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潍水风云 » 第二回 张耳履职回封地 韩信练兵谋击齐

第二回 张耳履职回封地 韩信练兵谋击齐

    刘邦把韩信、张耳的精兵调到荥阳、成皋战场后,瞬间扭转了局势,项羽的防线开始吃紧,不得不把进攻赵国的军队调走。一时间,韩信和张耳面临的军事压力减轻了不少。

    一日,韩信对张耳说道:“现在,你已经是赵王了,就回你的封地去吧。你身上的担子可不轻松,既要抓紧时间招募士兵,又得筹集粮草。汉王攻打齐国的命令可违反不得。”

    张耳苦笑一下,“赵国的军队大部被调走了,现在叫我去哪里招募军队。”

    韩信轻叹一口气,“只能多从低龄和高龄的男子中招募了。你可得快点,要给我留出训练他们的时间来,汉王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啊。”

    “需要招募多少士兵?”

    当听韩信说多多益善时,张耳又不禁摇着头苦笑起来,随即告辞回封地去了。张耳定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为赵国都城,吩咐部将张仓代其征兵,儿子张敖代其筹粮。他自己也没有闲着,很快就制定出安民政策,鼓励百姓生产粮食,饲养牲畜,发展手工业和贸易,希冀尽快恢复赵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日夜操劳,忙碌不已。

    张耳走后,韩信又把部将傅宽、孔聚、陈贺叫来,语气沉闷,“现在,剩余的军队还有三万余人,这是我们的基础,你们要带领他们好好休整和训练,不久就用得着了。”

    傅宽、孔聚、陈贺高声应诺,抱拳施礼,领命而去。

    众将领走后不久,蒯彻进入房内,看韩信闷闷不乐,便手捋胡须问道:“将军可是为士兵而烦恼?”蒯彻是韩信身边的谋士,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四十多岁,身材瘦削,说话时喜欢用手捋着花白胡须,善于分析时局,擅长辩论。

    韩信叹了口气,“是啊。大战在即,却缺兵少将,该如何是好?先生可有良策?”

    蒯彻微微一笑,“将军不必担忧。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军练兵有方,军纪严明,天下谁不知晓。”随即收起笑容,“若将军信任我,我愿去燕国向燕王臧荼借兵,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韩信看着蒯彻,笑了。他没想到蒯彻竟然想出了这个办法。“如若成功,甚好,就有劳先生了。”立即写好竹简,连同印信一起交给蒯彻。

    蒯彻告辞,让一个随从驾车向燕国奔去。

    一个月后,张耳的部将张仓率军赶到韩信军营。韩信大喜,“赵王招募到多少士卒?”

    张仓有些惶恐,“呃……赵国连年征战,强壮一些的男子已经不多,只招募到一万五千余士卒。另外,赵王筹集的粮草也将陆续运到。”边回答边偷眼察看韩信的脸色。

    韩信欣慰点头,“已经不少了,张将军辛苦。”顿了一顿,“我闻张将军有勇有谋,带兵有方,你就留下来帮我训练这些新招募的士卒如何?”

    张仓见韩信没有怪罪,放下心来,“我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将军所托。”语气轻松而又坚定。他告辞韩信,脚步轻快,在军营东侧的几排空营帐中,安置所带来的士卒。

    次日,韩信让卫兵把傅宽、陈贺、孔聚、赵将夜、张仓叫到他的房间。他表情严肃,透着隐隐的担忧,“新招募的兵卒,有的很年轻,甚至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有的又年龄很大,有五六十岁,要训练好他们难度很大。”渐渐地,他的目光坚定起来,“你们把这些新兵编入到老兵部队,以老带新,要对他们严加训练。既要训练他们在战场上的勇敢,更要训练他们在战场上的纪律,务必做到鼓进金退,令行禁止,不听从军令者斩!能不能把他们锤炼出来,就看你们的本事了。”站起来,目光炯炯,巡视着五个带兵将军,提高了声音,“说到底,将来征讨齐国能否成功,就看五位将军的了。我韩信在此拜托各位!”说着,冲五人抱拳施礼。

    陈贺、孔聚、傅宽、赵将夜、张仓看韩信如此恳切,心潮澎湃,赶紧答应一声:“请大将军放心,我等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尤其是赵将夜,他原本是赵王歇帐下的将军,跟随陈余在井陉口作战,战败后投降韩信,急于在韩信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早立战功。现在有了练兵这个机会,积极性格外高涨。

    隔一日,蒯彻风尘仆仆,前来复命,“燕王臧荼调拨八千兵马和两万担粮草,助将军一臂之力。”

    韩信急忙从案几后走出来,冲蒯彻拱手,“先生能说服臧荼,从燕国借兵又借粮,擅辩之名果然不虚传。”他满脸高兴,蒯彻此行的收获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诶,”蒯彻笑着摆摆手,“将军过奖了,我不过是假借将军的威名而已。”随即叹了口气,“燕国,经过乐毅伐齐之战,经济凋敝,人口骤减,元气大损,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否则可多调拨一些军队助将军。”说话间,眼睛微眯,手捋胡须,仿佛从公元前284年开始的那场乐毅率领秦、韩、赵、魏、楚五国联军攻打齐国的战争,又鲜活而惨烈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韩信也点点头,语气低沉,“是啊,那是一场劳民伤财、无功而返的战争,受苦最多的还是百姓。”

    两人又围绕着燕昭王、乐毅、燕惠王、骑劫四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语地感叹一番。我们也就要伐齐了,是不是也会步那场战争的后尘?但韩信和蒯彻也只是在心里问着自己,并没有说出来。毕竟,还未开始作战就去讨论那些,害怕会不吉利。他们惟愿伐齐之战能够一切顺利,早日完成汉王的大业。

    自此,韩信再也没有闲着,时不时地到各部队去视察。他近距离地观看将军们训练士兵的进攻和防守队形,观看士兵们爬壕沟、翻鹿寨;练习刀、枪、棍、剑;练习骑马射箭。每当看见士兵们争先恐后,即使受伤也坚持到底,擂鼓前进,鸣金后退,令行禁止,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样的场景,韩信的心中便充满了感动和信心,有这么一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何愁不打胜仗!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季节,他的心里渐渐有了底。

    九月初,韩信派到齐国的密探返回军营,把一张齐国军队布防地图交给韩信。韩信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山谷、水系、平原、军事要地等要素大喜。此后多天,他便闭门不出,专心研究齐国地图,直到那些文字、图形了然于胸,齐国各处的地形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来。

    一日,蒯彻来见韩信。看韩信面色平静,已无先前的忧虑,微笑道:“看来,齐国就要成为将军的囊中之物了。”

    “齐国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又有贤能的相国田横掌控大局,哪有那么容易。我只能尽心尽力而已。”韩信虽如此说,表情和语气却是平静的。

    蒯彻手捋胡须,默然点头。也认为韩信说得有道理,攻打齐国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走上燕国伐齐的……脑海中闪现出了“老路”二字,他的思绪赶紧就此打住。

    韩信继续说道:“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汉王也快要派人来催我们东征了,我们得抓紧时间准备才好。”

    果然,五天后,卫兵来报:“大将军,汉王派军队来了,在大营外驻扎。”

    韩信忙率傅宽、蒯彻等出军营迎接。但见阳光下旌旗招展,战将盔明甲亮,士卒军纪严明,刀枪耀眼,战马嘶鸣,士气高涨,队伍一眼望不到头,足有一万五千余人。看是汉王帐下名将曹参、灌婴带着各自的军队来到,韩信喜不自禁。

    曹参和灌婴下马,来到韩信跟前。曹参拱手施礼,“韩大将军,汉王派我和灌婴将军率部助你一臂之力,择良辰吉日攻打齐国,支援荥阳、成皋的正面战场。”

    韩信哈哈大笑,“能得二位将军相助,齐国何愁不破!”紧接着下达命令:“各部立刻整顿军队,备齐兵器粮草,择日出征。”各将领皆心中欢喜,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进入韩信房屋,不等落座,灌婴便急切地问道:“不知大将军对进攻齐国可有什么打算?”他是个急性子,只有当所有的事情都了然于胸才感到踏实。

    曹参落座后,面色严肃,盯着韩信。眼神里流露出相同的疑问。

    韩信坐在案几后,眯眼皱眉,略一沉思,随即抬眼望着二人,“我已经考虑很多天了。我军兵少,运送粮草的路途又遥远,我认为攻打齐国,不宜持久,只宜速战速决。不知二位将军以为如何?”

    经过井陉口的背水之战,曹参和灌婴已经对韩信的用兵之道佩服不已,知道他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他既然这样说,恐怕心中早就有万全之策了。两人便都点头,放下心来,朗声道:“大将军谋略甚好,我等同意。听从将军差遣。”

    公元前203年10月,韩信让蒯彻择定良辰吉日。命张仓率领一万赵军留守赵国,接替柴武的防务,协助赵王张耳保护汉王北方的安全,并负责征集粮草运往齐国;命傅宽、柴武率兵三千为先锋,曹参率步兵部队在前,灌婴率骑兵部队在后,自己居中统帅本部,即刻启程,向齐国进发。

    一时间,六万汉军兵马踏起的尘土遮云蔽日,前后几十里,浩浩荡荡,兵锋直指齐国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