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十一章 刘裕刘毅反目成仇

第十一章 刘裕刘毅反目成仇

    公元411年2月,刘裕彻底平息了卢循之乱,东晋朝廷加封刘裕为大将军,但刘裕坚决不受,他列出在平定孙恩、桓玄、卢循叛乱中,阵亡将士名单,请求朝廷慰劳将士家属,妥善安葬阵亡将士,进一步收揽军心民心。

    刘裕这边的功劳簿越记越厚,有个人却对此非常不爽。

    谁啊?

    答:当年和刘裕一块起事的十二人之一的刘毅。

    刘毅不爽的点在于:同样都是一块起事的,为啥刘裕能够独揽军政大权,成为“站着的皇帝”,而自己这么多年混下来,才混到了一个后将军?

    但其实,刘毅拿自己跟刘裕比,就很可笑:

    当年起事的时候,包括刘毅在内的其他十一个人,都深谙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谁也不敢挑头当盟主,还是人家刘裕站出来“挑起大梁”,当了盟主;

    灭孙恩、平桓玄、吞南燕,不都是人家刘裕在亲力亲为,何曾见过刘毅的身影?哦,平灭“海贼王二代目”,卢循之乱的时候,刘毅倒是出场了,结果让人家卢循打得哭爹喊娘。

    刘毅同志,你说你功劳没多少、水平不咋地,却老觉着人家刘裕“分赃不均”、亏待了自己,合适么?

    刘毅觉着很合适。

    (毅性刚愎,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常怏怏不得志。)

    公元412年4月,时任荆州刺史、在平灭卢循之乱中立下不少功劳的刘裕三弟,刘道规,因患重病,上表请求卸去荆州刺史这一要职(一个月后,刘道规因病去世)。

    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对于整个江南来说,有多重要,这里就不用再渲染和赘述了。

    人家刘裕心里,其实早就有了安排:为了确保江山稳固、大权在握,荆州这一战略要地,必须由他的弟弟或者儿子来担任刺史;三弟刘道规病退了,那就让二弟刘道怜继任荆州刺史。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位脸皮比柚子皮还厚的刘毅同志,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嘿嘿,刘裕哥,不如这荆州刺史交给我来当吧。”

    刘裕暗想:“妈的,刘毅虽然你也姓刘,但咱又不是一家人啊!再说了,哪有腆着脸来讨官当的?天下这么多官,为什么偏偏挑这个能对朝廷产生最大威胁的荆州刺史来当?”

    刘裕毕竟是刘裕,虽然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但还是满脸堆笑回复刘毅道:“好兄弟,咱们一块打天下,你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有你坐镇荆州,我放心!”

    但凡刘毅长点脑子,咂摸咂摸刘裕这话是什么味,也能品出来刘裕是啥意思:你刘毅,有啥功劳和苦劳而言啊?你好意思要这个荆州刺史么?

    但人家刘毅,还真好意思了,他欣然领命,准备就任荆州刺史。

    刘裕一看,刘毅的脸皮竟然这么厚,索性“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给刘毅来了个“买一赠三”大酬宾活动,加赠刘毅宁州、秦州、雍州三州刺史(这三州并不在东晋实际掌控之中)。

    其实到了这,刘裕对刘毅已经很不爽了,刘裕的想法是:“我已经对你刘毅仁至义尽,如果你能够死心塌地替我卖命,那我就忍了;如果你心生异志,可别怪我跟你恩断义绝!”

    呃……这里更正一下前面的一个错误,因为刘毅老兄的脸皮,可能不是柚子皮做的,而是椰子皮做的。

    刘毅一看刘裕这么好说话,竟然又腆着脸对刘裕说道:“大哥,我听说荆州这地儿,连年征战,军备物资短缺,不如您把那鸟不拉屎的广州和交州也封给我吧,糙好能为荆州补充点财政收入。”

    刘裕听刘毅这么说,可比吃了一万坨“草泥马”的马粪还恶心,刘裕心想:“刘毅你小子不要太过分啊!给你脸了是吧?整个东晋,一共十个州,封给你四个,你还要俩?怎么着,你想做大头啊?”

    还是那句话:刘裕毕竟是刘裕。虽说他此时已经对刘毅起了杀心,但还是喜笑颜开地将广州和交州也封给了他的“好哥们”刘毅。

    刘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只会打败仗的后将军,摇身一变成为都督六州诸军事的顶级藩镇,用俩字来形容他此刻的状态,那就是:飘了。

    刘毅还没到荆州就职呢,在途中擅自抽走江州、豫州两州一万多将士,补充荆州的实力。

    (刘毅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馀人以自随。)

    刘毅这种擅自专权的行为,可是彻底惹怒了刘裕,刘裕拍案大骂道:“刘毅,你个不识好歹的狗东西!我一再隐忍退步,分给你六个州。你却还要擅自削我江州、豫州的实力?是不是要把十个州都分给你,你才能满意?”

    刘裕下定决心:这刘毅,是必须要除掉了。

    但刘毅已经坐镇荆州、手握大军,刘裕不想跟刘毅大规模火拼,损耗国力,该怎么除掉他呢?

    刘裕正发愁呢,刘毅的一道折子递到刘裕面前:脸皮比牛皮还厚实的刘毅,又请求将他的堂弟刘藩、名士谢混安排到荆州,作为他的副手。

    刘裕气得都笑出声来了:“呵,怎么着?你这王八蛋是要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子了?”

    刘裕气着气着,一计涌上心头……

    刘裕假装批准了刘毅的请求,然后秘密召见刘藩、谢混这俩倒霉蛋,再然后,就把这两位给“咔嚓”了。

    收拾完刘藩、谢混,刘裕叫来新生代心腹大将王镇恶和蒯(kuǎi)恩,让他俩谎称是刘藩和谢混的部队,顺江西去,向荆州进发。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王镇恶和蒯恩:

    王镇恶,乃是前秦大名鼎鼎王猛丞相的亲孙子,因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在古代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而其父为其起名曰镇恶。

    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王镇恶随叔叔南渡至东晋避难。后来,有人向刘裕举荐了王镇恶,刘裕对这个自幼饱读兵法书的王镇恶甚是喜爱,逐渐将他培养为自己的“二代”心腹。

    蒯恩,原是北府军中的一个挑夫。据说,这伙计的力气是常人的两三倍,工作之余,蒯恩曾抱怨道:“大丈夫应当挽开三石的弓箭,奋勇杀敌,老在这当挑夫,算个什么事啊?”

    蒯恩的抱怨后来传到了刘裕的耳朵里,刘裕当即赏赐了蒯恩一套甲胄和武器,对他说:“小子,给你机会了,展示吧!”

    有刘裕这样的明主赏识,蒯恩大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架势,在刘裕平定孙恩之乱、吞并南燕的过程中,蒯恩总是冲锋在前、杀敌无数。甚至在战斗中被弓箭射瞎一只眼睛,仍旧不下火线,拼死战斗到底。如此拼命的蒯恩,也深受刘裕喜爱,刘裕也逐渐将他培养为自己的“二代”心腹。

    介绍到这,大家应该看明白了。这次征讨刘毅的军事行动,刘裕就是用心腹2.0版本,去剿灭心腹1.0版本,刘毅,你不是得瑟么?那就让长江的后浪,把你拍死在沙滩上吧!

    王镇恶、蒯恩,按照刘裕的指示精神,冒充是刘毅的弟弟刘藩和刘毅的下属谢混的部队,从建康城出发,顺长江西上。古代嘛,信息不发达,99%的人都不会认识刘藩和谢混到底长啥样,沿途关卡一看旗帜和番号对了,就一路绿灯、一路放行。

    就这样,王镇恶和蒯恩,凭借着坑蒙拐骗和满嘴跑火车的本事,竟然不费一兵一卒,绕过重重障碍,顺利抵达了荆州治所所在地,江陵城前的渡口——豫章渡口。

    豫章渡口,可离江陵城仅有二十来里了。

    大战在即,王镇恶和蒯恩表现出异常的冷静。王镇恶将部队分为三组:

    第一组,名曰“造势组”。这一组的成员,主要由王镇恶军中的老弱病残组成,每船仅留两三个人。他们的任务是:估摸着王镇恶军主力,快要抵达江陵城下之时,在船上玩命鼓噪呐喊,造成王镇恶军还有很多后援的假象。

    第二组,名曰“烧船组”。这一组的成员,主要由王镇恶军中的后勤部队组成。他们的任务是:提前在刘毅舰队附近准备好易燃物品,一旦鼓声响起,马上点着刘毅停靠在豫章渡口的舰队。

    第三组,名曰“敢死队”。这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吧,这帮人跟随王镇恶、蒯恩,继续装模作样地伪装成刘藩军靠近江陵城。

    但就在离江陵城仅有五六里的距离时,王镇恶军遇到了刘毅的部将朱显之,恰巧出城执行公务。

    朱显之看王镇恶所率部队不算少数,便上前问话道:“你们是什么人?来江陵干啥?”

    王镇恶还想接着“瞒天过海”,便忽悠朱显之道:“大人,小的们是刘藩、刘大人的部下,奉刘毅大都督之令,前来荆州赴命。”

    之前王镇恶这招蒙混过99%的盘问,可这朱显之显然是那1%认识刘藩的人,便说道:“那……刘藩大人现在何处啊?”

    王镇恶继续忽悠道:“刘大人在后军呢,请您随我来。”

    王镇恶心想:“这家伙如此较真,如此盘问下去,很快就会露馅,不如找机会杀了这家伙!”

    而就在王镇恶盘算着找什么机会对朱显之下手时,突然平地一声雷,擂鼓声、喊杀声从远方传来……

    王镇恶心中大惊:“妈的,船上那帮家伙,动手动早了!”

    正在盘问王镇恶的朱显之,听到鼓噪之声传来,又远远望见豫章渡口火光冲天,马上反应过来“坏了菜了”。朱显之一改严肃严谨的表情,对王镇恶笑着说道:“行吧,你们在此等候片刻,我去跟领导通报一声。”

    朱显之装做跟没事人一样,慢慢悠悠离开王镇恶的视线,立即往死里抽打胯下坐骑,恨不得把脚捅油箱里踩油门,玩命冲到江陵城下,立即吩咐守城将士关闭城门、全军备战。

    ((王镇恶)又分遣人烧江津船舰。未至城五、六里,逢毅将朱显之欲出江津,问:“刘兖州何在?”军士曰:“在后。”显之至军后,不见籓,而望江津船舰已被烧,鼓严之声甚盛,知非籓上,便跃马驰去告毅,行令闭诸城门。)

    王镇恶这么聪明的人,可能看不出朱显之这是要去报信?他立即率领轻骑兵往死里抽打胯下坐骑,玩命冲到江陵城下,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冲杀了进去!

    既然进了城,那便是断刃相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街头巷战了。

    要说刘毅的部下,要么是素有威名的荆州军,要么是身经百战的北府军,可都不是吃素的,跟王镇恶率领的北府军打得昏天暗地、难解难分。

    王镇恶下令:“大家伙儿一边打,一边还要做统战工作,就说刘裕亲率大军,马上抵达战场。”

    于是,好玩的一幕发生了:

    王镇恶麾下的将士和刘毅麾下的将士,打着打着,竟然聊起来了……

    “哎我说,兄弟,你是北府军哪个部队的?”

    “啥?我当时可是跟着刘敬宣混的。”

    “艾玛,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我也是跟着刘敬宣混的!”

    “哈?这么巧啊?你们这次来,是干嘛来的?”

    “嗐!你们的头头刘毅,造反了,刘太尉(刘裕)亲自来讨伐他来的。”

    “啥?刘太尉亲自来了?!”

    “可不是么,你没听见远处锣鼓喧天的?刘太尉,马上就到。”

    北府军中,有谁不晓得战无不胜的“痞子哥”刘裕?刘裕刚出道时,一人追着几千人砍的传奇事件,就在北府军中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刘毅麾下的将士们,听说刘裕亲征,个个吓得噤若寒蝉,大部分溃散而逃,小部分当场倒戈,将矛头指向了刘毅。

    刘毅自知大势已去,撇下将士,突围逃往郊外。

    在江陵城北二十里处,刘毅找到了一处寺庙,名曰:牛牧寺。

    刘毅狠狠拍打寺院大门,请求这些慈悲为怀的出家人能够收留自己。但刘毅没想到,这个寺院的僧人们,竟然无情地拒绝了他。

    而且拒绝的理由竟然是:之前一名僧人收留了桓氏残党,结果被一个叫做刘毅的将军,将收留桓氏残党的高僧无情杀害,牛牧寺的僧人们,再也不敢收留任何一名军人了。

    听到这,刘毅发现自己因为残暴,而滥杀无辜;因为贪心,而大肆掠权。这一切,都是自己作茧自缚、作法自毙、咎由自取啊……

    刘毅越想越后悔、越想越自责、越想越绝望,当夜,找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尽。

    (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败也,走投牛牧寺僧昌,昌保藏之,毅杀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桓蔚,为刘卫军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遂缢而死。)

    刘毅死后,他的尸体被找到,送往京城建康,与其亲信、子侄一起斩首示众。

    至此,刘毅一党彻底“歇菜”,当年追随刘裕一块创业的“十二人”中,只剩下了刘裕、诸葛长民、王仲德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