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红泪落晓河 » 第十三章 屯田耕种

第十三章 屯田耕种

    有那两个新兵做例,众人皆对戟炀十分惧怕。操练时不仅再无人敢嬉闹懈怠,士兵们对戟炀血染铁面具的模样心有余悸。他们传说杜戟炀暴虐嗜血,私下里称他“鬼面将军”。

    戟炀向户部讨来洛州城西的河谷中开垦屯田。因为洛水河冲刷的泥沙,谷中的泥土肥沃。戟炀亲自带领士兵们秋播,连彦川都惊讶,戟炀竟然会干农活。

    戟炀刻意学农活,源于几年前如瑰的一个问题。

    那时他为她做了一枚凤凰形状的纸鸢,拿到公主府,替她放上春日的晴空。她看着那只凤凰越飞越高,眼里的雾气却越来越浓。深深吸了一口气,她幽幽地问他:

    “戟炀,若我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子,你还会如此待我么?”

    如瑰的问题像春雷一样在他耳边炸开。果然,她还是问了。

    彼时,还不是太子的灏临在杜老将军那里碰了个软钉子,戟炀得知后便以杜家五公子的身份,获得了觐见大皇子的机会。然而很快,灏临却发现,戟炀在沃国公府说不上什么话。

    大皇子下了逐客令,戟炀灰溜溜地离开王府,却看见阴霾的天空上飞着一只飞鸟状的纸鸢。他纳闷是谁为何这样的天气还出来放纸鸢,谁知那纸鸢却断了线。

    纸鸢飞到王府门口不远,被一个等在那里的下人拾起。戟炀上前询问,下人说公主喜爱放纸鸢,每次放却总把线剪断。看今日的风向,公主的纸鸢会落在这附近,他便到此候着。

    戟炀向那下人打听公主什么时候放纸鸢,下人说,公主三天两头要放的,也不拘什么天气,反正她放得高与不高,都是要剪断的。

    戟炀灵机一动,将那个纸鸢讨要过来。如瑰剪断的纸鸢,下人们本就收来丢弃,便给了戟炀。

    回府后,戟炀把自己关在屋里,扎了一枚仙鹤形状的纸鸢。他自幼喜爱放纸鸢,手又巧,纸鸢扎得栩栩如生。

    被他父亲瞧见了,却斥责他不务正业,玩物丧志,连带他的生母赵姨娘也受到训斥。

    忍着心中的怒气,戟炀拿着仙鹤纸鸢,每日都在王府门口守株待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戟炀等到了如瑰的车驾。只是,以他的身份,自然是近不了她的身。

    他请王府的下人通传说有人捡到了公主的纸鸢,想送回。可她既不看那纸鸢,也不见他,只命人拿了些碎银子赏他。

    戟炀一次次地试图把纸鸢“还”给她。许是厌恶他的纠缠不清,她让丹若来打发他走。

    丹若见到他,直接动手,他也不甘示弱,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丹若有些惊异,这才停了手。问明他的身份,丹若便把那纸鸢拿走了。

    还没等戟炀回府,他与丹若动手的事便传到了沃国公杜振麟将军的耳朵里。国公爷气得七窍生烟,把戟炀打了一顿,还罚他去跪祠堂。

    入夜后,赵姨娘不放心,悄悄去看戟炀。她泪眼婆娑:

    “炀儿,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你爹爹本就不喜你不务正业,你还四处惹事,白白得罪了公主,连沃国公府都要受牵连!”

    戟炀心里不是滋味,却无法和赵姨娘解释其中的缘由。赵姨娘原本只是沃国公府的一个粗使下人,因有几分姿色,多年前杜老将军酒醉后将她收了房。她怀上戟炀后,才抬为姨娘。

    赵姨娘的奴籍出身,让杜家人都看不起,再加上她平日里唯唯诺诺,众人更加不把她放在眼里,连带着戟炀也不受重视。

    戟炀劝赵姨娘回去,她却执意在祠堂陪戟炀跪了一夜,次日便病倒了。她不敢声张,只吩咐戟炀去药铺抓点药回来,自己煎着吃。

    翌日,戟炀收到大皇子相邀的拜帖。他顾不得病中的赵姨娘,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王府。

    在王府,戟炀第一次见到如瑰。她生得极美,刚及笄的年纪,脸上尚有未褪去的稚嫩,那双异瞳的眸子却已经深不见底。

    她与身俱来的贵气,更像是冬夜里的月光,即使是在暮春初夏的日子里,也冷得令人发颤。

    他有些心虚地红着脸,垂着头。她正襟危坐在王府花园的亭子里,手里拿着那枚仙鹤纸鸢。

    “这纸鸢是你捡的?”

    知道她明知顾问,原本想好的回答却说不出口了。

    “不是。这纸鸢是臣亲手做的。”

    “那你是嫌本公主给你的赏赐太少了?”

    “臣不敢。”

    “不敢?那为何三番五次地拦我的车驾?还打伤我的侍女?”

    她怒目圆睁,声音里有着与年纪不相符的凌厉,听在他耳朵里竟然有些委屈?他连忙解释道:

    “臣不敢对公主不敬。前日丹若姑娘说若赢了她就帮臣把这纸鸢呈给公主。臣这才与她切搓了起来。”

    如瑰细细打量着那枚纸鸢,忍不住嘴角上扬。她笑起来,王府花园里精心侍弄的百花都失了颜色。

    他不敢再看她,直直地跪下去:

    “臣知罪,听凭公主发落。”

    “手艺倒是不错。”

    听到她的夸奖,他觉得,扎纸鸢所费的功夫和所受的冤屈都值得了。

    “谢公主夸奖。”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听到这个问题,他忽然觉得难过,方才被夸奖的欣喜一无所踪。

    他知道她是已故元后唯一的血脉,当朝最尊贵的公主,也知道她与大皇子感情深厚。他给她做纸鸢,本就是为了讨好她求她在大皇子面前举荐他。

    不知为何,见到她,他突然就不想求她了。

    “臣屡次冲撞公主,这纸鸢便当作赔罪吧。还望公主不要嫌弃。”

    她冷笑了一声:“很好。那你下去吧。”

    他行礼告退。走出花园前,他忍不住回头,望见她周身笼罩着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意,竟然让他莫名觉得心疼。

    他连忙回头,压下心中泛起的妄念,垂首走远。出王府前,丹若追了出来,对他说:

    “日后若做了什么好的纸鸢,只管送来王府,交给我。”

    丹若的话,让那时的戟炀以为,他终于得到上苍的眷顾。

    不多日,大皇子灏临再次召见戟炀。他不曾说出口的请求,如瑰却是明白的。

    得到了大皇子的垂青,戟炀感激如瑰,闲暇时总把自己关在屋里扎纸鸢。任凭赵姨娘打骂也油盐不进。好在国公爷对戟炀的关注不多,不曾再撞见他“不务正业”。

    戟炀把各式各样的纸鸢交给丹若,却再也未见过如瑰。他每次去王府,都直奔大皇子的前厅议事。

    后来,入了冬,丹若说公主宫中的纸鸢已经足够多,让他无需再送了,他便连丹若也再没见过。

    每日为如瑰制作纸鸢,早已成了他不愿停止的习惯。作画、扎骨架等等,他花这些细碎的功夫,总是希望他的纸鸢能通过一丝细线被她握在手中。

    可惜啊,她放完纸鸢,线就剪断了。

    戟炀找王府的捡纸鸢的下人打听公主有没有来王府放纸鸢。下人的说有,可描述中似乎如瑰从未放过戟炀送她的纸鸢。

    是宫中能工巧匠太多,她看不上自己的手艺么?

    戟炀心中不甘,便花更多的功夫钻营,日夜不停地扎了一个又一个纸鸢。他求了王府的下人,帮他把纸鸢送到如瑰的宫中。戟炀成了大皇子的幕僚,下人也不好拒绝他,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如瑰告诉他,那段时间,丹若收到王府送来的纸鸢,十分头疼。因为如瑰喜爱,尚功局春夏秋每月都会送纸鸢来,再加上戟炀送的,如瑰根本放不完。

    入了冬,如瑰不再放纸鸢,戟炀依然央着王府的人送来,如瑰的宫中都放不下了。丹若原本打算丢弃王府送来的纸鸢,却见戟炀的手艺着实是好,只好舍弃了尚功局做的。

    每每说起戟炀为她扎纸鸢,如瑰总是开心的。纸鸢飞上天,她会开怀的笑,有时还会像其他十几岁的少女一般拍手叫好,令他的心情也像纸鸢一样升腾雀跃。

    可她看见晴空里的凤凰,光彩夺目。若只是一只寻常的飞鸟,是不是在灿烂的阳光里,都不会入他的眼?

    “自然会!”戟炀回答得毫不犹豫。

    如瑰却别开脸,不再看纸鸢。戟炀连忙收了手中的线,那凤凰轻轻地盘落。他见如瑰咬着唇,噙着泪,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不是因为你是公主才钟情于你的。我第一次见你就。。。”

    “你第一次见我,不知道我是公主么?”

    “我。。。可是,我—”

    “你送我那只鹤,不就是希望我在大哥面前帮你说话么?”

    如瑰越说越委屈,转过头哭了起来。

    戟炀走到她身后,她的肩因为哭泣而抽动。他的心都乱了:

    “如儿,我。。。我原本是这么打算的,可你喜欢我的纸鸢,我。。。是,我第一次见你就知道你的身份,所以才不敢靠近你,我知道自己妄想,我只想着,多做几枚纸鸢,你。。。”

    戟炀的语无伦次,如瑰却听懂了。她转过身,水汪汪的眼睛里是满腔的柔情。

    戟炀紧紧地把她圈进怀里。她的发丝被风轻轻吹起,滑过他的脸,扫得他有些心痒:

    “等大皇子大业得偿,我们就请辞归隐林泉,好不好?”

    戟炀为她擦拭脸颊上的泪。对上他的脸认真,如瑰问道:

    “归隐后我们吃什么?你会种么?”

    “我一定能学会。”

    “男耕女织,可我不会女红,我也要学。”

    戟炀抓起如瑰的手,轻轻抚过她水葱一般的手指:“别伤着手。”

    后来,戟炀真的在他的院落中开垦了一小片地,又找来稻米、菜和果子的种子,亲自播种、浇水、施肥。等到了秋日,却是颗粒无收。

    但戟炀并不气馁,他去田间请教农户,回来又改进,等灏临入主东宫时,戟炀也终于有了些许收成。再后来,收成一年胜过一年,他自信满满地以为会丰收的那一年,却失去了所有。

    戟炀终究没有过上归隐林泉的生活,他与如瑰也天各一方。他刻意习得的耕作技能,没想到在领兵屯田时派上了用场。

    众将士们见戟炀赤着脚走进水田,熟练地挥着锄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出于惧怕,他们不敢偷懒,不多日,屯田的秋播便完成了。

    秋雨绵绵,润物无声。田中的作物渐渐冒出了小苗。郭途贝派人来屯田看过,对进展十分满意。然而,入冬后,向来温暖湿润的宁国,却迎来了罕见的寒流。

    低温让作物的幼苗生长缓慢,进入腊月后,甚至开始下起了凝冻,幼苗直接被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