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人生路路通 » 第二十五章 成立合作社

第二十五章 成立合作社

    村主任听说张静月回收了村里大部分的秸秆,街道上没有堆积的秸秆,排水沟也没有被秸秆填满了,文明新农村的评选就在这几天了,他赶紧连夜写了报告递给镇上,希望能给村里挣来这份荣誉。当然,他也在报告里提了一下,他作为村里的领导人如何督促指导张静月如何站在村民的角度,为村民解决这件事的。

    张静月很长时间没有来过村委会了,她一进村委会院子,感觉眼前一亮。面前的几间办公室,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她走进去发现确实不一样了。以前到处是灰尘的桌子椅子,现在都锃明瓦亮了。窗户也被擦得一尘不染,连地板都干净得没有一丝灰尘。办公室新换了皮质沙发,茶几上的烟灰缸都闪着白光。

    张静月正好奇,村主任在办公桌前忽地站了起来。“小张来了!来来,快坐!”

    “主任,您在呢!”

    “坐!坐!”主任有些兴奋地让座。

    张静月坐到沙发上。

    村主任笑着说:“我每天都在,你有什么事随时来这里找我。”

    “我来找您确实是有事!”张静月斟酌着开口。

    张静月能来找他,肯定又是村里的什么东西碍着她的眼了。村主任心里想着,他自己其实很高兴张静月能来找他的,因为只要有碍着她眼的东西,她肯定有办法解决。

    “哎呀,我也正好有事找你呢!”村主任说着在柜子里找了一包纸杯,去墙角的柜子上拎了暖瓶,给张静月倒水。

    张静月疑惑地说:“找我有什么事?”

    “小张啊,你考虑过入党没有啊?”村主任将水杯放到张静月面前。

    张静月直接道:“没有考虑过。”

    村主任问:“为什么?”

    张静月笑着说:“我觉悟太低了,入不了党。我自己也不想入党。”

    村主任说:“谁说你觉悟低!我觉得很高了!你如果想入党,我们村委可以给你争取一下。”

    张静月打哈哈道:“主任您别开玩笑了,我暂时不想入党。而且我结婚的时候,户口早就迁走了,在咱村入不了党!”

    村主任道:“原来是这样啊,那有点可惜了,要不你再迁回来?”

    张静月笑着说:“我婆家那边可是城市户口啊。”

    村主任明白了,笑着妥协道:“城市户口好啊。”

    “我来是想让您帮忙问问,咱们村里有没有村民不想种的地,呃,越多越好,最好是连成片的,我想承包过来。”张静月开口说。

    “你想承包土地种什么?”村主任疑惑地问。

    “我不是刚弄了个饲料加工厂,想以后专门种青贮作物。规模化种植比较方便。”张静月耐心地解释。

    她现在也不确定要种多少亩青贮作物。是否种点其他的农作物,她还没有决定好。

    “哦,咱们村年轻人都出去了,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村里像你爸爸那个年纪的人留在村里的也不多,有的出去打零工了,有的去外地给照顾孙子了。咱们村确实有很多地,都是无人看管的,种出的庄稼也不太好。”

    镇里每年都会重新统计每个村的农用田闲置情况,人口流失严重的村子,农用田大面积闲置。镇领导很是头疼,每次开类似的会都要生气,每个村主任都要被波及。他已经不止被批评过一次,没有致富路子留不住人了。

    张静月很讶异村主任突然的失落。

    村主任叹了口气,接着说:“我试试帮你联系吧。我觉得凡是不想种地的农户,他们人现在肯定也不在村里了,如果你想签承包合同,可能会错过冬播。”

    张静月告别了村主任,满脑子心事地回了家。

    虽然在村里住的人不多,但是愿意转让土地的人更少。村主任一个月后打电话告诉她,只有几户愿意把土地转让给她,一共二十亩左右。这远远低于张静月的预期。她决定换一种合作的方式试试,看能不能让村民们同意。

    张静月第二次参加村委会的村民代表大会。她在会上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村委会能够帮她促成她与村民的合作。

    “合作社?”

    “对,就是我帮忙种、帮忙收、帮忙卖。土地还是村民自己的,村民按土地面积入股,成为合作社成员。但只要听我的,我说种什么就种什么。”

    “那村民们的收益怎么计算?”

    “合作社按亩纯收入的百分之十五收费,剩下的都是合作社成员的。”

    “你说的这个合作社,我在其他的村也见过,不过人家是养猪合作社。”

    “百分之十五会不会太多了,能有人愿意吗?”

    “要不然,郑老二先入社,给村民们打个样!”有人开玩笑道。

    “现在人工费多贵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都一条龙服务了,还贵什么!”

    “目前是这样收费的,如果合作社入不敷出,以后可能还会再调整,到时候可以自由退出。”张静月说。

    “可行吗?”邱会计看着村主任说。

    村主任一言不发地听着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半天,他自己心里也没谱。现在的村民们都能识字会上网,一逮着错处就敢给你发网上,不如上一辈的老实听话好糊弄。

    张静月也一脸期待地看着大家。

    “那就投票表决。”村主任威严地说。

    “同意的人多,就由村委会出面组织村民自愿入社;如果同意的人少,就让小张自己想办法吧。”村主任喝了口水,看着大家继续说。

    张静月也同意了这个方法。

    参会人员除了坐在会议室里的十三个人,再加上站在门口、窗外的村民,一共二十一人,都参与投票。

    同意的票数最终以村主任的最后一票险胜。村主任想,是时候该大胆的尝试一下了,在这里还没有彻底变成老人村之前,也许眼下成立的合作社就是变数。

    张静月看到村主任献上的最后一票,激动地站起来,满脸喜悦等着村主任宣布这个结果。

    但是村主任却很严肃地说:“这次的风险,我们村委会帮你扛了,你要记着多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多为生你养你的家乡尽力!”

    张静月听了村主任这句话,瞬间热泪盈眶。最后这句话,无数次出现在她从小到大的求学生涯、生活经历里。课本上的文章里、老师的叮咛里、毕业时的演讲稿里,还有号召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宣传标语里,关注农村留守老、儿童的新闻里。

    “我知道,我会做到的。”张静月郑重地保证。

    接下来几天,村里的喇叭一直没有停过,一直在响着。主要是村主任要做动员工作,张静月要做解释介绍,再就是村民私下有疑惑的,张静月通过广播喇叭答疑解惑。

    堂哥早就不想种地了,撺掇着大爷大娘报上名。“这几亩地就交给你了,我们一家子不指望这几亩地吃饭,但是你要好好干!做出样子来让大家看看!”大爷语重心长地说。

    在外务工或是在外地给孩子家看孙子的农户,也纷纷打电话来,表示想要加入张静月的合作社。

    参加合作社的报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张静月的青贮饲料加工厂也终于开张了。原来是附近村里的养羊的散户,眼看就要为羊群准备入冬的饲料了,觉得专用饲料太贵了,想买青贮饲料掺杂着干饲料给羊群过冬。

    张静月把注意事项又叮嘱了一遍,因为怕喂养不当,养殖户会有损失,她也会有失信的风险。因为是附近的养殖户,又是提前预订。张静月准备再等几个订单,将二号窖的饲料全部清理干净。

    袁老师说的青贮打包膜机,她已经用上了。现在冷藏厂的冷藏室里堆满了巨大的球形青贮包。一号窖的饲料开启后怕变质,已经全部被张静月送人了。二号窖的饲料,张静月本就打算卖给附近的养殖户,因为运输不便,开窖后保质期缩短,所以她就准备随用随送,每天送货上门也好实地观察养殖户是否记得她说的注意事项、是否喂养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