怕是曾侯有神灵垂青,托借奴隶之口,助我曾国,早日伐秦功成。”

    曾弧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要不然两个无知奴隶,怎么就能发现这种间不容发的时机,加上曾国这次伐秦,就有神女授机的前情,越发让人深信不疑。

    曾弧就说:“此事确确神奇,须的速速禀报国君。”

    随后,宫奇宫瑁安置好事情,也随着文通到来。

    曾弧就示意众人入席,跟随文亥前来的悍卒、文大几兄弟,还有老马小周,都分到一块草席。

    马文琪心中吐槽不停。小声对小周说:“这些人正事不见得聪明,偏偏就这么迷信。”

    “都能穿越了,还谈什么迷信。”周同礼看到曾弧这么礼遇自己,加上亲身经历了东岭一战,与有荣焉,轻松愉悦之下,觉得曾侯礼贤下士,敦睦可亲。

    “你说曾侯知道了详情,会不会也把我们当做神灵?”老马脑洞大开。

    “想得太美,报告一层一层传到曾侯那里,我们两名字都没有,写穿越小说也要符合逻辑。”小周说。

    “你这么有逻辑,小说怎么就扑街了呢?”老马口头上从来没有吃过亏。

    两个人现在心情放松,聊得高兴。

    确实可以高兴,因为东岭之行,他们洗脱了奴隶身份,回头议功说不定还能分到几亩田地。而且怎么都是一起扛过枪的患难之交,文亥地位太高不算,但至少能攀上文大几兄弟。

    这一趟穿越之旅,前面惊险波折,如今总算有个正常一点的开局。

    要是还在广州,马文琪肯定大手一挥,今晚王朝KTV。

    看到曾弧领着文通文亥,亲自过来和勇士们敬酒,马文琪和周同礼也像其他的人,诚惶诚恐的躬身领受。

    曾弧满面笑容的说着慰问赞赏将卒的话,心里却有些心思不宁,因为他刚刚隐约听到那对献计的父子,在说着不同的语言。本来语言不同没什么出奇,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他疑惑的是,这种语言和曾侯神女转述的仙音,似乎有很多相似,对于神灵托借之说,更是不疑。

    神女不在此处,估计问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事还要私下里再和曾侯说说。

    于是,在等到酒席结束之后,他就对文亥说:“那对父子,季和好生照顾,某还有别事咨询。”

    看见曾弧没有说咨询什么事情的意思,文亥以为曾弧可能是欣赏这父子两人的见机能力,有意招揽这对父子。

    反正人是他文亥带出来的,文亥也知道这对父子本来就是良民,于是说:“某当如亲族待之。”

    看到曾弧在兴头上,文亥就说:“卿尉礼贤下士,和甚仰之。”

    曾弧对文亥赏识的心都写在脸上了,就说:“季和,待东岭事了,我亲与官大夫分说,安心随某伐秦,勿使明珠蒙尘。”意思是他想跟姬乃赎了文亥的家将身份,这个时代是宗法制,户籍的管理极为落后,家臣家将的户口就写在家主的本上,如果没有户口变成流民,实际身份几乎等同奴隶。如果家主不同意,不管对方官职多高,持了户本,官司打到哪里都是家主占理。

    文亥本意却不在此,他跟庸城姬伯是世代君臣关系,姬伯一家从祖上开始,就对待文家极为宽厚爱护,利益上也常常不太分彼此。

    所以文亥本心是不愿脱离姬伯府。

    思索片刻就对曾弧说:“卿尉厚爱,和感激惶恐。和那日为官大夫指使,到军中一效微薄之力,主簿便吩咐不可存了敷衍心理,辜负姬伯对曾侯的耿耿之心。”

    文亥一边说一边观察曾弧,怕拒绝曾弧招揽,会引来他的不满。看见曾弧还是一脸笑意,便继续说:“官大夫姬乃待和有如亲出,姬伯事曾侯,虽然时日短暂,却是忠恳,和军中效命,卿尉尽管吩咐,和蹈火不辞,不敢辜负卿尉和姬伯贯来的照护。”

    一番话绕来绕去,一会姬伯一会卿尉,意思是说:我对姬伯很忠诚,姬伯对曾国也会很忠诚,我是姬伯派来抱你曾弧的大腿。

    曾弧当然也听得懂,官面上说话都这样,绕来绕去是为了后面留有余地。

    招揽文亥不成,但他却没有生气,忠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文亥放弃更好的前程,留恋庸城姬伯,说明这个人非常可靠,内心里更是欣赏,顺带对庸城姬伯有了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姬伯伸出来的友谊之手,还是可以握握。

    就说:“季和真是忠义之士,此次东岭一役,庸城也有大功,某于曾侯之前,自然不吝一言。”

    文亥见目的已达,不枉东岭的惊险。对曾弧深深一揖,说:“西秦当前,和不辞万死。”

    有了文亥的刻意安排,马文琪和周同礼现在不用和奴隶军卒挤在一起,分到单独一间屋子休息,小马哥不知不觉中竟然生出天高地厚,此后任我翔驰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