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二十章 “和尚皇帝”姚兴

第二十章 “和尚皇帝”姚兴

    之前说过,进入五胡十六国乱世“决赛圈”的,分别是:一个“痞子”、一个“疯子”、一个“和尚”和一个“瘾君子”。

    截至目前,“痞子哥”刘裕,正在江南混得风生水起;“瘾君子”拓跋珪,已经惨死在儿子的手中;接下来,我们聊聊“和尚皇帝”姚兴。

    但在聊原本雄心壮志、开疆拓土的姚兴皇帝,如何变成了“和尚皇帝”之前,必须隆重介绍一下将姚兴领入空门的“佛学”老师——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的父亲,叫鸠摩罗炎,原是天竺国(古印度)的宰相。

    后来,鸠摩罗炎迷恋上佛教,索性辞掉了宰相一职,周游列国传授佛法。

    鸠摩罗炎周游到龟兹(qiūcí)国时,遇到了同样喜欢佛法的龟兹国公主耆(qí)婆,两人一拍即合,耆婆于公元344年,早产诞下了鸠摩罗什(哦对了,那时和尚是可以结婚的)。

    这里多插几句题外话,吴承恩老爷子撰写《西游记》时,创造“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这一家子时,灵感极有可能就是来自于“鸠摩罗炎、耆婆、鸠摩罗什”这一家子:

    将“鸠摩罗什”四个字拆开,可得鸠摩和罗什。鸠摩、牛魔,罗什,罗刹(铁扇公主本名叫罗刹),读音很像吧?

    鸠摩罗什的老爸,鸠摩罗炎,是印度人,众所周知,印度将牛视为圣物。所以,牛魔王的原型,很可能是鸠摩罗炎。

    鸠摩罗什的老妈,耆婆,是龟兹国公主,龟兹在哪啊?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啊!这又与孙悟空过火焰山时,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契合。所以,铁扇公主的原型,很可能就是龟兹国公主耆婆。

    这还没完,鸠摩罗什因为早产,被称为“圣婴”;《西游记》中的红孩儿,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三个月就出来了,也是早产,而且红孩儿的外号就叫做“圣婴大王”。

    吴承恩老爷子算是正向借用鸠摩罗什这一家子,而金庸先生,算是反向借用鸠摩罗什的形象:

    在《天龙八部》中,反面角色鸠摩智的历史原型,也是鸠摩罗什。在《天龙八部》中,鸠摩智挖空心思想要偷学中原武功秘籍;其实人家历史上真实的鸠摩罗什,不但没有偷学什么武功秘籍,还大大方方地将诞生于印度的佛学,不辞万里带到了中原。

    那么,在《西游记》和《天龙八部》中都借用到的鸠摩罗什,真实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虽然我们可能对鸠摩罗什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他可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真谛法师、唐玄奘、不空法师。另外三人,如果有幸得见鸠摩罗什的话,那都得赶紧跪拜,叫一声祖师爷的。

    从时间先后顺序而言,鸠摩罗什是最早到中原传播佛教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鸠摩罗什第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中原人绝对很难接触到远在印度的佛法,也就不会有后面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了。

    当然了,鸠摩罗什能够把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原,还得鸣谢四个人的鼎力相助:

    第一个,是鸠摩罗什的老爸,鸠摩罗炎。是鸠摩罗炎拿起了“传播佛教接力赛的第一棒”,将佛法从天竺国传到了龟兹国,并于耆婆相结合,才诞下鸠摩罗什。

    第二个,是鸠摩罗什的老妈,耆婆。是同样信佛的耆婆,带着鸠摩罗什遍访得道高僧,甚至带着鸠摩罗什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国取经论道,才让鸠摩罗什学到了最纯正的佛法。

    第三个,是后凉国主,吕光。吕光按照前秦大帝苻坚的指示,征服西域诸国,当时苻坚早已听说鸠摩罗什在西域的大名,要求吕光务必把鸠摩罗什请到中原。

    吕光一开始是个无神论者,经常羞辱鸠摩罗什,但鸠摩罗什总是默默忍受,最后搞得吕光都不好意思了。

    (什常怀忍辱,曾无异色,光惭愧而止。)

    后来,鸠摩罗什成功为吕光预测了一次洪涝灾害、一次权臣叛乱,深得吕光的器重。

    吕光自立为凉州之王后,把鸠摩罗什留在身边,让他传播佛教,佛教自此得以在中原生根发芽。

    第四个,是后秦国主,姚兴。

    公元401年,后秦差一丢丢灭掉后凉;

    公元402年,后秦在“柴壁之战”中,惨败给北魏,原本野心勃勃的姚兴,自此一蹶不振;

    公元403年,后凉举国投降到后秦,这其中也包括得道高僧鸠摩罗什。

    心灰意冷的姚兴,恰巧碰上了心灵导师鸠摩罗什,那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鸠摩罗什的一番开导,让姚兴既听得云里雾里、深感佛法玄妙,又听得津津有味、茅塞顿开、一扫阴霾。

    很快,姚兴成为了鸠摩罗什的忠实粉丝,聘请鸠摩罗什担任后秦国师、安排八百人作为鸠摩罗什的弟子(后来这个数量增至三千余人)、在长安城开辟逍遥园,为鸠摩罗什及其弟子翻译经书、传播佛教。甚至姚兴本人,也亲自参与到佛教经书的翻译工作中。

    (兴待以国师之礼,甚见优宠、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勘。)

    姚兴作为一国之君,有点正当的兴趣爱好、有点正常的精神寄托,其实也无可厚非。宣扬佛法、教化百姓,建设译经场、开设讲座、招募教徒,毕竟耗费的人力物力不算太多,也还说得过去。

    但是,姚兴忘了一句话,叫“万恶淫为首”。

    哦,对了,顺便解释一下,很多人曲解了这句话,将这句话理解为“色情”是万恶之首。

    其实不是的,这里的“淫”,泛指做事没有节制、欲望过度、贪婪放纵;这里的“首”,是开始的意思。

    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不对吧?无节制地酗酒豪饮不对吧?无节制地征伐杀戮不对吧?所以,“万恶淫为首”,其实说的是:毫无节制是所有错误的开始。

    姚兴学到的佛法,显然只是学到悟到了个皮毛,他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去了。

    姚兴从提着砍刀、大杀四方的“武皇帝”,变成敲着木鱼、诵经念佛的“和尚皇帝”后,在后秦国内和国外,有两大“无节制”。

    我们先看后秦国内方面:

    姚兴带头学习、研究、宣传佛法,并让鸠摩罗什为后秦文武百官讲课。皇上都这么爱好佛教了,自己要是不懂点,拍马屁都不知道该怎么遣词造句,见人打招呼都不知道该怎么让自己显得“赶时髦”。于是乎,后秦的文武百官们上行下效,扔掉兵法书,改读《金刚经》。

    而后秦的百姓们,看到和尚的待遇这么高,就扔掉镰刀锄头,挤破头去当衣食无忧的和尚。

    姚兴看到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佛法的浓厚氛围,很是欣慰。为了给越来越多的僧人提供学习场所,姚兴在全国大肆修建寺庙、佛塔、讲坛,一时间,北魏寺院佛塔林立,随处都能见到光着头的出家人。

    后秦国内佛教之风盛兴,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但也对后秦的“北方老二”地位产生了地动山摇的变化:

    其一,后秦国从上到下都去研究佛教了,谁来研究排兵布阵、谁来研究经济发展、谁来研究民生保障?

    其二,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印制数量庞大的佛书经书得花钱吧?建设鳞次栉比的寺院佛塔得花钱吧?养活越来越庞大的僧人队伍得花钱吧?钱都花这上面了,拿什么修筑城防、壮大军队、补充军饷、打造兵器?

    传播佛教本身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把“兴趣爱好”变成“主责主业”,就是一种不节制的行为了。

    在风雨飘摇、弱肉强食的乱世,沉溺于佛教和沉溺于美色,大肆修建寺院佛塔和大肆修建皇宫行宫,从结果导向上看,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对于后秦来说,真正的灾难还在于“和尚皇帝”姚兴的对外政策的不节制,这种不节制主要表现在:毫无底线地对竞争对手甚至敌人选择隐忍退让。

    公元406年,原南凉国主秃发傉(nù)檀,听说姚兴一门心思敲木鱼、学佛经,就带着三千匹战马、三万头牛羊来到长安,讨好姚兴,请求姚兴让他来管理凉州。

    姚兴正在拨弄着佛珠,参悟佛法呢,一听“小秃”这么有“孝心”,还送来这么多牛马羊,非常高兴,也没多想,当即拍板同意。

    事后,大臣们纷纷劝说姚兴收回成命:秃发傉檀虽说目前臣服于后秦,但这毕竟是权宜之计;而且,后秦是代表羌族的,秃发傉檀是代表鲜卑族的,他可是后秦的祸患啊,怎么能把凉州大片的领土交给秃发傉檀管理呢?

    姚兴听完大臣们的意见后,这才后悔不迭,当姚兴派遣使者想要收回成命之时,人家秃发傉檀早就带着南凉三万兵马、拿着姚兴的任命书、兵临姑臧城下了。而当姚兴的使者跟秃发傉檀说明要收回成命之时,秃发傉檀以“没戴眼镜、听不见”为理由拒绝。

    这妥妥就是叛变了啊,后秦的将领们对秃发傉檀的可耻行径恨得牙根痒痒,纷纷摩拳擦掌,请求姚兴发兵收拾这口蜜腹剑的秃发傉檀。

    而姚兴却说:“欸,我佛慈悲,休要动怒,秃发傉檀说到底还是自家人,大开杀戒,岂不又要让无数冤魂死于屠刀之下?算了吧,算了吧。”

    就这样,后秦就以如此“无厘头”的方式,丢失了凉州之地的控制权。凉州之地,重回北凉、南凉、西凉三家争霸的状态。

    (傉檀献马三千匹、羊三万口于秦。秦王兴以为忠,以傉檀为凉州刺史,镇姑臧……兴悔之,又遣使谕傉檀。会傉檀已帅步骑三万军于五涧,傉檀入自凉风门。)

    而更“无厘头”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当时,东晋的刘裕也听说姚兴沉溺佛法、倡导和平,就主动与后秦“求和”。

    “求和”?截至目前,东晋也没跟后秦交过手啊?刘裕这是求的哪门子的“和”?

    原来,人家刘裕“求和”的条件是:让后秦割让汉北十二郡给东晋!

    虽说这汉北十二郡,是后秦趁着东晋“桓玄之乱”顺手占领的,但毕竟已经纳入后秦领土,到嘴的肥肉,哪有吐出来的道理?

    后秦的将领们,又对刘裕的流氓行径恨得牙根痒痒,纷纷摩拳擦掌,请求姚兴发兵收拾这“臭不要脸”的刘裕。

    但是,人家“和尚皇帝”姚兴摆摆手,说道:“欸,我佛慈悲,休要动怒,刘裕虽出身寒微,却能平灭孙恩、桓玄等等叛乱、兴复晋朝,不管是内政还是军事,都玩得明明白白。这是天下豪杰、百年不遇的英雄啊!何不成全刘裕的心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嘛!你们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岂不又要让无数冤魂死于屠刀之下?算了吧,算了吧。”

    后秦的文武百官无不被姚兴的一番话语雷的里焦外嫩:“皇上啊!那可是整整十二个郡的领土和子民啊!就这么拱手送给了敌国?”

    姚兴呵呵一笑:“哈哈,你们格局小啦!回去多参悟参悟博大精深的佛法吧!”

    (刘裕遣使求和于秦,且求南乡等诸郡,秦王兴许之。群臣咸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十二郡归于晋。)

    然而,“和尚皇帝”姚兴,如此隐忍退让,真的能让他在乱世中保全后秦子民性命、换取宝贵的和平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