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半炷香 » 第十一回 是故人

第十一回 是故人

    “那本枪谱不是你想了好久才默下来的么,怎么今天这么爽快就送出去了。”

    “在我手里也无甚大用,与其做个念想,不如给戴澈,”余年靠在马车另一边,“没有人知道它叫余家枪法也就算了,总比失传了好。”

    “现在怕是有人知道了。”

    “怎么个说法?”

    “戴焉昨天晚上来找我,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都清楚了。”

    “真不愧是戴家主,”余年不气反笑,“他说什么了?”

    “以后有困难,可以去找他帮忙,实际上,以后他有困难,咱们得去帮忙。”

    “待会儿路过什么土地庙得去拜拜,祈祷他别出什么意外,”余年对此事反而没什么太大反应,“戴焉这人算是一半可信,不过我们走的急,他也急了。”

    “最好如此,不然他可就麻烦大了。”余弦的语气带着阴森的笑意。

    余年摩挲着怀里的横云刀,两边路旁的景色飞速倒退,冷冽的寒风刮过,夹杂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凌厉。本来懒懒地靠在一旁地余年蓦地睁开眼,随寒风而来的箭簇与来不及出鞘的横云刀碰出闷响。

    “何方鼠辈?”余弦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拽紧缰绳,两匹马鼻中打出一个响啼,喷出一口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

    “抱歉,刚才有只野兔子,不曾想差点误伤你们。”

    离马车约有几丈远的草丛悉悉索索,钻出来一个肩上背着弓的年轻人,身后跟着个小姑娘,约莫和余弦差不多大,声音很是清亮。

    “对不起!刚才我和小,顾哥哥在猎兔子,差点伤到了你们,还好你们没事。”

    两个人有些狼狈,身上沾了不少尘土与枯叶,但也是精神奕奕,不像是逃难之人,可是那小姑娘一口官话,也不是附近的猎户。

    兄妹二人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看对方诚恳道歉,也无甚追究的心思,“无妨,看来二位的晚餐怕是不翼而飞了。”

    “看来今天晚上要饿肚子了。”小姑娘扁扁嘴,有些难过。

    “惊了二位的兔子,真是不好意思,”余弦从马车上拿过一点干粮递给小姑娘,“算是赔你们的晚餐了。”

    那小姑娘倒是受宠若惊,“是我们差点误伤了你们,这怎么好意思?”

    “多谢,”年轻人自从刚才一直未说话,此刻倒是收下干粮,“冒昧问二位一句,这是哪里。”

    余弦拿起地图研究一番,指着一处密林,“再往前走就快到江宁了。”

    小姑娘瞪大了眼睛,“原来那艘船带着我们跑了这么远。”

    “二位可是出了什么变故?”见那小姑娘可爱,余弦也多问了一句。

    在那小姑娘声情并茂的解释下,余年和余弦也算是明白了二人为何落得如此窘境。那小姑娘本是富贵人家,家里人要举家搬迁到江宁,那年轻人受小姑娘父亲所托,先送她来江宁,结果路上遭了山匪劫道,年轻人拉着她杀出重围,趁乱上了艘船,结果半路那艘船也出了事,被水匪也劫了,年轻人和她又趁乱跳了船,只是附近荒无人烟,在这里转了一整天也没找到个方向。

    “这南方的林子也太密了,硬是走了一天没见到头。”年轻人撩起额前碎发,歉意一笑。

    露出来的清晰面容,剑眉星目,眼神锐利,像只年轻的鹰。余弦却如遭雷击,抓着余年的衣袖,低下头悄声道,“哥,你看那个人的脸。”

    “顾临?!”余年一骨碌坐起来,掩下心中惊异,小声和余弦交谈,“他怎么在这儿?”

    “先不能摘面具,但也不能放着他们不管,”余弦低下头思索几番,“我们此行路过江宁,二位如果不嫌弃,不如一路同行?”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顺理成章,顾临一只手啃着干粮,另一只手拽着缰绳,接替了余弦的工作,小姑娘坐在一边陪他,余年余弦则在马车里安然对坐。

    “长得帅了,比我帅了。”余年欣慰笑笑,有种吾儿长成的错觉,“我也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他。”

    不由得想起早上的玩笑话,余家枪法失传的话,除非这个人也死了,铜钱镖局总镖头余凌洲真正的徒弟——顾临。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看起来混的不是很好。”余弦脸上也出现了些笑意。

    “这小子估计之前一直在北边打仗,都没来过南边,不然不会迷路。”

    车厢里静悄悄的,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故人许久未见,可能也以为他们死了,可是现在又不能相认,不能问,不能说。

    这种被束缚住手脚的感觉真是令人厌烦。

    “他这时候不应该在军中吗,怎么跑江宁去了。”余年换个姿势,手枕着头靠在窗边。

    余弦摇摇头,从那一年的那场大火,就再也未见过顾临,也没听说过什么消息。

    “还是先不要告诉他了,”余弦苦笑,“他那时还在军中,怕也是消息不灵通。”

    除了寒风呼啸而过的声音,四个人沉默无话,还是顾临率先打破了寂静。

    “还未请教二位姓甚名何,我姓顾,单名一个临。”

    “我姓徐,名启时,这是我妹妹,徐启望。”

    那小姑娘许是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放松,靠在顾临肩上昏昏欲睡,余弦来到车前将缰绳接过,示意他把小姑娘抱到车厢里睡,不要着了寒。

    马车是五湖商会的,余年余弦走得匆忙,戴焉就直接从商会里拿了一辆,内里空间三个人绰绰有余,小姑娘在一边榻上睡的很是安稳,这边坐着余年和顾临二人。

    余年本也想闭目养神,好到了晚上守夜,身边的顾临却突然发难,迅如闪电,一只手顶住余年下颌骨,另一只手的匕首压在他颈边,眼神狠厉的盯着他。

    好吧,是他太过信任顾临了,几年未见,这小子倒是下手狠了不少。

    余年眨下眼睛,示意他不会说话。顾临未多言,顶住下颌骨的手一把扯下余年本来遮住下半张脸的面具。

    颈边的匕首和面具同时掉落在地上,余年捡起面具又戴上,将匕首还给顾临。

    “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余年笑着问他。

    “哪个都不是。”顾临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些难以置信和……哭腔。

    余年有些好笑的拍拍他的背,“堂堂七尺男儿,哭什么。”

    此话一出,顾临却忍不住俯下身,脸埋在手里,“对不起……对不起……”

    “没什么的,就算你当时去了,还是一样的结果。”余年安慰他,顾临却好像没有把这话听进去。

    “我对不起师父,对不起余言,也对不起你和余弦。”

    “想来,你也知道前面驾着马车的是谁了吧。”

    “对不起……对不起……”

    余年有些头疼地看着顾临,这家伙好像完全听不进劝,只好坐在一边听他边道歉边抽噎,本来想叫余弦进来,只是她那双和母亲像极了的眼睛,会更刺激这家伙。

    篝火映照着余弦的脸,顾临恍惚一瞬,以为看见了师父余凌洲。

    余弦将面具扣回脸上,“顾临,别来无恙。”

    顾临眼眶忽然又有些酸楚,“别来无恙,弦弦。”

    余年为了快些到徐州,特地挑了较近的路,不过有些荒无人烟,只好风餐露宿。不过还好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烤着余年用陷阱抓来的野兔,顾临有些失神。

    “你们这些年……一直在干什么?”

    “倒也不算是特别糟糕,我们一直在追查当年的事,前两年有个……好心人收了我们当徒弟,我现在略懂一些医术,余年学的是刀法,也算是能自力更生。”

    “有什么进展吗?”

    余弦迅速瞥了一眼余年,“没有,很多事都被隐藏了,这些年也没查出来什么。”

    “别说我们了,你近来如何,那个小姑娘你从哪儿拐来的?”余年会意,将话题转到顾临身上。

    “怎么什么话到你们嘴里都变味了,”顾临的话却让他们大吃一惊,“这是圣上的第二十个妹妹,仪福帝姬。”

    “仪福帝姬,怎么会来江宁?”余年皱眉,觉得此事不简单。

    “金人怕是要有大动作,汴京不太平,圣上瞒着太上皇把仪福帝姬送过来,后面的事,你们已经知道了。”

    不过那小姑娘还没醒,一路的舟车劳顿以及逃亡,好不容易有个安全的地方,一时半会也要恢复精神。

    “你就当没见过我们,对任何人也不要说起,我怕打草惊蛇。”

    顾临点点头,只不过很想说离他们出事已经过去了几年,该跑的蛇早就跑干净了,到底还是把这话咽了下去。

    “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一直都在西北军中。”

    “几年了,升官了没有?”余年调侃他。

    “这倒是没有,不过在早些年,认识了一群朋友,虽然不是多顺风顺水,也还勉强算顺心,哪是这么容易就升官的。”

    顾临烤着火,将滋滋冒油的兔肉递给余弦。

    “话说你是怎么认出我们来的,我以为我们的面具足以掩饰了。”

    “骗过别人还行,咱们几个可是在一起生活了七八年,你的眼睛我还认不出来,还有余年的眼睛,”顾临叹口气,“眼睛的伤怎么搞的。”

    “很久之前的事了。”余年沉默一瞬,还是略过了这个话题。

    顾临见余年不想提起,也放弃了追问,“你们还活着,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