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十六章 凉州乱局(下)

第十六章 凉州乱局(下)

    上回说到,自打前秦大将吕光建立后凉以来,凉州之地就基本没安生过。

    后凉第一任国主吕光,曾攻伐过西秦,结果不但损兵折将,还导致后凉分裂为后凉、北凉、南凉三个国家;

    靠着逼死后凉第二任国主吕绍上位的后凉第三任国主吕纂,曾攻伐过南凉和北凉,也均已失败告终。

    至此,吕纂心灰意冷、沉溺声色犬马,又因为口无遮拦,惹得堂弟吕超又恨又怕。

    吕超趁着吕纂喝多了、拉着他游玩后宫之际,摸起侍卫的佩剑,向吕纂刺去。

    当时那把剑,离吕纂的心脏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吕超……啊,不好意思,当时没那么多前戏,当时那把剑,很快、很准、很稳地刺破了后凉皇帝吕纂的心脏,吕纂当场“杀青”。

    但这毕竟是吕超一个人在后宫院内一时起兴的“冲动犯罪”,前前后后没有任何安排和部署,吕超杀了皇帝,就撒欢开逃。

    皇后杨氏得知后,立即调动姑臧城内的禁卫军捉拿吕超。

    多亏有个叫做魏益的将军临危不乱,呃……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个脑筋转得比较快的政治风险投资家。

    魏益找到吕纂的尸体,割下吕纂的头颅提在手上,冲着前来缉拿刺客吕超的禁军将士们,义正言辞地高喊道:“吕纂,违背了先帝爷的遗诏,篡权夺位、沉溺酒色、谋害忠良。现在吕超将军重新匡扶了正义,除掉了吕纂这个小人,为吕绍皇帝报了仇,这应该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之事,你们搞得这么紧张兮兮地干嘛?”

    禁军将士们看了看大义凌然的魏益和他手里血淋淋的吕纂头颅。既然木已成舟,谁也没有愿意为一个已死之人卖命吧?

    所以,姑臧城内的禁军们,纷纷收起武器,四散而去。

    (纂妻杨氏命禁兵讨超。将军魏益多入,斩纂首以徇曰:“纂违先帝之命,杀害太子,荒耽酒猎,轻害忠良,以百姓为草芥。番禾太守超以骨肉之亲,惧社稷颠覆,已除之矣。上以安宗庙,下为太子报仇。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即兴犯罪”得手后,吕超和魏益等人拥立吕超的亲哥吕隆,为后凉的第四任国主。

    吕超本人,被封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辅国大将军,使持节,总揽后凉军政大事。

    姑臧城内的禁军们,自然是谁给发工资就跟谁混,但姑臧城外的吕氏宗亲们,可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了。

    吕纂的弟弟吕玮,听说哥哥吕纂被他的堂哥吕超刺杀,吕隆篡权成功的消息后,当时就hold不住了。暴跳如雷的吕玮,立即率领他麾下的部队,要讨伐吕隆、吕超一党。(吕玮当然会hold不住了,因为按照顺位继承的原则,吕纂死了,作为亲弟弟的吕玮才是后凉最纯正、最合法的继承人。)

    时任后凉第四任皇帝的吕隆,听说堂弟吕玮起兵搞事的消息后,倒也不慌,派遣使者主动找到吕玮,传话道:“兄弟啊,我和弟弟吕超,只不过是建立个临时政府,正等着您前来,继承大统呢。”

    吕玮听吕隆这么说,心情立马多云转晴,屁颠屁颠地赶赴姑臧城,然后,送上了自己的项上人头。

    吕玮啊吕玮,你还是太天真:

    第一,在绝对的诱惑面前,哪有什么仁义道德和骨肉亲情可讲?

    第二,吕隆和吕超早就将生米煮成熟饭,他俩可能走出皇宫,再次去当后凉的打工仔?

    第三,你都跟吕隆摆出要么要么你死、要么我亡的架势来了,人家能留着你过年?

    虽说吕玮的反叛,很快被平息,但靠着刺杀皇帝上位的吕隆和他上一任皇帝吕纂一样,也觉着如芒在背、浑身刺挠。

    于是,吕隆大肆搜捕对他有潜在威胁的贵族、官员、军民。但凡有人稍微不顺从吕隆,或者稍微不合吕隆心意的,下场有且只有四个字:满门抄斩。

    这就让本就江河日下的后凉国上下,产生了深远且严重的危机感:

    皇室宗亲也好、世家大族也好、名门望族也好,地痞流氓也罢,都觉着这既打不过外敌、还内乱不断的后凉,实在是待不下去了,纷纷用脚投票,带上老婆孩子、金银细软,偷偷投靠到别的国家去了。

    吕隆得知后,非但没有反思自己身上和政策上的问题,反而昏招迭出:后凉的国民严禁出国,一经发现,以通敌罪论处。

    此条政令一出,后凉国内很快就查处并坑杀了几百人。

    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后凉国还能有个好?

    精神上,后凉国上下人人自危;

    经济上,有钱有势的人都卷着资产逃跑了,后凉国的经济和生产遭受严重打击;

    生活上,因为不能出国谋生,绝大多数百姓只能混吃等死,甚至上演人吃人的惨剧。

    后凉国都混成这熊样了,谁还愿意继续跟他混啊?

    吕隆、吕超篡位的同年,也就是公元401年,实质上早就脱离后凉统治的敦煌太守李暠(hào),以敦煌为都城,割据新疆北部、内蒙古西南部、甘肃西部,建立了第五个“大凉国”(前四个分别为前凉、后凉、北凉、南凉),史称:西凉。

    因为这西凉,处于当时中国版图的最西北角,建国后只是闷着头搞发展,对其他国的局势没有产生大的影响,所以,“西凉”就跟“南燕”似的,虽位列“五胡十六国”,但存在感极弱。

    这里多说一句,西凉的开国皇帝李暠,可能99%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但二百年后,这个家族孕育出一个青年,99%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人便是名贯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然了,这是很久以后的后话了,得很久以后才能聊到他。

    我们接着聊后凉。

    南凉国主秃发利鹿孤,听说西凉独立、后凉国内宗室相残、暴政不断、民不聊生的惨状后,秃发利鹿孤本着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人道主义关怀”,于公元401年3月,率领部队劫掠后凉,掳掠2000余户百姓而还。

    后秦国主姚兴,听说他的原心腹大患后凉国,已经成这熊样了,连“小虾米”,南凉都敢欺负他。于是,姚兴本着“墙倒众人推”和“又便宜不占,乌龟王八蛋”的原则,于公元401年7月,派出老叔姚硕德,率领大军攻伐后凉。

    后秦的国力军力,可不是凉州之地那些小鱼小虾能同日而语的,南凉和北凉吓得龟缩在城内瑟瑟发抖,都担心后秦“大佬”心情一好,顺手把他俩一勺子烩了。

    南凉和北凉方面,做出高度一致的应对方式:坚壁清野,固守坚城,对途经自己领土的后秦军装作“被眼屎糊住了眼”,视而不见。

    后凉方面,赶紧称臣投降也好;坚壁清野、联合南凉和北凉伺机而动也罢,都不失为应对眼前局势的有效措施。但人家后凉皇帝吕隆的头就是铁,非要跟强军压境的后秦军顶个牛。

    人家吕隆,竟然安排部队出城迎战了。

    然后,后凉军就遭遇到自建国、建军以来,从未遭遇过的疾风骤雨、暴雨梨花式的暴淬:

    主帅吕超仓皇逃跑、副帅吕邈当场被杀,后凉军光被后秦军斩杀的,就有一万多人,被后秦俘虏两万五千余人。

    本来吧,后秦完全有实力一举灭掉后凉,但因为后秦前方战线吃紧,姚硕德被紧急调回前线,才给后凉留下了最后一口气,得以苟延残喘。至于后秦前方战线具体情况,我们下一章再详述。

    本就民不聊生、风雨飘摇的后凉,哪经得起这么糟践?

    然而,我们那位“头铁”的后凉国主吕隆,吊着最后一口气,竟然认为后凉还有实力可以“丝血反杀”“逆风翻盘”。这伙计先是向后秦称臣,然后马上发兵去攻打南凉和北凉。

    吕隆这是什么操作?全国经济大崩盘、百姓民不聊生、部队遭受重挫,还有心思去攻打别的势力?

    别问我他是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

    结果嘛,估计不用我说,大伙儿也能猜到了,吕隆穷兵黩武的攻伐“大业”,全都毫无悬念以惨败告终。

    到了这会儿,原本民主富强的后凉,已经被糟践的,仅剩首都姑臧城一座城池了;后凉光被饿死的百姓、士卒,有十万人之多;没办法啊,谁出国谁就得被坑杀,只能眼睁睁地在家中活活饿死。

    吕隆这才清醒地认识到:整个后凉国,已经没什么可糟蹋的了,而且他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被南凉或者北凉灭国,举国被屠戮殆尽;另一个是陪着姑臧城内的军民,一块活活饿死。

    公元403年,吕隆选择了第三条路,率领姑臧城内残余军民,举国投降到了后秦,后凉正式灭亡。

    后凉自公元386年,由前秦大将吕光建国,至403年灭国,历经四代国主,存续仅18年。

    后凉自建国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四代国主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分裂为南凉、北凉、西凉三个国家,最后还举国投降,以极其耻辱的方式灭国。

    后凉是“凉了”。那其他三个凉,会不会“凉”、什么时候“凉”呢?

    目前来看,他们一时半会是不会“凉”了。因为自打后凉被灭之后,北凉、南凉、西凉三国,齐刷刷地派遣使者到后秦拜了码头、认姚兴做大哥、向后秦称臣纳贡。

    外敌入侵,有后秦大哥罩着;内部即便有些小摩擦,也没法撕破脸皮、大动干戈。

    所以,至此,凉州之地的乱局,暂且算是告一段落。当然了,只是暂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