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澄湖赤子 » 第十章 庄重承诺,回报乡梓

第十章 庄重承诺,回报乡梓

    庄重承诺,回报乡梓

    在儿子离开家园的日子逼近,快要去上学的四天前的一个晚,母亲将吃完饭的儿子留下,与他商量摆筵席的事。对这件事,她在儿子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就一直在思索着,儿子考取了大学,是一千多人的村子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学子,是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要不要摆筵席祝贺。要摆嘛,她一个妇道人家,丈夫早逝连个帮手都没有,办大喜事多么艰难劳神。不摆嘛,又觉得冷清了儿子,金榜题名的喜事也没庆贺一番,四邻八乡也会取笑他们母子不懂人情世故,她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摆几桌酒,这是何等的喜事嘛!

    母亲豁然地说:“你是一千多人的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考取了功名,光耀了祖宗,家里再寒碜,我想也要摆几桌薄酒。这样也不失礼仪,教过你的老师和主要亲戚都得请来热闹一番。”季长庚思忖了会儿,很赞成母亲的合情合理的安排,表示应该摆几桌酒,最起码也得感谢师恩和给予过他无微不到关怀的亲邻。他谨慎地说:“请客的范围不能广,不过分张扬,恰到好处就可以。”母子为此事意见达成了一致。临到请客时,范围限制得更小,只请教过季长庚的老师和平常给予他们家关怀的人,还有父亲和母亲两边的至亲,以及与他家未出五服的季姓人家。除了村子上的亲朋是母亲上门请的外,中学的老师是和远处的血亲都是季长庚划船去接来赴宴的,酒席散后又是他送回的,因为这年湖水退得晚。虽说只摆了五桌酒席,但也不乏热闹喜庆气氛,桌上猜拳行令,觥筹光错,连连祝贺声是不绝于耳,把一份金榜题名的热闹宣染到了极至,母亲和季长庚在向亲朋老师致谢时是乐得嘴也合不拢,感到无比的荣耀。筵席散后,吃过酒席的人都异口同声称赞他家的农家菜弄得味道特好,比街巷里那家小酒店的菜都烹饪得有味。菜肴是季长庚的母亲的手艺,请来的是谌月娥做的帮手。请谌月娥做帮手时,季长庚坚决地反对,对母亲说,与她非亲非故,又不是季姓里的女子,在这种敏感的节骨眼上突兀地请人家来帮忙,会让别人产生什么联想。母亲却执拗地坚持:“这姑娘除了没读什么书外,做啥事都踏实,手脚又麻利,事事都在行,只请她帮个忙会让人家生出什么联想。你读了高中特别是你父亲去世后,关键时候我忙得火烧屁股的时刻,她或是她父亲都会悄然地来帮上一把,解除我的燃眉之急。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热心姑娘。”

    季长庚离开家去上大学的那一天,开明贤达的支书特意为他开了一个欢送会。季隋义支书主持了会议。请来参加会议的有村里的全体干部和部分党员,村小学在职的所有老师,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这些人无疑构成了本村的上流社会。持重沉稳的支书见人到齐了,扬起古铜色的脸,润了润嗓子,咳嗽了几声,声如宏钟般开腔了:“我们今天是专意为季长庚上大学开欢送会。为什么村里决定要大张旗鼓地开这个欢送会呢,意在弘扬好学精神,引导村民崇尚读书,把我们村学风不浓的风气渐渐扭转过来,多出些读书能像季长庚一样用功能考取大学的学子。我们村教育太落后了,村民文化极低,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好的教师教育学生,村民也向来不重视孩子读书所致。我为此事经常是忧心如焚,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不缺吃喝,却学风不浓,致使村民文化低下,文明程度不高,这是一种悲哀,也是我的无能。现在,季长庚为我村开了个好头,树立了榜样,成了上千号人村子第一个大学生,我们就要娃子们向榜样学习。为了奖励好学上进村里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后生,村里决定下来给予季长庚奖赏。”话毕他将一个红包递给了季长庚。季支书虽然是一个文化不高的村一把手,前面也说过却十分重视人才,对村里小学读书成绩突出的学生听到看到都是眉开眼笑的。因此季长庚考取了大学成了全村高考恢复以来第一个大学生,为村里争了光更是喜不自胜,就决定给他奖励。其用意不仅是鼓励,更是蕴含着更深的令人咀嚼的意义。

    季长庚双手感激地接过红包,挺直如松地立在那里,面对济济一堂的父老乡亲——本村的上层人物,慷慨激昂地大声表态说:“书记,各位老师们,各位叔伯们,我这次填报的就是师范学院,我之所以填报这样的学院,就是决定学成后回村当一名老师,为我们村的教育事业尽点绵薄之力。请诸位看我的行动吧。”他的郑重表态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想吐露的诤诤誓言。他不只是在填志愿时头脑中映现出村里和好心村民在他家最困难时对他的雪中送炭的帮助,而且这个晓得感恩的后生平时也经常忆想这些事,以激发自己的感恩之情。现在他当着村里的上层人特作出的这个表态,此前他除了对极少数人透露过,可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铮铮有声地披露过自己的宿愿,这是第一次当着全村有头有脸人的面铿锵发声,同时也意味着他把毕业后其他去向的路都给封堵了。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季校长一边鼓着掌,一边用惊谔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支书呼地一声站起来,情绪激越地夸赞道:“长庚,你不愧是好样的,是个恩感怀德的有志青年。你若践行诺言,村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奉献。”

    会议结束,与会的人就依依不舍地将季长庚送到了圩外的简陋码头,同时还有不少闻讯后赶来的村民为他送行。支书早准备了村里的一条机帆船候在码头,拟亲自把他送到集镇上的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