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龙盘石之化龙 » 第二章 引龙

第二章 引龙

    《易经·乾卦》说:“九三,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直到夜间还忧惧警惕,虽陷危险之地,亦可免于咎过。”《象传》说:“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意思是反复行道,坚持不懈。”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了。

    这十二年间,大唐朝定外安内。定外,太宗皇帝任用大将李靖大胜突厥,乃至西域及疆域周边各藩、各国对大唐俯首称臣,均俱岁岁来朝,年年来贡。安内,太宗任用贤臣杜如晦、房玄龄、魏征、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为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推行轻徭薄赋、宽刑轻法等诸多新政,使得大唐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天下安定。至此,大唐朝已是一派繁荣盛世之象,史称贞观之治。

    早在大唐朝立国之初,唐高祖李渊便以黄老之学培养自己及诸位皇子帝王心术。又因,道祖老子姓李,所以,李家皇族便以老子的后裔自居。唐高祖李渊还追谥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以昭示天下。

    到了唐太宗即位的时候,更是对道教玄门推崇备至。朝廷设太史局,独立于三省六部之外,为皇帝直接统御。太史局下设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司天台。

    三监分别负责吸纳、教导占星观象、天文仪器制作改良、玄学论道的人才。而司天台专设浑天仪用已观测星云异象。

    太史局就是相当于今世的天文研究所兼具气象局功能的机构。司天台的浑天仪大致类似于今天的天文望远镜。其他三监也就相当于今天对天文、气象变幻做数据分析的专家团队。

    自从李淳风和袁天罡主事了太史局后,二人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尽心竭力为大唐帝国的趋吉避凶,献言献策。

    这一日,辰时刚过,唐太宗早朝已罢。正待要乘龙辇离开上阳宫,前往太极宫处,听韦贵妃详奏今年新晋秀女之事。

    龙辇未行数步,耳边便传来内侍唱道:“报~~!陛~下!太史局司天台传来密奏!”

    太宗听闻是太史局司天台的密奏,料想:“必是又出现了奇异天象。”他急忙挥手止住龙辇,说道:“呈上来吧!”

    内侍弓腰,双手呈上密折,太宗接过,撕开密封。见折中奏道:“呈大皇帝陛下:太白金星脱离本位,于今日卯时再现天空异位。太白星邻太阳之侧,与日同升,未及半刻,即没。然,依臣等算之,此次太白星之异动,绝非当年朝变之兆。臣等以为:天生此象,恐是预兆有佞人将现于陛下之侧。陛下乃圣明之君,自会亲贤臣,远小人,故此出现太白追日,未刻即没之象。臣等不敢隐瞒,遂如实奏与陛下。太史令:李淳风呈陛下御览。”

    太宗看罢李淳风的密奏,心中思道:“咝!今日朝会,一众文武大臣并无一人上奏太白异象啊!宫中内侍也未曾对朕提及。这司天台是如何测到的?莫非李淳风他们又在浑仪司制出了什么观天神器么?能测人眼不见之天象?莫不如,朕亲往太史局一探究竟!”

    思之至此,太宗兴趣愈发浓烈,随即吩咐内侍总管严唯忠道:“严唯忠!你即刻传朕口谕于韦贵妃:秀女之事全权交与贵妃处置。其余人等随朕移驾太史局。”

    太宗言罢,众人齐呼“遵旨!”

    于是太宗一行人调转龙辇,径往太史局方向行去。

    与此同时,那严唯忠也接旨称是,去往太极宫两仪殿处与韦贵妃传太宗口谕不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一日子时,黎明尚早。

    太史局却早已人头攒动。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的一众监生和博士数百余人手持灯笼,齐齐聚集到了司天台门外的演易场上。众人席地而坐,口中默念《道德经》、《易经》原文以祈求道祖保佑今日之事成功。

    太史局司天院内,一座青砖层叠的金字形宝塔赫然坐落在院落中央。这座金字宝塔四方底座,呈正方形,每条边长一十八丈,塔高六丈,底大顶小,层层叠叠。金字宝塔却是平顶,远视塔体呈梯形。塔顶平台以汉白玉围栏成直径为九丈的圆形道场,象征天圆地方。金字宝塔上的圆形道场按东、南、西、北分立四方神兽—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青铜坐像,一个个精神抖擞,威武异常。

    道场内,一个中年道人披散着长发,左手掐诀,右手握剑指天,口中念念有词。中年道人的对面,树立着一个巨大的球形浑天仪。浑天仪的中心以二人合抱粗细的青铜柱体支撑,高出道场地面两丈有余。浑天仪直径约为一丈,周身铭刻符文阵法,在周围一圈灯笼柱的照映之下烁烁放光。浑天仪外围一圈精钢巨环,二尺粗细,称为黄道环。黄道环上按九宫八卦铭刻方位,以天干地支标记刻度。黄道环与环内浑天仪浑然一体,合称黄道浑天仪。

    司天台下,一个白须老道正襟危坐于蒲团之上,手中指决,急速变换。老道的身后坐着太史局的七个博士,按天罡北斗方位分立护法。

    只见,那老道的手决变化愈加迅速,竟有光影闪烁。此刻,已然无法看清他的手指形状了。随即出现青、红、白、黑四色神光,分别从地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汇聚至老道座下。老道迅速吸纳四色神光汇入自身丹田。自他小腹丹田处显出一粒内丹极速旋转,放出金光渐明渐亮。老道士周身,自下往上金光流转。及至后来,金光化为电光,顿时老道的衣襟飘起,白须飞舞。

    突然,老道二目圆睁射出两道光芒,一黑、一白,剑影般射向了黄道浑天仪。随即,口中大喊一声:“淳风,起阵。”其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响彻云霄。

    得亏司天院内布有屏蔽法阵,才不至于为外界所察觉。

    司天台上李淳风早已将《龟藏》之术运转到极致,却见师父迟迟不施《连山易》法。他毕竟也是人身肉体,若不是此时他内丹已成,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然而,即使他全力运转内丹也是只能支撑片刻罢了。时间久了也恐怕会承受不住,爆丹而死。正在焦急之际,忽然听见了师父“起阵”的玄音。

    李淳风玄音入耳,如释重负,即刻导引龟藏之气入右手宝剑。只见那宝剑由剑尖射出一束黄光,直冲天际。光入之处,云层旋转,渐渐汇集,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并伴有雷电缠绕。

    与此同时,袁天罡眼中射出的青白二光极速汇入了黄道浑天仪内。黄道浑天仪内的法阵瞬间启动。一时间,铭文闪烁,照的一个司天场内如同白昼。

    骤然间,一声巨响,自天空漩涡之中钻出一条五爪神龙。这条神龙端得是好生威武。只见得它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又见得它龙须蜿蜒、张牙舞爪,穿梭于云集漩涡内外。神龙长约百丈,摇头摆尾,正在迷游之际,忽然望见司天台上的黄道浑天仪放出了青白二光。神龙以为是龙珠现世,随即一声长吟。

    好家伙,这一声龙吟震得山河动荡,五方云动。又震得万灵寒颤,草木皆枯。龙吟过后,只见它张开巨口,朝着那黄道浑天仪飞来。

    “淳风,快避!”袁天罡焦急喊道。见此情形,李淳风眼疾手快,随手抛出一道乘风符箓,转瞬已经到了天罡北斗护法阵内。

    二人来不及多言,慌忙抬头望天。

    空中的那条神龙由远及近,正往下方的黄道浑天仪射将而来。然而此时,却突遭异状,那空中漩涡放出了恢弘的吸纳之力,欲收神龙回转,哪知道那龙抵不住龙珠的诱惑,丝毫不顾。任那龙元被漩涡收纳。

    二者僵持了几个回合,那条神龙兀自打了个转。空中漩涡的吸纳之力稍顿,却见那龙蜿蜒打转以为它要回转。哪知道这是神龙使诈,它只是打了谎转便斜刺飞了下去,继续飞向那极似龙珠之物。

    云中漩涡好似被这神龙激怒。随即发出几道闪电,天空轰鸣之声顿起。漩涡的吸纳之力徒增了数倍不止,奈何就因为刚才那一瞬的停顿,神龙早已飞至黄道浑天仪仅数十丈高处。

    空中漩涡及见如此,又是几道闪电射出,吸纳之力又提数倍。此时那神龙之冲力也是极强,二力相角,那神龙顿时四分五裂。

    然而那神龙身体虽然碎裂被吸回漩涡。却见它那绺龙魂虚影飞速射入黄道浑天仪中。

    浑天仪先前已经得到袁天罡用《连山易》法引来四色神光化得的阴阳二气,已然伺机待动,此时又得到了龙魂之力,黄道浑天仪瞬间启动。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金字塔台爆出金光万丈。司天场内袁天罡,李淳风等众人顿时失去六感。

    待众人回觉过来,天空已然云开雾散。只见东方现出鱼肚白,一轮旭日即将缓缓而升。

    再看那司天台上,黄道浑天仪已然运转。黄道环内星云分步有序,清晰可见,二十八星宿各自守位旋转,俨然就是一个苍穹宇宙。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见黄道浑天仪启动。来不及多言,俱是心急探那黄道浑天仪的效果如何。二人迅速各自施术,连接黄道浑天仪法阵。这不看还罢!这一看!端的是惊得二人,毛发悚然、脊背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