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蛮兵 » 第10章 沙陀领袖

第10章 沙陀领袖

    李国昌的大名在山西几乎是无人不知。

    李国昌复姓朱邪,名为朱邪赤心,字德兴,山西代县人,沙陀族的首领。先后担任过阴山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朔州刺史等职。

    咸通十年,担任太原行营招讨、沙陀三部部落军使。

    因镇压庞勋起义有功,拜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唐王朝为表彰其功勋,赐名李国昌。

    山西的沙陀族势力一向强大,李国昌在镇压黄巢起义中战功赫赫。

    他自恃有功,言语行为甚是傲慢。

    唐僖宗对此很的担心,一旦李国昌造反,造成的恶果将不下于黄巢之乱。

    为了削弱沙陀族的势力,唐僖宗对李国昌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手段,表面上任命他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

    李国昌若是去任职,就会离开自己沙陀族的大本营。

    他自是不愿去,便称病在家,拒绝接受任命。

    李国昌拒绝任命,等于是直接跟朝廷翻脸,他的儿子李克用更是直接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云楚,占据云州,也就是山西大同。

    朝廷任命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会同幽、并两州之兵,讨伐沙陀族。

    ……

    “李国昌虽是沙陀族领袖,但他现在可是跟朝廷翻脸了,正被唐军围杀,为父不是不让你去,只是为你担心啊。”李霓是沙陀族人,对沙陀族的领袖李国昌的事自然是知晓的。

    “父亲放心,唐军现在最大的祸患是黄巢,凭借朝廷的力量想要剿灭黄巢贼军是远远不够的,用不了多久朝廷就会再次安抚沙陀军。”李嗣源道。

    “再者说,现在沙陀族军正面临危难,孩儿这个时候去,很容易得到重用。”按照系统的要求,他也必须要在三个月内成为李国昌手下,眼前的机会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李霓沉吟了起来。

    他虽性格敦厚,却也是聪明之人。

    眼前天下大乱,若是李国昌能挺过朝廷的围剿,那么今后朝廷对他就有安抚这一条路,沙陀族的势力将空前壮大,若是现在去,正是取得信任,建立功勋的大好机会。等沙陀族站稳了脚跟再去,恐怕就很难取得李国昌的信任了。

    “打算什么时候动身?”李国昌被说服了。

    “今晚就动身。”李嗣源道。

    李霓一听,眼眶有些湿润了。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就算要替孩子的前程考虑,但一想到儿子要在军中跟人厮杀,心中还是万分不愿意的。

    可当他看到李嗣源的眼神时,就知道这个决定不能去改变。

    过了很久,李霓道:“带上这些银子和干粮,不要告诉你母亲,也不要惦记家里。”

    李嗣源最受不了这种离别的场面,他嘿嘿一笑道:“父亲不必担心,用不了多久孩儿就会回来接你和母亲,去过好日子的。”

    李霓摇了摇头。

    他不奢望什么好日子,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着。

    李嗣源没拿银子,进入了军中后,银子就不需要了,他拿了五个馒头撞在口袋中,又回屋里看了一眼母亲,后者正酣然入睡,李嗣源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趁着体力充沛,赶了一夜的路,到了次日凌晨,他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睡了一小会,然后继续行进。

    第二天下午,李嗣源来到了蔚州城外。

    抬眼望去,远处就是军营,军营外围设置了十个招募点,上面挂着一面旗,旗上写着招募的字样。

    原来,朝廷派出卢简方攻击沙陀军,却被打得大败而归。

    李国昌势力更加强盛,他目中无人的毛病就被彻底放大了,在还没解决唐军威胁的前提下,就带着大军去攻击党项族,想要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其第三子李克用听到父亲攻击党项族,便从云州率领大军前去帮忙,谁料被党项族打得损兵折将。

    李氏父子在回云州时,手中的兵马只剩下不到两千。

    谁料云州已被卢简方的唐军趁机夺取,紧闭大门不让沙陀族军入内。

    要不是卢简方之前大败,折损了大批兵马,这一次如果敢全军出击,打沙陀族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李国昌的势力会就此陨灭……

    还好,卢简方被打怕了,没敢这么做。

    李国昌父子被逼无奈,只好带着残部转战蔚州,并在此地招募兵马。

    ……

    李嗣源来的正是时候。

    他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大吃了两口,然后咽下。

    前世他在书中可记得清楚,李嗣源十三岁参军,六十岁成了后唐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后唐明宗。

    从参军到成为皇帝,用了四十七年。

    要是他也不能改变历史的话,那么接下来迎接他的,将是四十七年的戎马生涯。

    李嗣源眼下了最后一口馒头,找了一个报名人员较少的招募点,前面十几个中年或者老年的男人挨个登记后,就被分到了指定的队伍之中。

    负责招募之人还算年轻,当他看到李嗣源时,眼中冒出了亮光,他们在招兵时特别愿意招募这种十几岁的少年。

    这个年纪的人如果经历几场战斗而不死,往往都有机会成为低级将领。

    招募之人开口道:“姓名,年纪,民族,经历,都说一下。”

    李嗣源在黄巢军中带过几天,也了解这种古代军队的作风,他简练地答道:“邈吉烈,十三岁,沙陀族人,刚从家里出来,第一次参军。”

    黄巢义军跟沙陀族军队是死敌,李嗣源自然不会说在黄巢军中呆过,免得跟自己带来麻烦。

    只要他自己不说,没人会去细究一个少年是否在敌军中呆过。

    那人一听,脸上露出了友好的笑容:“沙陀人?”

    “嗯。”李嗣源用沙陀族语回答道。

    “大家都是老乡,我叫傅乐康,是一个十夫长,我手下刚好还缺一个人,你就跟在我手下吧。”他笑着对李嗣源道。

    “那就劳烦傅大哥了。”李嗣源的客气,立刻让十夫长傅乐康感到很舒服。

    就这样,李嗣源没有跟随前面几个男人去别的队伍,而是直接站在傅乐康身后,等他完成招募工作后在跟他走。

    到时候傅乐康去哪里,他就跟着就行了。

    沙陀族人是靠军功来提拔的,在他记忆中,古代时期的那个“李嗣源”,听不懂汉语,更是不认得一个汉字,也几乎不懂任何计谋,完全是无脑型的一个勇夫,他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步步走到了皇帝的位置,每走一步靠的都是赫赫战功。

    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他只要进入了军中,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只要有仗可打,他就完全不用为自己的前程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