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人生路路通 » 第二十六章 花钱如流水

第二十六章 花钱如流水

    张静月知道青贮饲料如果卖得太贵,肯定不会有人买。而她在村里捡来的花生秧、地瓜秧以及玉米秸秆,这些原材料是零成本,她要花费的是时间成本以及运输成本。她以每吨350元的价值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单,甚至没有计算过自己是亏是盈,利润回报周期有多长。

    她自己对钱没什么概念,在创业初期的亏损,在她认为都是不可避免的。而父母就不一样了,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在书房里统计张静月浪费的钱,然后再把教育她的工作交给母亲去做。

    张静月把爷爷住过的老宅作为合作社成员开会的地方。虽然村委会替她提供了信誉担保,但是经济风险还是要自己承担,再加上母亲每晚睡前都要和她算账。即使她再有钱,也顶不住家人内部给她的压力。

    这个季节,正是田里准备播种冬小麦的时节,而她现在还没有想好要播种什么作物。目前合作社成员已经有二十户,田地面积大概在九十到一百亩之间,这些田地并不全是连在一起的。张静月知道换地很费时间,索性就先这样。希望自己的第一次尝试和村民合作的形式能够成功,也希望合作社成员们的收入能说服村里的其他人。

    秋雨绵绵,天气渐冷。张静月从村委会里拿来了邱会计帮她画的,现在的合作社土地分散情况的图纸。邱会计说:“我这只能手动画出大概的方位,你们年轻人不是都会电脑吗,你能不能用电脑将这图纸再画详细一点,村里也要留底。”

    张静月寻思,电脑她倒是略会一点,但是用电脑画图纸,她倒从来没有做过,应该可以借助卫星地图画下来的吧。

    张静月找到了她的梓晨妹妹,让她帮忙画一下图纸。但是梓晨妹妹说她也是一个画图小白,张静月顿感无力。

    梓晨见张静月满脸失望,忙说:“我虽然不会画图纸,但是我高中同学有学建筑的,应该会用画图软件,我找他帮忙。”

    张静月连忙说:“好好,你找你的同学帮一下忙吧。弄好了,我请你们吃饭。”

    梓晨应下来,看着张静月嘴角的燎泡说:“姐,我现在已经实习结束了,你有事可以找我帮忙,我最近一直在家里。我一看你就是什么事都不放心交给别人。亲力亲为虽然放心些,但是你一个人肯定干不了那么多工作。”

    张静月说:“是的,我现在太缺人手了。你就暂时给我当一下秘书吧,咱们村我是没找到个可靠的人帮我搭把手,你如果有小伙伴,就让她们也来咱们这吧。”

    梓晨打趣道:“这算是实习经历,他们肯定会愿意来的,就看你能不能在我们的实习证明上盖章了!”

    张静月笑着说:“感谢你提醒我,合作社的手续也得抓紧时间办了。我得走了,盖章的事以后再说。记着我的事啊!”

    梓晨答应着,送她出门去了。

    弟妹打电话来问张静月加工厂办得怎么样了,张静月忙前忙后没有时间跟她细说,说了几句就挂断了。弟妹只好打电话给自己的婆婆,也就是张静月的母亲,问加工厂现在怎么这么忙。

    张静月的母亲看着女儿每天吃饭吃得少,有时候回来都赶不上饭点,心疼极了。她也想让女儿找个舒适的工作,像另外两个孩子那样按时上下班,不操心不劳累的。

    儿媳妇打电话来问张静月现在的情况时,她就开始后悔当时怎么就同意让她在村里揽这些事情了。但是后悔也已经晚了,加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了,合作社也已经和村民们签订了协议。她自己安慰自己,这是刚开始,等以后稳定下来就不会这么忙了。父母就是这样自我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一方面又期盼孩子能够过得轻松、容易。普通人哪有轻易得来的轻松、容易,那都是与生活拼得头破血流之后,生出的期盼。

    张静月的家乡,在很早之前的九十年代,就走出了第一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一年前的疫情原因,大部分进城务工的人员都已经趁着今年冬天疫情反扑返回了家乡。张静月一直在担心自己的合作社因为找不到工人而发愁,没有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她成立合作社也是为了让村民们能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不再让村里的老人孤独终老,不再让昔日热闹的村子冷清下去。目标很远大,过程很艰辛,她祈祷现实既然能对她足够的慷慨,也会让自己好运常伴。

    冬播的农作物很快就敲定了,除了保证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受合作社的影响。其他的农田,张静月打算种上几个蔬菜大棚。父亲这些日子跟着她跑东跑西,她也不忍心再让父亲跟着自己受累,就让他只在饲料加工厂那边照看一下。自己找了村里几个信得过的大爷、大叔,让他们作为大棚的负责人,替自己找人打理。

    在家里闲不住的父亲,每天在张静月出门后,在田里溜达,替女儿把关。看到张静月什么都要请人来做,老父亲的心在滴血。现在人工费那么贵,长期这么做下去,女儿非破产不可。老父亲愁眉苦脸,可是单靠他们一家三口根本干不了这么多的农活。

    思来想去,父亲开始频繁地给亲戚们打电话来往,邀请他们来家里玩几天。连自己的另外两个孩子都没有幸免,父亲让他们有空就回来帮忙。张静月知道后哭笑不得,只得由着父亲领着自己家的亲戚在大棚里干活。索性张静月家的亲戚不多,父亲再想找他们,他们也吓得不敢来了。

    张静月也知道种地需要村里的老农民传授经验,她不否定这个。但是她的合作社很年轻,以后她还想要创新更多的发展模式,她急需年轻的有想法的血液加入自己。她私心是想让梓晨毕业以后留在村里的,但是她担心这是她的一厢情愿。

    冬天来了,回乡过年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张静月和几个村干部悄悄策划起了留住那些年轻人的计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