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红楼开始重建大汉 » 第69章 人间烟火姑苏城

第69章 人间烟火姑苏城

    两天后,林如海休沐,带着林黛玉坐船从扬州城南下。

    同行的有贾珣的一众船队,贾珣和林如海以及史建同坐一船。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她们同坐一船。

    众人从水路需经过镇江府,常州府,最后便能抵达苏州府。

    不得不说这扬州,镇江,苏州,西边的金陵,还有下面的杭州,这几个一线大都市,在大夏朝都是全国内能排的上号的大都市。

    苏杭富庶之地,果然诚不我欺。

    贾珣一行人走水路只用几天的时间就能从扬州到苏州,比走陆路快了一倍。

    贾珣等人在苏州码头下船。贾珣让一部分人轮流看船,其他人跟着贾珣他们去林如海家里居住。

    林妹妹是姑苏的大地主,空屋子有不少,让这些人在前院住几天,问题倒也不大。

    贾珣接下来几天要陪几位妹妹们一起好好游历一下苏州的风光。

    贾珣让贾芸和史建他们每天去苏州商行搜寻苏州的特产,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苏绣了。

    还有就是出自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茶以及苏州宋锦。苏州宋锦与金陵云锦、成都蜀锦、交趾壮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锦。

    另外贾珣还让他们顺便南下去杭州打探西湖龙井和杭州丝绸的价格。

    再加上金陵的云锦,扬州的漆器,还有以惠山寺石泉水,有天下第二泉之称泉水酿制而成的无锡惠泉酒,此几样东西都列在贾珣采购的物品之列。

    这一趟跑商能够赚多少,还要看带回去的商品能卖多少钱。

    从长安到苏州、杭州约有三千里的路程,这些东西运回去发卖,所赚应该不少。

    贾珣让贾芸回去让他找贾蓉,让史家和他们二人共同销货,所卖多少记多少账目,留一份账单贾芸先收了,等到贾珣十月回到再去凭着账单取钱。

    回到苏州老家的林黛玉和史湘云叽叽喳喳,一路上说个不停。

    贾珣坐在马上都能听到轿子里的几位小姑娘在讨论的声音。

    贾珣一行人带着长枪、劲弩和腰刀,浩浩荡荡,十分招摇。

    回到府上,林如海让下人们打扫了两个院子给贾芸、柳湘莲等人和护院们居住,另外打扫两个小院给贾珣和史建居住。

    第二天,贾珣带着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惜春等一起去逛苏州园林。

    这一天林如海没有陪同在一起出游。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代的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其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西园等众多园林最为著名。

    湖中倒映着亭台楼阁,树影婆娑,游人如织。而园中各具特色的景点也让人流连忘返。

    每一处园林设计都在彰显其独特的风貌,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把人文和自然也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这样的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园林中,融合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漫步其中,可让人放松心情,舒缓身心,确实是一个十分恬静、优雅,让人感到舒适的好去处。

    贾珣和几位妹妹一连游玩了好几天,才把各比较出名好看的地方看完。

    “接下来要去哪里玩呢?”贾珣看着一旁最有发言权的林黛玉问道。

    只见林黛玉微笑着说道:“珣二哥,探春妹妹和云妹妹你们几个,明天我们去看吴中太湖怎么样?”

    贾珣点了点,说道:“不错,早听说姑苏的太湖秀美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古人有诗曾云: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说的就是太湖上秋夜的景色。如今我们也要品尝一下闻名天下的太湖三白了。明日需得准备一些好酒,叫上林姑父咱们一起游湖。”

    “好啊,好啊。”惜春和探春等人都雀跃欢呼起来。

    只见一旁的史湘云别过头,向贾珣问道:“珣哥哥,什么是太湖三白?好吃吗?”

    “太湖三白,是指太湖的三种珍稀美食,分别是白鱼、银鱼和白虾。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你别小瞧这东西,它可是每年都运到京都,是姑苏当地进贡给当上的贡品之一呢。”

    贾珣如数家珍,向史湘云说着这太湖银鱼的来历。

    一旁的林黛玉看到贾珣居然对苏州的特产也知之甚详,也不禁问道:“珣二哥,你怎么对我家乡知晓得如此详细?我都要以为你是姑苏的人了。”

    贾探春和贾惜春看着贾珣,也在一旁睁大了眼睛,看看贾珣还要说出什么话来。

    “毕竟这里是林妹妹的故乡嘛,另外我此行亦要运些货物回去发卖,就看一下苏州等地的事物通志,多了解了一些。”贾珣笑着说道。

    “那还有两样呢,珣哥哥你可得快说啊。”史湘云在一旁催促道。

    贾珣只好继续说着:“太湖白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形似鲥鱼,亦和太湖银鱼一样,属于太湖的名贵鱼类。太湖白鱼与松江鲈鱼、孟津黄河鲤鱼、长江鲥鱼誉为当今四大名鱼。此物亦是宫里的贡品之一。

    而太湖白虾,素有天下第一虾的美誉,此太湖三白俱是宫里贡品。白虾壳薄、周身通体透明,肉嫩、味鲜美,口感清香。世人常以太湖白虾作‘醉虾’,把活虾放入黄酒中,没一会儿虾就醉了。接着把冰块放入玻璃器皿中,然后放入活虾,最后将黄酒倒入完全浸泡住虾并盖上盖子。此一道醉虾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

    不过此醉虾不能多吃。太湖白虾除了作醉虾,还有盐水、油爆、虾片、白灼等,还可做成虾仁、虾圆、虾卷,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贾珣一席话除了噙着嘴在笑的林黛玉,其他几人口中生津,恨不得现在就要好好品尝其中的美味。

    “好坏的珣哥哥,你这说的勾得我馋虫都起来了。林姐姐,你看看他。”史湘云气得嘴巴鼓鼓的,指着贾珣不忿地说道。

    林黛玉也在一旁笑着,“珣哥哥,你也是的,明知道云妹妹喜欢吃这些东西,你还要逗她。云妹妹,这太湖白虾、白鱼和银鱼在苏州城每天都被预定了,现在时辰怕是没得买了。不过家里听宋妈说还养着几条白鱼,今晚就让你先解解馋吧。”

    史湘云搂着林黛玉,对着贾珣撇嘴道:“林姐姐,你真好,不像某些人,专门说给我听,引起别人的馋虫,故意说来来给我添堵的。”

    贾珣摇着林妹妹送的折扇,笑道:“这不关我的事,又是云妹妹你要问的,今儿倒怪起我来了。”

    “可是你说得这么馋人,就是你的不是。”史湘云在一旁补刀说道。

    林黛玉在一旁笑着说道:“不怪云妹妹,听珣二哥说得,连我这个离家几年的听了都想吃家乡的新鲜菜来了,可见珣哥哥确实有一份不是。”

    贾珣朝史湘云以及林黛玉拱了拱手说道:“既然林妹妹都如此说了,看来做哥哥的确实说得太过了。那云妹妹此次就算是哥哥的失策,下次我会注意的。”

    众人说笑着,从园林出来,往家里府邸里去。

    晚上林黛玉果然弄了几条太湖白鱼出来让史湘云和贾珣他们吃。

    林如海听说众人明天一起去游太湖,在林黛玉和贾珣的相邀之下,林如海答应和众人明天出去玩乐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贾珣就看到史湘云早早起来让丫鬟梳了头,拉着贾珣就要一起出发。

    “云妹妹,这还早呢,不过才刚到辰时,这么匆忙的。”贾珣止住史湘云说道。

    史湘云手上没停,说道:“快快,昨天林姐姐家里做的白鱼是真好吃,我要待会吃那银若无骨,无刺、无腥的银鱼,我还要吃醉虾。”

    “好好好,等会让你吃个够。我现在去看看林姑父。若是各色都准备齐全了就出发。”贾珣无法,只得整理了一下被史湘云扯乱的衣衫,往林如海的院子中去。

    巳时,贾珣和林如海,林黛玉,史湘云,贾探春,贾惜春在太湖上,坐在一艘游船里,船舱内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太湖酒楼各色特色菜肴。

    上面摆着的太湖三白特色菜有:清蒸白鱼,鱼丸莼菜汤,红烧太湖白鱼,银鱼莼菜羹,干炸银鱼,银鱼干蒸肉,银鱼炒蛋,醉虾,碧螺虾仁,虾籽鲞鱼,翡翠虾斗,油炸白虾。

    其他还有炒羊肉,咸水卤鸭,桂花焐熟藕,荠菜炒鸡丝等。

    众人可以在船上,透过船舱上面的窗户,一边吃菜喝酒,一边看着太湖中的美景。

    “对,惜春妹妹。这个很好吃。”史湘云嘴里嚼着一只醉虾,看到惜春的筷子要夹炸银鱼,出口说道。

    贾珣在一旁把一块银鱼炒蛋放入嘴中,只觉得鸡蛋中还有银鱼的鲜味,吃上去鲜嫩美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在座的除了林如海能天天吃到新鲜的太湖三白特色菜,其他人在长安没有吃到如此新鲜的银鱼和白鱼。

    贾珣看到一旁的林黛玉此时吃的也和一旁的贾探春等人的饭量一样,看来这家乡的菜更加合林妹妹的口味吧。

    “珣哥儿,你看这些菜都怎么样?”林如海在旁对贾珣说道。

    贾珣正色说道:“声名远扬,名副其实的太湖三白。不愧是天上人间的姑苏城。”

    天上人间,贾珣对苏州的评价可谓是很高了。

    但是林如海笑了笑,摇头说道:“珣哥儿谬赞了,神州大地,各地自有新奇特出之处。如海先前也去过一些地方,见识到各地的出众别致之物,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贾珣笑着附和道:“林姑父说的固然是,不过依侄儿看来,姑苏确实是颇具人文气息的人间烟火之城。其他地方鲜有如此之味。”

    贾珣所说的话又几分夸张,确实也是其内心的真切的想法。

    第一天众人在太湖上游湖,晚上也是吃的全鱼宴。

    还有其他如白蟹,白鳝,鲈鱼,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可以选择。

    众人在太湖玩了三天,到第三天吃了太多鱼,早已经吃腻了,这才打道回府回苏州城。

    接下来的几天是游西园寺、寒山寺、以及虎丘等地的名胜古迹。

    贾珣在此一连待了十几天,终于来到了四月初的日子。

    终于等到要离开的日子了,几天后贾珣便北上至扬州,再向西入金陵。

    跟着贾珣南下的柳湘莲、贾芸、倪二、史建等人亦跟着护卫北上。

    同行的还有史湘云和贾探春,惜春跟着贾珣北上。

    半个月内贾珣已经让贾芸他们从杭州采购到了杭州丝绸和西湖龙井,苏州太湖的碧螺春茶以及苏州宋锦,无锡的惠泉酒亦装了一船。

    几天后贾芸等人送贾珣先至金陵,采购金陵云锦与扬州的漆器。

    完事后贾芸等人在扬州府码头北上至京都,回程由史家史建带队,贾探春,贾惜春以及史湘云都由史建负责路上的安全事宜。

    “林妹妹,请回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十月份时咱们再回京都府内相见。”贾珣站在船头上,看着岸上前来送别的林黛玉。

    林黛玉被紫鹃搀扶着,看着贾珣的船只渐渐远去,伸出手向贾珣告别。

    贾珣立在船头上,看着岸上伊人的身影渐渐远去,直至人影完全看不见后,贾珣才回到船舱里面去。

    贾珣还有一些细节和话要嘱咐给贾芸知道。

    “柳二哥,芸儿,倪二哥,此躺跟着我南下是辛苦你们了。”贾珣看着几位一起跟着南下的几人说道。

    贾芸还没开口,只见倪二大咧咧地向开口道:“贾二爷,此行跟着你南下不仅见识了许多,况且我也赚了八十两,这可比赌钱,放利子钱来得快多了。这一个月是我一年赚的钱的两倍多。下次还有这样的事,贾二爷要请我。”

    贾珣笑了笑说道:“倪二哥,上次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下次你们回去可碰不上这样的好事了。说到底水匪托大了,若是再多几十人,我等皆危险了。”

    贾珣接着对贾芸说道:“芸儿,你回去帮我照看他们卖货的事,等十月份我到京时,领了银钱再给柳二哥,你和倪二哥每人发二百两银子。”

    贾珣说了一些细节,贾芸便点头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