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景泰拓明 » 第十九章 九卿

第十九章 九卿

    明代的六部尚书并不一定是实权职位,尚书的任命更多起到的是一种“加衔”的作用,真正执掌权力的是各部官员头衔里“掌某部事”。在搞明白这件事儿之后,朱其玉进一步落实了自己把内阁由秘书机构转化为决策机构的想法。

    早朝过去没几天,他就早早来到内阁,召集众官员议事。太阳一点点出来,新入阁的王直、于谦、胡濙和陈循、高谷、苗衷等旧阁臣就依次到了。除此之外,都御史俞士悦也被吸收进内阁,因为前几位分别执掌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以及礼部,唯独刑部和都察院等法司没有合适的人选,在王直等人的建议下,曾在锦衣卫与宦官沆瀣一气的时候,有过亮眼的抗争经历的俞士悦就被提拔了上来。

    朱其玉坐在主位上,看着众人到齐,说到:“诸位大人,早朝既议定了决战,朝廷就要全力备战。各位皆是部院掌事,各部有何难事及建议不妨提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于谦清了清嗓子,率先说道:“如今兵事乃第一要务,在下就先行陈言:京城防务空虚,兵部已调各地兵士入京,三日内就会抵达四万人,月底还有八万人赴京,预计北虏至后,京畿拥兵增至二十万。兵部提议,预支一年薪俸给京城官军,请户部拨给。”

    说完把事先抄录的几份明细拿出,先递给朱其玉和户部的陈循各一份,又把余下的分发给众人。

    陈循拿起明细看了看,说道:“每兵每月四斗粮食,一年就是四十八斗,若按二十万计数,这次就要预支一百万石了。通州的存粮这几日基本都入了京,虽然城中不缺粮了,可兵部所需也不是个小数目,户部提议先拨给半年薪俸,且优先拨付给京畿各营,调来的客兵,安定后再行拨给。不知兵部可否?”

    于谦思忖了片刻,同意了陈循的意见,随即又说道:“再者,以二十万兵马为数,所需大枪、弓刀、盾牌、盔甲等军械也需工部尽快督造。”说着又拿出几份明细递给高谷。

    听到于谦提起军械,工部的高谷问道:“于大人,我听闻土木堡遗落军资无数,何不派人收集拾取,以资军用?”

    苗衷插嘴说:“兵部已遣人前往收集,可近日土木堡连日暴雨,天气湿冷,不少军械都生锈腐朽,恐不堪用,稳妥起见,还是让工部新造较好。”

    于谦也补充道:“南直隶的武库库存也在调运的路上,也请陈大人以漕运司协助。”

    高谷翻了翻明细,摇了摇头,说道:“如此多的军械,加上工部先前营造、造船等缺口,至少还需生铁一百万斤、木料四百万斤,石炭、硫磺、硝石、铜锡等虽暂不短缺,也需事先存储。尤其是木料,直隶、山西库存所剩无几,急需从南直、川中采购调运,具体拨款还需在下回衙门详细计算,但必定少不了用户部的漕运船。”

    听到兵部工部的漕运需求,陈循感到压力不小,只能表示尽力调配。

    在兵部、工部、户部商议基本妥协后,俞士悦代表刑部发言了:

    “近日城中流言纷起,城中盗抢之事新增不少,刑部衙役缺员严重,无力管辖,臣提议兵部借调部分官军,协助刑部严查门禁、关防出入。”

    朱其玉对此深表赞同,昨天他收到消息,就连王府都似乎有偷盗的痕迹。

    听到借兵,于谦苦笑道:“京营尚严重缺员,哪里有兵借给刑部?”

    “于大人,刑部只需衙役稽查预警,兵部只需拣选些老弱送来便可。若有贼人出没,只需有人敲锣示警,刑部的衙役自会缉捕。”俞士悦赶忙解释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定事项,在朱其玉的提议下设置文簿登记存照,领了命令的拟出期限,署名落章,不久就结束了议事,除了于谦留下,都回各自的衙门办理去了。

    “殿下,石亨已在门外等候多时了。”一个太监看到内阁议事完毕,随即进门向朱其玉报告。

    “哦?快让他进来吧。”

    朱其玉招了招手,太监就出门通报去了。不一会儿,石亨进来,向朱其玉行礼。

    “石亨拜见殿下,殿下千岁!”

    朱其玉监国的事情很早就传进牢里,哪怕是石亨也早已知道他的存在。

    “快请起,”朱其玉扶起石亨,坐回座位,顺便给石亨指了个座位,“赐座!”

    这大出石亨意料,武人能进内阁本就少见,如今监国让自己和执掌部院的文臣坐在一起,更是闻所未闻。

    “……臣不敢。”石亨又拜了下去。

    “本王叫你坐,便坐就是。有什么敢不敢!”

    在朱其玉的要求下,石亨只好坐下,一抬头看到于谦,瞬间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正是于谦把自己从狱中放出,执掌五军营的!

    于谦看着石亨,直接问道:“石亨,你久居边关,熟于战阵,今日巡视五军营,作何感想?”

    朱其玉也说道:“石将军尽可畅所欲言,若有提议,本王与于大人商议后,亦会给予采纳。”

    看到二人期待的眼神,石亨酝酿了一下,缓缓说道:

    “五军营兵士缺员,羸弱不堪,此其一也。军械腐朽,武备废弛,此其二也,兵制所限,军令难行,此其三也。”他提出三个问题抛向二人,等待回应。

    “缺员之事,过几日自会有客兵编入。既然如此,其余问题,你可有良策应对?”于谦点了点头,问道。

    “臣有几策:首先,裁汰老弱,遴选精锐之士,体弱及年四十以上者,充作军中杂役;其次,废除旧制,重编各营,撤军中冗官;最后,集中堪用军械,专供训练,各营轮流操练休息,而军械不至于闲置。如此方能尽快成军,以御外敌!”

    石亨的建议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朱其玉听的频频点头。

    于谦微微一笑,站起来走到门前,收起表情朝着朱其玉行了一礼,大声说道:

    “臣于谦,奏请任右都督石亨为总兵官,统率京营兵马!”

    于谦的上奏,使石亨无比惊讶。依照他原先的设想,应该是戴罪立功,最多也就是官复原职,能执掌京师三大营之一的五军营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没想到这次在面见监国之后,直接拥有了统率京营的机会!

    “石亨,你的意思呢?”朱其玉并未回应于谦,而是转而问当事人。

    “臣……臣……”石亨一时间语塞,竟不知如何答复。

    “若是将军不便,那此事就再议吧。”看到石亨迟疑,朱其玉有些失望。

    “臣定不辱殿下所命,死而后已!”听到朱其玉的话,石亨迅速摒弃迟疑,直接保证道,又解释了自己语塞的原因:“方才是过于惊喜,一时说不出话了。”

    在下了总兵官的任命后,石亨拜谢朱其玉离开。总兵官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根据明代的军制,每逢战事,首先要从卫所调集士兵,再由兵部任命将领,战事结束后,将领归朝,兵还于卫所。总兵一职也随机撤销,对于将领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京营这个级别的总兵官,是必定会有封爵的,凡公侯伯三等,也就是说,此战若是顺利,那么战后石亨至少会封伯!这对于他是莫大的吸引力。

    看着石亨离开,于谦放下纸笔,对着朱其玉问道:

    “殿下观石亨此人如何?”

    朱其玉一怔,“不过见了一面,也看不出什么来。若非要说出一二,便是此人似乎略有心机,不像个寻常武人样子。”

    于谦笑了笑,“臣观此人,亦有此感。不过据臣所知,朝中诸将,壮年而有武勇者,只此一人了。”

    于谦话里也颇有无奈的意味,土木堡一役,大批将领折损,边军中堪用的都是老将,也轻易调动不得,但石亨却在年龄和能力上都具有优势,自然脱颖而出。

    “殿下,臣尚有一问,还望殿下解答。”说完石亨,于谦又抛出一个问题。

    “哦?请讲。”

    “殿下初来兵部,每每有事,总是令臣坐而议之,今日内阁议事也是如此。国朝重文,臣等晓得,可今日石亨一介武人,如何也让他同坐?”

    “这便是祁钰的一点私心了,”看到于谦疑惑,朱其玉笑着摸了摸头,“我以为不论文武品级,皆是为朝廷做事,一把椅子还是应当坐的。不仅如此,下跪磕头之事,我心底是见不得的,以后若无旁人,还请于大人也不必跪我。人人皆是父生母养,顶天立地,贵贱是不该有的。”

    “殿下慎言,”朱其玉的话听得于谦满头大汗,今天无视贵贱,明天要干嘛他已经不敢想了,“若是让其他几位大人知晓此言,怕是不妥。”

    “祁钰薄言而嗔,大人见谅。”朱其玉感觉自己好像说错话了,连忙摆摆手。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于谦也准备回兵部了。

    从囚犯到京营总兵官,石亨的心情在一天之内就像是冲上了云霄。从内阁出来后,他并没有回军营,而是在附近等着于谦。过了几乎半个时辰,于谦终于出来了。

    “于大人大恩,某没齿难忘!”于谦走到路口,被突然出现的石亨吓了一跳,只见石亨五体投地地朝他跪下。

    “请起请起。”于谦平复了一下情绪,连忙扶起石亨。“在下举荐将军不过是为朝廷着想,只是这救困扶危的重担,就托付到将军肩上了,军务繁重,将军速速回营罢。”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石亨看着于谦的背影,想着自己这几日的遭遇,不觉百感交集,潸然泪下。朝着于谦的背影又磕了一头,回五军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