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人生路路通 » 第二十四章 新鲜出炉

第二十四章 新鲜出炉

    张静月走访附近几个镇的牛羊养殖场,养殖场的老板们听说张静月是做青贮饲料,当即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张静月问他们,牛羊冬天吃什么时,他们都是说买的专用饲料,还有储存的干草、干秸秆等。

    张静月告诉他们,青贮饲料比干草有营养,又比饲料便宜,如果想试一下,可以来找她。张静月留了电话号码,但是时间过去很久都没有人打电话来找她买青贮饲料。

    到了秋天,总会有阴雨缠绵的时候。天阴沉沉的,如意一手拉着姥姥的手,一手指着姥姥扫院子的大笤帚,又呀呀地要姥姥给她扑蜻蜓。村里放羊的人急匆匆赶着羊群从张静月面前路过。

    张静月定睛一看是住在北街的大爷。北街的大爷大娘一家,跟张静月的父母关系很好。父亲跟他们的儿子年纪差不多大,经常去他们家玩。他们家养了一群羊,每天早晨都会赶着羊路过她家门口,留下一地的羊粪,晚上又慢悠悠地将羊赶回家,嘴馋的羊会叼起张静月家门前堆积的大蒜秸秆边走边吃,落得满街都是干蒜叶。母亲经常嫌弃那些脏兮兮的羊身上带着刺激的膻味。以前张静月和母亲在门口的槐树下乘凉时,也经常看见大娘割了一大麻袋青草一瘸一拐地推着三轮车回家,但每次路过都要停下来跟她们说几句再走。

    大娘的腿是老毛病了,据她说是因为小时候摔了腿,家里穷没有钱看病,落下的病根。虽然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大娘再也没有去看过自己的腿。

    前些日子,张静月家里晒干的大蒜秸秆也被父母送给了他们家。张静月心里又有了主意。

    第二天张静月特意早起在门前等着大爷、大娘路过。正打着哈欠,张静月就闻到一股膻味,往远处一看大爷赶着羊群过来了。“大爷,又去放羊呢!”张静月老远就打招呼。

    大爷笑眯眯地应着:“哎,我去放羊去!”

    “大爷,我家玉米秆砍了弄了点饲料,晚点给你送过去点哈。”张静月说。

    大爷好奇地停住脚步,“什么饲料?”

    张静月说:“青贮饲料,专门喂牛羊的,我也不知道弄得行不行,你让你家的羊帮我试试爱不爱吃,行不?”

    大爷爽快地答应:“好嘞!”

    张静月笑着说:“好,等发酵好了就装车运过去。”

    大爷刚要走,又转身回来问:“你爸爸也想养羊了?”

    张静月不明所以地说:“啊?”

    “你爸不养羊,弄什么饲料啊?”

    张静月看着羊群又在衔她家门前堆的花生秧,反应过来:“不是我爸要养羊,是我自己买了个饲料加工的机器。村里不是整天要竞争文明新农村,不让在家门前堆放秸秆吗。地里的玉米秆、大蒜秆没有地方放,我就想打碎了装起来卖。”

    大爷恍然大悟,“哦。行。咱们村地不多,秸秆要是都堆水沟里,下大雨就没法排水了!你这方法好!那些秸秆啊都没人要,你这也是变废为宝!”

    大爷冲张静月夸了几句,余光看见淘气的小羊都快要跑到张静月家里去了。他赶紧转头边赶羊边说:“我这十几只羊,挺能吃的,你可得多给我些!”

    张静月连连答应着,目送大爷走远就回家了。

    父亲一大早就开着他的大货车出门收废品去了,母亲在厨房做饭,如意还在睡觉。张静月洗了把脸回到客厅,听见手机震动了一下。张静月拿起来一看,是陈助理发来的信息,跟她预约明天来看青贮发酵的成果。

    这一天很多村民都过来看张静月的成果,梓晨也过来看热闹了。她跟着大家去了发酵池。袁老师跟张静月的父亲等人一起打开了发酵池,他摸了摸秸秆,放在手里纂住,又放在鼻子下闻闻。他对大家说道:“咱们鉴定青贮发酵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看一下颜色是不是青翠、纂一下看手掌湿不湿,闻一闻是不是清香的秸秆味。如果颜色不对,水分不多又或者一股霉味,那就是失败了。”

    他看见张静月一脸期待地看着他,袁老师笑着转向张静月说:“祝贺你第一次青贮成功了!”张静月会心一笑,放下心来。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你们可以放心地继续青贮了。现在也到了玉米、花生收获的季节,把另外一个池子也填满。青贮材料耐储存,如果现在还没有找到买家也不着急,冬天还没来呢!”

    有了袁老师安慰,张静月心里也没有那么急了,她和大家一起又原封不动地将青贮池密封严实。趁着村民们在,喊道:“我现在回收秸秆,你们谁家有不要的秸秆,我上门回收啊!”邻居对门的大娘说:“都是不要的,你随便拿走,怎么还能要钱呢!”婶子也说道:“我家明天掰棒子,那两亩地的秸秆,你用你们那个机器去砍吧!我也不要钱,只要帮我砍秸秆就行!”村民们听她这么一说,也都附和道:“我家的也是,你帮我砍了就行。”

    袁老师在旁边小声道:“现在玉米秆开始发黄了,注意青贮的时候,添加干净的水,还有就是不要将成熟度不同的秸秆放在一个池子里。”

    张静月点点头。

    陈助理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营业的那些手续都办了吗?这是家畜饲料,还需要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检验,你可千万别忘了。”

    张静月一下子懵了,“我这些手续都还没办呢!”

    “快点办吧,趁着现在还没有工作人员上门。”袁老师开玩笑地说。

    张静月答应着,心又紧绷起来了。

    张静月问了小陈需要办理什么手续,都一一记下来后,开始着手办理。

    父亲帮不上忙,看见张静月复印一大堆材料放在书房桌子上,愁眉不展地又要打电话找冷藏厂的主人重新签一份正规的租赁合同。

    “办手续这么费事吗?”张静月的母亲悄悄地问。

    父亲也说:“咱没有办过,我也不知道啊。”

    母亲问:“你收废品办手续了吗?”

    父亲说:“没有。我就农闲得空才出去,今年才干了几天。以后就更用不着了,月月的厂得天天有人,我以后就不出去了。”

    张静月得空用父亲的车给北街养羊的大爷送了些青贮饲料。

    “大爷,你的羊可能吃不习惯,你先少给吃点,等适应了再给添量。”张静月说。

    “羊第一次吃可能会有点拉肚子,这都是正常的,肠胃适应了就不会了。”张静月临走又叮嘱,“但是如果长期拉肚子,你就不要给羊吃了。”

    大爷答应着,笑呵呵地收下。

    张静月又在邻村找了几家养羊的散户,也免费送了一些给他们,告诉他们喂养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找她。

    父亲找人帮忙将村里可以青贮的秸秆都收集来,每天加工装填青贮池。青贮池满后,又用专用的青贮打包袋装了起来。

    农忙过去后,张静月的青贮加工厂也闲了下来。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起来。闲下来的村民们有的在收拾土地,准备冬播。有的又背起行囊,准备外出打工了。

    张静月的手续也办得差不多了,她又想起一些事情来。趁着冬播还没有开始,得赶紧把这件事敲定下来,想着她就匆匆去了村委会找村主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