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熵变四百年:风云南北朝 » 第二十一章 “战争疯子”赫连勃勃出道

第二十一章 “战争疯子”赫连勃勃出道

    公元396年至公元406年的这十年,中国大地上的各主要政权都很忙:

    刘裕为首的东晋,忙着平息孙恩、桓玄之乱;

    拓跋珪为首的北魏,忙着吞并后燕,“柴壁之战”后,拓跋珪又忙着改革、革命、改命,最后把自己的小命都改进去了;

    姚兴为首的后秦,忙着吞并凉州、西秦,“柴壁之战”后,姚兴又忙着译佛经、建寺院、敲木鱼,最后把前些年的劳动果实基本都吐出去了。

    396年至406年,东晋、北魏、后秦,三大主要势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整顿内务、征伐周边小势力,总体上来看,“国际局势”还算比较平稳。

    但从406年开始,又是另外一个光景了,因为在这一年,“战争疯子”赫连勃勃出场了。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铁弗匈奴部首领刘卫辰最小的儿子。

    刘卫辰,咱们在“五胡篇”中提到过了,这货作为代国拓跋什翼犍(拓跋珪的爷爷)的女婿,却长期作为墙头草,在代国和前秦之间反复“左右横跳”,一会归降前秦、一会又臣服代国、一会又搞独立,最终间接导致前秦向代国发动总攻,代国灭国。

    北魏建立后,拓跋珪于公,需要消除铁弗匈奴部的威胁、拓展北魏的地盘;于私,需要给自己的全家男女老少报仇雪恨。所以,以刘卫辰为首的铁弗匈奴部,成为了北魏重点打击目标。

    公元391年,拓跋珪对铁弗匈奴部下了狠手,铁弗匈奴部战败,整个宗族被拓跋珪屠戮殆尽、丢进黄河。

    但在“屠族”行动中,拓跋珪还是百密一疏,刘卫辰年仅10岁的小儿子刘勃勃幸免于难。

    不管是从“斩草除根”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拓跋珪对铁弗匈奴部不共戴天的恨意来说,在拓跋珪眼里,刘勃勃必须死。于是,拓跋珪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地毯式拉网搜寻刘勃勃的踪迹,誓要让刘勃勃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而此时的刘勃勃,逃到了叱干鲜卑部。

    一听这名不见经传的部族名字,就知道,叱干鲜卑部,肯定是个小部族。小部族嘛,就肯定不敢跟北魏对着干。所以,叱干鲜卑部首领叱干他斗扶,听说刘勃勃逃到他这来了,就赶紧将刘勃勃捆成粽子,要把他送到北魏献给拓跋珪,向拓跋珪表忠心。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0岁的刘勃勃到了这,就应该“杀青”了。但如果真不出意外的话,咱也就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铺垫那么多前戏了。

    叱干鲜卑部首领叱干他斗扶的侄子,叱干阿利,听说叔叔要将刘勃勃送到北魏,快马加鞭、火速来到叔叔面前,劝谏道:“叔,您可千万不能把刘勃勃送回北魏啊!鸟雀遇到电闪雷鸣,尚且知道要到大树和屋檐下寻求庇护,更何况是刚刚国破家亡的刘勃勃?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北魏正在满世界追杀刘勃勃,都希望无辜的刘勃勃可以免遭屠戮。如果我们将刘勃勃送回北魏,无异于将无辜的小羊羔送到虎穴;那全天下的人,都会认为我们叱干部怕了北魏、认为我们叱干部是不仁不义之部啊!这样下去,以后还有谁敢投靠咱们呢?”

    叱干他斗扶听完侄子激情洋溢的演讲,呵呵一笑:“呵,你说我们怕了北魏?你说的太对了!人家北魏是硕大的航空母舰,我们是漏雨的小破渔船,小羊羔有权力跟老虎谈仁义道德么?侄儿啊,你还是太嫩,这刘勃勃是必须要送到北魏的。不然,很可能引火上身。”说罢,叱干他斗扶让手下将五花大绑的刘勃勃填进囚车,送他上路了。

    但是,叱干阿利非常肯定、确定、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于是,叱干阿利让他手下的勇士,在半路上劫了刘勃勃的囚车,叱干阿利和刘勃勃一块逃到了后秦,隐姓埋名,在后秦当起了小兵。

    ((叱干阿利)闻将送勃勃,驰谏曰:”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他斗伏惧为魏所责,弗从。阿利潜遣劲勇篡勃勃于路。)

    其实叱干阿利的叔叔、叱干鲜卑部首领,叱干他斗扶的判断一点都没错。北魏的拓跋珪听说叱干鲜卑部放走了刘勃勃,大怒,当即就率领部队,把叱干鲜卑部给灭族了。

    这下子,刘勃勃的铁弗匈奴部和叱干阿利的叱干鲜卑部,都被拓跋珪给灭族了。刘勃勃、叱干阿利这对“难兄难弟”,有了共同的敌人,他俩对拓跋珪和北魏的仇恨都达到了不共戴天、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两位部族“孤苗”,共同立下死誓,这辈子,一定要与北魏抗争到底!

    刘勃勃成年后,身高2.05米,膀大腰圆,体格十分健壮;另外,刘勃勃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清新俊逸、才貌双全,成为极为耀眼的一个文武双全的美男子。

    (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

    后秦的车骑将军、高平公没奕于检阅部队时,一眼就相中了鹤立鸡群的刘勃勃,对他说道:“那个大高个,你出列,以后就不用在这当兵了。”

    没奕于给刘勃勃找了一个新的差事:给他当女婿。

    (姚兴高平公没奕于,奕于以女妻之。)

    成为了公爵的女婿,刘勃勃就有机会参与到后秦上层社会的社交活动。

    在一次酒宴上,后秦皇帝姚兴,也是一眼相中了鹤立鸡群的刘勃勃,对他说道:“那个大高个,你靠前点坐呗。”

    在与刘勃勃的聊天中,姚兴发现:刘勃勃不但个子高,智商、情商也很高。他对这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充满好感,当即加封刘勃勃为骁骑将军,并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研判。

    (兴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常参军国大议,宠遇逾于勋旧。)

    公元406年,姚兴又加封刘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将后秦与北魏东北前线附近三万多杂胡部众交给刘勃勃管理,并让刘勃勃协助他的老丈人没奕于,镇守朔方郡。

    姚兴的弟弟姚邕(yōng)劝阻道:“陛下,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说刘勃勃也是个外族人,怎么能让他来坐镇一方呢?况且,我听说,别看刘勃勃长得浓眉大眼的,但他骨子里极其暴虐,而且对陛下的和平发展方针也颇有微词,陛下此举,恐怕是养虎为患啊。”

    此时已经沉迷佛法、口吐芬芳、看谁都像“白莲花”的“和尚皇帝”姚兴,蛮不在乎地说:“老弟,你格局小了,你只看到表象,未深究本源。佛说:‘因果有轮回、善恶终有报’。当年拓跋珪屠灭刘勃勃全族,种下了‘恶果’;如今朕重用刘勃勃,种下的是‘善花’。如今朕将刘勃勃放到大秦与北魏的边境上,就是为了让这对‘冤家’能够解开前世的孽缘啊……”

    姚邕被姚兴一堆“高阶词汇”搞得晕头转向、五迷三道,不过大致意思还是听明白了:姚兴是要利用刘勃勃和拓跋珪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去制衡北魏。

    但是吧,姚兴忘了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有句话叫“人心隔肚皮”。

    尽管姚兴把刘勃勃当作心腹、当作“白莲花”,当作制衡北魏的重要“棋子”。但人家刘勃勃,却恨透了姚兴自打“柴壁之战”之后,大兴佛教、减少征伐、委曲求全的做法。在刘勃勃眼里,“懦弱”的姚兴,不但丧失凉州之地的控制权,还向东晋退还十二个郡,更有甚者,姚兴还有意向北魏求和!

    这对于自幼对北魏恨之入骨、想报仇想到走火入魔的刘勃勃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刘勃勃将自己对北魏拓跋珪的恨和敌意,全盘转嫁到了后秦皇帝姚兴的身上。

    按照刘勃勃的逻辑:后秦不去打北魏,就是后秦的错;姚兴想要和仇人拓跋珪求和,那姚兴也是仇人!

    刘勃勃被姚兴委以要职、镇守边疆之后,刘勃勃无时无刻都在找机会反叛后秦,找机会割据一方,先取后秦,再灭北魏!

    列位,看到了吧?啥叫农夫与蛇?啥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啥叫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如果说,姚兴是心若空明的“菩萨”的话(当然了,姚兴很快就要变成泥菩萨了),那刘勃勃妥妥就是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恶魔”了。

    不久,刘勃勃找到了一个机会:河西鲜卑部向后秦皇帝姚兴进献8000匹战马。

    8000匹战马,意味着可以组建8000人的骑兵部队。刘勃勃当时就哈喇子流一地,当仁不让地将这批马扣了下来。刘勃勃将8000匹马分配给麾下的杂胡部众们,迅速组建起一支“来无影、去如风”的闪电骑兵团。

    刘勃勃组建完“闪电骑兵团”后,第一个攻击的目标,让所有人都惊到目瞪口呆。

    这个目标便是将刘勃勃从新兵连里直接提拔到参军位置的,刘勃勃的大恩人和老丈人——没奕于。

    在所有人眼里,刘勃勃此举,是大逆不道、背信弃义、狼子野心。

    但在刘勃勃眼里,莫奕干手握重兵、离自己距离最近、而且对自己最没有防备,对他下黑手,易如反掌。一心想要复仇的刘勃勃,哪管什么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仁义道德?

    很快,刘勃勃偷袭并杀死了自己的老丈人没奕于,兼并了没奕于手下的部队,刘勃勃迅速积攒起几万部队的家底。

    既然有这碗酒打底,刘勃勃也就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了,直接于公元407年,背叛后秦,自称天王、大单于,建立属于他的国家,国号为:夏。

    6年后,刘勃勃又觉着自己的姓氏太low,自己给自己的宗族改姓为“赫连”。(为了避免混乱、便于阅读,之后均称刘勃勃为赫连勃勃。)

    从赫连勃勃的国号和赫连勃勃为自己改姓这两个举动中,就能看出来这家伙是多么自大和狂妄。

    “五胡十六国”中的其他十五个国家,基本都是根据地理位置给自己定的国号:在赵地,诞生了前后赵;在秦地,诞生了前后秦、西秦;在燕地,诞生了前后燕、南北西燕;在凉州之地,诞生了前后凉,南北西凉。

    然而,“五胡十六国”中,最后一个冒出来的国主赫连勃勃却认为:整个中国,只有最早的朝代夏朝,是最合法、最纯正的国家,除了夏朝,之后所有的朝代都是篡朝,所有的皇帝都是乱臣贼子。而赫连勃勃本人,刚好就是夏启(夏朝第二任君王)的后代,所以,赫连勃勃要光复的,是2500年前的夏朝!(赫连勃勃大哥,求你要点脸吧。)

    我们再说赫连勃勃给自己改的姓氏。

    赫连勃勃认为:皇帝,是天之子。天之子嘛,必定是显赫的,因此他自创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是“赫”;天之子的职责,是连接天和地,因此,他自创的姓氏的第二个字,是“连”。(赫连勃勃大哥,求你要点脸吧。)

    虽说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是建立起来了,但他的出生地却极为尴尬:因为大夏国处在后秦、北魏、东晋三个庞大帝国交汇的位置,而且并没有个像样的都城,随时可能被三位大佬碾得粉身碎骨。

    摆在赫连勃勃和大夏国文武官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是:究竟该故步自封,闷着头搞发展,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攻城略地;还是穷兵黩武,拿着鸡蛋碰石头,与周边的三位大佬掰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