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小雪以后 » 18. 赵奶奶和她的三只狗

18. 赵奶奶和她的三只狗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璟儿刚搬回老宅的时候,我帮着搬家拿行李。最先看到的,是赵奶奶和她的三只狗。

    她已经白发苍苍了,佝偻着身体,瘦瘦的小小的,手里拿着狗带。

    看到我们,她亲切地打招呼。所幸,她竟然都还记得我们:“这次回来,就别走啦,哪里都不如家里,生你养你的地方才是你的根。”

    您说的对!我和母亲听后都笑笑。

    璟儿第一次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狗,便怯生生躲到母亲身后。赵奶奶看到后,跟璟儿说:别怕,它们都很乖的。

    从那以后,她固定的遛狗时间被我们也清楚了:早上7点,晚上5点,风雨无阻。

    这天,我和母亲吃完饭出去散步。看到瘦瘦小小的赵奶奶,牵着她的狗狗们,向我们走来:三闺女,吃完晚饭啦?

    赵奶奶是厂里技术骨干焦军爷爷的第二任妻子——两人都是重组家庭。焦爷爷原本是村干部,他的原配妻子,在生完最小的女儿之后就因为大出血过世了。五年里,焦爷爷当爹又当妈,拉扯自己的五个孩子。后来,有学问的他被调到小城的工厂里当技术骨干,工作渐渐忙起来,他再也无暇细致照顾自己的几个孩子了——最大的孩子12岁,最小的5岁——都正是令大人头疼的年纪。

    在工作上,焦爷爷技术能力强,性格温和,处理事情很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工厂里上上下下的人们都很尊重他,厂长也非常器重。就可惜他一到了下班时间就要马不停蹄赶回家里照顾孩子们——最大的两个孩子要放学回家,剩下的三个小的,留给他的一个远房老姨娘照顾——也是老宅的原居民。

    厂长老婆看不下去了,就帮忙牵线自己的表妹——同样去世了丈夫的赵奶奶——她有一个儿子。

    想不到,当时的两个中年人凑到一块,对对方都很满意。但是焦爷爷也把自己的情况跟赵奶奶交代清楚了:自己有五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还小。如果他们在一起生活,可能面对的,一方面是经济压力可能会大。另一方面,带六个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焦军爷爷比我姥爷晚入厂一年,同样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两人的关系非常要好。姥姥告诉过我:那时候,你焦爷爷可苦恼着呢。

    他很担心自己再婚会对子女造成伤害,同时也担心会对赵奶奶不公平:他们已经这么多孩子,即便结婚,应该也不会再要自己的孩子了。

    当时,还是我姥姥说了一句话,解了他的苦恼:孩子们也需要母亲,你姨娘毕竟年纪也大了。离了婚的小赵也需要一个男人,跟她一起生活。你们两人在一块,只要心往一处想,错不了。

    焦爷爷听完顿悟,他当即就找赵奶奶表明了心迹。而原本就看上焦爷爷,且不觉得孩子是问题的赵奶奶,自然也欢天喜地。

    就这样,两人在厂长夫妻的见证下,在工厂全体工人的见证下,在老宅居民的见证下,结婚了。

    婚后的焦爷爷,果然有精力抽出更多时间在工作上了。他在技术上屡屡攻破技术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专利,家里也被赵奶奶收拾得井井有条。

    那个时候,焦爷爷每天都带着笑容去工厂上班。

    焦爷爷的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大儿子,二女儿,老三和老四都是儿子,最小的是女儿。赵奶奶的儿子,比焦爷爷四儿子的年纪还小半年。因此,他就被排为“小五”,而小女儿则顺延变成了“小六”。

    带六个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后妈,想要取得所有孩子的信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再尤其,焦爷爷的大儿子和二女儿分别12岁和9岁,已经对家庭观念有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他们当然知道赵奶奶不是自己的亲妈。

    起初,接过焦爷爷家庭大任的赵奶奶的日子,确实是有些焦头烂额的。

    大儿子和二女儿故意为难她:早上不起床,吃饭吃双份,北方冬天寒冷,他们也要每天换干净的衣服,穿干净的鞋。赵奶奶就每天在寒冷的冬天抱着巨大的洗衣盆,在院子里洗衣服——老宅屋里光线暗,而且她舍不得用自来水,就去还未开垦的田地旁边打水——那里有一口天然温泉井水,冬天不结冰。但是,每打一趟水,往返都要花费20分钟。她边照顾着没上学的几个孩子,边做家务。

    大儿子和二女儿的衣服,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皮鞋更是一尘不染。

    老三,老四和老五都是儿子,而且年纪稍小,赵奶奶与他们相处得很好。老三和老四跟赵奶奶的儿子关系很好,三个兄弟很快打成一片。而小女儿更不用说,赵奶奶很宝贝她,家里最好的都留给小女儿——她真的把这些孩子,当成是自己亲生的一样。

    一年后,中间的三个儿子也开始上学了。一家全靠焦爷爷收入支撑的生活,显然有些吃紧。赵奶奶就带着小女儿,在工厂旁边用她去世丈夫的赔偿金——他原配丈夫因公殉职,得了一笔不多的赔偿金。盘下了一个小店,进一些布料,贴补家用。

    日子就这样,终于慢慢步入正轨。

    升入初中的大儿子,成绩进步很快。二女儿成绩依旧很差,但是她喜欢画画,赵奶奶就攒下钱,去求小城里最好的美术老师教她画画。还把她画的山水画拿去给开染坊的老板,希望他能照着二女儿的图样染布。染好的布,她全要——这一做法,让她很快获得了二女儿的肯定。

    出人意料地,那些染了二女儿山水画的布,竟非常容易卖。老宅人们都觉得二丫头的手艺真好,做成的衣服也不同于往日的阴沉死板,而更加灵动和别具一格。

    看到大儿子和二女儿被照顾得这么好,焦爷爷每天到工厂都眉开眼笑的。他时常跟姥爷说:这家啊,确实是需要女人。

    是啊。

    三个儿子入学后,赵奶奶稍显轻松,但是经济压力陡增。她开始把重心放在两件事上:卖布料和照顾小女儿。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对店里的布料,花色配色都非常有自己的见解。每次赵奶奶去染坊,都要带着她:由她告诉染坊老板,如何染织二姐的画。

    六个孩子相处得不错,焦爷爷和赵奶奶倍感欣慰。

    很快,距离他们结婚,七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大儿子在BJ上大学学医,可是临近毕业——应该到了挣钱的年纪,他又给家里出了个难题:他要去美国进修。那个年代,出国并不像现在这般容易,自费的费用也稍高。这个想法一出,可愁坏了夫妻二人。因为毕竟,除了大儿子,家里还有五个孩子,共七口人等着张嘴吃饭。

    费用全部算上,四年总共需要两万多美元。70年代的美元折成人民币,四万多。大儿子争气,争取到大部分奖学金,但还需要焦爷爷和赵奶奶帮忙支持八千元人民币。

    八千元,在那个年代也是相当不小的一笔数目。焦爷爷和赵奶奶四处借钱,才借到不足一千块——毕竟小城的人们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没有多余的钱。跟姥姥商量后,姥爷拿出他的专利奖金和姥姥早年的全部积蓄——共六千三百元,给了焦爷爷。

    焦爷爷看到这么多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当即给姥爷写下欠条,承诺每个月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还给姥爷。另外,他还把自己刚刚研发出来的三项技术,以一千块低价,卖给了临城的一个工厂主任——据说后来这其中的一项技术,那个主任申请认证后拿到了国家奖励的刚好八千块奖金。

    但当时急着用钱的焦爷爷,等不起。

    就这样,焦爷爷大儿子出国的费用,算是凑齐了。他成了小城里第一个出国的人。给焦爷爷争了光,也让他更加卖命工作。

    每月从牙缝里省下80块,还给姥爷。

    按照这个速度还款,没人知道焦爷爷要多久才能还清。但是姥爷说,关键时刻拉人一把,是应该的。老焦的为人他了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四处找人借钱的。能帮,就帮一把。

    后来,焦爷爷和赵奶奶,只要攒下点钱,就主动来还。姥姥和姥爷都记不清楚还差多少了,但是赵奶奶把每一笔都清清楚楚地记着日期,金额,以及还欠多少。

    孩子太多,夫妻二人确实为赚钱打转。

    二女儿跟着小城有名的美术老师学习了几年,基本功也大大长进。本来,焦爷爷希望她可以留在小城当一名美术老师。可是她想继续深造,美术老师又给她推荐了更富名气的省城老师,二女儿想去学习。

    焦爷爷不同意。

    毕竟家里的孩子们都在上学,每个孩子都需要钱。正是家庭经济吃紧的时候,为了大哥出国读书,家里已经欠了一笔巨大的债务,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再供她了。

    二女儿想不通,又哭又闹:凭什么大哥可以出国读书,我想去省城不行?

    赵奶奶知道如果拿钱供二丫头,那么焦爷爷便难于及时还姥姥姥爷的钱了。

    于是,赵奶奶背着焦爷爷来找姥姥姥爷:霞霞(我大姨的名字)她爹,70年代的大学生是少数,我们老大占了一个。现在二丫头要学习深造,我们真的不忍心拒绝她。

    姥爷说:孩子想读书,那是好事。她有一门技术,将来去哪都能混口饭吃,要支持才对啊。欠我们的钱,别着急还,先紧着二丫头,让她安心去学习吧。

    赵奶奶回家了。

    第二天,焦爷爷对着姥爷抹了泪:老聂(我姥爷的姓氏),我实在是对不起你,家里的孩子太多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我这个做父亲的,不忍心亏了孩子,我也想一碗水端平。

    姥爷笑着说:老焦你命好,当年你没了老婆,又来了个对孩子们视如己出的女人帮你照顾家,帮你筹钱。孩子们也给你争气,出国的,深造的,以后你这四个小的,有哥哥姐姐做榜样,肯定也错不了!

    焦爷爷深叹一口气:我的能力,养不起这么多孩子。还要靠赵赵开店补贴,如今又欠你这么多钱。你要用钱的话,一定要跟我说。我就算卖房子,也要给你凑齐……

    姥爷赶忙拦住焦爷爷:老焦,这是你的福气。我的三个女儿都在身边,目前也用不到钱。钱是干什么用的?帮人解决问题的,你们目前需要,就先用着,别有负担。

    就这样,二女儿也如愿去了省城深造。

    日子恢复了平静,焦爷爷经历了一年多的挣扎和节省,又开始每月还钱给姥爷了。他的三儿子成绩平平,小学毕业后就死活不再读书,开始跟着赵奶奶一起经营布料店。剩下四五六这三个孩子继续念书。

    四儿子成绩不错,小女儿钟爱跳舞。

    赵奶奶忙了这么多年,似乎忘记了哪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确实是把这么多的孩子一视同仁的。她儿子的成绩跟老三一样差,是被赵奶奶硬逼着继续读书。可是他对读书不感兴趣,整天围着焦爷爷转,也想成为工厂的一名技术人员。焦爷爷对他说:好好读书,然后我把工厂名额,传给你。

    但他不想读书,于是就想跟着自己之前的姑父(他已故生父的妹夫,木匠)学木匠活。一听儿子要离开自己去乡下,赵奶奶死活不同意。无奈,焦爷爷只好把年仅14岁的继子带在身边,教他一些工厂工作的基本要领,好在他学得很认真。

    赵奶奶也算是稍稍松下一口气。

    目前上学的,就剩下四儿子和小女儿了。

    小女儿爱跳舞——这在70年代,也是很奢侈的。传统的焦爷爷不准女儿跳舞,他觉得跳舞的女人都露着肉,那都是些不正经的女人才会做的事。而赵奶奶显然眼光更加长远:不如趁着她年纪小,身子骨软,把她送到BJ去学习。这样她的动作要领都规范,基本功也扎实。说不定咱家还能出个舞蹈家呢!

    就这样,13岁的小女儿被送到了BJ。赵奶奶辗转找了在BJ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求他们帮忙照看小女儿,她每月给35块生活费。

    对方总算是答应下来。

    赵奶奶每个月都要跑一趟BJ,去看这个她带了十几年、不是亲女儿却胜似亲女儿的小六。几年下来,光是车票,就攒了厚厚一塌。

    这个家,已经到了为孩子拼尽力气的最后关口。每次姥爷问焦爷爷:你家今天吃什么啊?只要焦爷爷面露难色,姥爷就知道,他们家为了省钱,准是又吃糠咽菜了。然后当晚下班,姥爷就会从家里拿几两肉,给焦爷爷送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赵奶奶的亲儿子跟着焦爷爷还算听话,学到了不少技能,很快就凭着能力被工厂破格收录上岗——这样,焦爷爷的接任名额,竟省出来了。

    那段时间,是赵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她常常跟着姥姥哭诉:我总算对得起我之前的死鬼老袁了,我们的儿子也有正式工作了,我也就安心了。

    很快四年过去,焦爷爷的大儿子从美国学成回来了。

    老宅轰动了。

    大家都争先恐后来看这个留洋国外、喝了四年洋墨水的老大。果然跟小城青年不一样:戴着圆圆的金丝镜框眼镜,白衬衫,西装裤子,皮鞋,头发抹了油,定了型。

    活脱脱美男子。

    赵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焦爷爷直接带着他来到姥姥姥爷家,老泪纵横:给你聂叔叔磕头,当时如果不是他出手帮助咱们,你根本没机会出国!

    姥爷赶忙阻止,看着俊俏的老大,高兴地跟焦爷爷说:老焦,你这几年的辛苦,都值了!咱小城也出来个留过洋的大学生了!孩子,未来可期,加油!

    老大果然出息。原来,由于他能力出众,已经被美国当地医院留下任职,一年的薪资,抵得上工厂所有人的总和。

    焦爷爷拼死拼活还债给姥爷,赵奶奶算完,还欠整整五千块。而且,除了姥爷,焦爷爷还欠其他人大大小小的钱总共五百。

    然而,他们老大刚在美国上班一个月,就从国外寄了一万块人民币给焦爷爷。

    一万块啊!

    80年代初,一万块意味着可以买小城的十几栋楼房!

    焦爷爷的腰板,一下子就挺直了。债务全部还清,还余下来几千块。可以给读书的二女儿、四儿子和远在BJ的小女儿增加生活费了。

    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也可以有所改善了。

    焦爷爷和赵奶奶,辛苦和劳碌了一辈子,拼尽全力把六个子女全部养育长大并都有了自己相对清晰的人生轨迹,也算是终于苦尽后盼到了甘来。

    成绩较好的四儿子,最后选择了去上海学习金融专业,再继续出国深造。所有费用,都是大儿子出的。

    老两口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飞出了鸟巢,飞向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很欣慰。

    日子又开始平淡下来。这次不同的,是掺杂着甘甜又舒心。

    然而幸福的日子还没过多久,上天就跟这个来之不易的重组家庭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赵奶奶的亲儿子小五,在工厂跟厂里几个年轻人打斗,对方不小心碰了机器开关,启动后的机器齐刷刷,从大腿根截掉了小五的双腿——生殖器也遭到了破坏。

    小五被推向了小城医院的抢救室。可惜因为伤势过重,小城的医疗水平也毕竟有限,在抢救了七个小时后,小五还是因为失血过多永远留在了手术台。

    赵奶奶得知小五没能保住性命的那一刻,立刻昏死了过去。焦爷爷受不了这种打击,原本就心脏不好的他,也差点没命。

    17岁的小五,还是走了。

    赵奶奶前夫的亲戚得知了消息,来小城找赵奶奶大闹,说她断了袁家的香火。从前丈夫离世的赔偿金原本是留给小五的,现在小五离世了,赔偿金自然要归还袁家人。赵奶奶丧夫丧子,又被前夫的家人指着鼻子骂,沉重的打击让她几次寻死,都被焦爷爷拦住。

    两个中年人,抱在一起放声大哭。

    事后,焦爷爷拿出当时赵奶奶前夫的赔偿金等同的钱,让赵奶奶还给前夫的家人。但是赵奶奶坚持转让了自己的布料店,把布料也都处理掉。她觉得,那笔钱当初用做盘这个店,自然也应该把这个店卖掉,把卖店的钱还给他们才对。

    赵奶奶没有亲儿子了,她常常怅然若失地跟着姥姥待一下午,一句话都不说。

    焦爷爷的心理压力很大,他认为老五是因为跟着自己学技术,才留在厂里的。那么小的年纪,本不该留在厂里,那么命案就不会发生。

    他觉得自己是间接害死小五的凶手。

    小五刚走一年,焦爷爷就去世了。

    剩下赵奶奶和焦爷爷的三儿子,守着老宅。

    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焦爷爷的几个孩子纷纷从外地都赶回小城来参加父亲的葬礼,他们怪赵奶奶没有照顾好自己的父亲。而且,父亲是因为小五的事,才这么早离开人世。

    对于这件事,他们觉得不能原谅赵奶奶。

    参加完葬礼,几个孩子各自扔给赵奶奶两千块——算是对她曾经养育的报答,并承诺老宅她可以继续享用居住权,直到离世为止。

    然后,就各自离开了。

    此时,焦爷爷的大儿子在美国当医生,二女儿成了有名的画家,四儿子在美国主业金融,小女儿是舞蹈家。焦爷爷葬礼时,一直留在老宅的三儿子也被二姐带走,为她的画室帮忙。

    就这样,曾经最热闹的焦爷爷家,如今变得空荡荡的,只剩下赵奶奶一个人。

    姥姥姥爷看不下去,时不时给赵奶奶送些吃的,劝她想开些。还帮忙在工厂申请,帮她办理了贫困补助——每个月可领200块,直至去世。

    赵奶奶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那情景,跟曾经热闹又鸡飞狗跳的大家庭简直成了鲜明对比。

    不久,她收了一只又一只流浪狗。由于她的状态一直很差,无法照顾太多的流浪狗,最后就只留下了三只。

    不会长得很大的三只。

    有一段时间,赵奶奶逢人边说:这些狗不会长到特别大,会一直陪伴我的。

    母亲问她:赵阿姨,您这么瘦,现在一顿能吃多少饭?

    赵奶奶说:每天蒸一屉小包子(6个),够我吃一天啦。每天煮四个鸡蛋,我们四个平分。说完,她指了指身边的三只小狗。

    然后,扬了扬手中的狗带:三闺女,有时间来赵阿姨家待会。袁宝(赵阿姨亲儿子)估计快回来了。老焦,不知道啥时候。我蒸屉里,还给他留着热腾腾的包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