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一百九十二章·求贤

第一百九十二章·求贤

    为了实现在诸子百家里掺杂自己的思想的计划,姬龄决定加入诸子百家,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等自己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他便开始宣扬自己的学说。

    眼下诸子百家中,墨家墨子还未诞生,老子又远征洛邑,兵法又常惹是非,想了想去,唯有儒家最好混入。

    况且子贡就是孔子的弟子,由他引荐,想必一定会很快在儒家站稳脚跟。

    想到这里,姬龄不由提笔给子贡写信,问及他一些近况。

    作完这些,召集众家臣,商议招纳人才之事。

    等众家臣见过礼后,姬龄当即叹息道:“当今天下无道,我欲与诸位成就大业,开辟万世之基,然人终有怠时,物终有尽时,贤如齐桓晚年仍有昏聩,何况我年弱,恐一时起意,诸君莫能劝阻,而大事小事庞杂,诸位也未能详查,诸位可有何见教,可尽管言之。”

    姬龄郑重跪坐挺身,作揖躬身。

    开了一个调子,姬龄言语中虽并未提及招贤一事,可话里话外皆透露出了想招贤的意思。

    章恪自然是听出姬龄的话中意思,可招贤一事,势必会得罪人,因此他也不敢贸然开口。

    胡沸到是觉得这是一个时机,当即向姬龄表态道:“主上!惜先祖文王访贤得太公尚,以此开创我大周数百年基业,今我欲成大事,创不世之勋,我主可效仿文王旧事。”

    姬龄微微点头,又道:“可!”

    “我虽有意效仿先祖,遍访贤野,然又恐我之才德单薄,礼数不周,怠慢诸贤,诸贤不愿助我,况且齐楚大国不缺金玉,我又非一国之君,未有高爵厚禄,留不住人才。”

    有了胡沸的开头,很快桑翁则出声表示道:“主上不必担心,求贤在德在心,不在外。

    我主虽年不过弱冠,且无齐楚之金玉美姬,然其之心诚,其意之诚,善纳言,谦逊好德,待人宽厚,有此必得上才也!

    贪爱珠玉、眷念高官爵禄者,未必有大才!”

    “先贤有云: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是以有才者,必在行,唯实用,而非外物能留。”

    “善!果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矣!”

    姬龄在得到胡沸和桑翁的表态后,很是高兴,并起身朝桑翁、胡沸行了一礼。

    “诸位家臣,可还有何建言?”

    其他人皆没有什么意见,只要主上做得事情真的有利于发展就成。

    眼见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意见,姬龄起身便道: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尝思天下之才何其多哉,贤者即逝,美人易老,今明君在乎?龄之不才,愿与贤才共勉之,共谋发展。”

    “另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一出,姬龄只感觉句句直戳自己心坎,激动的浑身颤抖。

    多年来所受的歧视,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仿佛所有阴云都被一柄绝世利剑劈开,照耀下最光明的光芒。

    姬龄令太仆姬狄起草《求贤令》,并由长垣为中心,广发《求贤令》。

    最先收到《求贤令》的卫人,心生壮怀激动之情,恨不得立即毛遂自荐,一展胸中抱负。

    等《求贤令》抄录完,姬龄又命令墨麒麟,将这些求贤令散布到陈国、齐国、楚国、晋国等大国去。

    因为自打姬龄入主长垣以来,的确是按照自己当初所言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

    无论流民还是奴隶野人、还是国人将士,他们都收获到真真切切的好处。

    没妻子的,主上命令乡寺给分配婆娘。

    没家业的,主上会按照功劳给分田宅。

    甚至家中无果腹之食,主上都予以贷粮缓解。

    而想得到这一切,只要坚定的追随主上就足够了。

    一群简单而质朴的百姓们实在是太喜欢现在这种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了。

    什么都不用想,只要无脑的支持主上,各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物就抢着往自己怀里钻。

    不论良宅美婢还是田业官勋,只要你肯下劳力,或耕田,或参军,都可以得到。

    面黄肌瘦的男子身材居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起福来。

    就冲这份美好生活,哪个敢说主上一句不是,这群百姓不用蘸酱就能把他给生吞活剥了!

    民爱君,君爱民,这是许多君王的遥不可及的目标。

    等卫侯在看到孔囿带来的《求贤令》,不由苦笑,碍于自己作为国君的面子,他哈哈大笑道:“此子倒是好大的野心,只是不知,他一个小小的大夫,有何本事,有何底气能让天下的贤才为他所用。”

    孔囿却是不认同,反而道:“君上,此子虽无高官厚禄,亦无珠玉,但他心诚,且又言唯才是举,只恐再得一位百里溪呀!”

    其实孔囿很想说,国君你此前怠慢了孔子,只怕天下人都会认为你不重贤,只是装作好贤而已,恐怕我卫国在难得人才矣!

    孔囿虽然心中对卫侯有意见,但不让孔子在卫国出仕,也不是国君能完全决定的,孔子提倡人们“克已复礼”,这岂是他们这些想取而代之的诸侯、卿大夫们愿意的。

    若真的让孔子在卫国出仕,只怕他又会以“礼”约束他们。

    孔子所恪守的“礼”,“义”那一套已经与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孔子所在的鲁国虽然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但是充其量只能算是春秋时期第二梯队的国家,与相邻的齐国无法一较高下,所以经常受到欺负。

    再者,两个强国晋国和楚国常常在中原角力,鲁、宋等中原小国饱受战乱之苦。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彊,陵轹中国;齐大而近於鲁。鲁小弱,附於楚则晋怒;附於晋则楚来伐;不备於齐,齐师侵鲁。

    鲁国的外患尚且如此,内忧更是积重如弊,何况他国。

    在礼崩乐坏的战乱时代,各国都是以兼并土地,掠夺资源为荣,谁还会在乎一个心怀“周礼”的儒者呢?

    此时的卫侯已经垂垂老矣,对于处理国政已经力不从心了,国政开始交由南子等人处置,而他则是整日跟自己的宠臣厮混。

    PS:下两章,女主角即将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