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清,开局石达开就扯旗造反 » 第二十九章 徐寿造船

第二十九章 徐寿造船

    华夏四年,复兴港的工业革命进入第三年,科技发展很快,其中科技带头人是徐寿。

    石达开设华科院,赐伯爵,目前院士有四名,徐寿是第一名获得者。

    嘉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社岗里。徐氏世居无锡,“力田读书”,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

    徐寿的祖父审发,务农的同时兼作商贩,家境日渐富裕。徐寿的父亲文标,大概是徐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但年仅26岁就去世了。

    母亲宋氏含辛茹苦,将他和两个妹妹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徐寿早年也习举子业,“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八股诗文无法解决生计问题,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面务农,一面经商,往上海贩运粮食。

    难能可贵的是,徐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生活的磨难,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使他痛感八股文毫无用处。

    鸦片战争前夜,清皇朝已经走向衰亡,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青年徐寿立下了“不二色,不妄语,接人以诚”和“毋谈无稽之言,毋谈不经之语,毋谈星命风水,毋谈巫觋谶纬”的座右铭。

    他抱定了经世致用的宗旨,开始在经籍中研究有用之学。他研读《诗经》和《禹贡》等经书时,将书中记载的山川、物产等列之为表。

    研读《春秋》《汉书》《水经注》等历史、地理著作,则注意古今地理的沿革变迁。凡是有用之学,他无不喜好。

    徐寿的家乡无锡,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手工业之乡。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

    这种风气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

    他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徐寿在科技方面的兴趣极为广泛,举凡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

    他不仅潜心研究科技典籍,对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也认真加以研究。

    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的原理又借工艺制造体现出来,所以他总是“究察物理,推考格致”。

    徐寿的青年时代,尚无进行科学教育的学校,也无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

    他说“格致之理纤且微,非借制器不克显其用”。徐寿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是自学,坚持自学需要坚韧不拔,徐寿有这种毅力。

    在自学中,他的同乡华蘅芳(近代著名的科学家,擅长数学,比徐寿年幼15岁)是他的学友,他们常在一起,共同研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在学习方法上,徐寿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华夏三年,徐寿、华蘅芳在复兴港科技学校。

    他们专门到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结识了颇有名气的李善兰。李善兰从事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的翻译。

    他们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给李善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家后,徐寿根据书本上的提示,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实验。

    为了攻读光学,买不到三棱玻璃,他就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来观察光的七彩色谱,结合实验攻读物理,他较快地掌握了近代的许多物理知识。

    有一次,他给华蘅芳的弟弟华世芳作物理实验演示。先叠一个小纸人,然后用摩擦过的圆玻璃棒指挥纸人舞动。

    华夏四年,徐寿读到《博物新编》的中译本,这本书的第一集介绍了诸如氧气、氮气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近代化学知识,还介绍了一些化学实验。

    这些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依照物理的方法,购买了一些实验器具和药品、根据书中记载,边实验边读书,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技巧。

    徐寿甚至独自设计了一些实验,表现出他的创造能力。坚持不懈地自学,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使他掌握了近代科学知识。

    工业革命开始,复兴港兴起一阵科技的热潮。购买洋枪洋炮、兵船战舰,还学习西方的办法兴建工厂、开发矿山、修筑铁路、办学堂。

    但是,太平军的大老粗多,大都不懂这些洋学问。石达开知道,除了聘请洋人技术工人,还必须培养中国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博学多才的徐寿引起了太平军的重视,冯云山,左宗棠都很赏识他。

    华夏三年,石达开在复兴港开设了研制兵器为内容的军械所,以研精器数、博学多通的荐语,征聘了徐寿和他的儿子徐建寅,以及包括华蘅芳在内的其他一些学者。

    华夏四年3月,徐寿和华蘅芳进入了石达开创办的复兴港军械所。在中国的内河都是外国轮船,徐寿十分愤慨。

    他在复兴港努力研究,决心为华夏军制造蒸汽机。开始的时候,他只有图纸,和一些书本资料。

    后石达开同意,他又到停泊在广州特区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上,观察一天,经过反复研究,精心设计,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华夏四年年7月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石达开立刻赐他伯爵,还宣布,这是华夏军近代工业的开端。蒸汽机试制成功后,他又着手试制蒸汽船。

    华夏四年,徐寿、华蘅芳以及徐寿的第二个儿子徐建寅,一起在复兴港军械所,开始试制蒸汽动力舰船的工作。

    当时,广东水师使用的,都是帆桨动力的战船,不仅航速慢,而且颇受风向、风力、潮流的影响,远比西方大量拥有的蒸汽动力舰船落后。

    石达开看到了这种巨大差距,呼吁华夏军不能光买,还要自造蒸汽舰船,才能在未来与西方洋鬼子抗衡。

    他特意拨出转款,用于复兴港研发的需要,他采纳制造蒸汽舰船的建议,并指派徐、华等筹办。

    徐寿不负众望,一年时间搞出来了蒸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