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越之大周梦华 » 第四章 小朝会

第四章 小朝会

    大周皇宫的御书房里,身为九五之尊的景泰帝高坐龙椅,他身边伺候的是总管太监梅正文。御书房内,内阁首辅、内阁次辅、大将军兼天翼卫都指挥使、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等当朝最有权势的一批人分列两旁,一侧的桌案后面还站着几个太监。

    “赵爱卿,户部关于朝廷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折子朕看了,就由爱卿给大家说说吧。”龙椅上的景泰帝不急不缓地开口,眼睛俯视着殿内诸公,脸上充满了掌权者自带的威严。

    “臣遵旨。各位大人,日前,户部召集人手经过数日核算,目前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已经有了结果。幸有陛下圣明神武,诸位大人勤劳王事,今年上半年,朝廷财政收入共计800万两,支出600万两,弥补去年亏空150万两,结余50万两。下半年预计能收到1750万两,加上上半年结余,共计有1800万两。下半年的支出项目也较多,除了常规的开支预计600万两外,兵部应发的欠饷300万两,南蒲江湘州境内的河堤修缮预计需200万两,匠作府司为各地驻军更新军械需200万两,宫里的几处殿宇修缮需100万两,陛下的万年吉壤今年的工程费用是100万两,陛下圣寿需200万两,共计需1700万两。”协办大学士、少保、内阁次辅兼户部尚书赵正明如数家珍地朗声说,作为户部主管,他对朝廷每一笔大的收支都了如指掌。

    不过赵正明真是老奸巨猾,下半年的开支预算讲了那么多,每一笔都很清楚,上半年的支出明细却有意略过去了。

    “陛下,臣要弹劾匠作府司司正齐泰。匠作府司日前报到工部的明细,我们详细核算了一下,根本无需200万两,工部依例驳回,他们尽然直接呈报了户部,这与制度不合,如此下去朝廷法度何在,请陛下明察。”听完户部的上半年收支情况,太子太师、工部尚书江怀德第一个开口发难,表面上是在弹劾匠作府司司正齐泰,实际是在暗指户部尽然将未经工部审核的预算直接纳入下半年的预算科目,人家齐泰根本就不在场,这时候弹劾他不是搞笑吗?

    “江尚书,匠作府司的预算我们看过,本次为各地驻军更新军械,需要玄天观的道士们参与刻印阵法,还需要购买精铁,200万两的预算并不算多,也就勉强维持罢了。兵部最清楚,如不采用精铁,不刻印阵法,和普通军械毫无区别。”赵证明也不躲闪,直接回应了工部尚书江怀德的责难。但他的回答真是高明,不但把玄天观这个不涉朝政,却没有人敢惹的势力拉下水,还把兵部也拉了进来。

    景泰帝名叫赢元安,他善用制衡之术,虽近几年沉迷于修道,较少过问朝政,却牢牢掌控着朝局。如今的大周,朝中几大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制衡,他却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其中最大的两大势力,一是二皇子一党,二是三皇子一党,至于太子,已在5年前离奇薨逝了,据说死相极为惨烈。

    二皇子赢泓玄,获封雍亲王,其麾下势力领衔的是当朝首辅顾开颜,他还有少师、大学士等职衔,儿女正是当朝皇后,二皇子的生母。此外还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安军,太子少师、工部尚书江怀德,左都御史孙鹏等人。可谓是朝廷第一大势力。

    三皇子赢泓礼,获封庆亲王,其麾下势力领衔的是协办大学士、少保、当朝次辅、户部尚书赵正明,女儿是赵贵妃,正是三皇子的生母。此外还有太子太傅、刑部尚书鲁侍道,右都御史洪仁礼等人。是目前朝中能与二皇子一党掰掰手腕的第二大势力。

    在大周,首辅是正一品,六部尚书按制度应该是正二品,但是为了确保六部政令的畅通,让同是正二品的各州巡抚不敢掣肘各部,因此六部尚书基本都有“三少”或者“太子三少”的职衔,这样就成了从一品。所谓三少,就是少师、少保、少傅,所谓太子三少,就是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这可能与中国历史上的情况多少有些出入。唯一例外的是礼部尚书,没有类似的职衔,因此只是正二品,不过礼部的事务也没有多少需要各州巡抚配合落实的。大将军也是从一品,是最高的武将官衔。

    兵部、工部是以当朝首辅顾开颜马首是瞻的,户部是次辅赵正明的地盘。这个不起眼的匠作府司,司正是正三品,负责各类军械、御用器物等的制作,开支极大,是个油水很足的衙门,目前保持中立,两大阵营一直想拉拢。因此刚才赵正明的说法,直接把各方势力绑在了一起。

    听了赵正明的解释,在场诸公便不好不再继续纠结匠作府司的预算。

    “军械的好坏事关军队的战力,不可大意,既然户部核算过,该是无误的,责令匠作府司到工部补齐手续也就是了。不过,此事毕竟不合规矩,日后工部可要好好把关。”这时,首辅顾开颜向景泰帝鞠躬,然后开口说。这话表面上是在指责工部,实际确实在指责户部和匠作府司,同时也为此事下了定论,不愧是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首辅。

    景泰帝并没开口,众人知道这是同意了首辅顾开颜的说法,这点默契,君臣之间还是有的。

    “有为啊,户部近日来确实辛苦,不过下半年的支出是否留一定的余地为妥,衡州一带的匪患日益猖獗,何况蜀州或有旱灾,云州的形势也不容乐观,都不得不提早做些准备啊。”顾首辅语气平和地说。“有为”是赵正明的字。一般朋友之间称字不称名,上级对下级也可直呼其字,但下级不可对上级直呼其字,这是文人们约定俗成的规矩。

    “首辅大人,今年下班年计划外的支出预算确实较多,本官以为,100百万的结余足可作为应急之用。”赵正明回道。

    “次辅大人,一旦云州战事开启,别说100万,就算再来十个100万也不一定够。”兵部尚书王安军不客气地说。

    看见殿内气氛愈发紧张,总管太监梅正文本想出言提醒,这是他参加朝会的本职工作,就是替陛下控场。但是他令人不察地瞄了一眼景泰帝,见对方脸色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户部的家,不过是开源节流两项,下半年的收入基本是可以预计的,若真有需要紧急用钱的时候,我们也只有从其他地方调剂。”赵正明多少有些气恼,心想替朝廷当家本就不容易,哪能面面俱到。在其位谋其政,同时也要承其重,这也恰恰是户部尚书必须面临的挑战,这样的坎儿一年两次,年中一次,年底一次,根本躲不过去的。

    “调剂,怎么调剂?是殿宇不修缮,还是停了陛下的万年吉壤啊?”刑部尚书鲁侍道一开口便有些后悔。三皇子一党知道二皇子一党今天要对户部的半年收支情况发难,便想出了这一转移矛盾的损招,但是这无异于刀口舔血,是有一定风险的。他心想这该死的赵正明,挡刀的事情让自己来做,下半年这些大额的预算支出与刑部何干,非要他一个刑部尚书来出头。不过他也权衡过,无非是被抨击一顿,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果不其然,很快,枪口开始对向了他自己。

    “陛下,鲁尚书是奸臣,臣左都御史孙鹏参鲁尚书目无君父、目无朝廷,请陛下治其不忠不孝之罪。”左都御史孙鹏见对方送上门来,不打一棒子都不好意思,于是赶紧开口。

    景泰帝听后微微皱眉,但并未开口,一旁的大太监见状,直起原本略为弯曲的身板,然后开口说:

    “肃静,诸位大人,议事就是议事,在这御书房内吵嚷,成何体统?”

    “臣等知罪。”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均赶紧躬身请罪,殿内的其他大臣也躬了躬身,他们从大太监的话里听出了陛下的态度,也就各自掩旗息鼓了。

    很明显,二皇子一党今天是想对三皇子一党发难,但是三皇子一党也不傻,把自己与陛下绑在一起,二皇子一党也就无计可施。

    “诸位爱卿为国操劳,都是为了朝廷,朕自然知道,如没有异议,此事就这样过了。”景泰帝之所以在此事上偏态三皇子一党,偏态户部,因为下半年的预算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专门给陛下准备的,这明眼人都知道。但是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去年150万两的亏空,其中一大部分也是替陛下买单的。

    听景泰帝都表态了,二皇子一党虽有不甘,但也只好作罢,三皇子一党心里却是美滋滋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罢了,批红吧。”景泰帝如此说。随即,殿内一旁的桌案上,秉笔太监陈文用朱砂笔在户部的奏折上写下一个“准”字,掌印太监苏子康盖上了玉玺。就此,此事似乎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小朝会的朝议。

    “诸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景泰帝看了一眼殿内诸公,欲起身离开。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说?”这时候,一直没开口的少傅、大将军兼天翼卫都指挥使岳子航缓缓出列,然后开口请旨奏对。

    “准奏。”景泰帝说了一句。

    岳子航本是兵权在握的大将军,二十年前在云州率领大军抵御歌元王朝的进攻,但因为种种原因,被临阵换将,云州战事也失败了。在此之前,歌元已经侵占了大周在云州的5府之地。府是比州低一级的行政区。岳子航原本有机会领军收复失地,但是被撤换下来之后,云州战事急转直下,反被歌元再次侵占了3个府。8府之地的丢失,是大周莫大的国耻,让歌元有了从战略位置上俯瞰大周的资本,同时也成为了大周国人的心头之患。

    8年前,岳子航手中逐渐被蚕食的兵权也被完全夺走了,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大将军,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大周存在已久,却一直不受重视的天翼卫指挥权交到了岳子航手里。这个原本是战时征战沙场、平时替陛下稽查百官、令人微风丧胆的组织,再一次焕发出活力,逐渐成为大周官员心目中的瘟神。就在同一年,其独女岳玉瑶被景泰帝封为妃子,第二年就生下四皇子赢泓烨了,也是景泰帝最小的皇子。

    “臣听闻今日户部一名员外郎吊死在衙门里,不知可有此事?”

    岳子航说的这名员外郎,正是李邵堂的爷爷李世忠,日前户部核算上半年的收支情况,李世忠参与核对去年150万两的亏空明细。

    户部尚书赵正明听到岳子航的话,心里不由得有些莫名的紧张起来,正当自己不知道怎么开口之时。左都御史孙鹏开口说:

    “陛下,臣今日进宫前确实收到了户部给事中送来的消息。”

    在大周,六科给事中隶属于督察院,由督查院派驻六部及其他衙门负责日常督查工作,与历史上明清时期单列的情况有所不同。这样的设置,有点类似于纪委监委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关系。

    “有为,我听说这李世忠为官清廉,为何会在衙门里上吊啊?”首辅顾开颜这时也问询起来。

    与此同时,景泰帝的目光也落在了户部尚书赵正明身上。

    “启奏陛下,户部员外郎李世忠为官却有一些好名声,但谁知到知人知面不知心,此僚估计是想着自己即将告老,便打算捞一笔,但是估计是做贼心虚,今日吊死在了衙房内。吏员在其衙房内还搜出了2万两银票。”这样的说辞,是赵正明早就准备好的,只要今日小朝会有人询问,便将其抛出来。

    “员外郎虽然品级不高,但毕竟是朝廷命官,大白天的死于衙门当中,如不查明原因,恐有损朝廷颜面。陛下,臣建议查明真相,以正视听。”首辅顾开颜补充说道。

    “顾爱卿言之有理,传旨,着刑部负责调查此事,天翼卫、大理寺会同调查,务必查明真相,以免节外生枝。散了吧”景泰帝说完,便起身离开。

    “臣等恭送陛下。”殿内诸公恭恭敬敬地说。

    按照大周的刑律制度,五品以上官员涉案(不含五品)由天翼卫负责,五品及以下的由刑部负责。因此景泰帝才作出如此安排。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层原因,刑部和户部都是三皇子一党,如此安排才能做到景泰帝所说的“以免节外生枝”。

    小朝会结束后,众大臣离开了皇宫。路上,刑部尚书鲁侍道赶上走在前面的户部尚书赵正明的脚步,低声问道:

    “次辅大人,这李世忠的死……”

    鲁侍道刚一开口,赵正明便抬了一下手,然后微笑着说:

    “亮工啊,刚才在陛下面前,我已经说了,难道本官还敢欺君不成?”

    “次辅大人,如此最好,您也看见了,天翼卫和大理寺虽是协助,可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事情本就不好办啊。”鲁侍道说。

    “放心吧,亮工,查明真相,以正视听,万不可辜负陛下的信任。”说这话的时候,赵正明故意大声了一些,似乎故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