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不一样的南北朝 » 第十一章 月旦评记三字文

第十一章 月旦评记三字文

    略略将自己所带的空白竹简快写完了,张安和也发现的确记忆力变好了不少,脑袋深处的不少记忆都被翻找了出来。

    随手将写了数百字的三字经递给边上的朱瞻,然后说道:“看看这个,你能不能看懂?”

    “你能写出什么东西,是我看不懂的。”不知道事情严重性的朱瞻,依旧有点不屑的说道。

    可惜竹简刚拿到手上,还没看一眼,就被坐在后面朱舒抢了过去。

    “妹---没事抢我竹简干啥?”朱瞻的说话突然磕巴了一下。

    可惜张安和的注意力被朱舒的动作吸引了过去,并没有注意到朱瞻言语上的问题。

    少顷,看完后的朱舒就将竹简递给了朱瞻。

    “字写的不错。”

    张安和愣了一下,没想到得到的第一句评判竟然是这个。

    笑了笑,他偏过头去,突然看到朱舒的目光也刚好看着他,两人目光有了零点几秒的交汇,片刻之后又双双相视一笑。

    突然看到朱瞻拍了拍书桌,大声说道:“此文如此简单,要我也写的出来。不过别的书籍写的也有这么简单,那我不早就都看的懂了吗,也不至于现在天天被人说不通文墨。”

    看着朱瞻一副我上我也行的通透模样,张安和还没来的及说些什么,后面的朱舒反而教训起了他哥哥:“兄长,你不懂,越简单的东西反而越难写出来,老子曾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即是如此。”

    三人之间各自言语,却未注意到诸葛博士早已来到堂上,却见他大喝一声,学堂之内不得喧哗,几步就走了下来,对着朱瞻、张安和说道:“手拿出来,我要惩罚你们两人,公然破坏课堂纪律。”

    诸葛博士可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拿着戒尺走到张安和与朱瞻面前,用尺子敲了敲桌子。

    朱瞻诺诺道:“先生,张平写了一篇文章,特别好,所以我忍不住才叫好。”

    “伸出手来。”诸葛博士面无表情的看着朱瞻说道。随后戒尺高高打下,一连三下,朱瞻的小脸也肉眼可见的红了起来,肥厚的手掌也瞬间充满血色,泪水马上湿润了眼夹,在眼眶里打转就差一点就要掉出来。

    而后博士拿起竹简,转向张安和说道:“如果这篇文章写的狗屁不通,汝亦同罚。”

    说完就放下戒尺,双手捧起竹简,看了起来。

    一人看文,一圈人围观,虽说只关乎张安和是否会受到受处罚的小事,但是边上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朱瞻神色烦躁、焦急的看着博士,但却屏着气息静悄悄的一声不敢喘,而后面的朱舒一直注视着博士的眼神,一颗乌黑的眼珠不停的转来转去。

    学堂内仿佛突然安静了起来,四周的世界凝固起来,到达了一个紧张的临界点,时间恰似禁止在那儿一动不动。

    作为当事人的张安和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看着窗外晴朗的天感觉特别舒心,一直一来梅雨季节断断续续的雨水已经停歇,世界给人一种明媚,仿佛阳光照耀心田,也让他忍不住深深的呼吸一口空气。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个时辰,也许是一刻钟,但大概只是一瞬间,诸葛博士放下竹简问道:“尔书?”

    想了想可能觉得问的不对,马上又说道:“此文何名?”

    张安和思考片刻:“三字文!”

    虽然作为宋元之后儿童启蒙的必选书籍之一,也许历史地位足够高,全文也通俗易懂,但是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孩童写出来的书籍如果就称之为经,大抵他会被人认为狂妄自大的代表而后不断打压排挤,直至溟然众人吧。

    “吾观此文意犹未尽,未完乎?”诸葛博士看了看张安和继续问道。

    “还有些许感悟,未曾想好后续文章,而竹简亦尽,故停笔。”

    “若有闲暇,尽将此文完结,吾亦传习众人,为汝扬名。”说完也不在谈及处罚之事。

    “此简吾先取之。”随着一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低喃,诸葛博士也缓缓走出了草堂。

    而张安和还有点懵逼,不知所措,毕竟谁能想到,好不容易写个文章,本想装个逼,没想到作案工具直接给没收了。

    “这有没有可能上月旦评啊?”

    “月旦评是什么?”突然边上有人没头没脑的一句,张安和问了问身边的朱瞻。

    朱舒仿佛在看白痴一样的看着他,缓缓说道:“月旦评,汉末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许靖入仕蜀国后,曾改为只评官场人物,诗文字画,不言世俗百姓。

    而蜀国亡后,明宗时许氏后人入朝又改月旦评,以诗文字画与当代人物共成一栏,以二十岁为界,分弱冠和加冠榜,依旧一月一评,每月只凭数十人,年初会为往年评名次。除皇族不排外,不论越晋还是番邦均有能者选之。”

    “不论是谁,只要月旦评上入选,绝对官路亨通,身价百倍。”

    “那最近有哪些人被评进去的?”张安和问道。

    “公认加冠榜中排第一的是晋人羊祜,而我大越的江陵侯则排第二。”

    “而弱冠之年者北朝首推嵇延祖,年初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其次是王夷甫,传言他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又喜好老庄学说,解读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精辟透彻,引一时倾动。。”

    “那我朝呢?”

    “月旦评中我大越仅有数人,类滕显先被评先资才卓茂,社稷之良辅、可持节而守一方安定;周士达被评沉着刚毅,谦虚礼让,性格果断而且慷慨施予。”

    “月旦评由许氏后人评定为何北朝人物多誉于吾南朝士人?”

    “晋强而我国弱,故月旦评也多赞北朝人物,为其扬名,示弱于敌吧!”想了想朱舒如此回答道;

    虽然这种方式算是阳谋,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鬼蜮伎俩都是浮云,不考虑光明正大提升国力,反而用这种鬼祟伎俩,也难怪北朝稍有南下的动静,朝堂就一阵骚动,不过天下九鼎北朝得其六,国力本身也一直高于南朝,更何况顾氏得国不正内部都一直没梳理完毕。

    想了想张安和还是高兴多过一切,心理默默念道:“若是月旦评上能够入围榜单那么短期内杂役赋税问题也应该能拖延少许时间,后面时间充裕的话,应对起来也不会是太大的难题。”

    这么一想之后,张安和觉得三字文也一定要用心编撰了,毕竟秦代《三苍》小篆三千三百个对于初学者不易,早已失传;

    而汉后流传的是急就篇,却也不易,因为是七言。

    《百家姓》、《开蒙要训》、《千字文》等书都是五代之后才成书,所以写出一篇小孩蒙学需要的书籍也是很有必要的。

    想着想着,时间也过的飞快,在张安和思考不断时候中,山上响起了暮鼓声,这个时候也是草堂一天当中求学结束的时间。

    而暮色之下,平日喧闹的水阳江渡口,也有了宁静。

    坐着牛车,返回村中,沿着浒溪,左邻右舍都已点起了灯,老人男子已坐在桌上吃酒吃饭,主妇们还厨边忙碌,孩童们则嬉笑打闹,而饭菜的香气顺着夜风远远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