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风雪故人来 » 5.6沽名钓誉者

5.6沽名钓誉者

    那反驳的儒生被一句又一句狠毒的攻讦逼得百口莫辩。他浑身颤抖,脸色煞白,举目四望,突然仰头吼道:

    “天地君亲师在上!今日一言,犯了众怒,一世清白毁于一旦!平生读书万卷,上不能报国安民,下不能独善其身,苟活于世不过误国自误!罢罢罢,这无用之躯也不必留了!”

    说罢敛衣整冠,大步走到窗边,猛地冲湖中跳去。

    眼看闹出人命来,在场众人连忙涌向窗边,奔走呼告,唤人来营救,终于把那落水的儒生救活过来,联系家人抬回家去将养。

    经过这一番折腾,现场气氛已然冷了下来。苏天波和沈时卿想必刚刚已经想好了为唐璟龙辩白的话,正要起身辩驳,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只能垂头丧气地坐在那儿。

    唐璟龙此刻更是兴致索然:本来以为真的发现一位难得的诤臣,结果又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看他攻讦自己的十大罪,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很明显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预谋,特意挑了这个时候说出来罢了。

    唐璟龙不禁苦笑: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靶子:

    第一,现在唐璟龙是朝廷重臣,攻讦唐璟龙可以显示自己不畏权贵,仗义执言,可以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捞取政治声望;

    第二,当今朝政被东林党把持,而在朝廷重臣里,唐璟龙是少数非东林党派系出身的官员,因此攻击唐璟龙不但不会招来东林党的打击报复,还可以借机讨好东林党;

    第三,唐璟龙常年带兵在外,本来就容易引人猜忌,因此遭受攻讦也不方便报复,只能唾面自干;

    最后,世人皆知唐璟龙为人高风亮节,不屑于党争之事。

    由此观之,一个寂寂无名的年轻士人想要出名,那攻讦唐璟龙的确是本小利薄的一条捷径。这些年来,年轻官吏借着攻击唐璟龙来沽名钓誉,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再看那个在白净书生说话时,一直在回应与他,引导话题进行的中年儒生,现在想想,很可能就是一伙的。二人一唱一和导演了这场闹剧,满口的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功名利禄。

    要不是中途除了岔子,想必那中年儒生还要对前者大加赞赏,问一句“足下尊姓大名”,那白净书生借机说出自己名字,岂不上马上就能以“仗义执言”的少年英雄身份名噪京城了?

    等这名声传到东林党尤其是次辅牛牧斋耳朵里,以后拜帖投靠岂不是顺理成章,功名前程唾手可得,真是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

    想到这儿,唐璟龙心底一阵悲凉:道德礼教本意是为了规范人心,安定国家,到头来竟然成了这些人投机钻研的工具。大明士人要是尽皆如此,还谈什么中兴大业……

    那名始作俑者的白净书生,此刻正不尴不尬地杵在那里,脸上一阵白一阵青。也是,他苦心安排的这场作秀被打断了,现在正不知如何收场。旁人看他的眼神也不再像刚刚那样敬重,刚刚被煽动起来的激情逐渐散去,估计众人也回过味来了,开始看出他煽动民意,沽名钓誉的如意算盘;即使没有看透,多半也会因为闹出人命而心有余悸,因此再不像刚刚那般义愤填膺。

    此时,那个刚刚一直在和白净书生一唱一和的中年儒生站起身,清了清嗓,朗声说道:

    “知耻近乎勇!适才那位公子虽然一时糊涂,但在诸君的声讨之下也终究幡然悔悟,这才羞愤难当,投河以雪耻,可悯可叹!”

    “小人!”苏天波低声狠狠骂了一句。唐璟龙自然明白他的意思。那中年儒生寥寥几句,看似是夸赞刚刚投河的书生,实则颠倒黑白,直接给人家定了性:人家分明是被你们逼得百口莫辩,一时气极才投了河,到了他这儿却成了人家被说服了,羞愧难当以死雪耻。

    由此可见,人无论被逼到什么绝境,万不可以死自证清白,你死了就没法说话了,别人想怎么编排就怎么编排你……

    “天波勿恼。”沈时卿也愠声说道,“东翁,这二人先是对您大放厥词,指鹿为马;再是颠倒黑白,实在欺人太甚!请恕时卿再不能忍,等下必要以此三寸不烂之舌说破他事,为东翁出气,也为那落水者讨个清白。东翁在此恐被人认出,等下还请您去别处暂避。”

    连一向心胸宽广的沈时卿也动怒了,足见他虽经纶世故,到底骨子里还是有血性的。唐璟龙当即应允。苏天波慨然道:

    “好!等下我和你一起。今天就给他来个孔明骂王朗,教他两个无地自容!”

    两个悄声商议。那边,那中年儒生冲那白净书生一拱手,朗声道:

    “那位公子得以自明道理,我等得以勘破时局,皆因阁下仗义执言。阁下不畏权势,针砭时弊,在下钦佩之至!”

    “哪里,哪里……”

    “如此,各位还有要说的吗?”

    眼看这二人还不罢手,还要继续借机推销自己。要是此时没有人应声,那中年儒生定要请那白净书生留下姓名籍贯,为这场表演拉下帷幕了。沈时卿和苏天波对视一眼,正要起身反驳,只听角落里,一个有些怯生生的声音响起:

    “在……在下有一言……”

    “好!诸君皆无异议,可见对阁下心悦诚服。敢问阁下尊姓……”

    “我有话要说!”

    众人抬头看时,只见角落里,一个瘦削的身影慢慢站起。此人身穿一件老旧的粗布半袖装,风尘仆仆,背上背着行囊,身边连个书童和随从都没有,活像个匆匆赶路的行人;往脸上看时,只见他脸型瘦长,面容蜡黄,一副食不果腹的病容,看上去三十左右。他显然并不适应这种场景,站在那儿,双手拘束地背在后面,嘴唇不安地咬着。

    “哦?阁下请讲。”白净书生的好事再次被搅合,明显不悦,但碍于面子不得不做出谦虚的样子来。

    “在下认为……”粗衣者咽了咽口水,慢慢说道,“阁下适才所言,振聋发聩,实在不凡。可…未免流于表面。大明国事若此,又岂是唐督师一人之过。”

    “呦吼——”在座有人用尖刻的声音说道,“阁下是要为唐督师张目喽?”

    “在下说了——非唐督师一人之过;唐督师征战多年,徒劳无功。大明想要中兴,也不是唐璟龙一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