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拙政园奇案 » 第二章 遭冤陷仕途萌退意 购荒郊归隐筑私巢

第二章 遭冤陷仕途萌退意 购荒郊归隐筑私巢

    且说这王子让祖上也是苏州东郊吴县一个宦门之家,其父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幼时聪颖敏悟,咏诗作对出口成章,是闻名十里八乡的神童。明孝宗弘治九年,献臣被举荐入京应试,经会试三场,登癸丑科毛登榜进士第。初授行人司行人,由于精明能干,擢升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职不高,但其职责是代表皇帝巡视地方,又叫“巡方御史”,俗称“八府巡按”,统归都察院管理,共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他们一般不理庶务,专代皇帝行使监察权,能“以小监大”、“以卑督尊”,“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极大。故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是由都察院预选出两人面见皇帝,由皇帝钦点一名,并在履职时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

    巡按御史官小权大的特点使其往往成为重金收买对象。为防止御史贪贿,另有一套班子来监督都察院,这便是六科给事中,而且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王献臣履职时秉公办事、恪尽职守,他在巡察大同边境后上疏,请予惩办在外敌入侵时闭营避寇及丧师败绩的边将,同时请求蠲除大同、延绥等地因旱灾、战祸拖欠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均得到皇上采纳。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但若触犯了奸佞小人,这“影子斜”就真成了大问题。弘治十七年,献臣在奉命巡察京都东安门北东厂时得罪太监,被罗织了“令部卒导从游山”、“擅自委任军政官员”等罪名,皇上下诏将他入狱,杖击三十,贬谪为岭南上杭县丞。

    但冤屈并未完结,不久他又被卷入另一起冤案中。

    这是他蒙冤前经手的一桩案子:在有“山海关外第一卫”之称的东北前屯卫,有个如北宋杨家将一般的杨姓世袭军户,他们从宣德年间奉调戍守辽东,到弘治十五年已历经三代、近八十年,其间抵御外虏,屡建战功。一日,第三代前屯卫指挥杨茂收到请帖,去参加辽东都指挥佥事张天祥的庆功宴,却在席间从其手下一名醉酒军官口中得知,张天祥为获取军功,竟滥杀无辜、冒名顶替。出于义愤,杨茂和儿子杨钦以匿名文书方式举报张天祥,而收到这份文书的便是王献臣。但献臣未及处理便为东厂太监所陷,按说与此案并无干系。可此案最终以杨氏父子“诬告”做成冤案后,献臣仍受连累,被再贬为广东驿丞,官秩从正七品跌到了未入流。

    这驿丞一干就是两年,每日掌管驿站中仪杖、车马、迎送,伺候往来舟车夫马,操持廪糗庖馔等琐事。

    正德元年,朝廷对获罪旧臣予以重核,王献臣得以平反,起用为浙江永嘉知县。但从天子钦差到荒岭驿卒的巨大反差已使他对仕途心如灰槁,意欲早返姑苏,退隐林泉。

    既欲归隐,献臣便萌生了一个愈演愈烈的心愿:回乡后能有个怡然自得的隐居之所。如何方能如愿?他想到了当时士大夫中颇为流行的方法——祈梦。恰巧永嘉地处浙南,离祈梦胜地福建仙游九鲤湖不算太远,当即将县衙中事务料理妥当,便带了个仆从,微服前往。

    这祈梦之事听来玄幻,其实不过是为了却一种心愿、满足一种情绪。远的不说,即如本朝便有唐伯虎的先例在。

    江南才子唐伯虎满腹经纶却屡试不中,便到九鲤湖祈梦。哪知,他梦见自己挑着担墨锭四处游荡,醒后沮丧之极。道长听他说梦后问道:“客官可谙书画之道?”

    “略知一二。”唐寅答道。

    道长令道童取来笔墨纸砚,在八仙桌上铺展开,说道:“请客官随意书写一番,贫道便可为客官解梦了。”

    伯虎抬头,见屋外巨石嶙峋、松柏葱茏,便取笔刷刷点点画了幅画儿,又在画旁提了首四言绝句:“遶屋先谋二顷田,野怀端为蓄胎仙。九霄晴碧不飞去,一地懒云相对眠。”

    道长一看大惊失色,忙离座深施一礼道:“客官乃旷古奇才,日后必以笔墨书画名扬天下,垂古千秋。——这一担子墨锭恐怕还不够客官用的嘞!”

    后来伯虎果然成为书画大师,他特意在苏州桃花庵旁建了座梦墨亭,以纪念此事。

    既然有此典故,王献臣的祈梦之举也就不足为怪了。

    虽然浙江、福建相邻,但永嘉与仙游亦有千里之隔。献臣一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受了不少旅途劳顿之苦,方才到达九鲤湖。

    九鲤湖位于福建仙游县钟山镇,据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济世,丹成跨鲤升仙,因而得名。此地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之誉。徐霞客游此后,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献臣游湖、赏石、观瀑、探洞,一路游玩着来到祈梦之所——何氏九仙祠。只见观宇靠山面湖,弥陀石、古梅洞分居左右。殿宇红瓦灰墙,观额“显应惠灵”,为南宋孝宗赵昚所赐。宫殿西面有居舍、外有玉皇阁。

    献臣入内,见祠堂中祀奉着何氏九真,其父母位列於后,侧旁有范氏,人称范侯,峨冠朱衣,面色殷黝。据说此君是何家女婿,擢第后官居尚书。求梦者必先焚牒通意,叩请范侯转达来意,才能得到九仙眷顾。

    话休絮烦,当晚献臣依照祈梦程序在九仙祠中歇息一宿,醒来依稀记得做了一梦,梦中一老者引他来到一处荒废寺院,到处断垣残壁、草丘小径、水洼芦荻,周边清静而空旷。献臣觉得这荒败去处离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不免有些失落。但这只是寻个住处,毕竟不如求取功名、卜医问药那般紧要,故也没请道士解梦,便动身返回了。

    正德四年,王献臣辞官回到姑苏。原本士大夫耻于从商,但因知道营造苑囿花费巨大,且已绝意仕途,他放下身价投入商界。转年,暴雨、海啸、飓风连袭长洲,经济萧条,献臣趁机以低价盘下姑苏最繁华的观前街上一家布店,经营松江梭布、绸缎等。由于得法,布店很快成为观前街上数一数二的大店,有资本千余金。

    一日,献臣因事路过城东,忽被一处所在吸引住了。这里是城外娄门与齐门之间一块地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来水充沛,但房舍、庙宇都破败不堪,无人居住。献臣在此四处察看,越看越觉得景况与当年在九仙祠中的梦境如出一辙。他按捺住激动,开始设法了解相关情况。

    原来,此地最早为三国时东吴郁林郡太守陆绩宅第,陆绩清廉有政声,从太守任上期满返乡时未带回任何财礼,只有一块重达两吨的黄色卵形压舱石,置于家宅庭院中,称“郁林石”。唐代诗人陆龟蒙乃陆绩后裔,将此石移至苏州玄妙观。明弘治九年,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视察,听说此石来历大为感动,把它移置苏州府察院场,建亭立碑,并题刻“廉石”二字于上。

    东晋时,此地为南朝高士戴顒居处。戴颙精于音乐、雕塑,并以孝行著称。他因父亲去世悲伤过度,长期抱病。由于隐居桐庐太偏僻,难以养病,便一路寻访到姑苏,在陆绩故居旁建起一座园子,与当时的“辟疆园”齐名。戴颙在此著书、谱曲,颇多建树。

    唐代中期,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住过戴顒故园,此园已分为中园、西园两块,中间有道分界云墙、一座假山,山上有六角亭,名“宜两亭”。白居易与诗人元宗简结邻而居,园中有棵大柳树探出围墙,为两家共享。白居易赋诗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与此前后,在陆绩老宅里居住的便是陆龟蒙,他屡次进士不第,在此过着隐居耕读生活,其诗友皮日休在诗中描写道:

    “一方萧洒地,

    之子独深居。

    绕屋亲栽竹,

    堆床手写书。

    高风翔砌鸟,

    暴雨失池鱼。

    暗识归山计,

    村边买鹿车。”

    时间一晃到了北宋年间,陆宅主人换作山阴丞胡稷言,他见此地有五棵抱腰粗的柳树,听说是陆龟蒙所植,便筑起一座“五柳堂”。到他儿子手上,此居依杜甫“宅舍如荒村”诗意,更名为“如村”。

    元代大德年间佛教重兴,在“如村”旁空地兴建起了大弘寺及东斋。元末,大弘寺及东斋为张士诚女婿潘元绍占居,徐达、常遇春攻破苏州,寺庙也在兵燹中成为废墟。正德二年九月的一天,一场地震在凌晨三点发生,造成重大伤亡,此地所剩房舍也被夷为平地。

    众多名流在此居住过,若能添列其中岂不是可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献臣十分中意,便出资将大弘寺旧址买下。有了地方,更关键的是要请一位造园高手进行设计。献臣思忖多时,忽然想到一个不二人选。欲知此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