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孤女雁回 » 二十八 花灯(一)

二十八 花灯(一)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想到此句,雁回抬头去寻天上明月,却发现璀璨灯火将月亮也淹没了。有好几团光亮都像足了月亮,但仔细瞧去,竟是做得巨大的几盏明灯。

    不知是久居夜晚黑暗中,早已忘了灯光模样,还是东门县元夜花灯果然比家中城里热闹了十倍,雁回只觉得眼花缭乱。

    仿佛身处幻境,分不清真辨不出假,她有些慌神,抓紧了正牵着的瑕儿的手。

    今夜城中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女孩们原都想看看其他女子的装扮,学些时兴式样,不料几乎毫无机会多瞧旁人几眼,只知眼前有青红紫绿掠过,珠翠金银闪烁,便被人潮推着往前走。

    最为活泼的桂子和粟米此时也蹦跳不再,裹挟在人群中,不时回头往自己的队伍处挤一挤,同大家团得紧一些,生怕失散。

    茜娘仍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只顾人员齐聚。雁回担心她无暇欣赏元夜风光,便努力凑到茜娘身边,说:“茜姐姐,放下心来。”

    “嗯?”喧哗使茜娘听不清雁回言语。

    雁回只得大声喊道:“只管放开些,不会有事的!”

    从来没有如此喊叫过,雁回觉得心中畅快了不少,脚底也有些轻飘飘的。

    母亲在闺中时,是否也能每年元夜同众姐妹打扮一新,走在五彩世界里笑闹蹦跳?

    雁回思考着给母亲写信的字眼,还构思了半首小诗,她悄然吟着“天上花火璀璨时,人间灯光闪烁处……”随着人群往前走,心中苦寻着下一句如何接过。

    “你看,那个就是城中李家的公子。”

    “哪个?”

    “就是城门楼上站着的那个,穿白袍戴青巾,他旁边有彩旗插着,看到了吧?”

    ……

    突然听到有人说李公子,雁回猛地去寻,把城头上站着的人都看了一遍,根本找不到哪位白袍青巾。正要站定了仔细瞧上一瞧,众里寻他,却被人潮又推挤着往前走。

    如能抓住方才的路人问个清楚就好,但哪有正经闺秀做这种事,更别说,谁知道那只言片语由何人所说。大街上人头攒动,就算是身边姐妹也要小心被冲撞走散,更别说一个只出现一瞬间的路人。

    这下她是诗句也寻不到,李公子也没看到,在天上花火璀璨时,人间灯光闪烁处,雁回怅然若失。

    在茜娘的保护下,众人平安无事看灯归来。瑕儿打趣道:“我是饱览了,唯独茜姐姐,今晚光看咱们的脸蛋儿。”

    “唉,无事就好,大家开怀我便知足了。”

    茜娘并不否认她没见多少景色,雁回难免有些为她抱憾。

    用人们亦都心满意足,刚好走得疲惫了,回到宅子里也是安静有序的,令茜娘舒心得很。她嘱咐众人:“还是按规矩早些睡下,勿惊扰了少夫人,节日点心今晚无法摸黑供应上,没灯火反正也不便食用,明早厨房另做了给大家补上。”

    众人都听话信服,纷纷道了谢各自散开。

    满月映照,池宅左邻右舍又点着各色花灯,庭院里被照得极其明亮。桂子兴致依然很高,人散开后她依依不舍,不愿立即回去歇息,悄悄问雁回:“今晚四处看得清晰,何不随我去偷看瑕儿房里,到底有什么情形要遮掩。”

    “这可不成!”雁回立即发觉自己依然在喊叫。

    方才在街上大可放开嗓音,现在已不是人声鼎沸处,必须赶紧纠正。她小声回绝:“你知道我也好奇,好奇得很。但是瑕儿……”

    “唔,你是没法子,毕竟是你亲亲小妹。”桂子撇撇嘴。

    其实雁回也无心睡眠,秋妈妈帮着宽衣后,她躺下便一直回味着路人口中的“李公子”,眼前仿佛依然被街上的灯火映照,就连脸颊也像是被火苗烘烤,总是热热的。

    想起到池宅的第一天,午休时朦胧梦到了青衫男子,她虽也好奇瑕儿的房间,但眼下最想知道的是李公子到底长相如何,是否真是个连背影都能见出清俊标致的人物,正如梦中所想。

    遐思之中不知过去了多久,雁回听见有人自床上滑了下来,轻悄的脚步像猫儿般,随后门被轻轻开启,又轻轻关闭,发出幽幽的“吱呀——”声。

    分明是桂子溜了出去,雁回知道她痛恨起夜,每晚入睡前总要先解手,怕的就是打扰安睡。想必方才她是和衣躺下,假装就寝,等了良久才暗自外出。

    雁回不禁屏住呼吸,生怕让桂子发觉有人在看。她暂且将李公子抛下,只是感慨自己也虚伪得很。

    明明也很在意瑕儿房间到底如何,表面上却道貌岸然,拒绝与桂子同去,像是个正人君子。实际上明知桂子要去探看,自己躲在暗处,不加阻止,还盼着她顺利偷窥了早些快些回来,神不知鬼不觉,再细细说说所见所想。

    月光如水流淌,所漫延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桂子想起捕到丑儿那晚,心中喜道,虽无灯火,但我有这可爱月光,到哪也能探看些事来。

    但这清明世界可不是一人独享,不能大大方方溜达着过去,叫人看见。桂子贴着长廊行走,不时左顾右盼,准备随时听到人声便立即藏匿。

    这段路比平日大白天多花了至少一倍时间,桂子终于摸到瑕儿屋后,在灌木从中躲了起来,稍探出头来张望。

    此处贴近池宅围墙,可以算作瑕儿房屋的后院,但因平素雁回不能进她闺房,桂子也并未随着来过。此时偷溜进来才发现,屋后并无围挡,只是瑕儿房屋左右种植了好些矮树和灌木,遮得像是不能入内。

    借着月光和围墙外邻家灯火,隔着灌木枝叶,桂子隐约见到似有些物品用具陈设,可见瑕儿屋后并非是纯粹空地,还未得机会靠近去看。

    等了多时,四下实在安静,桂子失去耐心,大起胆子正要踏足出去,打算摸到瑕儿窗边去看她室内。不料刚挪动身体,在灌木摇动声中,听见门被轻轻打开,有人从瑕儿房里走了出来。

    桂子立即缩回灌木从中,停止一切动作,她咬着牙绷紧全身,尽量将自己身形团得小些。

    瑕儿踏着屋后地面上铺成北斗星状的石头,来到一座石桌前。

    虽是元宵佳节,玩闹外出一概不误,但她仍未忘记父母之命,月圆之夜子时必须请出祭祀器具,卯时收拢归位。

    自记事起瑕儿便将这些用具守在闺房里,她虽不知其中道理,但也认真做着,时时拿出来拂拭干净。半年前父母亲添了这个每逢满月的任务,她也不问原委,只觉得多个事儿做做倒也好玩。

    这些法器既有狰狞的假面,又有奇特的神像,还有些状似刀枪盾牌之物。桂子藏在暗处,见着瑕儿一一捧出来,相隔虽有十来步都觉得心生寒意。

    瑕儿正摆放一面铜镜,似乎感觉到了异常,她仍低着头,只抬起眼四处查看。

    手中铜镜映照月光,反到瑕儿脸上,照得她脸色苍冷如纸,瞪着的眼睛也黑白分明,腮边额角的胎记在夜晚瞧不出原本的红色,仿佛在她严肃的表情上增添了一笔妖异的深青符号。

    桂子看得胆战心惊,第一次恨这月光太明亮,想移开视线,又忍不住仍盯着瑕儿。

    一瞬间仿佛与瑕儿视线相对,桂子头顶发麻,慌得往后一退步,脊背立即抵到围墙上。灌木丛被她带动,发出簌簌响声。

    回过神来她连忙捏着嗓子“喵”了一声,缩作一团,贴着身后围墙轻轻翻滚,无声地躲到树木更深处。

    仓皇逃回房里,桂子立即钻进被窝,根本顾不上是否惊醒雁回和秋妈妈,也难以集中精神回想一路经历,心中反复念叨“躲起来躲起来”。

    躺了好久,桂子才发觉自己浑身抖动不止,担心身体摇动床板又出声响,她把右手大拇指伸进口里紧咬住,尽力用痛觉逼迫自己冷静下来。

    雁回早已睡意沉沉,仍强撑着等到桂子回来。听她动作如此粗暴迅速,仿佛毫不避人,心知是不对劲了,又等了片刻不见桂子动静,犹豫着是否要去探看,不觉睡了过去。

    早上醒来桂子仍觉得不安,连话也不愿意多说。

    雁回本想等桂子自己开口,看她精神不振,一反常态,怕她白日迟早要在瑕儿面前露出破绽,便问:“昨晚去做什么了?”

    桂子吓了一跳。“什么做什么,起夜而已,吵到你了?”

    “谁人夜间解手要去那么久?”

    “我……我去屋后看了会儿丑儿,不知逗留了多久。”

    雁回按住桂子肩膀强让她坐下,自己站到桂子面前。“别瞒我了,何必。”

    “唉。”桂子重重叹气。“那你们都听听。我昨晚确实溜出去了。”

    见秋妈妈神色如常,雁回知道她也留意着昨晚动静,对桂子笑道:“你瞧,你瞒得了谁。”

    这个笑容使桂子心绪大为缓解,有些恢复了平时的语气。“我不是瞒,是真不堪回首。你那妹妹身上可有大玄机。”

    桂子于是细细说了昨晚经过,仍在担心瑕儿是否已有察觉,好一番担惊受怕。

    因此事已牵扯到桂子,还是得让她多了解内情,好生掩饰。秋妈妈便也把池姨母说过的话与雁回和桂子一一对照。“当时池夫人句句朦朦胧胧,我只能听懂大约是要拿小孩儿祭神,换家里流年平顺,财源广进。那法事她并未详说,似乎是事成之后,孩子浑身就像被炙烤过,也不哭闹,顷刻间没了性命。”

    她亦分析道:“池夫人说过瑕儿小姐纯孝听话,她怕是当真不知其中道理,只是奉父母命罢了。因此我看,她并不见得会为昨晚纠缠。”

    桂子说出三人共同的想法:“那你们觉不觉得……前些天没了的那孩子——”

    她不再往下说,只能听到窗外依稀有鸟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