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二十六章 太平军的北伐

第二十六章 太平军的北伐

    洪秀全确实贪图富贵,迅速腐化,但太平天国整体上还行。

    太平军进城后,按旧例在天京设立了女馆,男女分开居住,所有女性都必须参加劳动,刺绣、缝纫、运粮、挖渠、伐木等等。

    从广西过来的客家老姐妹,常常催促江苏的新姐妹快点干活,裹小脚的江苏女性难以忍受大量劳动时,老姐妹甚至会鞭打他们。

    太平天国这种变态的男女分居制度,一直到两年后才彻底结束,倒不是因为领导层改主意了,而是粮食不够吃了,只能释放女性回家。

    太平天国对儒家十分憎恨,到处烧学宫、毁孔庙,但太平军进南京后,迫切需要读书人来帮助自己起草报告,对他们十分尊重。

    他们着民众常服,免除他们的兵役,叫他们“先生”,跟军官同席同食,像对待贵客或老师一样对待读书人。

    他们每日三餐,通常是八个人一桌,二荤二素四个菜,吃饭前要全体肃立,主管带头祷告,感谢天父恩福之类,这应该是洪秀全在广州罗孝全那学来的。

    洪秀全到每座城市,都特别喜欢过一过开科考试的瘾,对冲当年屡试不中的挫折感,那总得给读书人一点面子吧,要不谁来考?

    其中魏源很受太平天国尊重,石达开还写信要,不是白要拿粮食换。

    魏源是当时极难得的开明派,是“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石达开和左宗棠十分看重他。

    太平天国没有立刻答应,他们和石达开又来回讨价还价,最后才把魏源通过水路送去了广东。

    为了避免士兵和百姓冲突,太平军住在天京城内,百姓则住在近郊,城区就是一个军营,没有任何店铺,他们平时买东西,都得到城外的商业街上去。

    太平天国高层制订的策略,是韦昌辉为中央军总指挥,守卫天京及周边。

    西征军,由胡以晃为总指挥,向西占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再攻入四川。

    北伐军由萧朝贵带着,李开芳和林凤祥,向北一路占领北京,之后拿下陕西、甘肃、山西,再折向四川。

    最后北伐军和西征军,在四川胜利会师,拿下整个大清。

    这个战略听起来相当扯淡,也不知道洪秀全和杨秀清哪里来的勇气,是找梁静茹要来的吗?

    太平军将扫荡大清,想象得过于儿戏。历史上,从没出现这种孤军深入、缺少后援,还能打遍无敌手的情况。

    大清地形太复杂、气候相差太大,士兵常常水土不服,很难一口气打得底。就算这一路摧枯拉朽,攻城容易,又怎么控制打下来的区域呢?

    北伐军,一句淡淡的“占领北京后转陕西”,好像打北京唾手可得一样。

    那可是一个帝国的首都,集大清资源保卫的地方,光驻防的常备军就有20万,就凭北伐军这区区两万两千人,一路杀过去然后爆种拿下?

    这份战略实在是荒唐极了,不像西征军那样,打不到四川,也可以扩充领土、兵马、财源是正常的战略,北伐军这种打法,纯粹送死。

    面对江南江北大营围堵,制定出击策略时,太平军又开始瞎扯淡。

    在北伐这件事情上,洪秀全意图夺回军政大权,想通过拉拢萧朝贵,削弱杨秀清,因此支持北伐。

    萧朝贵要北伐没啥想法,就希望以全军之力北上,一举击溃清廷。

    萧朝贵是为整个天国着想,但洪秀全和杨秀清却在这件事情上,为自己的权利考虑。

    因为太平军诸王都主张北伐,杨秀清只能接受,但他让萧朝贵带着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以及西王的士兵出战,自己则留在天京。

    这样北伐的军队实力不弱,如果战损,萧朝贵的实力受损,在他可承受范围之内,如果真攻破北京,那就当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北伐的队伍,这种危险的事,还是萧朝贵带兵出征。

    北伐风险高、难度大,萧朝贵作为第一猛将出征,这是十分合情理的。

    萧朝贵带着大军,也没考虑太多。让林凤祥和李开芳为先锋,从一开始,他就没多想。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内部矛盾,从紫荆山延续到南京城,已经难以调和。不过他们要你死我活,还需要一点时间。

    一个缺少核心领导的团队,有力气也没办法往一处使,真的很难搞啊。

    华夏三年5月8日,在做了一段时间准备后,萧朝贵命令李开芳、林凤祥、吉文元率部由扬州启程,乘船千艘,西上长江,开始了太平军的北伐。

    李开芳和林凤祥出发的那天,千艘战旗排列整齐,旌旗在风中招展,圣兵们士气昂扬。

    萧朝贵以为这一去,就要扫荡北京、平定华北,直捣清廷黄龙,却不知道从一开始,这就是条不归路,几万老兵,个个死期将近。

    太平军的北伐并不是一上来就被干倒,而是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太平军北伐的先锋是李开芳、林凤祥,萧朝贵带着朱锡琨和吉文元在后面,他也累了边走边休息。

    因为洪秀全叮嘱北伐军“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萧朝贵把军队集合后,太平军打得飞快,跟头疯牛冲进羊群一样。

    北伐军在安徽、河南随意冲撞,一个月内连克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德府(商丘),并在德府缴获两万多斤火药。

    出发时两万多人,这一路不断有捻军、游民、团勇跟着加入,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居然扩大到十万人。

    北伐军来到德府刘家口准备渡黄河时,清廷已提前知道其意图,将沿途船只烧毁。

    萧朝贵现在感到没有知识分子,确实挺麻烦,不知道怎么过河。他带着北伐军只能沿河西走,19日打到开封城外,打不动。

    萧朝贵野战无敌,不过清军都在城里待着,不和他野战,这就麻烦了。萧朝贵只能在河南乱窜了,到处乱跑,遇到一个本地农民,终于在7月4日从巩县渡过黄河。

    过河后,萧朝贵照样英雄本色不改,北伐军还是势如破竹,拿下河南温县。

    华夏三年七月七日,进攻怀庆府(沁阳),怀庆知府余炳焘也是大清忠臣,死战不退。太平军三次破城,都没能胜利。

    这时清军支援赶到,很不好打,太平军围城,僵持了两个月就是打不下。

    9月1日北伐军主动后撤,然后突然西进,进入山西,在山西省乒乒乓乓一顿乱打,又经黎城返回河南。

    萧朝贵在临铭关击败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一万多人后,一路向北,10月13日距保定也只有30公里。

    而从保定再到北京,今天开车也就160公里,5个月时间打出这种成绩,太平军的战斗力真的没话说。

    太平军从广西桂平起家,现在居然从南打到北,离京城也就两百公里地。

    京师一片震动,咸丰大怒,将讷尔经额革职,急命胜保为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前来围剿北伐军。

    胜保就不提了,后期被陈玉成追着打,跟爸爸打儿子似的,都被打出精神抑郁了。

    但僧格林沁是有真家伙的,据说僧格林沁治军有两个特点:一是军旅所至,首先下令安民。

    他吃饭时接到报告,说哪里发生了扰民事件,立刻停止用餐,翻身上马,怀揣馒头数个而往。

    二是军旅途中,他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不眠他不入帐,士卒不饭他不用膳。

    有一次军粮断绝,只剩胡萝卜数石,部下以此充饥,难以下咽,僧格林沁就坐在军帐前连吃数根,意犹未尽,众将士见了,不敢再有怨言。

    据传,他每次出战,都要先树立一面大红纛,招降起义军中的难民,加以厚待,每每“全活甚众”。

    他是蒙古人,小时候靠给土豪放羊生存,因被某个做郡王的族伯认作养子,继承了郡王爵位。

    因这位郡王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也就从放羊娃成了皇亲国戚,进入满清核心圈层。

    因为出身贫寒,他没有八旗子弟的纨绔之气,朴实努力、豪爽悍猛。

    道光很喜欢他,许了一位格格给他,又让他去军队锻炼,僧格林沁训练十分刻苦,也带出了一支真正能打仗的军队。

    这哥们是真拼,五十多岁时追击捻军,能十几天不离马鞍,累得双手连马缰都拿不住,用布带拴住肩膀才能骑马。

    主将这么拼,下面的小弟哪里敢偷懒,因此他手下的军队,是真的不怕死,是真的能打。

    其实在遇到太平天国的北伐军前,僧格林沁也就在密云剿剿匪什么的(那年头匪是真的多),没有什么过硬的战绩,而这时他都39岁了,看起来也没多少时间刷出战绩来。

    有的时候还真是那么回事,是你的早晚都会来!赶巧不巧,北伐军冲过来了。

    僧格林沁兴奋得哇哇大叫,抽出双刀,领着4500名蒙古马步军,就朝着李开芳、林凤祥冲了过去。

    北伐军终于遇上了他们的宿命对手,僧格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