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千载吾赏之盛唐 » 第17章吐蕃大贵族

第17章吐蕃大贵族

    真名叫烛龙莽布支,也就是会唐语的其中一个吐蕃人,此时正在田地里有些焦躁不安地插着秧苗,不时抬头观察北面的山坳。

    吐蕃最早称为“氂(mao)牛六部”,分立为六个兄弟部落,第一任“赞普”弃聶弃赞普是最强酋豪,自立一部,后降服六部,六部被称为父王六臣,又三个与之通婚的部落,称为母后三臣。

    赞普的意思是“雄强大丈夫”。

    第八世赞普布袋鞏(gong)甲,冶炼矿石,取得各种金属,又造木犁,引水灌溉,吐蕃开始有了手工业、农业。

    第十五世,意肖烈赞普建立琼巴堡寨,《新唐书》称跋布川,《通典》称疋(pi)播城(今山南琼结县),自此,吐蕃贵族开始有了定居和行居两种生活方式。

    第十七世赞普,德朱波那木雄赞,设置“大相”作辅臣,引父王六臣和母后三臣为肱股之臣,这群最早辅助吐蕃赞普的人称为“旧臣”。

    第二十八世赞普,弃业颂赞,因蓄养牛羊,改进农业,兴修水利等措施提升国力。到第三十世赞普,达布聶西,定物价,蓄干草,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国力日渐兴盛,游牧部落形成奴隶制国家。

    第三十一世赞普,郎日论赞(论赞弄囊),征服周边的苏毗、羊同等部,迁都至苏毗小女王旧都------儒那堡寨,后改称逻娑城,并启用这些部落的领主,称为“新臣”。

    新臣和旧臣间因权力的斗争,发生剧烈冲突,孙波、达布、工布、娘波等部反复叛变作乱,而最终的结果是:全部成为吐蕃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十二世弃宗弄讃赞普的踏脚石,同时成就了他一个响亮的尊号---------“松赞干布”。

    在这些斗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吐蕃四大贵族,即韦氏、娘氏、农氏、蔡邦氏。

    松赞干布为稳定内部局势,把大相称为“论”,把与王族联姻的外戚大臣称为“尚”,论与尚构成吐蕃的统治阶级。

    随着松赞干布在唐永徽元年(650)英年早逝,吐蕃王朝进入了噶尔家族一门父子五人长达五十年的专权时代,唐蕃两国关系开始交恶。

    噶尔家族专权时代是由著名的禄东赞和他的几个儿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高原战神”,大非川大败薛仁贵的“论钦陵”,这也是大唐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之中首次惨败。

    随后,权倾吐蕃的噶尔家族在唐圣历二年(699)被三十四世器弩悉弄(弃都松)赞普剿灭。

    弃都松赞普于唐制长安四年(704)猝然病逝在远征南方六诏归途中,随后继位,年幼的三十五世赞普弃隶缩赞(弃迭祖赞又称赤德祖赞)以及摄政八年的太皇太后没庐.赤玛伦为稳定局势,再次启用被蛰伏近五十年,一直忠心耿耿的韦氏家族。

    吐蕃阶层中,最顶层的除了赞普以外,置大相一人,称为“大论”,集兵权、政权于一身,这种位高权重的官位设置极易危及王权,,先后七任大论中有五位与赞普发生斗争,以至被杀或流放。

    葛尔家族退出掌权后,接任赞普吸取教训,参考唐朝的“中书、门下、尚书群相制”,划分出两类,第一类在大相下,设副相,称为“小论”,还有掌兵都护,称为“悉编挚逋”两人,四人分相权。

    统称“贡论”。

    第二类为贡论僚属,掌管吐蕃内政的内大相,又名“囊论挚逋”,内小相“囊论充”,统称“囊论”。

    掌管刑法的整事大相,又名“喻寒波挚逋”,副整事大相“喻寒波览零逋”,小整事大相“喻寒波充”。

    贡论、囊论、喻寒波合称“九大尚论”。

    但军队出兵时最高指挥官始终是大论这一外相担任。

    韦.乞力徐被任命为大论,也就是开元二年河湟之地武阶驿大战中,主导寇边的军中主将。

    依照吐蕃贵族中父子相传,无子由近亲承袭的传统习俗,他未来的理想继任者分别是韦氏家族中表现优秀的下一代韦.绮力心儿藏热与韦.悉诺逻恭禄。

    而烛龙莽布支就是韦.悉诺逻恭禄的专属僚臣。也是韦.乞力徐为他的下一代继任者钦点的陪伴者、护卫者,以后至少要帮继承者执掌吐蕃“五如六十一东岱”(东岱又叫千户所)中接近数万之众的重点军事培养对象。

    吐蕃开元初同时在西域、河西走廊、剑南道松州、维州(四川理县)数个地方同大唐开战,主力战场肯定是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丰饶,又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黄河九曲之地至河西走廊一带,而剑南道的用兵一是牵扯唐朝兵力,让唐军顾此失彼,人员和物资疲于奔命,二是打通到南诏的通道,双面夹击,最后占领成都平原为“东府”的战略要点,逐步蚕食大唐领土。

    前年,基于此意,大论韦.乞力徐派遣一员经验丰富的“如本”(尚论之下的军事将领,一如主帅),烛龙莽布支为“副如本”,领“孙波如(五如之一)兵一万人奔袭看似防备松懈,兵力不足的松州,本想着让烛龙莽布支跟着老将刷刷经验,镀镀金,挣个不大不小的军功,好为以后掌握精锐之师作准备。

    哪里知道,松州都督孙仁献故意露出破绽,装出一副兵力不足,勉强守城的态势,引诱来犯军队抵近攻城,等待他们攻城力乏,夜晚城下扎营休息之时,不按常理出牌的孙都督,乘夜色掩护,率领一直静候的数千剑南道悍卒冲入对方营地,一通箭弩攒射,刀枪乱砍齐刺,当场就灭了数千人马,最后放火烧营,剩余几千人的吐蕃军队炸营溃逃。

    烛龙莽布支率部骑马仓惶逃命之时,被孙仁献预先埋伏在身后山道边的几百兵士用长枪挑断马腿,从马上滚落到林中沟壑。

    大贵族临睡之前已经脱下防护力极其出色的吐蕃贵族鏁(suo)甲,乘夜色之中抓起身旁一件阵亡士兵的衣服换在身上,又用血和泥土涂抹在脸上,被追赶而至的唐军当成普通士兵俘虏。

    战后唐军清点人数,俘虏接近四千人,吐蕃军队在狭窄的山路上只逃出少数人,大败而归。

    战胜露布呈朝堂,天子下诏宽免善待俘虏士兵,松州消化不了那么多人,就一路辗转剑南道维州,茂州(茂县)直至被押送到几百里外梓州郪县北坝乡兴吴村来充作客户耕田。

    作为一个跟随韦氏家族的藩属僚臣,也是为下一代大相保驾护航培养的军事贵族,烛龙莽布支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精通唐语,为防止暴露自身身份,也为方便和唐人沟通,平时装出老实巴交而又懂少许唐语的样子,迷惑众人,静待逃跑的良机。

    烛龙莽布支在乱军中失踪,让韦氏家族,特别是对他颇为看重的韦.悉诺逻恭禄万分焦急,派出几队会唐语的密探,三至五人一组,伪装成乌蛮商队,买通大唐边关镇戍,签发了“过所”,顺着俘虏的足迹,深入剑南道各州探访。

    二十日前,三名密探,在邻近汉州(今四川广汉市)打探到梓州郪县有吐蕃俘虏,因过关时“过所”过期问题暴露,杀死两名守关士兵后潜逃进山林,避开追捕的队伍。

    唐朝的通行证依照《唐律.公式令》为:水陆等关,两处各有门禁,行人往来,皆有公文。谓驿使验“符劵”,乘传据“递牒”,军防丁夫有“总历”,其余各请“过所”而度。若无文牒,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越度者,谓关不由门、津不由济而度者,徒一年半。

    通行证除非拿到了地方上都督府及道一级主官或京师尚书省户部五品以上大员亲自签发的“任去过所”,其余通行证都有时效问题,一般在三十日以内。

    三人在两州交界处偷袭杀死两名进山打猎的山民,改扮成猎户模样,在山林之中游走,掩藏身份一路打听详细地址,于五日前渡河后偷偷潜伏进兴吴村,接触到了已经初步取得村民信任,下田劳作时无人看管的烛龙莽布支,并约定今日一早携带好物资干粮,接应他们两人过河,然后转道剑南道南边的巂(xi)州(西昌),曲线返回吐蕃境内。

    烛龙莽布支坠马时伤了右脚,幸好他学习过医术,贞观年间“文成公主”陪嫁带过去治疗四百零四种疾病的唐人医经、药方与公元四世纪传播到吐蕃的天竺医术结合,逐步完善了本土《本医》,借助着这些医学知识和可以采集到的药草,基本治愈好了腿伤,只是腿部发力时还稍有不便。

    烛龙莽布支的情绪越来越焦急,手搭凉棚观察着太阳的位置,估算着预定时间已到,接应他的三人还未出现,几番思虑之下,把同为新附客户的同伴纳古唤至身边:

    “纳古,芒波结这个通颊(斥候)还未赶到,我拿着物资干粮先去河岸边看看。”

    “你留在此处,面朝南,盯着村子的方向,佯装继续插秧,仔细观察村里情况。”

    “有何异常,你腿脚利索,尽快跑来通知我。”

    “芒波结三人到了,我就让他到前面两座山坳的弯道处学几声雪雀鸟叫,你听到后,到河边与我等汇合。”烛龙莽布支指着不远处的两座山岗说道:

    “能协助我安然返回领地,让你进入拓跋六东岱,我亲求大论赐你五百总长(比东岱千户长小一级的军官,千户长又称岱本、千总),另赏牦牛二百头,如此,你铁巴部也算出了一位大人物。”

    烛龙莽布支颇有些不耐烦,扔掉手中的秧苗,一边用声色俱厉的口吻命令着纳古,一边走向藏着干粮的草丛,说完最后一段话的时候,还转身用左手食指指了指他,带着威视的警告。

    直到五日前,芒波结三人前来接洽,纳古才知道这几个月以来,自己同吃同住之人,隐藏身份既然是吐蕃大贵族,在整个吐蕃贵族中,那都是接近于通天的人物。

    纳古是一名“拓跋铁巴部”族人,其族为党项八部中拓跋氏部族中的一支,长期游牧于松州西北甘松故地一带,“乾封二年667至永淳元年680,吐蕃入边,尽破诸羌羁縻十二州”,党项八部与黑党项、雪山党项旧地“河曲十六州”全部并入吐蕃领地,作为一个附庸的弱小部族,平时为保障生存,只能在大唐和吐蕃两个大帝国之间反复横跳,面对如此强势的顶级贵族,根本不敢有怨言,对方许诺的五百总长和二百头牦牛,反而刺激着纳古的夙愿,赶紧低头躬身回答:

    “纳古愿竭力护送如本回领地。”

    而山坡的另一面......

    吴指南趴在浓密的草丛中,通过缝隙,计算着逃命的村民以及他背后三人和自己的距离,同时盘算,自己是起身搏杀还是继续当伏地魔,错过这场不期而遇。

    “对方领头之人装备一把精制角弓,而且弓术不弱,要不是河岸路面湿滑,树木杂草影响发挥,再加上村民跑了一个Z字型,躲过了刚刚势在必得的一箭,有远程武器不好惹啊。”

    “另外两人看跑步的姿态和左右合围的意识,也定是强悍善战之徒,要不我还是怂一次吧?”

    瞧了瞧手中借来的短柄钐镰,反曲带锯齿的刀刃在内侧,因为还不是庄稼收获的季节,暂未使用也就没有磨过刀刃,镰刀上锈迹斑斑,用这样的农具去对抗三个各持弓、刀的壮汉,没信心啊!

    “前面的村民,好像是村子里的吴三龟。”

    按照村民的路线,应该是想逃回村子里,这两山坳之间的小路的确是必经之路,吴指南藏身的草丛就在小路一旁。

    “不好,我忘了啊!”

    “清明给父母祭奠用的祭品,那些猪肉、白瓷酒瓶还堂而皇之地摆放在身后两丈外,太明显了,他们一定会发现,杀死三龟后肯定会搜索四周,那时,我才危险。”

    突然惊醒自己忽略了的一处隐患,随着吴三龟惊恐的表情越来越近,吴指南改变主意,从匍匐状态转变成半跪蓄力状态,全身运劲,精神高度集中,准备等敌人进入攻击距离内,主动出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PS:“任去过所”是我编的,观摩历史文献时,看到唐代过所最后都有两个“任去”大字,就编了,方便后面一些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