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反贼父亲,从淮南第三叛开始 » 第十八章:兵进南阳郡,迫使王昶回援

第十八章:兵进南阳郡,迫使王昶回援

    闻言。

    全端和诸葛启都皱眉不言语了。

    因为这个确实没法解决。

    除非是绕路。

    要不往南,要不继续往北。

    但这两个选择,都很远,绕过去最快也得十多天。

    而且还不一定能过去,说不定也有敌军把守。

    而翻山就更不可能了,没碰上敌军尚且难过,更别说万一碰上了。

    很难抉择,但按兵不动肯定是不行的。

    诸葛启率先打破沉默,说道:“我等已经行军至此,如若因为有困难就停滞不前,又如何能打败打下南阳郡,打赢司马昭呢?”

    “对,诸葛公子说的是。”文鸯当即起身,握紧拳头,战意勃发道:

    “不过是些敌军,先前我们处于劣势尚能打退敌军,被这么点困难吓到,能成大事和?大不了一死,有何可惧?”

    全端自然不倾向于这么蛮干。

    但他也确实没别的办法。

    只能同意。

    就这样,休整一夜。

    第二天。

    天一亮,三人就带兵继续往西行军,下午时,来到山下。

    此地距离昆阳不远,但还不见敌军踪迹。

    继续顺着通道前行,就已经进入两山中间了。

    依旧不见敌军。

    这让三人大为疑惑。

    就在这时,提前派出去的斥候急匆匆回来,说道:“全将军,出了山路,就有敌军营寨。”

    闻言,原本没看到敌军很高兴的全端顿时就泄了气:“还以为敌军没设防,合着是堵着口啊。”

    “情况不太妙。”文鸯沉声道:“敌军驻军的这个位置,摆明了就是故意放我们进来的,一旦打起来,东面的昆阳可以第一时间派兵堵住我们后方,到了那时候…”

    全端顿时瞪大了眼睛:“进退两难?被前后夹击?”

    诸葛启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这绝对是王昶的安排,王昶应该是在得知李远穿插进了腹地的消息后,紧急把人调度到了山西侧的隘口去守。

    这一策略,直接让诸葛启几人掉进了陷阱里,估计王昶本人都没想到,居然还真有人跑到了南阳郡来。

    王昶这么调度,无非就是怕李远杀过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故而撤退到山西测驻扎。

    …

    言归正传。

    诸葛启看透没说,是因为他在思考应对的策略。

    思来想去…好吧,什么办法都没想到。

    只能硬着头皮上。

    文鸯提议:“此战需要趁敌不备,突然杀出,全将军,我请战带兵先攻。”

    诸葛启点头,没意见。

    全端略显迟疑:“行吗?”

    “不然,全将军您上?”

    “我…呵呵,我可不行。”全端立马摇头:“还是文将军你先攻吧。”

    就这样,双方把所有带甲、骑兵交给了文鸯。

    总计…五千人,其中甲士为多数。

    文鸯没有犹豫,当即就带人往前杀了去。

    敌军还未发觉他们的到来,文鸯突然杀出,还真杀了个魏军措手不及。

    等到魏军看到文鸯时,文鸯已经杀到了营寨跟前,突然袭击,让他们还没来得及防守,就先被文鸯一人一骑冲进了营寨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魏军这边是寨门大开,这倒是给文鸯创造了不用攻营的绝佳机会。

    直接就杀进了营寨中。

    文鸯的猛不是盖的,魏军瞬间就挡不住了。

    文鸯隐隐约约听到魏军之中有人大喊:“什么情况,不是说昆阳方面要来送粮食的吗?”

    听到这话,文鸯忽然明白为何营寨大开,合着是昆阳方面要来人啊…

    文鸯顿时大惊失色,立马叫来一人,让他回去把这个情况告诉诸葛启和全端。

    文鸯现在最怕的就是后军出问题。

    派人回去后,文鸯就再度大开杀戒。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攻下敌营,找到一个容身之所,这样就算是昆阳派兵来了,也能与之对峙、周旋一二。

    那边的诸葛诞和全端得知昆阳会运送粮食过来的消息后,立马分兵。

    全端停下不再前进,负责断后阻击。

    诸葛启则是赶去支援文鸯,共同攻营,争取迅速拿下。

    打到天黑,在文鸯的带领下,总算是打下了营寨中。

    魏军也被杀了七七八八,从营东打到了营西。

    眼下,反抗的人已经被杀死了,还剩不足百人畏惧死亡,选择了投降。

    诸葛启拍了拍文鸯说道:“不足百人,留下吧,我们不熟悉南阳郡情况,他们或许还能派上用场。”

    文鸯想了想,确实需要几个带路的人。

    便留下了他们。

    诸葛启命人看住他们,而后派人去通知全端,让全端退到营寨中来。

    等到全端回来时,已经是深夜了。

    全端身上全是血。

    还带着不少粮食。

    这让诸葛启和文鸯很意外。

    询问过后得知原来全端已经和昆阳来的运粮队碰上了。

    诸葛启和文鸯大喜过望,本来还在为粮草一事发愁,现在不愁了。

    有人给送。

    部署好防守工作后,三人便进营帐商量起了下一步的行动。

    ···

    三人已经询问过那几个降兵南阳郡内的情况了。

    宛城和新野二城的守备力量最强,其余兵力都被王昶带去了江陵。

    这个情况,对诸葛启等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出了营寨,最先遇到的就是堵阳县,这个地方兵力很少,因为这个营寨的兵就是堵阳境内的全部兵力了。

    这个不足为虑,继续往西就是宛城。

    可惜这个地方就不好打了。

    宛城在淯水西岸,加上宛城有兵力,而且还不少,想要渡河拿下宛城···

    只能说是难。

    三人商量半天,也没结果。

    诸葛启见全端半天也给不出一个计策,反而还唉声叹气,实在是影响军心。

    索性就不再和他商谈了。

    而是自己摩挲着下巴精心思虑了起来。

    一时间,营帐内安静了下来,无人再言。

    许久过后,诸葛启起身开口:“在此地耗着,早晚要被包围,既然淯水难过,那就不过了。”

    文鸯问:“那怎么打?”

    “我等来此,本就是为了迫使王昶回援,没必要强攻宛城,损兵折将不说还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诸葛启既然这么说,那他肯定是已经想出对策了。

    侃侃而谈:“既然目的就是为了牵制,那就要以最少的代价牵制最大的敌军,顺淯水南下,攻棘阳,逼新野但不攻。

    “如此,进可虎视襄阳郡,退可往东绕路南入吴境,东有山隔,豫州军想来也绝非朝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