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澄湖赤子 » 第四十九章 视责如山,消除辍学

第四十九章 视责如山,消除辍学

    视责如山,消除辍学

    春回大地时,学校又要开学了。这是季长庚回到村小的第二个学期,也是他接任校长后,打算大刀阔斧对学校进行整饬的第一个学期,更是他实现心中夙愿的肇始。他心中早就有谋划好:一旦当上了校长,就先竭尽全力地解决好学生的失学问题,不少小孩子读了三四年书就辍学回家务农,怎么能普及文化知识,缺少文化的村子又怎么摆脱愚昧粗陋而与时俱进?这是村子里根深蒂固的顽疾,特别是在重男轻女顽固不化思想的支配下,村子里女孩子几乎没有几个能读完小学的。要消除村子里的痼疾,做这种前无古人的工作,他清醒地意识到无异于筚路蓝缕。

    一晚,他吃过晚饭,只与妻子说了声有事,就抬脚走出了家门。他要去找支书,商量消除辍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做这件事,他希望得到村里的大力支持,不然就会孤掌以鸣,单单靠校方的力量,是解决不了顽固的积习的。早春的夜风裹挟着料峭,吹打到脸上格外冰凉;深不可测的夜空,不多的几颗星星眨巴着眼,那散发的光驱散不了夜色浓重的黑暗,抵达地面根本就营造不出亮晰,大地依然昏昧黑暗;街巷里弥散着一缕幽幽的青草的气息,那是早春顶着料峭冒出的小草散发到空间的好闻的气息。季长庚在窄窄的街巷里走过一截,拐了个弯就进了支书那栋熟悉的青砖房子。一家人正在吃晚饭。支书坐在正对大门的饭桌的上首,电灯光照出了他滋润宽阔的方脸,一双明澈温和的眼睛就镶嵌在上面,放出熠熠光芒。他一眼就看到了走进门的季校长,不失礼貌地叫他先坐下,便明显加快了速度吃完饭。搁下碗,他就礼贤下士地陪坐到校长的身边,亲切探询地问:“有事找我?”季长庚抿了口热茶,就把自己心中的所想全吐露了出来,未尾说:“这事我考虑了许久,光学校单方面努力不行,还要村里的支持和配合,想消除一种盘根错节的顽固思想不良陋习,看样子不大动干戈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支书连连赞成地点头,满怀希冀地说:“我的心愿实现有希望了。长庚,只有你回村才能打开我们村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局面。你提出的方案切合实际,就按你的思路办,村里一定尽全力支持你。只要孩子不辍学,能多学文化知识,采取点强硬的措施都行。”支书自从那年季长庚上大学前表了那个态后,就把村里教育振兴的希望全寄托在他的身上,他相信他发了誓言定会履约的,果然三年学成后就回乡了。他早就看出了这个他眼瞅着长大的青年与别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秉赋,志向远大,少年老成,处事沉稳,言而有信,大公无私,吃苦耐劳。他断定具有这种品格的人定能干出人生的大事。他现在更是相信这种在事业上专心致志的人,策划好的事情最终定然会成功的。接下来,支书和校长就事不宜迟地伏在桌上研究着季长庚提出的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分析可能遇到的阻力有哪些,讨论将此事一步解决到位不出现反复的具体举措。支书悲哀地感叹一声:“没想到在我们村里想给每家每户的孩子肚子里多扎进些书,提高孩子的文化水平,还要村里和学校采取些强制手断,真的可悲。在教孩子读书上家长竟然一点都不上心,真的少见。”他所说的强制手段,就是两人达成的默契,对极少数不肯让孩子读书的农户,在收起“三提五统”时增加他们家的上缴数额,作为对怂恿自家孩子辍学的一种处罚。季长庚冷峻地说:“对特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天长日久积成的愚昧,不采取有悖常理的措施就不行。我们最终希望一户人家都不被罚,只盼望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到学校来读书就行。”他认为这是文明对愚钝的宣战,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儆效尤,全村许多孩子特别是女孩子不少都会辍学回家,不会读完小学,他们村仍会长此以往地处在文化的荒漠里,无法与外面的世界与日俱新,更谈不上思想观念的更新,朝着“四个现代化”前进了,也无从谈快速地富裕起来的事。两个有头有脑的致力于村里教育事业发展的志士,商讨了好久才把良策最终定下来。季长庚舒了口长气,觉得自己的夙愿的一部分将要实现,心间像是升起了一缕曙光。他庆幸有个志同道合的有远见卓识的好支书的鼎力相助,自己才敢大张旗鼓标新立异地干,不然就会孤掌难鸣很难打开局面。支书沉思了会儿,老诚持重的说:“这事光我们俩知道还不行,明天我把季宋勇等村委会几个人叫到村部,开个会讨论通过这件大事,形成了一致意见。这个方案在村支部会上讨论通过后,你就坚决地执行。这件事实施主要靠你了。”季长庚赞同地“嗯”了声,敬佩地点了点头,表示村里形成了决定,他一定不折不扣地执行,吃再大的苦也要消除长期困扰村里教育事业的辍学现学。他与支书商量完此事就告别了支书的家。夜不浅了,夜空的星星似乎比来的时候增多了,在神密的夜空闪烁着,那汇集的清辉带给地面一丝清亮也比来时明晰,使得夜色也比来时要清朗。

    第二天,学生下午刚放学。支书就带着季宋勇等几个村干部来到学校,季长庚也通知了老校长留下。他先将消除辍学的想法和将采取的相关措施复述了一遍,全体村干部拥护不二,老校长季唐文也表示是时候消除辍学现象了。村支委讨论通过了解决辍学的措拖。

    季长庚选在一个春明景和的星期六下午召开了辍学孩子的家长会议,陪在身边的还有吕月荃等几位老师。通知是昨天上午吕月荃老师上各家各户的门下发的。还好一户不落地都来了户主或是内当家的参会。二十三个人男男女女大大咧咧走进了学校,像小学生一样毫无拘束地坐在一间教室里。他们有的穿件厚实的夹衣,有的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颜色更是五花八门毫不讲究,集拢在一堆就叽叽喳喳地粗声说开了,尽是些粗俗俚语。季长庚交待吕月荃老师给每人端上一杯热茶,就客客气气与大家打过招呼,随着就开宗明义地言明开会的目的:“招集各位来,没有别的事,就是要你们把辍学的孩子叫回学校来继续读书。家里再困难书一定要念……”他由浅入深阐释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现身说法,将在城里读书时感受到的城里人如何重视孩子的学习讲述给在坐的家长们听,试图打开他们的眼界撬动他们的思想。“你们说不读书,孩子从哪里获得知识,没有学识又哪能赚得到更多的钱,又哪有出人头地的时日?”季长庚语重心长地说着启发着,不讲大道理,不讲堂而皇之百姓听不进的话,光讲些接地气的以理服人的话。随后他又猛然地问一句,“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自己生的孩子怎么会不爱呢?”季长庚循循善诱地开导说:“连书都不肯给孩子读,让他们一世做个睁眼瞎,能说爱自己的孩子吗?”在坐的都被一句反诘问得面面相觑哑口无言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针掉到地面似乎都听得到响声。良久,一位年过而立的母亲悲凄地述说:“长庚老师,你说的道理我也懂,但家里田地多确实需要人做帮手,不然生活都困难饭都吃不饱,又怎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又一个年纪稍大的穿着件袖口裂开露出了棉花的中年男人也沮丧地说:“长庚老师,我家也是缺少劳力才把孩子拉回家的,是逼迫无奈。今天听你这么一开导,我明天就把儿子送到学校来,宁可自己多吃些苦也要让孩子识字长见识。”这时一个憨里憨气的男人用粗浑的声调说:“读书有什么用场。再说也不是个个都聪明读得出来的。村里一千多号人,这么多年也才出了你一个读书厉害的,上了几年大学不还是回到村里来教书了,大的地方也去不了。”季长庚嚯地一下脸红了,被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接着又煞白了脸,一时不知怎么解说。这个憨里憨气男人的话代表着村里部分不理解不知他详情那部分人的怪异着法,觉得读书再多,也依然逃不出农村。可在这种场合他又不好详细阐释。他委屈得心里生痛,咕嘟咕嘟地吞下了几口痰。但很快从不被理解的尴尬和冤屈中恢复了正常情绪,觉得自己不应该同这样的人较真,也不值得与这样的人辩白什么,于是平心静气不露声色地说:“读了书后有无出息是一回事,不让孩子读又是一回事。孩子不是完全为了走向大地方嫌大钱而读书,而是为积累知识懂得道理而读书。无论如何书是一定要让孩子读的,这是我们对下一代应尽的义务。不读书人就会变得愚昧无知,也就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最后他婉转地陈述了若哪家有意不让孩子读书,村里将会采取处罚措施的话。在坐了也没有哗然起哄。

    会议结束时,太阳还未下山,西边的霞光从那几棵高大的正在爆新绿的杨树和柳树间平射过来,照着背着霞光离开学校那些家长的凝重的背影。季长庚和吕老师站在一起,目送着这些粗陋农人的离去,心中生出五味杂陈的感受,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们最终都一致表了态,要送孩子来继续上学。

    果真,过了二三天,那些辍学的学生怀着一颗神情紧张的心陆续重回了学校,有的还是父母亲自送来的。季长庚都一一亲自接待并做一番开导启发后,送他们到原来各自的班上去。四天过后,全部辍学的学生都回到了学校,这是这所小学自从开办以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没有一个辍学的学生。这天晚上,心情愉悦的他,特意交待肚子微微隆起的妻子弄了几个家常菜,请了支书、季宋勇、季唐文和吕月荃老师等到家来小酌几盅,以庆贺一次小小的胜利,也释放心中的喜悦之情。几个人围坐到桌上都兴高采烈喜形于色,为学校取得的历史性跨越而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季长庚拿出一瓶陈年老酒款待来客,真诚地说:“这是我过年都不舍得拿出来品饮的放了八年的老酒,今天请大家品尝味道是否甘纯。”酒斟过后,支书性子急,先端起酒盅嘬起嘴品尝了一口,连呼好酒。酒过三巡,东家尽了东道之谊后,支书不无激动地站了起来,深怀寄托的说:“今晚我借花献佛,我们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村民整体水平的提升就靠你们在坐的。现在经季长庚绞尽脑汁设计方案,又苦口婆心地做家长工作,付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取胜,后面的路还很长,预料要解决的问题更难更复杂,你们还要戮力同心,披荆斩棘奋勇开拓,让我们村的小学教育真正打一个翻身仗,最起码能走在全乡的前列。”季长庚立起身来,忠心赤胆地说:“我是校长,此事我责无旁贷,哪怕滚钉板也要把村里的小学带出低谷,让村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高。”支书感叹地说:“这正是我的长久夙愿呀!”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共同敬了季长庚一盅,这盅酒不言而喻,深蕴着是一种鼓舞、信任和支持。

    可是大约只过十五天时间,辍学返校的三年级一名女生又被父亲留在了家中务农,不准她来上学。季长庚得到报告后,心中很是焦急,意识到这种现象不及时制止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前面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效就会前功尽弃。他事不宜迟地赶到该学生家中,只见她憔悴的母亲手中抱着一个刚过周岁的男孩,胯旁跟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在灶台边忙碌着,冷漠地对他说,丈夫到田畈里犁地去了,女儿也在丈夫身边劳动。季长庚就穿过街巷,跨过澄湖上的木桥,远远地就瞅见高高的湖洲上一个男人悠然地在犁地,那个消瘦的女生就在父亲不远处打猪草。犁地的男人见季长庚赶到地头来就心领神会了他的意思,连忙“嗬”地一声勒住水牛,歉疚地先开了口:“季校长,让你找到地头来了,真不好意思。”季长庚只温厚地笑了笑,一句话不说,接过他手中的牛绳和鞭子,轻淡地说:“你去歇着抽支烟吧,我来给你犁几圈,好久没扶过犁手还痒痒的。”他“驾”地吆喝了一声,又将鞭子虚张声势“啪”地在空中抽了一下,脚下黄褐色潮湿的土地就波浪一样翻卷了起来,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头底下袅袅地升起,滋润着他干焦的胸腔,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泥土气息的清香和亲切。他动作利索而舒悦地犁了几个来回,就被抽完了一支烟的男人叫住了,两人才到地头坐下。季长庚嗔怪中饱含温情地说:“大水哥,你不该又叫女儿回家做事的嘛。那么多返校的就你家闺女再次叫回,你看,多不好。这是伤孩子心哩。读书是关系孩子一生前程的大事,那天我也讲了,想必你也懂了。”这个被季长庚称之为大水哥的男人,其实接辈份说还低他一辈,但长他六七岁,他就尊称他为哥。大水也是本份人,没读过几年书,二十岁不到就成家立业了,可前头净生女儿,为了生男孩逃计划生育到处躲藏几年,是名副其实的超生游击队,直到生了个男孩两夫妻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家中,因田地荒芜多年缺少收成家中较为贫困,近年老婆要带几个小孩又腾不出身来帮他务弄庄稼,迫不得已只好让女儿辍学给他做帮手。季大水耷拉着脑袋,半晌才嗫嚅着说:“我也是没有办法才走这下下策。”季长庚紧追不放地说:“家里再困难,想办法克服点也要让小孩读书,不能坑她一辈子。现在社会进步快了,年轻人都兴到外地去务工,若没有一点文化又哪能走南闯北,谋得好的事做。做父母的要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不能因为眼前的生计误了孩子一生的事,生孩子要数量更要质量,绝不能饮鸩止渴因小失大。”季大水满脸羞愧地说:“那天开会你把道理讲得好清楚,我也从心里认同。现在你工作做到门上来了,我来想办法,请岳母来帮着带孩子,让老婆来帮我种田,后天就让女儿去读书,这是为我的孩子好嘛。”季长庚长舒一口气,趁热打铁地说:“其实让孩子读好了书,将来出息了对家里的回报更大,纵使没有大的出息,书读得多赚的钱肯定比一个半文盲要高,日子无疑也要过得滋润得多。”季大水似茅塞顿开,连连点头,大声唤喊着离得不远的打猪草的女儿过来。不一会儿女儿提着装着鲜嫩猪草的竹篮沮丧萎顿地站在了校长的面前,只小声地喊了声老师,就愣呆地不再说一句话。季长庚心疼地拉过自己的学生,真诚而轻柔的问:“你想不想读书?”小女孩眼泪婆娑地重重点了点头。季长庚喉结处滚动了几下,吞下了一股热流。季大水窥视了女儿的心迹,心中腾升起无可名状的难过。他第二天就送女儿到学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