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半炷香 » 第十三回 金羽阁

第十三回 金羽阁

    余年趴在桌前,有些头痛的看着堆成小山高的卷宗。

    “别偷懒,快点起来找,”余弦面前摊着三本卷宗,一目十行,“之前是确定了人在徐州,具体是哪里,还是得靠分阁的卷宗资料。”

    “戴焉这么多年是做什么偷鸡摸狗的生意去了,”余年撇撇嘴,“整个徐州几乎都在他的网络之下,就连客栈老板的生平,祖籍哪里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就是戴家生意成功的秘诀了,”余弦飞速翻着那些卷宗,“情报覆盖,若只是用来做生意可惜了。”

    “要是他来做点别的,戴家怕是不会存在了。”余年爬起来,从最顶上抽出一本卷宗,“太显眼了。”

    “所以现在它是金羽阁,而不是戴家情报网,况且朝廷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只是无暇顾及这里。”余弦拈了拈书页,“若是光凭戴家的积累便能到这里,三五年内险些破灭到如今声名鹊起,我可不信戴焉只到江南第一富商。”

    “金羽阁阁主来无影去无踪,我在寄啸山庄时探过那里,布防倒是滴水不漏。”余年翻话本子似的查阅着那些来路生平。

    “这个人倒有趣,在西宁开绸缎庄,在阳江卖宋马,最后来了徐州卖古董字画,这人不知是真没有经商头脑还是掩人耳目,徐州五省通衢,反而是马匹粮食,金银绸缎更值钱。”

    “这个人,先是在汴京开铺子,经营不善倒闭了,去了临安,在临安又倒闭了又来了徐州,这也太倒霉了……”

    如此大海捞针也不是个办法,徐州人口繁杂,这些卷宗只是一部分,余年看得头疼。这事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不然就请金羽阁的人直接找了。

    现在知道余年余弦还活着的,唯有江衔远和戴焉,还有一位不知底细的金羽阁阁主。

    余弦默认这件事已经被金羽阁束之高阁,只等万金取下。

    “所以,要快些了。”

    “你的眼睛也该歇歇了。”余年叹口气,解下手腕上的红绫,到余弦的身后拢了拢她的头发。这红绫专门浸了药,平日里对余弦的眼睛好,他们两个手上都有,方便带着才做成了这个样子。

    “别把你口水沾上。”余弦道。

    “切。”余年早轻车熟路,给她挽好了头发,窗外天色昏暗,看了一天的东西,没发觉已经到了傍晚,烛火发出一声脆响。

    是灯花的声音。余弦心想。

    夜市逐渐热闹起来,余年靠在窗口,人群影绰,亦有市井百态。有孩童嬉笑,河灯落水,小贩叫卖,母亲温柔地唤孩子归家。

    他们的家在哪儿呢,他甚至不敢称自己为汴梁人,他的家不在五十里沙,不在临安,也不在汴京。

    “哥。”

    哦,他的家就在这儿啊。

    借着烛火埋头翻看卷宗,余弦在一旁小憩。街道上的声音渐渐安静,灯会平息,人群散尽,有打更人不时路过,平静地……有些异常了。

    叩门声响起,余年按下袖中短剑,开门一看,只是客栈小二例问几句,草草打发了事。阖门一瞬,余年忽而警觉,回头看去,余弦手中剑正指向坐在窗沿上的人,而那人正笑着将折扇抵在剑尖,道一句,“冒犯,谢了。”

    余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开门,官府!”

    那窗边之人早已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余年皱眉开了门,官差明晃晃的刀亮着,“有人看见贼人进了客栈,给我搜!”

    怪的不得街上如此安静。

    “等等。”余年一人挡在门前,“官府办案,可有凭据?”

    “官府办案,要你什么凭据?”

    余年掏出一摞银票。

    “自然没有,叨扰公子。”

    反正是戴焉的钱,余年不心疼,重新关上门,那人已经坐在余弦旁边了。余年领会原来那句多谢是谢现在,指尖轻捻,“三百两。”

    那人哑然失笑,“阁下还真是取之于用之。”说完一礼,“金羽阁,诡羽。”

    余年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金羽阁的人,怎么还落得如此境地。”

    “横云刀,怎么落得如此境地。”诡羽指着如山的卷宗反问道。

    “金羽阁果然名不虚传。”横云刀只是他们几个之间叫的诨名,竟也让金羽阁知晓了,还是防不胜防。

    余弦没将红绫解下,诡羽以为面前的姑娘是真看不见,在她面前晃了晃折扇,“我半月前看姑娘的眼睛……”

    被余年用短剑挡了回去,诡羽才收起折扇,道,“抱歉抱歉,职业习惯。”

    还以为诡羽来能有什么妙计,结果是三个人一同翻看卷宗。

    当年那夜大火有二,一是镖局,二是李记,是个兼具打铁的兵器铺子。若说和当年旧事没什么关系,他可不信。更不用说大火后失踪的店家,唯一的线索只有店主祖籍的徐州二字,看着金羽阁在旁批注的存疑,余年叹口气。

    诡羽是不请自来,没想到还要做这苦差事,又是见夜深风寒,打了个呵欠,道,“我说二位,你们这是要翻到猴年马月去啊。”

    余年瞥他一眼,“你有办法?”

    “若我说有办法呢?”诡羽摊开卷宗,在那李氏铺上画了个圈,“徐州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问起有几家铁匠铺,武卫都虞候怕是比你我知道的更清楚。”

    是指赵立。

    这家伙昨晚就跟着他们了,怪不得昨晚有什么视线一直盯着他们,混迹在人群中看不出来,还以为是徐州城鱼龙混杂,跟着王佾和赵立的人也不少。

    余弦指尖轻叩桌面,“那姓李的回徐州就一定开了家铁匠铺?”

    “乱世啊,”诡羽折扇点卷面,“好不容易有门吃饭的手艺已经不易。”

    余年手上已经拿了商部的卷宗,被诡羽拦下,“徐州城大大小小商铺,你就算翻到天亮也翻不完。”

    “你就不怕走漏了风声?”

    “二位不是五十里沙的吗,杀人灭口可最擅长了。”诡羽随意的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他一死,城中必乱,到时候要出去可没那么容易。”余年摇头,“我们若是只怕这个,不如先杀了你。”

    “开个玩笑,唉,怎么都这么暴力呢,”诡羽叹口气,他可不信五十里沙的人会被这点小事缚住手脚,“你猜金羽阁最擅长的是什么。”

    他早该猜到诡羽的办法。余弦坐在金羽阁屏风之后,看妆娘笑意盈盈地招待眼前的贵客,初云。陪着她的果然是赵立。

    “去年被贬的成都知州的千金。”诡羽挑了下眉眼。

    早有店掌柜迎上来,殷勤道,“东家怎么今日过来了。”

    “不必麻烦,我就是来看看。”

    店掌柜如蒙大赦,却又听到一句,“来看看你就是这么糊弄我的。”

    “这哪儿敢啊,东家您慧眼如炬,我们也不敢干这种事啊。”

    诡羽捻了捻成衣架子上的扣子,“这种货色的东西你也敢挂出来。”

    掌柜的擦了把头上的汗,“东家有所不知啊,银扣的来路有三分之二被扣了融了,这没办法才找了铁匠现打,质量也还过得去,就没当回事告诉您。”

    “过得去?”诡羽随手用扇子划了一颗下来扔到掌柜面前,“你找的哪家偷工减料的铺子?”

    “就……城东钱家的铺子。”

    “以后别合作了。”诡羽皱眉,“还有什么路子?”

    “我再去找,就是要一家家过关有些耗时间,这些衣服可能要耽搁个三五天。”

    “你是没考虑过这些事情,还是因为钱家是你母舅家。”诡羽折扇敲在台面上,“一天。”

    “诶哟东家,我这也没想过他们还能缺斤少两不是,就一天,您让我上哪儿现找个好铁匠去啊。“

    “徐州城二十六家铁匠铺,还剩二十五家,一家家探去也要个三天。”本来因为初云看衣服而百无聊赖的赵立出了声。

    “见笑,”诡羽点点头,“不过这批冬衣再耽搁几天就积压了,过时了的款式再卖可就不容易了。”

    “诶哟赵大人,您就看在初云小姐的面子上帮个忙,告诉小的哪儿有您觉得上乘的铺子,以后有新款式了一定先给初云小姐送过去。”那掌柜的遇见了救星,忙取了笔墨来。

    赵立看向初云,见人笑着看他,才道,“自己做错了事,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个份上。”

    在纸上写了剩下二十多家铺子的名字,那掌柜的忙道,“多谢赵大人,也谢初云小姐。”

    屏风后的余年默默写了个字给余弦看。

    初云只略看看金羽阁开市时新的衣服,挑了一件定了尺寸便走了。那掌柜的收起了陪笑的神色,恭谨将东西抄录了一份递给诡羽。

    余年道,“不愧金羽阁,好计谋。”

    “谬赞,金羽阁以此为生,若是连这点东西都打探不到,不如关门走人。”收起长长一卷名录,诡羽道,“金羽阁每年开市都是人满街庭,今年倒是门可罗雀,是要有乱子了。”

    余年刚想说达官贵人的消息路子比金羽阁还广否,被诡羽微暗的眼神止住,看见赵立推门而来,订了那件鹅黄色罗裙道,“照着先前的尺寸做。”

    又道,“徐兄也在此?”

    余年面不改色道,“陪家妹来。”

    诡羽煞有其事道,“先前公子说的各式一件已经记录好了,十日后可来取。”

    “……真有钱。”

    看掌柜的招待完赵立,余年随手扔过来的银扣被诡羽的扇子挡下,“估计赵立以为我们俩是哪里来的富家子弟了。”

    “掩人耳目,这还不好?”

    “你出这衣裳的钱?”

    “便当作金羽阁请二位了。”

    诡羽重新吩咐掌柜几句,门市又开,偶有三两人来挑选,身后跟着的人只多不少。

    金羽阁暗室之中,一人坐,一人站,一人侧倚。

    “二十六家铁匠铺,五家姓李。”诡羽指给二人看,“这五家铁匠铺又有三家是徐州老字号,便只剩两家。”

    如此一来范围大大缩小,也不用细看,他们三人便在卷宗里翻找那两个人,东方既白,天将破晓。

    诡羽边打呵欠边从卷宗中翻出来一卷,看着仍精神奕奕的二人道,“早知道直接问哪里有李家的店铺,跟着你们做事迟早过劳早亡。”

    “找到了。”余年指着卷宗上李长锋三个字道,“宣和二年末,自汴京来徐州。”

    二人齐齐望向余年,诡羽打着呵欠坐过去。

    余弦扯过去皱眉,“年纪对不上,他今年才二十三。”

    诡羽把卷宗抢回去摊开来,“有一祖父,死于山匪。”

    “看来你们的徐州旧人,早化为黄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