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整顿乾坤:稼轩重生宋理宗 » 第十二章:变法

第十二章:变法

    回到皇宫,皇后正在焦急等候。看她眼眶红红的样子,赵昀心中顿觉抱歉,陪笑道:“朕早说过自己将会一鸣惊人,皇后如此担忧,莫不是信不过为夫的?”

    皇后幽幽地道:“臣妾一介妇人,不懂军国重事。只能早晚焚香祷告,希望官家平安归来。”

    赵昀揽着皇后的肩头道:“如今雨过天晴了,陪我一起去见太后吧。”

    皇后忽道:“太后那边自然要去,只有一事要先报与官家知道。”

    “是什么事?”

    “先前官家为了制衡史党,提拔我父亲和叔父身居要职,朝中大臣颇有微词,说是有违外戚不能干政的祖训。如今史党已灭,臣妾的父亲和叔父都希望能辞去职务,另选贤能,以免惹人非议。”

    “难得二位郡公深明大义。事情原本是这么个道理,但两位郡公此次平叛都立下大功,待他们让出职位之后,朕就加封他们为国公。”

    “臣妾一门荣宠已极,岂敢再要封赏。”

    “有功者赏,原是治世之道,皇后不必推辞了。”

    “那臣妾先替他们谢过官家了。还有一事,臣妾的叔父早前就已奏请太后撤帘还政,太后也已同意了,等会也许会与官家提及此事。”

    赵昀心中暗想:“杨氏一族懂得急流勇退,毫不贪图权柄,倒是明智得很,也省去了我不少工夫。”嘴上说:“朕知道了。”

    见到太后之后,免不了先是一番寒暄问安,随后果然就提出了撤帘之事,赵昀假意挽留一番,便通过了。

    接下来,赵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算史弥远余党。之前害怕动手过猛会引起官场地震,可现在震都震过了,便也没什么顾及了。早先从史嵩之军中搜出许多与朝廷官员的书信往来,果然京中史党余孽早就与叛军内外勾结,李知孝、夏震自然也都在其中。

    于是赵昀命刑部、大理寺对照着史嵩之的书信名单全部下狱问罪,其党羽“四木三凶”,连同史弥远、史嵩之二人的家产抄没共得缗钱一亿三千五百万贯,足足抵得上大宋两年的财政收入了。随后又派御史台诸位御史下到各路查抄史弥远余党,共免职一百多人。所幸朝廷冗员已久,这些空缺很快就找到人补上,倒是大大缓解了冗官压力。

    史党本来还对史嵩之夺权成功抱有一线希望,如今史嵩之已经伏诛,他们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很快就被连根拔起。

    为填补史党留下的空缺,赵昀任用李宗勉为吏部尚书、真德秀为礼部尚书、宋慈为刑部尚书、范钟为户部尚书、魏了翁为兵部尚书。这些人大多是之前不肯攀附史弥远而被排挤的名士,清廉正直,德才兼备,如今纷纷受到重用,朝堂风气为之一新,百姓也纷纷奔走相告。

    杨谷、杨石辞去现职,进封国公。二人坚辞不受国公爵位,于是改任二人为少师。此后二杨脱离实职,只享勋荣,不参政事。

    至此,朝廷中史党、后党的势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大权为官家所独揽。

    第二件事就是改革军制。

    宋军的军饷军费历来是个大问题。按照制度,禁军的俸禄是每月一贯钱,边军每月七百文,其他厢军杂军依次递减。这俸禄原本也不算高,加上军队贪腐成风,各军吃空饷人数往往超过一半。例如三衙禁军名义上有十五万,实际也不足八万,且军械老旧低劣,战力奇差。

    赵昀与诸将商议之后,重新编订军制,严明考核奖惩。所有官兵由兵部重新考核,按照武艺素质分为四等:第一等为战兵,每月俸禄三贯,作为主动进攻敌国国土之用;第二等为备兵,每月俸禄二贯,作为辅助进攻与机动防御之用;第三等为屯兵,每月俸禄一贯,平时在各个驻地屯田,屯田所产粮食公私各半,有战事时则就在本州府内调动作战。此外再加一类团练,作为民兵组织,农闲时按军法操练,每月补贴二百文。此外每战之后根据功劳大小,另有赏钱。

    军制改革从两淮、两江、两浙六路开始试行。这六路本有在册官兵二十五万,另有三衙禁军十五万,每年军饷支出五百万贯。经过清退空饷和重新考核定级,共选拔战兵二万,备兵六万,屯兵十一万人,一年军饷只需三百五十万贯。每个士兵实际到手的俸禄都大幅提高了,整体的军饷开支却降低了,只有原来贪污腐败的将官没有了油水。他们心中虽然不满,却也挡不住军士们支持拥护和官家威望盖世。

    朝廷又颁旨重新整编各路军队,明确战兵、备兵由枢密院管理,屯兵、团练由兵部管理。

    撤并禁军三衙,重新组建殿前侍卫亲军,员额三万备兵,由赵葵担任都统制,曹彦直担任都虞候,驻防京畿,作为将来赵昀率军北伐时镇守京师之用。

    将两万战兵与三万备兵整编组建武顺军,由杜杲担任都统制,屯驻庐州,负责防御淮西。

    以五千殿前新军为班底,组建神威军,由赵昀亲自统率,作为将来北伐中原时真正的天子亲军。下设前、后、左、右、中五军统制:王友德任前军统制、毕承节任左军统制、李继伦任右军统制、张令午任中军统制、余玠任后军统制,令设参军一职,由赵隐担任。由于之前的五千人全是在浙东一路招募的,此次特别重新发榜招募两江、两淮、浙西、福建的壮士,共精选了两万战兵,与之前的五千人合并共计两万五千战兵,由赵隐带领五军统制到京口驻扎训练,既可拱卫京师,又能防御江淮。

    新组建的神威军每年军饷约为一百万贯,算下来比之前每年的军费还是节约了五十万贯。再加上之前大破金兵,岁币自然也可以免了,每年又多出约二百五十万贯,里外里每年净赚三百万贯。

    第三件事,便是开科取士。

    正月一过,二月马上就要举行会试了。之前十几年的会试大多都是考程朱理学,录取人数多达六百余人,不但助长了学界崇尚玄虚空谈的风气,也造成了冗官冗员的滥觞。本次会试赵昀特旨将取士人数减到四百人,同时命礼部考察经世济用之才。

    到了三月,赵昀亲自主持殿试,出题为:试论靖康之耻。贡生们纷纷提笔作答,官家一一阅卷。

    一名考生名叫江万里,直陈宋徽宗上梁不正之过失,奢靡成风,任用奸佞,导致朝政败坏、军纪废弛。言辞之间真诚恳切、正气凛冽,虽然言语有诸多不敬之词,但所言有理有据,一片拳拳忠心溢于言表,于是钦点为探花,调入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

    一名考生名叫董槐,论述了宋军从第一次开封保卫战开始种种策略失当之处,说唐恪、耿仲南等人固然是卖国败类,但李纲也未为知兵,当时金兵强盛、宋军疲弱,应当以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以河北新军断敌粮道,聚而歼之。所言种种与赵昀今日之所为不谋而合,于是钦点其为榜眼,调入枢密院接任枢密承旨。

    一名考生名叫吴潜,详论了从王安石变法以来国家种种积弊,简言之即为风气败坏、财政枯竭、带兵无方三大弊政。大宋之弊非一朝一夕所致,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挽回,当由天子以上率下,匡正风气,拓宽财源,练兵备战才能提振国势。文中又特别提到了本朝工商业繁荣为前所未有,陶瓷、茶叶、丝绸等工艺冠绝历代,而陆上商路又被吐蕃、西夏所垄断,因此建议从东南沿海开辟海上商路,开拓贸易,以增加财税收入。

    赵昀看得眼前一亮,当即钦点此人为状元,调入学士府担任翰林侍讲,并召集翰林学士荆甫、裴颐章共论朝廷理财与开源节流之策。

    荆、裴二人奉命研究国家财税已有半年之久,于是将目前情况与相应对策一一详细奏报。赵昀虽对军旅之事颇为熟悉,但对理财确实所知甚少,于是精神聚精仔细倾听。

    宋朝疆域按山川形势可以分为三部分:东南、湖广与四川。东南包括两淮、两江、两浙、福建七路,湖广包括京西、两湖、两广五路,四川包括成都、利州、夔州、潼川四路。其中四川地区因为地处遥远、山川阻隔,所以在财政方面自收自支,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

    仅东南与湖广十二路而言,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田税正赋折合缗钱约两千万贯,按照送一留九的比例,其中一千八百万留于地方,两百万缴送京师;各类工商业税收的经制、总制、月桩钱杂项收入三千万贯,按照送七留三的比例,其中一千万贯留于地方,两千万贯送交京师。其他另有官办酒、茶、丝、窑、盐、铁、榷场收入四千三百万贯。

    也就是说,朝廷除四川外,一年财政总收入约有九千三百万贯,其中两千八百万留存于地方,六千五百万贯即为朝廷的可支配收入。

    再从支出来讲,朝廷每年京官俸禄支出达两千五百万贯,各类漕运、水利、官道、驿站、城池等工程支出以及朝廷办公行政开支约一千七百万贯,皇宫内孥支出约三百八十万贯,军饷支出约七百万贯,其他军械、营垒、辎重、养马、粮草等养兵费用约九百万贯,交割金国岁币约二百五十万贯。

    仅这几项支出累计起来堪堪与收入打平,若风调雨顺、太平无事时,每年能结余个几十万贯;若是遇上灾荒要拨款救济已然十分吃紧,如果遭遇金兵入寇,那追加的军费往往不是一、两千万能打得住的。因此每逢战事,朝廷财政只有多发会子纸币,导致物价飞涨,民怨载道。如今一贯铜钱等值二十贯会子,如果再不能扭转形势,稳定物价,长此以往会子当如同废纸,民间市易秩序也将崩塌。

    裴颐章曾就滥发会子之弊撰写策论,他认为:物价飞涨的根源在于滥发会子,滥发会子的根源在于财政入不敷出,而财政入不敷出的原因又有三个:一是冗官冗员导致俸禄过高,二是贪污腐败导致公财亏空,三是用兵不善导致军费开支过大。

    于是赵昀对症下药,依次给出对策:

    首先是通过清算史党消化了一百多名冗官,又精简了取士人数,并将在下一次科举时再把取士人数核减到三百人,达到取士人数与缺岗人数平衡。如此一来,每年可节约出俸禄约一百万贯。

    第二,是自己带头戒奢以俭,崇尚清廉之风。将皇宫内孥支出核减一半到一百九十万贯,放出大批宫人还乡,各类礼仪宴乐大幅削减,每年减少皇室开支约二百万贯。

    第三,是严惩贪污腐败。任命原御史大夫陈贵谊为工部尚书,严查工程支出的贪污腐败,又任命杜范接任御史大夫主持台谏,监察百官。经过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每年的工程支出和行政开支核减四百万贯,此是后话不提。

    第四,自然就是军制改革。经过清退空饷、考核定级、断绝岁币,每年可节约支出三百万贯。

    仅以上四项节流之策,每年就节省财政支出一千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