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让你读瓦尔登湖,你在干嘛 » 第13章 生活之地,缘何生活第八十九页

第13章 生活之地,缘何生活第八十九页

    一个人在午饭后小睡了半个小时,他醒来后抬头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什么新闻啊?”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给他站岗放哨一样。

    还有人这样吩咐,每过半个小时就要叫醒他一次,显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随后,作为回礼,他向别人讲起了自己做的梦。

    睡了整夜再醒来之后,新闻就跟早餐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了一下,按照上一章对清晨与苏醒的描述来讲,这样的人大抵是对生活有些腻了,体验过太多次的美好,重复之后化为平静,正如我们所说的,得到之后便会有恃无恐。

    美好的宁静如往常一般来临,已无需太过在意,那么重新醒来之后,总要有些不一样的内容吧,不然今天和昨天有什么区别呢?

    就像我们要时时跟随社会的前沿消息做出举动一样,如果今天醒来的时候没有任何消息,那是不是代表他和这个社会已经脱节了呢?

    想要有人生体验感,势必要参与人类活动,而新闻便是这样一种可以增加体验感的东西。很特殊,新闻这种东西只要你听到了,那便算是参与进来了,单方面的通知到你就可以。

    而且新闻五花八门,新鲜感时时刻刻都在更新,听到便能体验到,这种时刻都在增新变化的感觉有时让人上瘾,就像挖矿一样,下一镐没准就是金子,将人的期待感拉满。

    “在一个哲学家眼里,所有称之为新闻的,不过是些胡说八道的闲话,编辑新闻和读新闻的无非就是些喝茶聊天的老太婆。然而,听这些闲言碎语却是不少人的兴趣。”

    毕竟八卦之心,人人皆有。也是不想脱节吧,凭什么别人知道的我不知道,我也要知道,攀比欲一起,那还有什么理智可言,都是群刁民。

    “伪装和谬见被尊奉为最健全的真理,然而现实却是无比荒谬的。如果人们踏踏实实的关注现实,不容许自己被欺骗,那么跟我们所知道的生活相比,现在的生活犹如一个童话故事。”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人性与欺骗了。

    众所周知,人活在真实、谎言与欺骗中,缺席任何一个要素,这个世界都会乱套。

    假如人人都说真话,这个世界容不得一丝欺骗与谎言,人类是否还能存在这么久我觉得是个问题?

    “小孩子在嬉戏中生活,反而比大人更清楚的认识真正的生活规律及其关系,大人不能过有意义的生活,却总以为自己更聪明,因为大人有经验,其实就是说,他们经历过失败。”

    童真保持到长大后,我们称为赤子之心,但在世界的历史上,能够保持赤子之心的人又能有几个呢?

    社会上,人潮汹涌,但人内心的暗流才是最澎湃的,我们通过信息来左右周围的环境,也通过环境左右自己。

    人就是在这个漩涡中转啊转,然后转到另一个漩涡,如果能飞起来观察一下,他可能会疯掉,因为当你俯视的时候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漩涡,无穷无尽!只是从小漩涡跳到大漩涡的区别而已。

    不要太依赖大人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之所以口头告诫你,是因为他们也不确定能否成功。可以这样理解,经历过失败后的反思沉淀一下就变成了经验,要知道失败可不止一条路,这种方法失败了,沉淀过后的经验真的对吗?还是另一种失败的方法呢?他们敢确定吗?

    如果敢确定,为什么大人们却没有成功呢?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一句话,不知道之前有没有说过,叫做:“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大人们如果没有继续向前行走,那么他的话浅听即止,固步自封者能带给你的仅是避过一条失败的路径。

    命运让你看不到希望,你便放弃前行,这便是固步自封。

    依赖自己吧,至少我们自己拥有乐观向上这种精神。

    “我发现,我们新英格兰居民之所以过着如此卑贱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无法透过事物的表面去认识它的本来面貌。”

    “我们误以为表象就是事物的本质。”

    在省检之道中卢梭曾提到过“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人们盲目的劳动着。”那时的我认为这个错误指的是没有目标,现在卢梭给出的答案是看不清本质。

    他给出的答案更加宽泛,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融合来说,我的答案较为具体一些。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看不清本质;或是因为看不清本质,所以没有目标,我认为怎样说都对,两者相辅相成,有前必有后。

    下面谈及新英格兰居民的命运,卢梭又开始无奈的发散,我读到这一段有些同情他。

    字太多了,就不贴了,在原文88页到89页,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最后一句是这样的:“无论是生,还是死,我们唯一追求的就是现实。假如我们真的快死了,就听听自己喉咙里发出来的咯咯声,感受感受全身的冰冷吧;若是我们还活着,就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原文中本章叫做生活之地,缘何生活,简单翻译下,我认为是这样的意思:“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生活是为了什么?”

    简单直接的问出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是新英格兰居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一百多年后的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听到过一首歌,歌词中这样写道:

    为了碎银几两,为了三餐有汤;

    为了车呢,为了房,你为的是哪位姑娘?

    正如歌词中写的,这便是普通人生活中的所有重要目的了吧。

    但开头他是这样写的:

    这人间两茫茫,把利字摆中央;

    是喜是伤呢,自己去品尝;

    这人生何其短,愿你我尽其欢;

    何为苦乐多呢,此生也迷茫。

    “这人生何其短,愿你我尽其欢;”这一句我非常推崇,虽然知道这很艰难,但乐观的人天生喜欢知难而上。

    对于卢梭来说,这首歌应该唱出了新英格兰居民们的心声,或者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心声,很简单的5个目的,但真的做起来又显得遥不可及。苦乐夹杂,最后将人生过的越来越迷茫。

    这首歌我只推崇这一句,其他的均不推崇,这首歌听起来可以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但它的基调是悲,尤其是结尾的两句,仿佛生活如刀山火海一般,衰声太高。

    歌词中把钱的位置摆的很重,我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但除开钱财,我们还拥有很多,仔细想想吧,我们还拥有什么?请找到它们,并珍惜它们。

    歌很好,寓意很鲜明,但别只听歌,歌中并不包含所有,我们还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