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之:要中兴,先杀满朝文武 » 第二十五章 名单

第二十五章 名单

    文渊阁内周延儒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被其他几个内阁的人排斥,几人不知道在商议什么,周延儒也不在乎自顾看着昨日送来的公文。

    山西一地的流寇越发严重,内阁一直压着这些流寇的折子,但如果局势在没有好转的话,怕是要压不住了。

    周延儒看到周道登佝偻着背,一趟趟的从面前走过去不禁心下好奇。

    “周大人,你是吏部的天官又腿脚不好,有什么事情交代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何必自己一趟趟的跑。”周延儒笑道。

    周道登比起周延儒还要年长十岁左右,可见到周延儒以后居然又是点头又是弯腰的。

    “首辅大人,不…不行…啊,有几个…几个…地方官,需要我亲自安排。”

    周延儒在一旁侧着瞟了一眼,以为是谁家的子侄。

    “阎应元、冯厚敦?朝堂上姓阎和冯的可不多啊。”

    周道登木讷又糊涂,可对于皇帝教给他的事情自然不敢怠慢,也不敢泄露。

    “这是崇祯…崇祯…三…三年的榜眼,收了…收了点银子…就….”

    “行了行了。”

    周延儒拍了拍周道登的肩膀,他就算耐心再好也受不了老糊涂这么说话。

    周道登是宋朝理学的鼻祖周敦颐的后人,自持先祖名声一直都不肯收银子,是以日子过的非常清苦。

    大明规定七十致仕,老头子苦了一辈子应该是想通了,要在任职的最后一年捞点。

    周延儒不止没有阻止,甚至觉得老糊涂这官当到今天才算是当出点滋味儿了。

    周道登以往说话虽然磕磕巴巴可却不如今天这样严重,全是因为皇上警告过不允许让任何人知道,可他又不善撒谎,所以磕磕巴巴的也算糊弄了过去。

    “玉绳兄(周延儒字),我找你有事。”

    温体仁以为周延儒和周道登在密谋什么,手里拿着一本草拟的折子走了过来。

    “周尚书,你这是….”

    “咱们的老尚书想明白了,要在最后一年捞点银子,安排几个外放的小官。”周延儒笑着说道。

    温体仁也不放心的看了一眼,只不过是一个江阴典史,九品不入流的小官而已,也就不在多留意。

    “老尚书啊,一个典史能有几两银子,县吏县丞不都是在你手掌握着吗?”

    见到以公肥私,温体仁同样没有阻止反而有些略带嘲笑,真是可惜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居然如此胆小,何况只有他们的队伍越庞大,这些人就越安全,毕竟法不责众。

    “员峤(温体仁字),你找我可有什么事?”周延儒问。

    “前几日朝中官员有十一位空缺,适才你不在,我就与李阁老以及六部的人拟定了补任名单,还请过目。”温体仁笑道。

    “既然几位阁老和六部都已经议定,那就不用来找我了。”周延儒只是瞟了一眼名单。

    “您毕竟是首辅,总归是要问问您的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随后我就上呈给陛下等待朱批。”

    这奏折上已经签署了四个人的名字,周延儒并没有也签上去,他当然也怀着别的心思。

    见到周延儒扣下了折子,温体仁眉头微微皱了一下,他只怕周延儒会从中作梗。

    “那随后我与玉绳兄一同面圣吧。”

    很快周延儒温体仁两人就来到了上书房,朱由检看了看这名单,内阁五大臣只有四个人署了名,然后看了看周延儒和温体仁。

    “这些都是阁推的人选?”朱由检问道。

    “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通政司使、右副都御史官职三品,按照规矩是内阁商议后集体举荐,其他的几人是六部和内阁会同商议后所决定的。”温体仁回答道。

    “叮叮叮叮。”

    朱由检的脑海中系统辨真法发出了示警,很明显温体仁在说谎,这些官职恐怕是私相授受完最后让他这个皇帝盖个章。

    “周阁老,怎么没看见你的批复。”

    “臣觉得其他四位阁老都已经署名,就没有必要在署名了。”

    这回答就很暧昧了,朱由检摸了摸下巴不知道周延儒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

    “这么说来周阁老是不同意了?”

    “臣只是与温大人意见稍有相左,既然温大人联合其他内阁诸大臣和六部商议都一致推举,臣的意见也就不便在发表。”

    周延儒这一番回答看似平常实则凶险,甚至隐隐的将这名单扣在了温体仁一人身上,温体仁自然要出面解释。

    “这是朝臣公议后决定的,臣也是一片公心,而且名单上的几人连年京察定为上品。”

    “叮叮叮叮!”

    朱由检脑中的辨真再一次响了起来。

    以前或许自己并不在意,但有了识鉴和辨真以后,朱由检看透了朝臣的本质就不得不多想想了。

    不署名那就证明这名单上面的人没有周延儒的门生,也没有一个是他举荐的,温体仁急于解释这就说明里面大有猫腻。

    “准奏,但朕要换几个人。”

    朱由检提起朱笔,将大理寺卿和工部右侍郎旁边的人名划掉,然后改成了范景文,工部右侍郎方岳贡,兵部主事吴邦辅。

    范景文和方岳贡都是关押在诏狱的犯官,钱龙锡若放出来身份太敏感,但这两个人就没有太多顾虑了。

    尤其是范景文,朱由检曾在国运系统中看到过此人,大明灭亡他自缢时,其他内阁大臣早早投敌,而范景文是唯一一个以身殉国的阁臣。

    温体仁有些看完以后有些心急,毕竟他钱都已经收了,可也不能表示的太明显。

    “皇上,这范景文因抬棺入朝死谏被贬入狱,若任命一个犯官尤其是还是范景文,日后人人若效仿范景文,朝廷岂不是将在无法度规矩?”

    “周阁老,你意下如何?”

    朱由检对着名单已经十拿九稳,党同伐异,既然温体仁不同意周延儒极有可能赞成。

    “臣倒觉得皇上圣明,范景文是推官出身,长于刑讼断案,加上此人又是出了名的二不公,重新启用担任大理寺卿臣觉得合情合理。”

    周延儒也不愿意范景文重新出现在朝堂上,但只要是温体仁反对的,他就会赞同,而且还能给皇上卖个好。

    “二不公?这是什么喝号?”朱由检笑问。

    “皇上有所不知,范景文万历四十三年任授东昌府推官,他自己是东昌府人,因此经常有亲戚朋友登门相求,范景文直接在门上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所以这才有了二不公的尊称。

    范景文在东昌府三年勤政廉政,离开时当地耆老为他写下一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至于这方岳贡曾为户部主事,历典仓库,督水平粮储,负责户部粮储,因无法凑齐军粮而被迁罪下狱,实属于无妄之灾。”

    “那就这么决定了。”

    温体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十一名缺职中有八个是他的人,倒也算是满载而归。

    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周延儒的门生,周延儒看似是失败的一方,可他脸上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从温体仁露出獠牙的一刻开始,周延儒所在意的就不是温体仁,而是皇帝的态度。

    为了试探出皇上的态度,周延儒不惜让人弹劾掉了自己十几个亲信。

    如果皇上在这份名单上用了红批全部通过,那就证明皇帝确实是与温体仁一起的。

    现如今这名单上被裁撤掉了三个,还故意询问自己的意见,皇上的态度就很明显了,自己的反击也应该开始了。

    两人并肩从上书房离开,周延儒年纪更大一些,温体仁甚至非常谦和的搀扶着周延儒的胳膊。

    “我记得范景文可是与周阁老有嫌隙,把他放出来,阁老不是自找麻烦吗?”温体仁低声问道。

    “为国家办事,愚兄眼中只有公器哪里敢有私心。”周延儒笑眯眯的回答道。

    温体仁心中暗骂老狐狸,身为大明奸相居然说的如此大义凌然。

    “对了员峤啊,老夫看你的那几个门生跳的可是很欢啊,跳的太高摔下来可就越疼。”

    “这就不用玉绳兄太过操心。”

    两人在内阁门口各自虚情假意的道别,周延儒苍老的脸上带着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