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今天孟婆也不想上班 » 第二章 冬柿篇

第二章 冬柿篇

    百瑀作为鬼差头子、孟婆最得力的手下,已经提前将闯入者带到孟婆亭里。

    孟婆亭以前只是个亭子,四根柱子,一个亭盖,简单简陋,四面通风。

    后来孟婆觉得太吵不隔音,就拆了亭子建了屋子,而孟婆亭这个名字因为叫惯了就没改。

    孟婆一进屋,就看见百瑀旁边那个直挺的背影。

    百瑀行了个礼:“孟主,此人擅自闯入黄泉,被抓到后什么都不肯说。”

    “你做得很好,回去吧。”孟婆挥了挥手,示意百瑀出去。

    门被轻轻关好,孟婆打量起眼前这位不速之客。

    这个年轻人眉眼锋利,看着漠然又孤傲,周身散发出一股浓重的杀意和煞气。

    孟婆很熟悉,这是战场上长久用鲜血和剑刃才能浸泡打磨出来的一个人。

    只是一将功成万骨骷,此等样貌气度,又能身负如此深重的杀孽,当世大概只有一人。

    就如苦主终于见到了冤孽的源头,孟婆心中一时间五味杂陈,兴奋得悄无声息。

    “战神孟冬?”

    “是。”

    “怎么进黄泉的?”

    孟冬沉默。

    “不说也没关系,就这样站到明天早上。我让你看看,托你和禹侪的福,我黄泉日日如赶集般热闹非凡,鬼满为患。”

    孟冬继续沉默。

    孟婆忽然觉得白日里的那股火气又上来了。她掂了掂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还不算隔夜的菊花茶。

    “找我何事?”

    “我来找人。”

    呵,又能开口说话了。

    孟婆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清苦微涩的花茶味立即在嘴里弥漫开:“黄泉没人。今天的鬼也已经全部送走了。”

    “送去哪里?”

    “投胎。”

    对面又没声了。

    绪弗国大将军孟冬,五岁识得千字,八岁博览群书,十一岁随父入军,十三岁临危献计,十七岁统领万军征战西南,然后北上,四年来从无败绩。绪弗国君禹侪为其封号“战神”。

    孟婆算了算,这孟冬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原以为战神是意气风发、睥睨天下的,没想到是个彻头彻尾的呆头闷葫芦,嘴里多半个字都蹦不出来。

    空闲之时,孟婆曾试想过,等孟冬死后来黄泉将是怎样一番场景。为此,她还特地嘱咐百瑀,去人界时给自己带回一本《孟冬传》。

    假设可以有千百种,但绝不是现在这一种。

    如今这样看来,着实没什么意思。

    “还有事吗?没事就走吧。你命数未到,我黄泉不收。”孟婆放下杯子,下了逐客令。

    对面的闷葫芦又沉默了一会儿,才从嘴里挤出一句:“我找小柿子。”

    来黄泉找柿子?还要小的柿子?打仗把脑子打坏了吧?

    “没有。”

    “我找小柿子。”孟冬重复。

    “说了没有。”

    “我找小柿子。”孟冬继续重复。

    “......”孟婆沉默。

    算了算了,她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竹篓打开,里面还剩三块柿饼。她挑出最小的那块,抠抠搜搜递过去。

    “喏。”

    孟冬不接。

    “我这里只有柿饼,要新鲜的你自己回人间找。”

    孟冬接过柿饼,站在那里又陷入了沉默。

    孟婆看着面前这个闷葫芦,忽然感到有些迷茫。

    数百年间,来投胎的鬼各式各样,或喋喋不休讲着生前冤屈,或阿谀奉承想投个好胎,或脑子有病大吵大闹,或言简意赅沟通流畅,甚至还有一言不发任凭处置的。

    但像这种话少、意不明,性子又倔的,着实罕见难搞。

    再想到人间连年征战,死伤无数,孟婆暗戳戳地琢磨,这战神来都来了,要不直接把他打入轮回投胎算了,大不了安排他出生在种柿子的果农家,就算是作为补偿。

    到时候他一出生,睁眼就是满树的大柿子小柿子。

    总之,哇,好多柿子。

    他说:“阿爹,我找小柿子。”

    他爹给他摘了一个柿子:“你看,阿爹挑的这个好不好?”

    他说:“阿娘,我找小柿子。”

    他娘给他摘了一个柿子:“你看,阿娘挑的这个好不好?”

    他说:“我找小柿子。”

    他爹娘一巴掌呼他脑门上,然后给他放到地上:“要哪个自己摘。”

    见孟婆脸上逐渐浮现出变态而兴奋的笑容,孟冬终于再次开口:“我要找人。”

    “黄泉只有鬼。”

    “我要找小柿子。”

    孟婆的拳头捏紧了:信不信我给你打成一个烂柿子,然后一脚踹进轮回道?

    不对!

    孟婆忽然反应过来,一个十三岁就能献计说服军师的人,怎么会如此拙舌木讷?

    再细看孟冬的瞳孔,空洞无光。孟婆将孟冬定住,伸出食指轻点在孟冬额头上,进入他的灵台。

    果然,白茫茫中,有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影闪过。

    难怪能以未死之身进入黄泉,原来是与恶鬼做了交易。孟婆挥手驱散白雾,灵台里只剩下一棵光秃秃的树。

    这该不会是柿子树吧?

    忽然,树上传来银铃般的笑声:“那是柿饼,不是柿子。你来这里这么久了,难道还没吃过新鲜的柿子吗?”

    孟婆抬头,树上多个了俏生生的姑娘坐在那里。

    姑娘一身布织彩衣,左边脚踝上戴着一只花纹繁复的银镯,十分显眼。银镯上的铃铛随着双脚来回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

    看模样,这小姑娘正值豆蔻年华,肤白若雪,皓齿如贝,眸光潋滟,一笑便是少女独有的灵动明媚,映在光里让人晃乱了心神。

    “我只听诗里说过,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孟冬仰头站在树下,模样比现在要稚嫩许多,眉眼温和,看着也不过十四五岁。

    “哎呀呀,没吃过就说没吃过,又掉书袋子,烦死了。”

    “小柿子,今天厨房做了绿豆糕,你吃吗?”

    原来小柿子是个姑娘。

    这姑娘在《孟冬传》里可没提到过。

    孟婆先前的郁闷一扫而空,八卦的热情随之高涨起来。她继续站在一边听两人对话,意念却搜寻着那个黑影的位置。

    就是现在!孟婆忽地转身,如往常般一击即中。

    黑影在脚下挣扎,孟婆捻诀,将它从孟冬身上拿走的东西一寸一寸抽出来。

    这团散发着白光的东西,就是孟冬的灵智。一旦拥有了战神的灵智,可以做的事情就有很多了。

    不得不说,这恶鬼的确很识货。

    孟婆左手一把战神灵智,右手一只潜逃恶鬼,收获颇丰。她哼着小调退出孟冬的灵台,还不忘把孟冬手里的那块柿饼拿回来。

    恶鬼也算硬气,没有求饶,而是对着孟婆破口大骂,问候了孟婆的祖上三代。

    “胆子不小嘛,生意做到黄泉来了。”孟婆打量着已经失去灵智的恶鬼,即便是重伤,身上还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

    “你以为躲在他灵台里,我就发现不了你了?”

    流窜于人间的恶鬼会以契约的方式和人达成交易,通过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看上的东西。

    这种恶鬼本不该到黄泉来,但因为契约的内容就是帮孟冬入黄泉,如果恶鬼做不到,灵智就会归还本主。

    而这场契约结束的时间应该是在恶鬼帮助孟冬进入黄泉后,所以恶鬼只能带着到手的灵智,暂时躲在孟冬体内。

    现在看来,已然成了一笔赔本买卖。

    恶鬼继续破口大骂,已经问候到了孟婆的祖上十三代。

    “你一直躲在人界,可能不太了解我为什么是黄泉之主。”

    孟婆笑了笑。

    恶鬼身上的力量迅速被抽干,顺着孟婆的手腕流入孟婆体内。

    孟婆神清气爽,一脚踢开门,将努力求饶的恶鬼丢入忘川。

    只是,这灵智要不要还给孟冬呢?

    还吧,他以后还是战神到处打仗,自己要忙死;不还吧,以后可能就有空了。

    战神灵智这么稀罕的东西,自己留着玩玩也蛮好的。

    那就不还了。

    但是小柿子呢?那个笑得如银铃般清脆的女孩儿,明媚动人到看一眼就不会忘。

    孟婆确信这十年间小柿子从未在黄泉出现过。

    “喂。”孟婆拿起灵智在孟冬面前晃了晃,“小柿子是你什么人?”

    孟冬低头。

    “那小柿子长什么样?好看吗?”

    “好看。小柿子很好看。”

    孟婆抑制住即将上扬的嘴角,继续问道:“你喜欢小柿子吗?”

    孟冬抬头看着孟婆,没说话,嘴张了张,嗫嚅着,半晌,又闭上。

    这神情,似曾相识。可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孟婆一阵恍惚。她偏过头,不忍再看。

    许久,孟婆做了决定。她握住灵识,闭上了眼。

    “爹爹!爹爹!”五岁的孟冬欢快地从外面跑进来。身后的仆人紧跟而至。

    “哟,我的冬儿下学了。”一个眉眼与孟冬有六分相似的男人抱起孟冬,然后吩咐仆人:“去准备晚饭吧。”

    “爹爹,带我出去玩吧。我听说今天外面会放河灯。”孟冬的眼神里尽是期待。

    孟父将孟冬放到地上,摸了摸孟冬的头,说道:“冬儿乖,等爹爹忙完了就过来陪你吃饭。”

    书房里,孟冬望着案前堆积如山的文件和父亲紧皱的眉头,不再吭声,安静地坐到一边,随手拿起一本兵书翻阅。

    庭院里,正是梨花盛开之季,花开如雪般团团簇拥,洁白清丽。

    然而经过午后的一场狂风骤雨,花瓣落了一地,湿漉漉贴在泥土里,只留下空落寂寞的枝头,让人看着着实惋惜。

    此刻,孟冬正猫着腰躲在窗户下面偷听。看上去,个头已经长高不少。

    “孟老爷,孟夫人去得早,您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总是辛苦的,更何况您公务繁忙,若能再娶一任妻子帮着打理家中,也可以减轻你不少负担。”

    “多谢你的好意,我并无续弦打算。管家,送客。”

    不知第几次登门的媒婆叹着气走了,客厅里只剩下孟父一人。

    “出来吧,不用躲着了。”

    孟冬站起,从正门走进去:“父亲,你对那邵姑娘分明有意,为何不娶?”

    孟父叹了口气:“你觉得绪弗国与乎余国眼下关系如何?”

    孟冬思考片刻,认真回答道:“两国互为邻国,近年来关系愈发紧张。乎余国一直觊觎相邻的两座城池,想要占为己有。战事一触即发。”

    孟父摸了摸孟冬的头:“不错。现在对绪弗虎视眈眈的不止乎余。我们孟家祖上四代都是名将,生来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我现在虽是文职,但如果绪弗国需要,我还是会上战场。我若现在娶了人家,只怕是一番辜负。”

    父亲的语气坚定决绝,却又带着一种孟冬似懂非懂的无奈与遗憾。

    滴答,滴答。

    雨水顺着花枝滴落在土里。孟冬不知为何,忽然朝那里看了一眼。

    边境,大雪纷飞。

    两国已交战数日,始终未分胜负,相持不下。

    孟冬帮父亲换好药后,从帐篷里出来,一脚踩进了厚厚的积雪里。

    四面远眺,入眼皆是白雪。

    孟冬换上一身白衣,以白布包头,独自一人爬上山顶。

    迎风远眺,对面是乎余国扎营的地方。

    绪弗国派出的兵力已经损耗大半,乎余国也是,再打下去,也不过是看哪一方能坚持久一些。

    多亏了这场突然降临的大雪,让双方不得不暂时休战。

    探子来报,乎余国派来了新军师,叫做楚岐,预计今夜就会赶到军营。

    孟冬了解过此人。从其过往战绩可知,此人从不用寻常的打法,喜欢以奇袭致胜。

    奇袭致胜?孟冬看着积雪,心中逐渐有了想法。

    第二日晚上,从战场上传来绪弗大胜消息。

    据说在凌晨时,乎余军派出大批士兵换上白衣,以白布包头,抄近道突袭绪弗,却纷纷落入陷阱中,死伤惨重。

    剩余那一部分军力赶到绪弗军营时,又惨遭埋伏,尽数被剿灭。

    而其他绪弗军已在前一夜换上了白衣白帽,将战马全部涂成白色,离开营地,接连突袭了乎余兵力空虚的两座城池,并在天黑前将其全部攻下。

    此次预判之精准、部署之缜密着实令人惊叹。

    自此,孟冬在绪弗军中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