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职路广阔 » 第三十七章 双师

第三十七章 双师

    春节假期结束了,刚刚返回工作岗位的人们似乎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整个办公室里面满是一种松散的状态。

    好在生产任务也还没有完全开展,不需要大家满负荷运转。

    下午快要下班的时候,徐正永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BJ光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老师发的一条信息: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后面还附带了一条转发的新闻。

    徐正永在上个学期兼职代课的时候,对职业教育有过一些思考,对这个“崭新”有所好奇,于是就随手点开了新闻,打算一看究竟。

    原来新闻的内容是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徐正永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方案》的全文。由于以前对职业教育的内容关注的也并不深入,所以里面涉及到的一些方针政策的内容,他几乎没什么感触,也并没有体会到高老师所说的“崭新的时期”的意义所在。

    不过倒是有一个词让他印象深刻——“双师型”教师。这个词后面还有个括号特意的注明了含义,是说“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徐正永心里琢磨着:对照“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自己是研究生毕业,在相关专业的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能力,又在企业里面工作了几年,对生产实践的各方面内容也有所了解。这样看来,似乎还是很符合“双师”要求的。“方案”里面说未来几年要实现“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业课教师的一半以上,那就说明“双师型”教师还是比较亟需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自己去某个职业院校里面应聘也是能行啊。

    转而又自己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之前读研究生的学校,据说国内顶级大学的博士只是应聘的基本条件,其他更多的附加条件就不用说了。这些职业院校虽然只是专科层次,但是仍然属于大学,特别是那些公立的大学,要想成为那里的老师,恐怕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一边漫无边际的想着,一边随意的又浏览起《方案》的内容,想看看里面是否有这方面的说明。

    有用的信息还没有找到,听见同事招呼下班了。

    这一天的晚饭后,徐正永和沈雪照例是一起收拾完简单的餐具,也就到了一天中的放松时间。通常的这个时候,他们会分享一些当天各自公司里的新鲜事,或者给家里的老人们打个电话,或者和同学朋友们聊聊天,或者是看看书,总之没有什么固定的安排。

    最近,沈雪正在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所以,收拾完厨房之后,她就继续坐到沙发上看书了。

    在家里看书的时候,她还有个习惯:有时候会就某个观点和徐正永谈论一番。对此,徐正永是乐在其中的,尽管他是如假包换的工科专业,但是作为长久以来的个人兴趣所在,他对传统文化也有一知半解的掌握,“能文能武”的自我评价也是他常在沈雪面前炫耀的资本。

    沈雪作为文科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工科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为了打击徐正永在她面前的“嚣张气焰”,她也常会在徐正永洋洋自得的炫耀的时候,揪着他在专业方面的漏洞讥笑一番。

    不过她也真心的欣赏这个理工男东拉西扯的能力,有时候他能够用各种野史趣事和诗词典故把书本上严谨而枯燥的观点描述的活灵活现。

    这大概也正是当初在学校,她能够接受徐正永追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徐正永在等待沈雪出今天的“考题”的时候,又随意的翻着手机。不觉间又在朋友圈看到了高老师发的信息,前面的一堆想法重新随之冒了出来。

    于是,他问沈雪:“你觉得当个大学老师怎么样啊?”

    沈雪抬头看了一眼靠在沙发另一端的徐正永,见他还在刷着手机,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也就随口应付说:“大学老师当然好啊。”

    徐正永随即说道:“那你说我找个大学去试试咋样?”

    “开什么玩笑,哪个大学能要你当老师啊?当学生感觉都挺勉强的。”沈雪略带笑意的看着徐正永,逮着机会讥笑他总是快乐的。

    徐正永也抬起头,对视着沈雪,表现出一副认真的神情,“我可没开玩笑,你看看这个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文件,职业教育推行的‘双师’计划,我感觉我还是很符合要求的。”

    “职业教育啊,你说的是那个光华职业技术学院吗?”

    “我倒是没针对这个学校,只是看这个文件里的内容,感觉自己能符合‘双师’的条件。其实要是有合适的还真可以考虑。”

    “职业学校还是算了吧,那里的学生你已经试过了,怎么教啊?”

    “学生嘛,都一样。只要他还能够愿意进入校园,就总有可教之处。孔子不是曾经曰过么,有教无类。”

    “我看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兼职代课的时候每天回来气的半死了?光知道有教无类,那你知道大学是什么地方吗?大学里的教育目的又是什么呢?”

    “大学就是大学呗,很大的学校,高等的学校,教给学生专业能力的学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沈雪引用了四书中《大学》里的这句开篇语,在她的意识中大学的标准要高一些,似乎并不包括徐正永说的那些职业院校。

    徐正永也理解沈雪的意思,在以前他也从来没有对大学进行过某种区分,这几乎和所有的非专业人士的想法是一样的:考高分上好大学,考低分上个差大学,实在分数不够上本科的,可以上个专科大学,于是就有了大专和大本的叫法。

    如果了解的再多一些的人,会知道大本除了大学学历以外还可以有学位,属于学士学位,而大科只有大学学历并没有学位。进一步的说,这个学士学位是和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相连续的。而在学历方面,专科学历可以进一步升级成为本科学历,本科学历可以进一步升级为研究学历。研究生学历所对应的两种学位就是硕士和博士。

    至于考上大专还是大本,毕业以后都会是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个人的兴趣意愿去找工作,哪里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当然如果非要像沈雪那样把大学的功能理想化,或者用传统文化中的大学的概念来衡量的话,我们现在的大学似乎是更加的功利,更加的直接,更加的贴近生活与市场了。

    徐正永知道这个话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沈雪已经把话题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在这个层面上,自己是不可能占上风的。于是转换了话题:“你这是读到了‘程朱理学’部分了吧?”

    “小瞧人,这些内容我还需要现学现卖吗?这叫信手拈来。”

    徐正永双手做了拜服的动作,他又想起自己之前计划好的一件事情,故作神秘的说:“鉴于你这么优秀,一会儿给你个惊喜。”

    这一天,是2019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