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暗战龙城 »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六章

    六闸桥西大桥街摩登美发店二楼房间一张桌子上,一把茶壶,两个茶杯。赵忠辉与浦金大姐手拉着手,刘茹在给大家倒水。刘茹放下茶壶,分别给赵忠辉和浦金大姐端了一杯水。

    浦金大姐:“谢谢。”

    刘茹:“你们聊,我下去盯着点。”

    浦金大姐微笑着点了点头。

    赵忠辉:“大姐,37年南京一别,至今已经五年多了,你还好吧?”

    浦金大姐:“我还好。”

    “快和我说说,你都是怎么过来的。”“你们走后,我继续在南京从事地下斗争。直到38年底去了南昌,然后又去了延安。”“大姐,你还去过延安了?”“是呀。”“那里好吧?”“当然好了。延安现在是全国抗日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和党中央就在那里。”“哎,有时做梦也想去延安,想见到***。”“一定会有机会的。”“嗯,大姐,你接着说。”“离开延安后,我就随中央首长一起去了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军部。后来去了苏北的军部,在城工部和敌工部负责培训工作。41年去了武汉,这次途经龙城是要回盐城新四军军部述职。”“嗯。”

    “大姐,你真是太辛苦了。”“这没有什么,大家都是在为抗战而奋斗。”“分别五年,我们都很想念你。”“你们,还有谁?”“我们金陵大学的那几个呀。”“噢,是他们。”“对,宁静秋,你还记得吧?”“记得。”“她现在和我在一起,在龙城。”“那是个文静沉稳的姑娘。好啊,有机会可以带她来见见面。”

    “对了,还有吴正飞和郑舒文也在龙城。”“吴正飞和郑舒文他们俩?”“是。”“他们现在是什么情况?”“他们现在都是军统龙城站人员,吴正飞是站长。可以见他们吗?”

    浦金大姐想了想,“静秋和他们不一样,静秋是我们的同志,可以。但是那两个人是国民党,暂时还是不要见面吧。”

    “嗯,但我感觉他们可以信任。”“信任是相对的。只有建立在共同的、坚如磐石的信仰之上的同志,才可以真正信任。”“嗯,这个听大姐的。”“仅仅靠以前的同学、朋友关系,靠在一起贴过传单、喊过口号的关系,那是十分脆弱的,也是靠不住的。”“大姐,我知道了。”

    “你为什么认为他们就那么地值得信任?”“因为我们已经联手进行了几次行动。”“你们联手?你们和军统联手行动请示过上级吗?”“不是我们请示的,是上级直接指示我们这么做的。”“这是为什么?”“之前我们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彼此都对对方的行动进行过帮助。所以军统龙城站就向他们的上级提出,在龙城的国共双方力量进行联手合作,共同抗日。”

    “噢,还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是。”“有点意思。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对国民党都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这样吧,咱们都别急。只要他们是真心抗日而且又不反共,见面的机会,总会是有的。最后我们会走到一起的。”“是。”

    “我在龙城时间不会太久,有些情况即便在组织内也别多说吧。”“好。大姐,你是第一次到龙城吧?”“哈哈,我没有和你说过吗?”“说过什么?”“我就是龙城人。我生于斯,长于斯,龙城是我的故乡。”“哦,还真不知道。那你家在哪?家里还有人吗?改日,我带你回家看看。”

    浦金大姐手一摆,“我已多年未与家里联系了,家里情况一概不知。不与家人联系,主要是怕我的身份给他们带来麻烦。这事你也别管了,方便的时候我自己去看看吧。我现在的身份也不便公开活动,你们就不要跟着了。”“也好,有用得着的地方请直说。”

    杨柳街郑舒文的宿舍里,拉着厚厚的窗帘。桌子上放着一部电台,郑舒文头戴着耳机,认真收听着电报。电台上的信号灯不停的闪烁,郑舒文一只手拿着笔在纸上飞快地记录着。

    郑舒文停下笔,摘下耳机,从抽屉里拿出密码本,两相对照着开始译电。译电完毕,郑舒文收拾电台,收起天线,放到一个箱子里,又把装有电台的箱子放到了卧室墙上挂着的一幅油画后面的壁龛里。

    深夜,一辆人力车来到卫府大铁门外停下来,浦金大姐撑着伞走下车,抬起手想按门玲。浦金大姐想了想,又把手放下。她离开大铁门,沿着围墙往前走了走,能够清晰的看到院子里的情况。秋风吹起,淫淫秋雨,院子里的树叶洒落了一地。

    浦金大姐看到了别墅门前挂起的白色挽帐,心里咯噔一下,莫非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她看到别墅二楼一扇窗户的灯光还亮着,她知道那是她妹妹卫玥的房间,浦金大姐看到家里的衰败景象,鼻子一酸,两行热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清晨,成衣店里间,吴正飞正趴在地上做着俯卧撑,已经是满头大汗,精疲力竭,但还在坚持着,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吴正飞:“进来。”

    郑舒文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

    吴正飞:“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郑舒文:“还早?恨不得昨天晚上就过来找你呢?”

    “到底什么事呀?”“没有事,难道还是专程前来看你锻炼身体的吗?”

    吴正飞停止了锻炼,站起身来,“别慌,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了吧。”

    郑舒文从随身挎着的白色小包里取出电报纸,“特急,你快看看吧。”

    吴正飞顾不上擦汗,接过电报纸看起来,“不就是要杀一个鬼子吗?用得着这样吗?”

    “你了解这个人吗?”“谈不上了解,但他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知道就好。”

    吴正飞:“吉田正男,日军大本营战略专家。”

    郑舒文:“此人与几个关东军少壮派军人一起策划、推动了满洲事变。”

    吴正飞:“擅长兵棋推演,杭州湾登陆就是他的杰作。”

    郑舒文:“可恨的是南京大屠杀也有它的黑影。”

    吴正飞:“当年武汉会战处于焦灼状态,正是采用了他的意见,波田支队直取马当打开了僵局。”

    郑舒文:“特别是前不久他又出现在了第39师团、3师团、13师团、106师团、68师团和58师团。过去的经验表明,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将要有大事发生。”

    吴正飞:“上峰是否怀疑上述部队驻扎活动的地区恐将生变?”

    郑舒文:“在这当口,他又来到了龙城。多动之后突然一静,不得不让人生疑呀。”

    吴正飞:“虽然他来龙城的动机不明,但毕竟他不再游走,反倒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击杀他的最好良机。”

    郑舒文:“是。”

    吴正飞划了火柴点着了电报纸,“去哪不行,非要来龙城?送上门来,撞到我吴正飞的枪口上算他倒霉,他的传奇人生怕是要在龙城画上句号了。”

    赵忠辉刚刚从西关码头公园锻炼回来,宁静秋就进了书屋,小严正在打扫卫生。此刻,唐绾儿(美智子)正在洗手间里洗漱。小严见宁静秋进来了,就主动上前打了声招呼,“大姐,你早。”

    宁静秋一边甩着雨伞上的水珠,一边低头急急地往里走,没有搭理小严的问候。也不敲门,一推门就进了书屋的里屋。

    赵忠辉见是宁静秋进来,赶紧过来关上了房门,“这么一大早就过来,一定是有什么事吧?”

    宁静秋:“是,指挥部急电。”

    说着宁静秋就从手包里取出电报纸。赵忠辉接过电报纸一看,眉头一皱。随手拿起桌上的打火机点燃了电报纸。

    宁静秋一口气说起来,“鬼子勉强发动了清乡行动,部队群众正在转移,突然有20多名群众又回到了村里。滨湖分区一号首长亲自带着警卫排赶到村里,准备劝导群众转移。不料在村口就遇上了鬼子主力,双方激战,最后掩护群众全部转移了。但一号首长在撤退时身负重伤,警卫排战士们也大多牺牲。当前根据地都在战略转移,且医疗力量有限,无法实施这个手术。滨湖分区连夜派人把一号首长送进了龙城。现在需要我们联系医院、医生为他做手术。”

    赵忠辉:“这么快就把一号首长送进龙城了,这也很不容易呀。”

    宁静秋:“是呀。”

    “一定是病情危急,要不然也不会这么远,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送进龙城。”“怎么办?”“不能等了,必须马上行动。”“是。”“你先回去吧,我来想办法。”

    宁静秋转身要出门,又返身过来拿起赵忠辉的茶杯,“咕嘟咕嘟”地喝了一大杯。宁静秋出门时才与小严打了声招呼,“小严,姐走了哈。”

    小严:“姐忙,不送。”

    宁静秋刚刚走出龙城书屋的大门,唐绾儿(美智子)从卫生间里出来。

    唐绾儿(美智子)过来问小严,“小严,你和谁说话呢?刚才有人来过了吗?”

    “是,又走了。”“谁啊?”“一个熟客。”

    唐绾儿(美智子)还想再问点什么,这时赵忠辉走出来叫了她,“唐婉儿,你过来一下。”

    唐绾儿(美智子)随着赵忠辉走进书屋里屋。

    赵忠辉:“据你看,教会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水平如何?”

    唐绾儿(美智子):“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们的一个同志需要做手术。”“谁呀?我认识吗?”“我们都不认识,前线送来的。”“一定是首长吧?”“在生命面前,首长与士兵没有分别。”“是,是。我是说我们一定要全力救治他。”“你还是回答我的问题吧。”

    唐绾儿(美智子):“好,教会医院虽然是外国人开办的,但现在毕竟是在战时,医疗设备缺乏,更主要的是缺医少药。一般的手术勉强能做,如果是大手术,恐怕就……”“你有把握安排我们的人员进教会医院住院做手术而不暴露吗?”“没有。因为我去教会医院工作时间不长,而且我只是个护士。”“嗯,我知道了。”

    唐绾儿(美智子)继续问道,“病人呢?现在在哪?”“已经送进了龙城。”“需要我先过去看看吗。”“需要你的时候我会通知你的。”“那好,此事还得抓紧啊。”“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