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知青中的手艺人 » 第30章 勾山查檐

第30章 勾山查檐

    “卫国,别跟他们一般见识,走,明天咱们砖窑就开工……”

    赶过来的马春生,对着马鹏展轻蔑地看了一眼,随即又说起来那砖窑的情况。

    “这砖窑是我们村儿马大头家里的,他家娘们病了,几个小子还嗷嗷待哺,几个兄弟因为分钱不均,都退出来了。三个月前就闲置起来了……”

    “我娘说,买不到砖,就跟马大头商量一下把这个砖窑盘下来。”

    “只是我家准备东西花了不少钱,没那么多了……”

    周卫国头都没有抬,直接对他说。

    “这事儿好办,你打听好了吗?这砖窑他卖多少钱?”

    “这年头,烧砖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还有得需要大量的壮劳力。”

    “具体还没问马大头,但我估计总归不会超过200块钱。马大头他媳妇儿的病重,急需要钱……”

    周卫国把手里的大前门烟,往地上一甩,一脚蹬的皮鞋在自行车的车架,弄了一下泥。

    “钱的事我搞定。”

    他爸妈临走前给他带了一兜子钱,周卫国数都没数,揣兜里就来了。

    这几个月,用的钱大部分都是舅舅给的钱,小金库压根就没动。

    到了冯村知青点,周卫国翻开自己的床铺,拿出那小包,仔细数了数竟然有300块零40元。

    周卫国抽出来了20张大团结直接给了马春生。

    “把砖厂盘下来吧,事不宜迟,最好明天就能动工。”

    马春生拿着钱眼睛都直了,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多钱。

    “卫……国兄弟,好好好,我现在就去……”

    看着他的背影,葛大鹏小声提醒周卫国。

    “哥,你就不怕他把钱给你贪了?”

    “大鹏啊,你还是眼界窄了。有句话听说过没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葛大鹏挠着后脑勺,慢慢咀嚼着这其中的道理。

    “明白了,哥。”

    周卫国直接拍了一下他头,对着呆若木鸡的葛大鹏说道。

    “走吧,把生产队的活赶紧忙完,咱就有空干私活了。”

    ……

    种麦子的活,还剩下有1/3,接下来就是出红薯,出花生,秋玉米已经收完了,就等着把玉米打了,打成籽儿之后,去交公粮。

    第二天,整个冯家村知青队就流传着一个爆炸大消息。

    “周卫国买了朱家村的砖厂,这是要烧砖致富吗?”

    “一个二流子而已,还真以为他能干出什么事业?”

    在周卫国背后说也就罢了,当他和葛大鹏在干完知青大队的活之后,准备去朱村砖窑厂的路上,有两个不长眼的人没看到,多嘀咕了一句。

    结果,葛大鹏的拳头就伺候了上来,一拳一个。

    瞬间,这两人鼻子流血,差点没晕了过去。

    “葛大鹏,竟然敢打我们朱村知青,你是活的不耐烦了。”

    这地界儿确实已经到了朱村知青点儿,这两个人如同是入了狼群的羊一样,本该夹起尾巴做人,结果竟然还这么横。

    葛大鹏瞪着铜铃似的眼睛。

    “咋滴?不服气啊。”

    接着大脚丫子又伸了出来,咚咚两下跺在了两人的屁股上,这两人当即来了个嘴啃泥,爬起来二话没说就往知青点儿跑。

    “怎么样?哥。”

    葛大鹏打了人之后,还向周卫国在邀功,周卫国真是无力扶额。

    “葛大鹏,你真是没脑子。咱现在的任务是啥?全力以赴赚钱赚钱。”

    朱村知青点明显抱团,在人家的地界上,葛大鹏还这么横。

    幸亏人没多大事儿,不过,周卫国也看清了其中一个人正是朱村知青点大队长刘志勇的一个亲戚。

    这人不会善罢甘休是肯定的,但葛大鹏已经把人打了,顾不了了。

    “走吧,赶紧去砖窑厂。”

    马春生早就在那候着了。

    要说这烧砖瓦是个技术活,一点儿都不假。

    农村盖房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瓦房,另外一种就是草房。

    不论是瓦房还是草房,墙壁都很厚,大约为1尺6的厚度,这是基于墙壁厚保暖,所以一般老屋子才冬暖夏凉。

    瓦房通常叫做里生外熟,原因是外面的砖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所以叫做外熟。

    至于里面包裹着的是生土坯,自然是生的。

    而这个瓦房根据用砖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外包青和下平窗两种。

    外包青是外墙全部用青砖砌成,下平窗是轻砖只砌到窗户以下部分。

    这里面的学问多的很。

    当年周卫国学艺的时候,还专门研究过五六十年代的房子。

    在砖窑厂,马春生他爹和他娘都在候着,肯定不放心,想要亲自看看周卫国烧制砖瓦。

    “大伯,大娘,你们咋也来了?”

    马父和马母不好意思说是来监工的,扯了一个幌子。

    “在家也没事,现在砖瓦是大头,得赶紧赶制出来……”

    周卫国心知肚明,也没揭穿,一边往砖窑里面走,一边问他们。

    “盖房子讲究勾山查檐多经100年,勾山查檐的瓦房坚固能历经百年不坏。勾山指的是砌山墙时要慢慢的往里收。查檐指的是用砖把椽子头和檀条头都包在墙里不露出来。查檐又分为四封檐,三封一出,两封两出,两边都不封檐称之为四出檐………”

    不仅是马春生,马父和马母也愣在了那里,大概是想不到周卫国一个城里的年轻娃娃竟然还真懂得农村盖房子,起码这些理论显得挺专业的。

    “卫国,你真的给别人盖过房吗?”

    周卫国嘴里边的狗尾巴草,吐了出来,咧嘴一笑。

    “以前确实盖过很多,最近手有些生了……”

    马父和马母心头一滞,差点没摔倒。

    这孩子可真会说大话,满打满算才18岁的年纪,上哪儿给人家建房子去?

    周卫国假装没注意到了,继续往砖窑里面走。

    这个砖窑规模不大,就地取材粘土,旁边又是空旷的树林。

    70年代的土地还远远没有像后世那样被利用的很充分。

    有些农村,离村庄不远的地方都埋上了坟头和活人争地。这年代的丧葬制度,火葬还没有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