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6章 省检之道第三十四页

第6章 省检之道第三十四页

    “那些单薄而花哨的衣服,往往穿在身体的最外面,它是我们的表皮,或者说是假皮肤,根本不能算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使剥下也不会给我们造成致命的伤害。”

    对于卢梭来说,此时的花哨衣服是表皮,剥离无伤。其实穿着也算一种语言,能够从一个人的穿着之中认识他的内心与想法。

    卢梭用了大部分语言来描述衣服,但我一直弄不明白的是,他在面对这些衣服时,有能力购买时,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真的只是花哨吗?

    花哨的衣服、厚衣服、衬衣,人最基础的需求不是保持热量与保护隐私吗?

    前文提到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放在这里显得有些刺目。

    顺着卢梭的想法,可能我也开始跑偏了,对于衣服的认知,当前仅限于保暖,隐私即可,而展开描述的这些,我闻到了一些嫉妒的味道。

    虽然字里行间只是在客观的描述衣服的作用,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影响,但篇幅过长,读到这里时,我只感觉矛盾越发的多了。

    “我打算定做一件特别款式的衣服。”

    看,矛盾来了。

    前一段用大量文字诉说着衣服的花哨与厚朴,下一段第一句便是打算订做一件特殊款式的衣服。

    矛盾已经鲜艳到散发光芒了。

    女裁缝的一句拒绝让他绞尽脑汁的思考。

    “他们说这种款式现在都不时兴了。”

    这一句话我客观地理解为你要订做的衣服和现在的审美不匹配,委婉的拒绝。

    然后我看到了命运女神,是的,因为一个女裁缝的拒绝,卢梭将其比喻为命运女神,为了掩盖被拒绝后的羞耻吗?

    卢梭认为女裁缝不相信他真的要定做特别款式的衣服,只是随便说说。

    经过逐字逐句的分析,卢梭也委婉的反驳了女裁缝

    “真的,前段时间他们认为不时兴这种款式,不过这段日子他们又觉得时兴了。”

    本着顾客是上帝的态度,女裁缝给卢梭量了量肩宽,这是看得出来的敷衍。

    在卢梭的臆想中又出现几位女神的名字,他们的出现仅仅是为了突出卢梭内心的敏感吧。

    夸张,两篇文字没读完,一个女裁缝的行为就牵扯出了多少女神。

    卢梭你到底是多输不起啊。

    女裁缝去做衣服了,在量完肩宽后,之后再也没出现,卢梭的特殊款式的衣服有没有到手呢?无人知晓。

    只知道巴黎的猴王戴上一顶旅行帽,能引起全美国猴子的效仿。

    最后,卢梭说:“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记住,有一种埃及麦子是从一具木乃伊一直流传到我们手里的。”

    。。。。。

    那个时候的人写书都这么不负责任的吗?

    总结一下,本段文字从卢梭打算订做一件特别款式的衣服开始,因为款式落伍让女裁缝敷衍,卢梭借命运女神反讽女裁缝,又绞尽脑汁反驳了女裁缝一句,女裁缝草率的给他量了肩宽,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美惠三女神、时髦女神、巴黎的猴王,以及最后的埃及麦子是从一具木乃伊一直流传到他们手里的。

    我的天~呐!你的新衣服呢?女裁缝嘛去了?

    我一直相信读书要投入进去才能获取知识,现在我开始怀疑了,因为太过投入获取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恼怒。

    我有点后悔前几章帮他说话了。

    为了对得起我那20块钱,我要继续看完这本书,撕不撕待定。

    “在艺术上,本国或他国的服装已经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我认为这样的说法从整体上来看并不成立。”

    典型的先扬后抑。

    在卢梭那代人眼里,亨利八世或者伊丽莎白一世的装扮就像食人岛上的国王和王后一样,十分可笑。

    一个士兵中了炮弹,他那身被炸烂的军装也会同君王的紫袍般高贵。

    欲扬先抑。

    卢梭的生活太丰富了,下一段开始讲住所。

    “我必须承认,如今住所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

    我必须承认,卢梭的那个时代真的很艰难,住所甚至可以不是生活必需品。

    “人并没有与生俱来的粗壮肢体,魁梧身材,因此他们只能设法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用墙板圈出一个适宜生存的空间来。”

    亚热带、热带、热带雨林这些地方卢梭貌似都是听说过,能举出的例子有限。不过用于介绍住所的重要性显然是足够的。

    “人们都需要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暖和舒适的地方,肉体上暖和了,才能去考虑感情上的温暖啊。”

    介绍完住所的重要性后,热菜来了!

    那便是租房还是买房,与古老的人类相比,山洞是可遇不可求的住所,而现在的我们有着高楼大厦,却难以像他们那样拥有自己的独立住所。

    相较于长久的租一间屋子还是回到家里盖一栋房子,在城市中的我们难以取舍。

    “为了保存种族的文明,使种族的生活更加完善,有人为文明人的生活设计了一套制度,这无疑是为了我们的利益,可个人的生活却在很大程度上被牺牲了。”

    农民有了自己的房子后,不但没富裕,反而更穷了,拖累他的就是他的房子。

    从住所的介绍开始,卢梭展示了对住所的看法以及它的重要性,但不可避免地,随着社会的进步,穷人、农民,这些盖了一辈子房子最后却也没能住上好房子的人来说,他们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有人说是他们自己,有人说是这个社会,还有人说是资本。

    或许和前两章讲述的命运差不多吧,民族的命运会眷顾整体,个体却难以照顾周全。

    不公就发生了,在不对等的天平下,生活的质量出现明显的分级,如同金字塔一般,站在高处的人总是稀少,搬运石头搭建金字塔的才是大多数。

    卢梭讲故事的能力很垃圾,但有时却又讲的深入,带着疑问去看故事,去看人,发现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能够从中获取良多的教诲。

    其实人字也就一撇一捺,我们自己就能成为金字塔,想多了想深了未必好。

    大智若愚是前人的经验,之前我说他们是破船,是刷子,无法适应现在的大船,如今看来,还是小看了前人的智慧。

    这本书很神奇,读着读着会感受到心灵的成长,但有时候却又感觉不明所以,前言不搭后语。

    今日心情激愤,本章情绪激动的地方太多,希望读到的人理性看待。

    如果你真的买了这本书,那么希望你读到此处的时候分享一下感慨,是像我一样积分呢?还是如我之前所讲的佛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