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之圣徒 » 第二百一十四章·拜见孔子

第二百一十四章·拜见孔子

    姬龄与子贡的师兄弟互相见过礼。

    待战鼓声逐渐减弱,俞伯、桑仲等人已经将蔡军击溃,并且朝姬龄汇报:“主上,末将奉命已经将蔡军击溃,斩杀俘虏敌人无数,战况还清点,请主上示下。”

    姬龄摆手道:“蔡军无义,妄图以武力胁迫当世贤者,桑仲你且带领百骑,在蔡国都城下演武,问他到底还不知道廉耻。”

    桑仲抱拳:“唯!”

    子贡听闻眉头一皱,却是赶紧拉着姬龄道:“龄,此举不妥,如今你率军星夜前来,本就人困马乏,况且蔡君虽无礼不义在先,可龄身为卫臣,本就无权干涉蔡国朝政,况且以臣问君,实为无礼,不如趁早返回,以免生出祸端。”

    姬龄想了想,发现正如子贡所说,自己是卫臣,那里能干涉的了蔡国的事务,况且蔡君就算再怎么着,也一国之君,姬龄也只是一介臣子,以臣子的身份不该去责问一国之君。

    “子贡兄言之有理,桑仲、俞伯你等且去打扫战场,清点缴获,收缴俘虏,构建工事,我先去拜见孔子先生,之后我们在返回卫国。”

    姬龄朝端木赐笑道:“还请诸位兄长,带我拜见孔夫子,我当向孔夫子请教学问。”

    “善!”

    子路一声高亢的声音,却是让他喜上眉梢。

    另一边,楚昭王大营。

    由于楚国的战事进行的很顺利,这倒是让楚昭王能有时间,向大臣们询问一些事情。

    “寡人欲封孔子书社之地七十里,让他做楚国的大夫,司马以为如何?”

    楚昭王熊珍颔下蓄一小撮胡须,身着赤色如火的犀皮衣,头戴华丽的胄帽,腰佩长剑“湛卢”,站在沉重的戎车上,目光中杀气却有些不足。

    他这次率领楚军和陈、隋军队进攻蔡国,进攻到沈地附近时,凑巧看见了姬龄率领骑兵救下孔子,当即便生出了忌惮。

    孔子之名熊珍早已听说过,可谓是天下贤人之一,博闻强记,因为不愿屈从鲁国卿族季氏的强权而出奔,游历了莒、郑、陈等国,如今楚王志在复兴,听说有人奉自己国君的命令在此救下此人,不免有些求才之心。

    然而楚王话音刚末,他的庶兄,也是楚国的司马子期就站出来劝诫道:“不可。”

    楚王偏过头去问道:“司马觉得不妥?”

    司马子期身为司马,对中原生的事情还是十分关注的,他说道:“不敢,只是臣听闻,孔丘及其弟子的学问乃尊周天子,试图在天下复兴周礼,想要让人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姿势,还有从幼到老不能学完的周室礼乐,这一切都与楚地风俗习惯格格不入,故孔子之学不适合楚国,不如随他去。”

    楚昭王却有些不同意:“但我多次听叶公说过,孔门之徒端木赐,擅长货殖、外交、治国,曾在卫国麒麟君子治下,治理商事,日获百金,还有卞仲由,为人伉直,好勇力,善兵事,更有颜回、闵子骞等人才学更是过人。既然孔丘的这些弟子都如此厉害,他本人恐怕也不俗,更何况还有这百余孔子之徒,只怕也有人才,若是就此错过,岂不可惜。”

    “不然,余听闻,孔子极其弟子虽有才能,可为人却食古不化,在鲁国曾掀起大乱,他们一行在莒曾讥笑为丧家犬,在宋、郑、陈、等国都不受欢迎重用,可见包括孔丘在内,剩下的都是无用之人,大王不值得分地封之。”

    见楚昭王还有些犹豫,司马子期便道:“更重要的是,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名号为子男,封地方圆五十里。如今孔丘祖述文王武王时期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业,大王倘若任用他,同样实行周礼那一套,那楚国还怎么能世世代代拥有堂堂正正方圆万里之地呢”

    “吾等先祖熊渠曾言,楚乃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天子不与我公侯之位,楚便自称为王至今已经快十多代人了,大王在南方的地位,其实和天子也差不多,陈、随、许各诸侯皆以臣子自居。然而中原诸侯不予承认,听说鲁国人暗地里还骂吾等是蛮夷鸠舌之人,称呼大王为楚子呢?

    孔子最重周室礼法,只怕也是这么看的。故大王要封孔子,且先去问问,他愿不愿意称君上为王,行仆臣三拜稽之礼,否则难免尴尬。”

    楚王思索了一会,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好,便让子闾带着些礼物,替我去问候孔子,也试探一二。”

    楚王弟子闾领命而去,楚王则和司马子期继续商量战事,他们这次进攻蔡国,一是为了报复十多年前蔡国引导吴师入郢,给楚国带来巨大损失,二是为了重新收复蔡国,让楚国疆域恢复到更东方的位置,以陈、蔡、顿、胡为屏障,构建对吴防线。

    楚昭王弟子闾在得到命令以后,当即备下礼物,朝着竖着麒麟大旗的营地赶去。

    望着那一杆在风中狂舞的麒麟大旗,子闾也不由疑惑,这是那一家的旗帜,怎么从未见过?

    虽说周王室的图腾的确是麒麟,但周王室的旗帜子闾也是见过的,的确不是这杆赤红大旗。

    姬龄在子贡的举荐下,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孔子。

    只见孔子身高九尺,身材宽大,若是不是在子贡的引荐下,姬龄真有可能以为他是一个武者。

    不过他五官皆是宽鼻、阔嘴、浓眉、长髯,腰间配剑,这到是符合了后人的想象。

    他正坐在席上,面容虽有菜色,但衣襟和礼仪却是干净整洁的。

    想来他应该是整理过着装,姬龄连忙后退几步,并在山、宋甲的帮助下卸甲,开始整理自己的着装,又在梳起发髻。

    等自己的外貌和衣着符合礼仪了,姬龄才恭恭敬敬的在一旁等候。

    等孔丘的弟子为他梳好头发,戴好发冠,子贡方才向孔丘行礼,致问道:“弟子端木赐,携卫国周毓大夫姬龄,拜见夫子。”

    孔丘颤颤巍巍起身,子路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对姬龄行礼道:“鲁国孔丘见过周毓大夫。”

    在孔丘站立起来的时候,姬龄悄悄在心里打量过孔子的的身高,竟有一米八、一米九左右。

    这也难怪,为什么后世对孔子的身高记载会有很大出入,试想一下,此时的孔子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其身高就有一米八、一米九,要是他年轻的时候,那又该有多高啊!

    不过也难怪,孔丘是山东人,有一个一米八那也很正常,毕竟山东大汉的平均身高,都在一米七五左右。

    姬龄见状连忙躲开,并深深朝孔子拜道:“孔夫子此礼太重,晚辈不敢受,龄此次前来本就是奉了国君的命令,在者孔夫子乃是长者,又是天下少有的智者,晚辈就算万死,也不敢受孔夫子之礼。

    况且晚辈与子贡乃是知己好友,孔夫子乃其师,自当为吾师,晚辈敬仰孔夫子之学识为人,曾不知一次想向孔子当面请教学问,只是世事难料,不过幸好今日有幸能见夫子一面,实属万幸。”

    孔丘低头叹息道:“大夫过誉了,丘不过一老朽,已是风烛残年,且不说日前双眼已经看不清书简上的字,再者诸侯听闻吾至,皆避之不及,丘又有何德何能能教授大夫治学呢?”

    姬龄连连拜礼道:“孔夫子,不要称我大夫了,此处没有大夫,只有一位想向您求学,请教学问的晚辈。”

    “若孔夫子在这般称呼龄,当真让龄无颜再见子贡兄长了。”