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十九章 清河万人之难

第十九章 清河万人之难

    上回说到,虽然北魏在“柴壁之战”中大获全胜,荣登北方霸主宝座,但与此同时,北魏皇帝拓跋珪在此战之后,患上了愈发严重的“疑心病”。

    嗑药发飙、屠戮大臣、求仙拜佛、听信占卜,这几个“标签”已经牢牢粘在之前英明神武的拓跋珪身上,抠都抠不下来。

    然而,拓跋珪接下来颁布的一项政令,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公元409年,拓跋珪39岁,他的大儿子拓跋嗣(sì),刚好年满18岁。拓跋嗣既是长子、又品学兼优、还刚好长大成人,拓跋珪便打算册立他为太子。

    拓跋珪把拓跋嗣叫到跟前,平静地说道:“孩子,你已经成年了,朕打算册立你为太子。”

    拓跋嗣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惊得目瞪口呆,跪在地上,抬头望着父亲,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

    拓跋珪笑了笑,起身走到拓跋嗣面前,缓缓摸了摸拓跋嗣的头,仍然云淡风轻地说道:“既然立了你为太子,刘贵人(刘贵人是拓跋嗣的生母)就必须处死。”

    此言一出,拓跋嗣惊得下巴都要掉地上了,当即抱住老爸的大腿,一边抹着悲惧交加的眼泪,一边用哭腔祈求道:“父皇,母亲没有任何过失,您为何要处死母亲啊……呜呜呜……”

    拓跋嗣这一哭,惹得拓跋珪非常不高兴,吼叫道:“为什么?你说为什么?秦有赵姬、嫪毐悖逆不轨,汉有吕雉兴风作浪,晋有贾南风掀起血雨腥风。历史都白学了?红颜祸水懂不懂?外戚专权没听说过?”

    拓跋珪吼完,拓跋嗣更加恐惧,仍然死死抱着老爸的大腿,一边哭一边恳求道:“父皇,求您了,不要杀我母亲啊……”

    拓跋珪想,可能刚刚自己嗓门太大了,吓着孩子了,便努力压着火,尽量平和地对拓跋嗣解释道:“孩子,你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是要像汉武帝刘彻一样,建立不朽伟业的。怎能因为一介妇人,为我们大魏王朝埋下巨大隐患?当年汉武帝刘彻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杀掉刘弗陵的老妈钩弋夫人,就是为了防止太后和外戚专权作乱。你以为朕想杀刘贵人么?还不是为了咱们大魏王朝长治久安、万代永续,将帝国的统治权牢牢抓在咱们拓跋家手里?这可都是为了你好啊!”

    哪知道,拓跋嗣爱母心切,不忍为了权力,与母亲阴阳两隔,只是跪在拓跋珪面前一个劲地哭。拓跋珪好说歹说一顿劝,拓跋嗣就是听不进去。

    看到儿子如此“不争气”,拓跋珪再也压不住火了,一脚把抱着自己大腿哭哭唧唧的拓跋嗣踢开,怒骂道:“你瞅你那娘们唧唧的熊样!连一个女人都抛弃不了,以后怎么能指望你执掌大魏江山?你给朕滚回去好好反省!”

    (初,帝母刘贵人赐死,太祖告帝曰:“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帝素纯孝,哀泣不能自胜,太祖怒之。)

    后来,拓跋珪还是毅然决然地赐死了拓跋嗣的老妈刘贵人。拓跋嗣得知后,在府中日夜嚎啕大哭,哀伤之情不能自已。

    拓跋珪听说拓跋嗣整日在府中哭哭啼啼,便下令要召见拓跋嗣。

    拓跋珪再次召见拓跋嗣,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拓跋珪爱子心切,召见过来好言相劝;另一种可能是拓跋珪对拓跋嗣整日哭哭啼啼感到反感,至少要臭骂他一顿。

    拓跋嗣的幕僚们认为,拓跋珪这种“瘾君子”,什么事都可能做得出来,万一刚磕完药,上来兴奋劲了,盛怒之下一刀把拓跋嗣剁了,根本不算稀奇事。

    为了保住将来的“大腿”,拓跋嗣的幕僚们集体劝说拓跋嗣:“殿下,现在陛下正在气头上,极其不冷静。您要是去了,恐怕遭遇不测。况且,如果陛下对您动手,等他冷静下来,不但自己会后悔自责,还会背上杀子的不义之名。殿下,您还是先在外面避避风头,等到陛下气消了再回来面见圣上吧。”

    拓跋嗣也害怕喜怒无常的老爹一怒之下把自己给杀了,便连夜收拾行李,隐秘于山川市井之中。

    (帝还宫,哀不自止,日夜号泣。太祖知而又召之。帝欲入,左右曰:“今陛下怒盛,入或不测,陷帝于不义。不如且出,待怒解而进,不晚也。”帝惧,从之,乃游行逃于外。)

    拓跋嗣逃掉跑路的消息传到拓跋珪耳朵里后,拓跋珪气得哇哇大叫、暴跳如雷、怒火中烧。不久,拓跋珪又下达了一项旨意:因贺兰氏有过失,将其囚禁、明日处斩。

    这又是咋回事?

    要搞清楚拓跋珪的这道旨意,需要补充两个背景:

    第一,这贺兰氏,是之前拓跋珪在母亲所在的贺兰部逃难之时,一见钟情的小姨。当时,拓跋珪的老妈,坚决反对拓跋珪娶自己的妹妹当老婆。但拓跋珪认准的事,一百头牛都拉不回来,拓跋珪杀掉了自己的姨父,坚决将自己的小姨贺兰氏纳入后宫。后来,拓跋珪的小姨贺兰氏,还跟拓跋珪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拓跋绍。

    第二,这拓跋绍,是拓跋珪的二儿子。他跟哥哥拓跋嗣,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行。拓跋绍自幼就表现出凶狠、无赖、嗜杀等劣根;犯下欺侮百姓、随意杀戮行人等劣迹。有一次,拓跋绍走在大街上,看到有妇人临产,竟然当场让手下给这妇人做了“剖腹产手术”,强行取出妇人腹中婴儿。拓跋珪得知后,大怒,命人将拓跋绍倒挂在井中,直到拓跋绍奄奄一息之际才把他从井中拽上来。由此,拓跋珪和二儿子拓跋绍之间的父子关系非常不睦。

    (绍凶狠无赖,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以为乐。珪怒之,尝倒悬井中,垂死,乃出之。)

    有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

    拓跋珪的长子拓跋嗣“离家出走”事件发生后,拓跋珪对拓跋嗣是彻底失望,他转念一想:“在这乱世之中,还不如找个凶狠无赖之徒继任国君。”又因为拓跋珪坚决要贯彻执行“子贵母死”的制度,所以才会把他当年心爱的小姨贺兰氏,也就是拓跋绍的老妈囚禁起来,并打算于第二天处死。

    但是贺兰氏、拓跋绍这对母子可跟刘贵人、拓跋嗣这对母子截然不同:

    面对同样赐死母亲的旨意,刘贵人、拓跋嗣这对母子是逆来顺受、服从拓跋珪的旨意;而贺兰氏、拓跋绍这对母子,首先想到的是反抗。

    贺兰氏被抓后,安排亲信告知儿子拓跋绍:“你老妈被你老爸抓了,快想办法来救我!”

    (珪谴责贺夫人,囚,将杀之。夫人密使告绍曰:“汝何以救我?”)

    时年16岁的拓跋绍,本就是叛逆、愣头青、血气方刚的年纪,再加上他桀骜不驯、一触即燃的痞子性格,当时就怒了:“好你个老瘪犊子,俺妈好好的,你竟然要杀她?!我跟你拼了!”

    公元409年10月13日深夜,拓跋绍纠集起身边几个跟他一样愣头青的小流氓,翻过宫墙,偷摸溜进皇宫内,准备刺杀自己的父亲、北魏皇帝——拓跋珪。

    拓跋绍的“刺杀行动”,有三大难点:

    其一,拓跋珪为了防止自己睡觉的时候被暗算,采取了“狡兔三窟式睡法”,睡一会就换一个寝宫,一晚上恨不得换八个地方睡。后宫这么大,上哪找拓跋珪去?

    ((拓跋珪)夜怕变易,寝处人莫得知。)

    其二,拓跋珪睡觉时,那可都是有“保镖”站岗放哨的,就以几个小混混的实力,怎么可能靠近或者伤害到拓跋珪?

    其三,即便是贼人找到了拓跋珪睡觉的地方、还绕过门口执勤“保镖”的“防御系统”。但人家拓跋珪枕头下藏着刀、床头上挂着弓,一旦有风吹草动,把拓跋珪吵醒,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是不好惹的。

    但人家拓跋绍,还真带着几个三脚猫水平的小混混,来到了拓跋珪的床前。

    拓跋珪突然惊醒,大叫道:“快来人!有刺客!”一番喊叫,无人应答。

    拓跋珪赶紧伸手摸枕头下的刀,没了,又赶紧去勾床头上的弓,也没了。

    惊慌失措的拓跋珪定眼一瞧刺客的脸,正是自己的儿子拓跋绍。

    那一刻,拓跋珪也不反抗了,突然释然地笑道:“哈哈哈,朕苦思冥想的清河、万人之难,原来说的是你俩啊!”

    语毕,拓跋珪被他儿子拓跋绍和拓跋绍带来的小混混们砍成了肉酱,年仅39岁。

    一代枭雄拓跋珪,竟然落得如此下场,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拓跋珪)左右呼曰:“贼至!”珪惊起,求弓刀不获。临死,曰:“清河、万人之言,乃汝等也。”)

    拓跋珪临死之时,为什么突然释然?这个清河万人之难,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来,弑父元凶拓跋绍,在6年前,被拓跋珪封为“清河王”,“清河万人之难”中的清河,指的就是拓跋珪大逆不道的儿子拓跋绍。

    而万人,指的是拓跋珪一个非常宠信的妃子,这妃子就叫万人。虽说拓跋珪一晚上换八张床睡觉,但总有几个小时是要留给万人的。

    但拓跋珪不知道的是,自己最宠信的妃子竟然和自己的儿子拓跋绍有一腿(我说你们家的关系可真够乱的,拓跋珪跟小姨生了拓跋绍,儿子又跟老爹共用一个妃子。)

    拓跋绍为了刺杀老爹成功,骗万人说:他俩私通的事情被拓跋珪知道了,必须在拓跋珪动手之前先下手为强。

    万人为了保命,不但透露了拓跋珪几时几刻睡在哪,还撤掉了拓跋珪门口站岗的保镖,拿走了拓跋珪枕头下的刀、床头的弓,最终导致手无寸铁的拓跋珪活活被儿子剁死。

    唉……你说这事闹得,早知道只是清河王拓跋绍和妃子万人作乱,何必屠戮清河郡一万个无辜的百姓啊。

    (唯爱妾名万人知其处。万人与珪子清河王私通,虑事觉,欲杀珪,令万人为内应。夜伺珪独处,杀之。)

    弑父的拓跋绍,说到底,只是个16岁的孩子,放在现在,才刚刚上高一。他为了救老妈贺兰氏,带着小混混们“激情犯罪”砍了老爸,但激情退却之后,他马上就变得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问题是:人家文武百官已经在宫门外列队整齐,准备上朝了,可宫门却迟迟没有打开,总不能,就一直这么关着吧?

    最终,拓跋绍下定决心,谎称皇帝有诏书要宣布,让文武百官列队接旨。

    文武百官们整理好衣冠、整整齐齐站在宫门外,都准备洗耳恭听拓跋珪有什么重要的指示,但直到当天中午,宫门才敞开一条缝,拓跋绍在宫门里面畏畏缩缩地露出半个脑袋,心虚地问道:“我有叔叔,也有哥哥,你们要拥立谁啊?”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集体懵了:“啥???拓跋绍这孩子怎么在宫里?皇帝拓跋珪呢?什么叫拥立谁?”大伙集体愣了五秒钟后,又集体反应过来是咋回事了:感情拓跋绍这熊孩子把他爹给杀了啊!我嘞个去!这这这……这怎么说变天就变天啊!

    文武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不约而同地脚底抹油、集体开溜。

    (宫门至日中不开。绍称诏,集百官于端门前。绍从门扉间谓百官曰:“我有叔父,亦有兄,公卿欲从谁?”众愕然失色,莫有对者。众乃知宫车晏驾,而不测其故,莫敢出声。)

    整个北魏,唯一能镇得住朝野、贵族、各部落首领的雄主拓跋珪死了。之前被拓跋珪拆散到各郡县的部落大佬们立马就不安分起来,他们纷纷点燃烽火、派遣传令官到各郡县,聚拢部众,准备抢夺北魏的皇帝位。北魏正在面临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

    而16岁的拓跋绍,应对这场危机的方式就比较搞笑了:一方面,拓跋绍将皇宫内所有的布帛都搬了出来,贿赂文武百官,请求他们不要作乱;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哥哥拓跋嗣回来争皇位,拓跋绍派遣亲信,四处探访拓跋嗣的下落,想要把他哥也给杀了。

    (朝野恟恟,人怀异志。肥如侯贺护举烽于安阳城北,贺兰部人皆赴之,其馀诸部亦各屯聚。绍闻人情不安,大出布帛赐王已下……绍募人求访嗣,欲杀之。)

    文武百官方面,礼照收、事不办,继续专心致志谋划造反事宜;拓跋嗣方面,得知了拓跋绍谋害父皇、正在到处捕杀自己的消息。

    拓跋嗣的手段,就比拓跋绍精明多了,他将自己的行踪藏得更加隐蔽,让亲信王洛儿火速赶往北魏首都平城,联络到自己的铁杆心腹安同将军。

    手握重军的安同将军,立即率领部队,将拓跋嗣迎立回京城,并迅速将拓跋绍一党,连同他老妈贺兰氏,一起缉拿归案。

    拓跋嗣召集北魏文武百官,现场将拓跋绍为首的弑君逆贼做成“人肉刺身”,分给文武百官食用(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蘸酱油和芥末)。

    (王洛儿为嗣往来平城,通问大臣,夜,告安远将军安同等。众闻之,翕然响应,争出奉迎。嗣至城西,卫士执绍送之。嗣杀绍及其母贺氏,并诛绍帐下及宦官宫人为内应者十馀人。其先犯乘舆者,群臣脔食之。)

    这一骇人听闻的场面,极大地震慑了刚刚还在想着如何如何造反的北魏官员和部落大佬们,北魏这场“清河万人之难”,总算平稳化解;曾经的那个“跑路太子”拓跋嗣,自此成为北魏第二任皇帝。

    因为拓跋珪颁布的很多改革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落实;拓跋珪执政后期,犯下很多错误需要拨乱反正;拓跋嗣继位伊始,跟多情况需要熟悉、很多工作需要谋划。

    所以,北魏暂时采取整顿政务、休养生息的政策,挂起了“免战牌”,暂时消停了下来。

    上述便是北魏和后秦“柴壁之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北魏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了。下一章,我们再去瞧瞧“柴壁之战”的战败国,后秦,这些年又干了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